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城市簡介----嘉峪關

教育事業

嘉峪關市嘉峪關市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學生6828人,初中學生8512人,專任教師877人。初中入學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小學學校24所,在校學生15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專任教師811人。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5584人,專任教師28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人。中等職業教育力度加大,職工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1 人,專任教師218人。體育運動學校1所,招生數60人,在校學生180人。

截至2018年,嘉峪關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1187人,增長32.63 %,在校學生2926人,增長9.8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247人,增長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初中學校招生2846人,增長35.59%;普通小學招生2745人,增長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33人,下降23.66%。

科技事業

2018年,科技三項費800萬元,安排科技項目54個,專利申請受理72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911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85人。

通信事業

嘉峪關是甘肅省第一個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的地區。2002年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055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39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656萬元。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電話普及率44.51部/百人,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67萬戶; 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3736戶;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絡在嘉峪關市實現了無縫隙覆蓋,移動電話系統綜合通信能力達到9萬門,聯通網絡已成為整個河西網絡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網、企業上網和遠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啟動,數據與多媒體寬帶城域網投入運行。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億元,增長11.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952.67萬元,增長5.1%;郵政業務總量1909.9萬元,下降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47%。其中:城市6.59萬戶,農村0.3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6.08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5.4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6.58%。

傳媒事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12萬冊。1千萬以上的電視發射塔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2%。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46.1%。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峪關市共有衛生機構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4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嘉峪關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9人。鄉鎮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52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嘉峪關市性體育競賽活動16次,參加比賽人數12192人;參加省級比賽1次。獲得各類獎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6枚。

文化事業

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設施

公路

公路: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G30)

鐵路

鐵道線路: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嘉鏡鐵路、嘉策鐵路

火車站:嘉峪關站

航空

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可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有直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的航線。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城市簡介----嘉峪關

教育事業

嘉峪關市嘉峪關市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學生6828人,初中學生8512人,專任教師877人。初中入學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小學學校24所,在校學生15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專任教師811人。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5584人,專任教師28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人。中等職業教育力度加大,職工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1 人,專任教師218人。體育運動學校1所,招生數60人,在校學生180人。

截至2018年,嘉峪關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1187人,增長32.63 %,在校學生2926人,增長9.8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247人,增長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初中學校招生2846人,增長35.59%;普通小學招生2745人,增長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33人,下降23.66%。

科技事業

2018年,科技三項費800萬元,安排科技項目54個,專利申請受理72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911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85人。

通信事業

嘉峪關是甘肅省第一個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的地區。2002年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055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39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656萬元。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電話普及率44.51部/百人,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67萬戶; 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3736戶;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絡在嘉峪關市實現了無縫隙覆蓋,移動電話系統綜合通信能力達到9萬門,聯通網絡已成為整個河西網絡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網、企業上網和遠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啟動,數據與多媒體寬帶城域網投入運行。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億元,增長11.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952.67萬元,增長5.1%;郵政業務總量1909.9萬元,下降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47%。其中:城市6.59萬戶,農村0.3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6.08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5.4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6.58%。

傳媒事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12萬冊。1千萬以上的電視發射塔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2%。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46.1%。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峪關市共有衛生機構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4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嘉峪關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9人。鄉鎮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52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嘉峪關市性體育競賽活動16次,參加比賽人數12192人;參加省級比賽1次。獲得各類獎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6枚。

文化事業

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設施

公路

公路: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G30)

鐵路

鐵道線路: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嘉鏡鐵路、嘉策鐵路

火車站:嘉峪關站

航空

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可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有直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的航線。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嘉峪關大多數景點緊扣長城文化及絲路文化的脈系,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信息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自古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古有“西襟鎖鑰”之稱。

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萬多平方米,由外城、內城、羅城、甕城及城樓附屬建築等組成。

內城為關城的中心,周長640米,東城牆長156米,西城牆長164米,南北城牆各長16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城牆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牆。內城有東西二門,西曰“柔遠”、東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層三簷歇山頂式城樓,與關樓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城牆四角建角樓,南北牆正中建敵樓。內城中軸線北側有清代遊擊將軍府一座,是嘉峪關歷任遊擊將軍辦公之處。二門外各修築甕城1座,門均南開,東曰“朝宗”,西曰“會極”。

內城西有羅城,呈“凸”字形,長191.3米,通高10.5米。青磚包砌,高與內城相同。羅城中間突出部分開券門,為關城正門,門額上刻“嘉峪關”三字,門上建關樓。城南、北兩角築有角樓。內城南、北和東側外圍均築外城,西與羅城相連,南、北與內城平行並形成夾道,可供車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長1100米,東北角上建“閘門”,上建一層三間式閘樓。

