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難請好保姆 市場呼喚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

需求旺 “80後”成家政服務主力軍

“剛剛添了二胎寶寶,月子做完,想找一位有經驗的大姐幫忙,但是轉了幾家保姆(家政服務)中介,都沒找到合適的。因為要帶孩子,保姆的文化素質不能太低。”看了5家中介公司,還沒物色到合適人選的福州消費者陳女士說。

日前,記者走訪福州多家家政公司發現,隨著二胎放開,及人們對家政服務要求的提高,僱主對家政服務人員的素質期待也在提高,有一定文化基礎的“80後”成為家政服務業的主力軍。

福州一家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特別是放開二胎後,月嫂供不應求,且呈現一年比一年緊張的趨勢。價格方面,今年家政人員的服務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微漲。”

江西來榕的月嫂郭姐說,她從事月嫂工作之初,工資每月在8000元到1萬元左右,現在漲到1萬元以上了,但即使有這樣的高工資,月嫂市場依然供不應求。除了月嫂外,保潔師也十分搶手。

“許多二胎家庭很重視家裡的保潔,畢竟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如果家庭環境不衛生,孩子容易生病,互相傳染。”記者在一家保潔服務公司看到,保潔員培訓工作正在加緊進行。“這個工作的收入比較高,一個月六七千元,最少的也有5000元左右,現在這種工作需求比較大。”35歲的陳玲在保潔工作上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顧客好評度較高,已經成為這家保潔公司的金牌保潔員,她的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

記者從福州市家政協會了解到,福州家政服務女性從業人員佔90%以上,年齡在35~55歲之間,外省勞動力佔60%,主要來自安徽、四川、江西、湖南等地。福州常住人口766萬人,按市區220多萬戶家庭中有15%的家庭有家政服務需求來測算,全市需要家政服務人員32萬人,但目前全市家政服務人員僅10多萬人,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和城鎮下崗人員,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佔85%。目前國內家政服務人員素質整體偏低,與缺乏市場競爭有直接關係,市場需求大,缺口大,造成整個家政服務業都過於浮躁。

目前,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市民們對於家政服務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年齡在25歲到45歲之間、能熟練運用各項電子設備、文化程度高的最受歡迎。

門檻低 雙方信息不對稱是行業硬傷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目前,保姆行業門檻較低,往往只需提供身份及健康證明,稍加培訓即可上崗。作為家政服務公司,只能大致掌握保姆性別、年齡等顯性信息,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個人品行等基本情況知之甚少,想要核實保姆的“黑歷史”也存在較大困難。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保姆行業從業人員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一部電話、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記錄本——這是記者在福州一個社區架空層的柴火間看到的某保姆中介機構的全部“家當”。由於家庭服務市場需求量大,而行業門檻低,沒有準入制度,造成市場混亂無序。業內人士稱,花三五千元錢,甚至更少費用就可以把保姆服務站辦起來。

據瞭解,目前福州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有400多家,未經註冊的黑中介更是數不過來。家政公司負責把保姆介紹給僱主,僱主滿意的話,家政公司與僱主之間會簽訂相關協議,但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協議書的格式都不規範。大部分協議書上只存在著甲乙兩方,即家政公司和僱主,沒有保姆這一方,有的連家政公司和僱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不甚明確。

保姆行業具有特殊性,通常是陌生人進駐私人家庭開展服務的一種勞務行為,這種僱傭關係應當具備互相信賴的基礎保障。但現實情況是,僱主與被僱傭者之間往往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僱傭方擔心遇上“惡保姆”,被僱傭方擔心遇上“刁難的僱主”。而每一起惡保姆引發的負面新聞都在增強僱主和保姆之間的提防心理,加劇家政服務勞務關係緊張。

“應明確保姆、家政公司、僱主之間的法律關係。”為生病的父親尋找居家護工的張先生對記者說。他認為,保姆侵害僱主權益時,對於提供虛假資訊或者不認真履行核查義務的家政服務公司,應當按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引導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家政服務行業的險種,在家政服務領域推廣侵權責任險,合理均攤行業風險。

建徵信 推廣家政人員實名備案制

一位有多年管理經驗的家政服務企業董事長對記者談到,家庭服務業如果一直停留於中介服務,勢必將挫傷那些想規範行業發展的家政服務公司的積極性。由於惡性競爭,信用不足,企業花代價培訓出的員工容易流失,給企業造成損失。福州的家庭服務行業,亟須通過行業管理得到規範發展,將服務人員分散的個人行為變為有組織的行為,將簡單的家務勞動變成科學的生活服務,形成家庭服務系列化、產業化。

業內人士建議應構建安全可靠、健康有序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輸送體系,建立家政服務准入徵信制度。將從業人員的犯罪記錄、健康證明、執業年限、資歷狀況、誠信記錄等指標均列入徵信範疇;引導保姆儘量受聘於家政公司從事家政服務活動,緩解保姆流動帶來的維權困難;推廣家政人員實名備案制度,對其從業過程中的各種失信行為實施分級分類處理;對實施盜竊財物、傷害僱主等惡劣行為的家政從業人員,應採取嚴厲的制裁措施,如列入從業“黑名單”並進行公示,將其徹底從行業體系中清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