破黃河泰山限制優化空間格局“最強大腦”支招濟萊融合發展

面向未來,濟南市萊蕪區提出打造“齊魯智谷”,建設“智造長廊”,如何實現這個規劃的更好佈局?6月18日,濟南南翼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萊蕪區舉行,眾多院士專家啟動“最強大腦”,為萊蕪區尤其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南翼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破黃河泰山限制優化空間格局“最強大腦”支招濟萊融合發展

濟南產業佈局新架構 李永明 攝

本次座談會由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萊蕪區人民政府、濟南市科學技術局承辦,在雪野湖畔召開。座談會依託2019年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邀請院士專家實地考察,並圍繞優化濟南市萊蕪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佈局聽取院士專家的意見。在雪野,院士專家還集體考察了雪野湖生態環境和航空體育產業發展情況。

“2018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經濟總量躍居全省第二位,首次進入‘亞洲城市50強’,直接躋身‘全球二線城市’,奪得2018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28個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一名,在全省2018年度‘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首次摘得桂冠,實現歷史性突破。”濟南市副市長孫斌介紹了濟南市的整體情況及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方面的發展情況。今年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增長速度更穩、結構質量更優、發展後勁更足、民生保障更實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省會經濟龍頭正在加速揚起。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人士詳細解讀濟南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濟南未來發展將遵循“139”戰略,內容包括:一個目標,“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三個定位,山東發展龍頭、國家中心城市、世界魅力泉城:九大戰略,動能轉換、文化傳承、國際開放、區域協同、格局優化、濟萊融合、生態保育、特色塑造、品質提升。

具體到濟萊融合,濟南提出將打造引領區域發展的新增長極;注入新動能,加快萊蕪-鋼城崛起;加快推進濟萊融合、一體發展。區域定位為:省會城市副中心、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帶動魯南發展的橋頭堡。職能定位上,萊蕪區發展科技創新、高端裝備、生態旅遊;鋼城區發展精品鋼及其衍生品產業、生態旅遊。

濟南戰略定位是全國科技創新引領高地、國際產城共榮活動之都。具體發展目標是,2022年建設成為京滬創新新動脈的戰略支點,2025年建設成為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典範,2035年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創新名城、活力之都。產業體系則是聚焦形成“3345”的產業體系,這其中三大核心支柱為: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現代金融。

“當前,萊蕪區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我們將以雪野為重點,舉全區之力打造‘齊魯智谷’、舉全區之力建設‘智造長廊’,打造一流的科創環境、一流的人才高地、一流的優質服務,做各位院士科研成果的試驗田、高端技術的孵化區、度假休閒的頤養地。”萊蕪區委書記馬保嶺說。

濟南市政協主席雷傑從區位優勢明顯、各項要素齊備、重商親商愛商三個方面介紹了濟南這座魅力之城。她說,衷心希望各位專家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圍繞優化濟南南翼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佈局獻計獻策,濟南將認真汲取、積極借鑑,加快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引領優勢,助力濟南揚起龍頭、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院士聲音

教育和人才是“最熱詞”

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士錢逸泰:

“城市在產業規劃上不要老犯同樣的錯誤,要考慮投資能否實現,不要驕傲自大。同時,教育很重要,對培養人才,我們要明白何為教育,孔孟之鄉,有教無類,對待學生培養不能分類,要一視同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國屏:

“對於濟南城市規劃,整個規劃很好,但規劃中缺乏教育的佈局。教育問題就是人才問題,城市人才建設是一個體系,不能單靠院士。城市教育需要搭建好從小學教育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到成人終身教育的完整體系。濟南也要理順產業規劃的邏輯關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計劃思路最終還是要落到城市一線的每一個人。這樣的規劃要長期堅持下去,就需要理順邏輯順序並留有一定餘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江桂斌:

“城市規劃總體看,特色還不太明顯,要明確我們的產業在全國的位置。未來濟南的發展,生態環境的問題也不可迴避。最近,濟南發展有了非常多的變化,很讓人振奮。我在濟南工作了七年多,誰說濟南差?我就不願意。我建議濟南的規劃一定要有國際視野。”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山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外籍特聘教授張立人:

“在雪野,談雪野。清代姚鼐名文《登泰山記》第一句就是‘泰山之陽,汶水西流’。我建議雪野要把航空產業發展好,尤其是發展成為民用航空的訓練基地。同時,電子信息產業上可以學習新加坡的電子產業發展,比如新加坡有兩家硅晶圓廠,而這恰恰是芯片產業中的基礎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委會副主任,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學會副理事長王國棟:

“山東有製造業基礎和材料工業的基礎,加強高新技術發展,將對各行各業都起到帶頭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技術委員會主任陳湘生: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萊蕪區規劃做好儒家文化傳承,一張藍圖幹到底,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浪潮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恩東:

“濟南已有的基礎中,信息產業投入很高,有此基礎,可以進一步做大做強,在全國乃至全球做到領先。這其中,發展產業人才很關鍵。濟南在京滬線上,到京滬都很近,但目前對人才吸引力還不大。因此,濟南要形成創新創業的氛圍,路好修,樓好建,在創新創業上整體感覺還比較保守。以量子產業為例,團隊上要進一步加強,選擇那些真正以濟南為根據地的團隊。”

俄羅斯自然科學外籍院士、山東建築大學校長靳奉祥:

“城市要有持久發展的動力,教育不可以缺位,以往城市規劃都很忽視。人才如何落地、開花、結果,教育是吸引人才和留下人才的關鍵。同時,城市引智引校,要建好大學科技園。城市規劃可以引入先進思路,但城市發展還是要靠自身實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首席專家趙振東:

“為什麼發展底氣不足?缺科技,缺教育,缺服務。科技是我們短板,要發展就一定要邁過去。”

破黃河泰山限制優化空間格局“最強大腦”支招濟萊融合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