關城外城四周距牆1米有一道寬2米、深2米的壕溝。關城內外還有官井、營房及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附屬建築。

關城南、北兩側均築有長城。關城之上的各式建築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歷史沿革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里長城沿線上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後者較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北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後,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明代,政府軍和吐魯番兵曾數次在嘉峪關作戰。荒漠地區是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

清代林則徐因禁菸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時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後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築工程上的絕招。這塊磚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後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築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城市簡介----嘉峪關

教育事業

嘉峪關市嘉峪關市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學生6828人,初中學生8512人,專任教師877人。初中入學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小學學校24所,在校學生15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專任教師811人。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5584人,專任教師28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人。中等職業教育力度加大,職工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1 人,專任教師218人。體育運動學校1所,招生數60人,在校學生180人。

截至2018年,嘉峪關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1187人,增長32.63 %,在校學生2926人,增長9.8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247人,增長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初中學校招生2846人,增長35.59%;普通小學招生2745人,增長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33人,下降23.66%。

科技事業

2018年,科技三項費800萬元,安排科技項目54個,專利申請受理72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911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85人。

通信事業

嘉峪關是甘肅省第一個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的地區。2002年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055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39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656萬元。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電話普及率44.51部/百人,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67萬戶; 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3736戶;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絡在嘉峪關市實現了無縫隙覆蓋,移動電話系統綜合通信能力達到9萬門,聯通網絡已成為整個河西網絡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網、企業上網和遠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啟動,數據與多媒體寬帶城域網投入運行。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億元,增長11.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952.67萬元,增長5.1%;郵政業務總量1909.9萬元,下降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47%。其中:城市6.59萬戶,農村0.3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6.08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5.4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6.58%。

傳媒事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12萬冊。1千萬以上的電視發射塔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2%。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46.1%。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峪關市共有衛生機構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4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嘉峪關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9人。鄉鎮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52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嘉峪關市性體育競賽活動16次,參加比賽人數12192人;參加省級比賽1次。獲得各類獎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6枚。

文化事業

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設施

公路

公路: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G30)

鐵路

鐵道線路: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嘉鏡鐵路、嘉策鐵路

火車站:嘉峪關站

航空

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可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有直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的航線。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嘉峪關大多數景點緊扣長城文化及絲路文化的脈系,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信息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自古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古有“西襟鎖鑰”之稱。

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萬多平方米,由外城、內城、羅城、甕城及城樓附屬建築等組成。

內城為關城的中心,周長640米,東城牆長156米,西城牆長164米,南北城牆各長16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城牆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牆。內城有東西二門,西曰“柔遠”、東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層三簷歇山頂式城樓,與關樓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城牆四角建角樓,南北牆正中建敵樓。內城中軸線北側有清代遊擊將軍府一座,是嘉峪關歷任遊擊將軍辦公之處。二門外各修築甕城1座,門均南開,東曰“朝宗”,西曰“會極”。

內城西有羅城,呈“凸”字形,長191.3米,通高10.5米。青磚包砌,高與內城相同。羅城中間突出部分開券門,為關城正門,門額上刻“嘉峪關”三字,門上建關樓。城南、北兩角築有角樓。內城南、北和東側外圍均築外城,西與羅城相連,南、北與內城平行並形成夾道,可供車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長1100米,東北角上建“閘門”,上建一層三間式閘樓。

關城外城四周距牆1米有一道寬2米、深2米的壕溝。關城內外還有官井、營房及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附屬建築。

關城南、北兩側均築有長城。關城之上的各式建築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歷史沿革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里長城沿線上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後者較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北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後,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明代,政府軍和吐魯番兵曾數次在嘉峪關作戰。荒漠地區是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

清代林則徐因禁菸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時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後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築工程上的絕招。這塊磚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後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築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地理位置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於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於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公里左右。一條古道穿行於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險厄。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古肅州(今酒泉),西有安西。這條古道是古都長安和西域聯繫的紐帶。古代西域,初時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有許多在綠洲上發展的“城邦”,對內地漢族政權時附時叛。

旅遊景點

戲臺

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遊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 [嘉峪關景觀] 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由木製屏風把前後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製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的寵物。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臺上是非常少見的。戲臺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簷歇山頂式建築,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製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城市簡介----嘉峪關

教育事業

嘉峪關市嘉峪關市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學生6828人,初中學生8512人,專任教師877人。初中入學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小學學校24所,在校學生15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專任教師811人。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5584人,專任教師28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人。中等職業教育力度加大,職工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1 人,專任教師218人。體育運動學校1所,招生數60人,在校學生180人。

