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原是兵家必爭之地 尹城子的故事告訴你小城不得了

用文物講述界首故事



界首原是兵家必爭之地 尹城子的故事告訴你小城不得了



作為安徽省界首市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新陽城遺址”,位於界首城北部,界首鄲城公路兩側500米,界首市光武鎮劉寨村尹城子莊南,因附近大都系尹姓居民,俗稱尹城子。

古城址略呈長方形,南北長390米,東西寬330米。今城垣皆為耕地,略高於四周平地。城垣範圍清晰可辨。據史書記載,此即新陽城。

秦統一中國,置郡縣,設潁川郡新陽縣。《史記·陳涉世家》記述:陳涉為其御莊賈所殺,涓人將軍呂臣為蒼頭軍,起兵於新(即信陽)殺莊賈,復以陳為楚。《太和縣誌》載: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封呂清為新陽候,襲世五。漢武帝鴻嘉二年(公元前19年)五月,封魯項王之子劉永為新陽候,襲一世。《漢書·陰就傳》雲:陰皇后之弟陰就,漢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以父功改封新陽候。

其城自秦建縣始,至西晉廢縣制時止,先後共經歷了秦漢,三國各個朝代,近五百年曆史。

新陽城遺址其城春秋為蔡國屬地,時稱莘邑,《左傳·莊公十年》:"荊敗蔡師於莘",即此。秦置為新陽縣,隸陳郡。新陽得名於新水《水經·潁水注》:"新溝自潁北東出,縣在水北,故應劭曰縣在新水之陽。""新"、"莘"音同,新水原名當作莘水,秦既以莘改置新陽縣,莘水遂改作新水。今新陽城遺址東、南兩面各臨一小水,相會於其城西南,古今形勢相符。

秦末陳勝領導農民起義,被叛徒賈莊殺害。當此危難之際,陳勝部下呂臣組成"蒼頭軍",奮然起兵新陽,先後二次復都城陳郡(今河南淮陽縣),扭轉了局勢,穩固了義軍陣地,振奮了士氣。楚懷王任命呂臣為司徒,負責後勤軍需;任命其父呂清為令尹,輔佐政令,與項羽、劉邦等起義軍配合最終推反了秦王朝的統治。

楚漢相爭,垓下之戰,劉邦徹底戰敗了項羽,呂臣及其父呂清率部投奔劉邦。次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遂以新陽縣封給呂清為侯國、改屬汝南郡。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呂清死,呂臣繼為新陽侯。此後歷呂義、呂它、呂善、呂譚四世,世襲五世,在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廢除,復為新陽縣。

劉邦所以封呂清為新陽侯,並非表彰其與呂臣在反秦鬥爭中的功績,而是為了維護西漢王朝的統治,以其背楚歸漢,即"漢五年前202年用令尹初從"。至成帝鴻嘉二年五月又封劉永於此新陽侯國,平帝元始二年,其子劉級嗣,旋廢,復為新陽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以新陽改隸淮陽國。未久,又封陰就於此為新陽侯國;其子陰豐嗣,至明帝永平二年,夏廢為新陽縣。安帝延光元122年新陽縣由淮陽國還隸汝南。西晉時縣廢。

新陽城地處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屢遭戰火洗劫。尤其在東漢初年,漢武帝劉秀與王莽在此進行激烈拼鬥,留下了大量的古蹟和民間傳說。


界首原是兵家必爭之地 尹城子的故事告訴你小城不得了



據界首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新陽城遺址厚重的歷史給新陽城遺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該城址四面有城門,環城有護城河,當地農民在勞作中發現並曾出土大量文物,僅錢幣一項,有蟻鼻錢(俗稱鬼臉幣、陰遊)布幣、漢半兩、漢五銖、王莽布泉等。1974年1月5日,在此出土“大泉五十”錢範一件,呈方形,邊長7釐米。是當時的鑄幣工具,用來鑄造子範,再利用子範去鑄造錢幣,字文深峻,銅質及鑄工皆佳,鏽蝕程度比較低,屬於國家一級文物。還出土有青銅器皿、飾彩灰陶器、漢磚、筒瓦、漢石磨等。

據老年人回憶,清宣統年間,該遺址內曾出土一石碑,上刻“漢信陽馮異”篆書,古“新”與“信”通,信陽,即新陽。此外,出土的銅箭簇上也有“馮異”二字。1985年春,潁上縣江口古城址出土銅製方形“新陽長”印一枚。從出土文物分析,新陽城不但是政治、軍事的重要城市,而且商業也相當繁盛,由此可以推知東漢初年,漢光武帝的大將軍馮異曾轉戰在此一帶。

一千多年來,此處為黃泛區,屢遭水患。大部分文物被積壓在地下,尚待挖掘考證。1982年9月14日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公佈此城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聶洪斌 顧溪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