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高新區:“創時代”的高新路徑 激發創新潛能

基金 創業 材料科學 醫學技術 水母網 2017-05-23
煙臺高新區:“創時代”的高新路徑 激發創新潛能

中俄科技創新園

煙臺高新區:“創時代”的高新路徑 激發創新潛能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

水母網5月23日訊(YMG記者 劉潔 通訊員 張玉鵬 攝影報道)一年,1億交易額。

很難想象,這是由一個80後創業者成立的,正處於初創期的小企業所創造的業績。

走進位於高新區創業1號的縱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殷福帥正調試著公司新上的“百米購”系統,“這個系統主要做B2B2C,通過整個交易的閉環,將供應鏈、資源、支付和會員體系聚合起來,有效掌握各個交易環節的進程。”殷福帥介紹說。

支撐“百米購”系統順暢運行的,就是該公司的“牛到家”智慧物流平臺。“公司主要通過軟件做城市配送,現下物流中最大的問題是信息不匹配,通過牛到家物流平臺可以將貨主、司機、最終收貨方、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連接起來,保證貨運市場的高效運行。”殷福帥介紹說,平臺一經上線,半年內註冊司機近2萬人,成功對接10萬餘單物流貨運需求,去年全年平臺交易額更是突破1億元。

在創業1號這一國家級的企業孵化器裡,像縱揚科技這樣表現搶眼的創業企業還有很多,“這裡有納稅最多的企業,煙臺思卓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實現了從2015年全年稅收215.8萬元到2016年2026萬元的跨越式增長;有業務領域拓展最廣的企業,入駐創業1號兩年,煙臺律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為萬達集團、魯花集團、煙臺交運集團、渤海輪渡、煙臺希爾頓酒店等百餘家企業定製實施了移動互聯網微信運營方案。”說起這些“明星”企業,高新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主任於紅綾如數家珍。

最讓於紅綾感到驕傲的是,入孵創業1號的項目的存活率高達70%,“眾創空間的企業在1-3年內的死亡率一般為80%,我們這一比例遠低於全國乃至全世界平均水平。”於紅綾說。

企業高存活率背後,是企業孵化器對創業企業的全力支持。

“孵化器正在從傳統的單純提供創業辦公場地進化為以聚集資源、對接投融資等為抓手,滿足創業者各類創業需求的綜合創業服務機構。”於紅綾說,創業1號就為入孵企業提供多個公共技術平臺,以提供精準服務。

創業不易。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小項目,張羅起來需要資金,要堅持下去開花結果更需要投資,“對創業企業‘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就是金融服務,只有幫助企業找到資金,企業才有活下去的希望。”於紅綾一語道破孵化器服務的關鍵。“中心常聯繫的基金有30多家,深圳高新區的創業中心也是我們的合作單位,其背後的基金資源都可為眾創空間內的企業服務。”於紅綾說。

恰是深諳金融助力企業發展壯大的引擎作用,高新區持續強化科技金融結合,投資13億元打造藍色金谷·煙臺國際金融基金創新港,聚力建設山東省區域型基金管理中心集聚區,集聚各類金融服務機構,不斷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目前,該區已有銀行、保險、創投、證券等各類金融及中介機構70多家,建立科技信貸補償基金、小額擔保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產品96個,資金規模突破20億元,幫助各類企業融資達14億元。

高新區對“雙創”的推崇還極具國際視野。致力於將國際科技合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中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高新區深耕“一帶一路”,拓展國際科技合作的“利器”。“目前,中心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俄羅斯、格魯吉亞、波蘭、捷克等2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單位有合作。”中俄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介紹說,為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該中心構建起了覆蓋獨聯體國家的一體化技術轉移協作網絡,成立了“中格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俄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分別成立了“格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俄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先後搭建了中俄新材料研發、海洋生物工程研發、先進醫學技術平臺和中格微生物技術聯合研究平臺等,累計向中方企業推介獨聯體國家科技項目1000多個,運作中俄合作項目200餘項,27個項目實現產業化。