截至2018年,嘉峪關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1187人,增長32.63 %,在校學生2926人,增長9.8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247人,增長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初中學校招生2846人,增長35.59%;普通小學招生2745人,增長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33人,下降23.66%。

科技事業

2018年,科技三項費800萬元,安排科技項目54個,專利申請受理72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911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85人。

通信事業

嘉峪關是甘肅省第一個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的地區。2002年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055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39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656萬元。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電話普及率44.51部/百人,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67萬戶; 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3736戶;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絡在嘉峪關市實現了無縫隙覆蓋,移動電話系統綜合通信能力達到9萬門,聯通網絡已成為整個河西網絡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網、企業上網和遠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啟動,數據與多媒體寬帶城域網投入運行。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億元,增長11.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952.67萬元,增長5.1%;郵政業務總量1909.9萬元,下降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47%。其中:城市6.59萬戶,農村0.3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6.08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5.4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6.58%。

傳媒事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12萬冊。1千萬以上的電視發射塔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2%。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46.1%。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峪關市共有衛生機構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4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嘉峪關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9人。鄉鎮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52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嘉峪關市性體育競賽活動16次,參加比賽人數12192人;參加省級比賽1次。獲得各類獎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6枚。

文化事業

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設施

公路

公路: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G30)

鐵路

鐵道線路: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嘉鏡鐵路、嘉策鐵路

火車站:嘉峪關站

航空

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可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有直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的航線。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嘉峪關大多數景點緊扣長城文化及絲路文化的脈系,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信息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自古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古有“西襟鎖鑰”之稱。

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萬多平方米,由外城、內城、羅城、甕城及城樓附屬建築等組成。

內城為關城的中心,周長640米,東城牆長156米,西城牆長164米,南北城牆各長16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城牆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牆。內城有東西二門,西曰“柔遠”、東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層三簷歇山頂式城樓,與關樓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城牆四角建角樓,南北牆正中建敵樓。內城中軸線北側有清代遊擊將軍府一座,是嘉峪關歷任遊擊將軍辦公之處。二門外各修築甕城1座,門均南開,東曰“朝宗”,西曰“會極”。

內城西有羅城,呈“凸”字形,長191.3米,通高10.5米。青磚包砌,高與內城相同。羅城中間突出部分開券門,為關城正門,門額上刻“嘉峪關”三字,門上建關樓。城南、北兩角築有角樓。內城南、北和東側外圍均築外城,西與羅城相連,南、北與內城平行並形成夾道,可供車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長1100米,東北角上建“閘門”,上建一層三間式閘樓。

關城外城四周距牆1米有一道寬2米、深2米的壕溝。關城內外還有官井、營房及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附屬建築。

關城南、北兩側均築有長城。關城之上的各式建築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歷史沿革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里長城沿線上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後者較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北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後,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明代,政府軍和吐魯番兵曾數次在嘉峪關作戰。荒漠地區是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

清代林則徐因禁菸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時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後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築工程上的絕招。這塊磚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後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築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地理位置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於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於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公里左右。一條古道穿行於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險厄。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古肅州(今酒泉),西有安西。這條古道是古都長安和西域聯繫的紐帶。古代西域,初時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有許多在綠洲上發展的“城邦”,對內地漢族政權時附時叛。

旅遊景點

戲臺

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遊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 [嘉峪關景觀] 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由木製屏風把前後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製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的寵物。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臺上是非常少見的。戲臺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簷歇山頂式建築,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製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城市簡介----嘉峪關

內城

內城牆高9米,加垛牆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築,6米以上用土坯加築。歷經六百多年,牆體雖有剝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築城牆用的黃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和加工製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晒,將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長城工牌”現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工牌”為石質,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築工程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牆一定距離內,用箭射牆,如果箭頭射不進去,證明城牆堅固合格;如若箭頭射入牆體,則證明工程不合格,要進行返工重建。如此嚴格的長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證了長城工程的質量。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

西域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往西,雄偉壯麗的長城、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祕的奇山異水……使這條蒼茫古道至今仍流光溢彩。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緻壯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朝陽裡,宛若銀練飛舞在戈壁之上;夕陽下,又如飛龍遊走于山澗之中。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覺清新如畫。“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鬱蔥,凌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晨曦初起,彩霞橫抹天空,天高野闊,千嶺萬壑競披紅裝,婀娜多姿。雨後,祁連山中長雲如練,纏繞山腰,或化作各種離奇物形,或變作鐵馬甲兵;或雨過天晴,彩虹橫掛山川。正所謂:“餘收遠岫和雲溼,風度疏林帶舞飄”。

