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市長清區鍾靈毓秀,物華天寶,境內古蹟薈萃,文物眾多。是山東省重點旅遊區之一。區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6處,市級25處。加上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依法登記的文保單位總共243處。

近年來,我在閒暇時對長清區境內的古文化進行了粗略探訪。本想走馬觀花地瞭解一下。誰知,摻雜著許多古老故事和美好傳說的古長清文化底蘊竟然那麼深厚,那麼動人,以至於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索性做些零星記錄,也算對挖掘和保護長清的古文化盡點自己的義務吧... ...


李孝先墓

李孝先墓坐落於崮雲湖街道鳳凰山(馬鞍山)下,坐東朝西,自東向西依次是:石坊(坊前有石獅),甬道,石羊、石馬(各二),敕封聖旨碑,墓碑,封土(墳前有祭臺),最裡面是墓穴。墓四周有圍牆,高大寬厚。聖旨碑威嚴雄偉,沒入土中有兩米;碑首為二龍盤紐,中隸書“奉旨敕命“四字。碑體刻敕封文告全文,最後加蓋“敕封之寶”印。時間是隆慶元年(1567年)。現在只剩下牌坊立柱和一座倒地的僕碑,碑文風化嚴重,細讀下面幾個大字依稀可辯:“按察司僉事李公瑩... ...”字樣。

據民國版《長清縣誌》載:李公墓在務子莊東南,石羊、石馬翁仲俱在,墓表盡陸沉,穎擈惟華表。上提“誥贈奉政大夫四川按察司僉事李公瑩”。對聯:“鼎養歉終違風木之懷未已,綸章欣冉錫恩光之被無窮”等字。

可惜的是,這裡的能夠記載此墓來歷的帶文字的部分幾乎都被盜走了。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2004年,筆者同文友去收錄碑文時龍頭碑還在,還有牌坊、石羊、石馬。石牌坊為四柱三間式,橫樑為二龍戲珠式,風格古樸,雕刻精美,上刻“誥贈奉政大夫四川按察司僉事之坊”,二長立柱上有對聯曰“鼎養歉終違風木之懷未已;綸章欣冉錫恩光之被無窮”。

雖然已被埋入土中近兩米,但仍不失其威嚴。

(以下三張圖片取自於網絡)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現在殘留部分令人慘不忍睹,顯得荒涼孤單。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此墓原來規模很大,坐西面東,中軸正對鳳凰山頂的山頭,山谷呈太師椅狀,兩邊山勢的起伏極為對稱。按照風水學講“左青龍右白虎”,是典型的風水寶地。山谷隔河與山東藝術學院之谷團團相抱,北大沙河轉了很大一個彎,兩山谷及一河組成了太極圖。但是如今數百年已過,原來規模宏大的墓如今已是空空蕩蕩,讓一片莊稼和小樹遮蓋。


此地方確實是塊風水寶地,現代人也來沾沾仙氣,建起了私家“祖墳”。




此墓原來規模很大,坐西面東,中軸正對鳳凰山頂的山頭,山谷呈太師椅狀,兩邊山勢的起伏極為對稱。按照風水學講“左青龍右白虎”,是典型的風水寶地。山谷隔河與山東藝術學院之谷團團相抱,北大沙河轉了很大一個彎,兩山谷及一河組成了太極圖。但是如今數百年已過,原來規模宏大的墓如今已是空空蕩蕩,讓一片莊稼和小樹遮蓋。


此地方確實是塊風水寶地,現代人也來沾沾仙氣,建起了私家“祖墳”。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其實早在一九九一年這裡就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零一三年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只是這荒郊野嶺實在是不好管理。


濟南長清訪古——李孝先墓



李孝先其人:

據說是城南丈八佛李莊人,生活於明嘉靖間,雖說也是官宦子弟(其爺爺是鼎鼎大名,在當時被稱為“鐵御史”的李綱),但本人並不在當朝做官,以其子李興善而獲“封贈”,死後贈刑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及四川按察司僉事。

李孝先之子李興善是明嘉靖間進士,初仕寧津、山西洪洞等地,後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進階中憲大夫(正四品),並在家鄉建敕誥重光坊、甲科濟美坊。其父李孝先亡故時,可能由於當時李興善的官階在五品之下,所以朝廷只贈了一個六品官的稱號,其碑上用了“敕封之寶”。但這在當時的長清縣已是追封級別很高的待遇了。

看得出來,這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光宗耀祖的範例,也對研究明朝的官吏“封贈”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