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急救 黃金 心血管 養生 深藍醫生 深藍醫生 2017-09-02

有網友問:“路上遇到一傷者,對他進行了心肺復甦,但他還是死了,施救者會有處罰嗎?” 自己不是醫生和護士的情況下進行了心肺復甦,等救護車來了人死了,施救者算啥?

對於這個問題,網友的給出的評論一邊倒,傾向於不救,理由很簡單:自己是外行,沒有專業的知識判斷患者是不是心跳停止,也不懂得專業的心肺復甦手法,萬一患者死了,自己百口莫辯,好心不但得不到好報,反而有可能受到連累。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普遍的公眾急救知識欠缺和不好的輿論導向。

心性猝死作為一種突然發生的心臟急症,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死亡率基本達到100%,而且拖延時間越長,搶救成功率越低,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可能>50%的人被救活。4--6分鐘內進行復蘇者,10%被救活。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4%。超過10分鐘存活率幾乎為0。 所以,有心臟搶救黃金4分鐘的說法,時間就是生命!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壓力的增大,心性猝死的年齡已經遠遠不只是老年人,很多的中青年、平素身體健康的人群仍然有高發的趨勢。

在我國,每年發生心性猝死事件達到54萬起,即使在北上廣這樣的發達城市,心臟驟停者的搶救成功率仍低於2%。而低存活率的原因就在於,參與救治的公眾基本沒有幾個學習過並掌握心肺復甦的。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心跳驟停的情況絕大多數出現在戶外、商場、超市或路邊,一般不會有醫務人員在場。對於這種緊急情況,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普通民眾,都應該予以施救,所以掌握了正確的救治方法,並及時伸出援手,基本上也就決定了患者的生死。

從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心肺復甦的知識普及,中國紅十字會和北京心血管研究中心吳中凱教授曾經舉辦了首屆中國心肺復甦師資培訓班,之後在上海、江蘇、廣州和我國大部分城市也都舉辦過培訓班。目的就是為了普及心臟急救知識,讓更多的不幸患病的人群得到救治。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以下和大家聊一聊怎樣判斷心跳、呼吸停止,如何進行有效的心肺復甦:

復甦前患者的評估

首先,準確判斷是否發生心跳、呼吸驟停,注意有無頭頸、脊柱外傷及其他胸部外傷,如確認沒有上述情況,讓病人保持仰臥位,背靠平整堅硬物體。

病人意識的判斷及是否有心跳

注意輕輕拍打,大聲呼喚!如無反應,觸摸頸動脈。

找頸動脈位置

頸動脈在氣管與頸部胸鎖乳突肌之間的溝內。

如圖示: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觸摸頸動脈搏動方法:

一手食指和中指併攏,置於患者氣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觸及喉結然後向一旁滑移約2-3cm,至胸鎖乳突肌內側緣凹陷處。

如未觸及搏動,即可判斷心跳停止,應立即予以心臟復甦。

如圖示: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胸部按壓的部位及手法

找準按壓的部位

用手指沿一側肋緣向中線滑動到劍突部位,取劍突上兩橫指,左手掌跟置於兩橫指上方,另一隻手疊加之上,手指鎖住,交叉抬起。如圖示:

胸部按壓點: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按壓的正確姿勢

施救者雙肘關節伸直、借臂、肩和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 按壓時雙肩前傾至患者正上方,腰挺直。 將一手掌根部置於按壓部位,另一手掌的根部置於前者之上,手指向上翹起,雙臂繃直,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按壓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圖示: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按壓30次後,予以2次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方法

開放氣道

仰頭-抬頜法:將一手小魚際置於患者前額部,用力使頭部後仰,另一手置於下頦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頦,使下頜尖、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採取頭後仰,抬舉下頜的姿勢,可使患者舌根部向上提起,從而使呼吸道通暢,也方便人工呼吸進行。

圖示: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心肺復甦過程中幾個需要注意的要點

1、按壓間斷時間不超過5秒;

2、胸外按壓的頻率至少100次/min以上;

3、胸部按壓的深度至少5cm;

4、人工呼吸頻率8-10次/min,按壓與呼吸比30:2。

也就是說每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

在上述急救過程中,可讓旁人協助撥打120急救電話。

遇到路人倒地生死不明,救還是不救?怎樣判斷心跳停止?

掌握了上述內容,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心肺復甦的基本要領。正確的施救,也就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搶救時間,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有了這前幾分鐘的搶救時間,也基本決定了患者的生死。

救人一命,功德無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