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戰鬥在重症急救第一線,番禺這位醫生說“不到最後,永不言棄”

張海迪說:“一個醫生,不是為自己的名譽工作,他的價值,遠比那五花八門的名譽更神聖更金貴。”

在番禺就有這麼一位醫生,他本著“做一名醫生,做老百姓認可的醫生”的樸實目標,為無數患者傾注心血。他就是番禺區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週上策。週上策以人為本的精神,得到了群眾、領導和同行的認可,於2018年1月被評為“2017年度番禺區十佳醫務工作者”,2018年8月榮獲“廣州市十佳最美醫師”稱號,2018年11月榮獲2017年度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番禺|戰鬥在重症急救第一線,番禺這位醫生說“不到最後,永不言棄”


在重症醫學科、急診科工作,無數次與“死神”搶人

週上策在2006年7月畢業於廣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同期進入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從事臨床一線工作。曾在重症醫學科工作2年,從2009年9月至今在急診科工作。目前任番禺區“三基”“三嚴”技能師資組副組長,廣州市院前急救培訓教師,廣東省中西醫結合急救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醫學模擬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番禺區醫學會急診分會委員。


番禺|戰鬥在重症急救第一線,番禺這位醫生說“不到最後,永不言棄”


在工作中,週上策知道,自己在崗一天,就多救一些人生命。他經常一天工作10餘小時,放棄春節、中秋、國慶休假時間。11年從醫期間,共診治5萬餘人,其中危急重患者8千餘人。有一次,小區裡有人呼救,剛下夜班的週上策立即趕至現場,發現一名患者臥倒在地,檢查發現心跳呼吸停止,馬上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120救護車到達現場後,繼續協助出診醫師搶救,行電除顫、氣管插管術等治療,最後患者心跳恢復,護送患者上車送院進一步診治。


番禺|戰鬥在重症急救第一線,番禺這位醫生說“不到最後,永不言棄”


還有一次救助讓他至今記憶尤深,“有一次在ICU搶救一個70多歲的老伯,心肺復甦過程中,共除顫20多次,最終存活下來。生命有時很脆弱,同時也很頑強,不到最後,永不言棄。”他這麼說道。


在生活中,他是雙胞胎女兒的好榜樣

據瞭解,他工作中除了看診,還要教學,最長一次長達38小時。肩上擔負得比較多,同時也因患者的好轉、學員的收穫而感到滿足。


番禺|戰鬥在重症急救第一線,番禺這位醫生說“不到最後,永不言棄”


他告訴小e,平時因為工作,確實對家人的陪伴不夠,畢竟一天也就24小時。我愛人也是醫務工作者,她和我爸爸媽媽理解,也支持我把工作做好,非常感謝他們的體諒和對家庭的辛勤付出。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孩子們有時忍不住會心疼我,說爸爸如果不是醫生就好了,可以不用上夜班,可以週末休息,陪她們出去旅遊……聽起來挺心酸的,但也因為堅持做一名好醫生,我也成了她們心中的榜樣。


番禺|戰鬥在重症急救第一線,番禺這位醫生說“不到最後,永不言棄”


【記者 shuga】

【編輯 橙子魚】

來源:微社區e家通多彩橋南(微信號: xxsbejtq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