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邊|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竟然就在濟南這裡

文|黃杏林

我一聽到歌劇《洪湖赤衛隊》裡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時,腦海裡總會呈現出早年濟南北園的風景畫面。

北園雖然不完全是洪湖那“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帆稻穀香”的景象,但是夏天滿眼的綠荷紅蓮,秋季遍地的金黃稻穀,卻也是一派真真正正的水鄉風光。

北園地處濟南原來的北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它的行政區劃多變,名稱也多變。

曾稱過北園區,北園鄉,也叫過北園鎮。

泉邊|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竟然就在濟南這裡

而最出名的是,1958年8月9日毛主席來北園視察,發出了“還是人民公社好”的號召,這裡建立了北園人民公社,它是全省第一個,也是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

北園的地貌較特殊,它處於黃河和小清河一帶,多河灘窪地,境內分佈著大小不等的12座山丘,正是這裡的鵲山、藥山、粟山、北馬鞍山、標山、鳳凰山、金牛山等,組成了濟南齊煙九點著名景觀。

還有黃河、小清河及其眾多支流流經此處,所以,北園景色優美,水源充沛,歷來都是荷花連片,白藕脆甜,稻穀飄香,蔬菜新鮮的特色水鄉。

我第一次去北園,是1951年春夏之交,芙蓉街小學響應號召,組織我們到北園板橋,為支援抗美援朝,作和平簽名運動的宣傳工作。

我們表演了活報劇,演唱了《王大媽愛和平》等歌曲。

泉邊|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竟然就在濟南這裡

當時年紀小,徒步去,覺得北園很遠,很遠,走的路,很長,很長。

到了北園一看,好大的一片水田,田邊柳樹,一身新綠,水中蓮葉,接天挺立,棋盤稻田,裸露待耕,一副春意盎然的水鄉畫卷。

到了板橋,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清河的水,清冽而湍急,河裡還有來往行駛的船隻。

那天,正逢板橋大集,很多淳樸的大人小孩來圍觀,不時地給我們的演出使勁兒鼓掌。

我們的宣傳確實把老鄉們的愛國熱情點燃了,不少人當場踴躍簽名,聲援抗美援朝。

第二次去北園,是1959年夏,臨近高中畢業時,我們過最後一個團日,就是集體去參觀北園人民公社。

那時,北園沒有像樣的大路,不是泥泥巴巴的河堤土路,就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小路。

泉邊|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竟然就在濟南這裡

我們繞過大片紅荷盛開的荷塘,轉到正在忙著插秧的稻田,找到水屯,即毛主席視察過的地方,請幹活的老鄉們給我們講述毛主席視察時的動人情景。

鄉親們爭先恐後地講,講得萬分激動,我們饒有興致地聽,聽得也激動萬分。

同學們戀戀不捨地離開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北園是個美麗的幸福水鄉。

第三次去北園,那是去小清河北岸的山師農場收麥、插秧。

雖已過了十幾年,但北園的變化卻不太大,依舊是荷塘、稻田和菜畦遍佈,只是,荷塘少了,稻田多了,小清河的水少了,航運停了。

去板橋的路,只有一條稍微順暢平坦,我們每天干活,學校的大卡車只能開到板橋接送。

1986年再去北園,變化可就太大了。

泉邊|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竟然就在濟南這裡

自招生擴班後,山師將農場改成教學用房,正式稱作北院,我們系一年級的學生都在北院上課,老師自然也要去北院教課。

第一次去上課,麵包車一過歷山路北口,我就傻眼了,走的路,看的景,和過去我見的北園,簡直面目全非了。

原來的一條土路,修成了寬闊的北園大街不說,路北那一大片荷田不見了,那裡蓋起了好多好多商品房、住房、還修了幾條街巷。

初走水屯路時,兩邊還能見到零星的小荷塘,可很快,成片的居民樓,便從被填埋的這些荷塘上拔地而起。

我們去北院上課,必須在水屯路北頭下車,再從一座十分簡陋的小鐵橋上過小清河。

低頭看那橋下的小清河,不知從何時起已經被汙染成小臭河了。

眼看著這些變化,我心裡十分惋惜、困惑又心疼,老是懷念原來的那片美麗的北園水鄉。

泉邊|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竟然就在濟南這裡

現在看來,我是庸人自擾了。

如今的北園大街,不僅是商貿中心,相當繁華、繁榮;

而且已成為濟南重要的交通大動脈了,路面拓得很寬,高速路成網,快速路貫穿東西,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如今的小清河,得到了極為有效的治理,不僅河水變清,河道加寬,兩岸綠化,周邊園林化,還架設了多座精巧的漂亮橋,小清河業已成為景觀河,並且還即將恢復通航。

如今沿黃萬畝澇窪地和鵲山地區早已改稻田,並向農工商轉變。

最可喜的是華山湖生態溼地公園的精心打造。

我兩次專程去華山南北,欣喜地看到:

環山挖湖注水,沿湖植樹栽花,鋪設石板路面,巧建亭廊棧道,修復了華陽宮,架起了煙雨橋,不僅讓趙孟頫的畫作《鵲華秋色圖》的秀麗景色再現,而且融入了現代理念,現代元素,現代手筆,大幅度地提升了北園水鄉的人文價值和觀賞價值。

等規劃中水屯周圍的北湖公園再建成,便將華山湖、北湖、大明湖連成黃金水線,新時代濟南的大北園水鄉,必將更加壯美,更加出彩,更加迷人。

(壹點號 泉邊)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