在高新區,孵化創業企業不再僅僅是政府行為,也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今年2月13號,位於軟通動力煙臺創新綜合體內的樂業空間孵化器正式運營。“這一孵化器最大的優勢就是軟通動力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資源。”軟通動力樂業事業部煙臺樂業空間總經理李梓璇介紹說,軟通動力在全球都有人才、資源、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資源,通過通力平臺,可以幫助入孵企業拿到業務,當然更多的是資源的對接,“自投入運營以來,樂業空間已經為一家入孵企業對接到了50萬的種子基金,為6家企業拿到了565萬元的業務。”

創業企業背後的資源支撐遠不止這些。在高新區,一大批科研院所的聚集更是創業企業創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最強勁後盾。該區先後聯合省經信委、市經信委、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等單位建立山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合作打造軍民融合示範基地,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共建中航工業煙臺創新創業基地,與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共建人類生殖健康產業化基地及艾貝計劃項目,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共建煙臺(北郵)網絡空間安全產業研究院,與國防科技大學合作共建微納衛星協同創新中心(山東),與清華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共建光電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煙臺分院也即將落戶。截至目前,高新區已與近80家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引建科研院所及機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76家。

對於許多創業者來說,孵化器是其創業之路上最早接觸的生態,也是對創業創新的最大支持和保護。正因為此,高新區大力加強創新創業載體建設。重點打造高新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一箇中心”,創業1號、創業吧“兩大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園、中俄科技園、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創業大廈、國際企業創新港、北航科技園、西電產業園、航空航天產業園“八大孵化器、加速器”,各類創新創業平臺突破100萬平方米。其中,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煙臺大學生創業園、中俄科技園、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佔據了全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一半席位。煙臺大學生創業園還獲批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累計引進培育小微企業5100多家、年均增長40%。

創業創新,點燃創業熱情,更激發著創新潛能。高新區強化創客創意搖籃、創新創造高地定位,厚植創新土壤,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其向高向新向未來的發展願景,也正大寫在一個個茁壯成長的企業中。

【書記談思路】加快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新區工委書記劉洪波

高新區將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引領,抓住用好省委、省政府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泛濟青煙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機遇,面向全球聚集創新資源和高端要素,大力引進篩選培育一批“四新”項目,打造創客創意的搖籃、創新創造的高地,努力在新動能培育中走在前列,為全市率先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構建活力產業生態,建設“實力高新”。著力突破生物醫藥與健康、先進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四大特色產業,力促清華啟迪(煙臺)科技城、煙臺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園區、新城集團商業綜合體等在談項目及早簽約、儘快落地,煙臺國際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中心、藍色金谷、北航科技園等22個列入區級調度的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及早投產,形成優勢突出、特色明顯、配套完善、佈局合理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二是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創新高新”。始終把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著力抓好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煙臺大學生創業園、中俄合作促進中心、煙臺服務外包示範園區等多層次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力爭全年突破100萬平方米;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中集巴頓焊接技術研究院、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園、山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省農科院膠東半島創新中心、國家級人類生殖健康產業化基地、國防科技大學微納衛星協同創新中心(山東)、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軍民融合示範基地等項目建設,著力創建創新資源密集、創新創業活躍、創新成果大量湧現的科技引擎和創新高地。

三是持續集聚雙創人才,建設“人才高新”。充分發揮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品牌效應,大力加強“海創智庫(千人計劃)煙臺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山東省“海智計劃”工作基地等高端人才引進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動煙臺高端人才創業基地、千人計劃(煙臺)創業服務中心投入運營,積極打通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渠道。力爭年內引進“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泰山學者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2人以上,“雙百計劃”8人以上。

四是堅持厚植開放合作,建設“國際高新”。充分發揮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科技工業園區品牌優勢,依託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中集巴頓焊接技術研究院,打造國際化的生物醫藥創新平臺和海洋工程裝備領域重大創新平臺。依託中俄基地、煙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絲綢之路高科技園區聯盟”,組織好第二屆聯盟會議期間的“中國百家高企白俄行”活動,進一步深化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

五是著力創優發展軟環境,建設“活力高新”。牢固樹立“效率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加快完善優質的政務服務環境,著力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完善優質的知識產權環境。搶抓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獲批機遇,用好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諮詢中心中俄基地代辦處、知識產權法庭、(檢察)法律保護中心等平臺,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轉化和保護。加快完善優質的科技金融環境,開展國家專利質押融資試點,加快推進山東省區域性金融基金中心集聚區建設,力爭年內引進金融服務機構突破70家,引入基金規模20億元以上,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企業達到25家以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