長城第一墩旅遊景區面積約3.22平方公里。景區包括長城第一墩、綜合服務區、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內容。其中下沉式綜合服務區有貴賓接待室、遊客服務中心、飲吧、觀景平臺、滑索、旅遊紀念品商店等設施。 嘉峪關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懷古遊學的好去處。

懸壁長城

石關峽又名水關峽,它的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面是高聳入雲的黑山。斷壁長城和 [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斷壁長城居於黑山峽口之南,為東西走向。懸壁長城在峽谷的北面,為南北走向,城牆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這兩條長城形成拱衛之勢,共同扼守黑山峽口。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於嘉峪關市西南116公里處的祁連山腹地,它是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蘇聯冰川學專家於1958年7月1日發現、並以發現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該冰川斜掛於坡度小於45度的山坡上,冰層平均厚度78米,最厚處達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氣候獨特,景色迷人,是開展登山探險、避暑休閒、科考研究等旅遊活動的好去處,也是嘉峪關市旅遊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步伐,2002年至2003年,嘉峪關市共投資312.01萬元,鋪築了自S215線至山腳下9.443公里沙石路,修建了1000平方米停車場和180米步行臺階,並對近2公里登山道路進行了修整。修建了佔地545.8平方米的“冰川環保探險旅遊服務中心”,內設接待室、急救室、工作室、廚房、餐廳和6間客房,配備了發電機和全套的住宿接待設施,使冰川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功能得到了初步改善。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城市簡介----嘉峪關

教育事業

嘉峪關市嘉峪關市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學生6828人,初中學生8512人,專任教師877人。初中入學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小學學校24所,在校學生15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專任教師811人。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5584人,專任教師28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人。中等職業教育力度加大,職工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1 人,專任教師218人。體育運動學校1所,招生數60人,在校學生180人。

截至2018年,嘉峪關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1187人,增長32.63 %,在校學生2926人,增長9.8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247人,增長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初中學校招生2846人,增長35.59%;普通小學招生2745人,增長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33人,下降23.66%。

科技事業

2018年,科技三項費800萬元,安排科技項目54個,專利申請受理72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911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85人。

通信事業

嘉峪關是甘肅省第一個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的地區。2002年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055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39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656萬元。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電話普及率44.51部/百人,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67萬戶; 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3736戶;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絡在嘉峪關市實現了無縫隙覆蓋,移動電話系統綜合通信能力達到9萬門,聯通網絡已成為整個河西網絡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網、企業上網和遠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啟動,數據與多媒體寬帶城域網投入運行。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億元,增長11.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952.67萬元,增長5.1%;郵政業務總量1909.9萬元,下降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47%。其中:城市6.59萬戶,農村0.3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6.08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5.4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6.58%。

傳媒事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12萬冊。1千萬以上的電視發射塔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2%。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46.1%。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峪關市共有衛生機構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4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嘉峪關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9人。鄉鎮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52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嘉峪關市性體育競賽活動16次,參加比賽人數12192人;參加省級比賽1次。獲得各類獎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6枚。

文化事業

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設施

公路

公路: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G30)

鐵路

鐵道線路: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嘉鏡鐵路、嘉策鐵路

火車站:嘉峪關站

航空

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可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有直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的航線。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嘉峪關大多數景點緊扣長城文化及絲路文化的脈系,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信息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自古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古有“西襟鎖鑰”之稱。

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萬多平方米,由外城、內城、羅城、甕城及城樓附屬建築等組成。

內城為關城的中心,周長640米,東城牆長156米,西城牆長164米,南北城牆各長16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城牆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牆。內城有東西二門,西曰“柔遠”、東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層三簷歇山頂式城樓,與關樓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城牆四角建角樓,南北牆正中建敵樓。內城中軸線北側有清代遊擊將軍府一座,是嘉峪關歷任遊擊將軍辦公之處。二門外各修築甕城1座,門均南開,東曰“朝宗”,西曰“會極”。

內城西有羅城,呈“凸”字形,長191.3米,通高10.5米。青磚包砌,高與內城相同。羅城中間突出部分開券門,為關城正門,門額上刻“嘉峪關”三字,門上建關樓。城南、北兩角築有角樓。內城南、北和東側外圍均築外城,西與羅城相連,南、北與內城平行並形成夾道,可供車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長1100米,東北角上建“閘門”,上建一層三間式閘樓。

關城外城四周距牆1米有一道寬2米、深2米的壕溝。關城內外還有官井、營房及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附屬建築。

關城南、北兩側均築有長城。關城之上的各式建築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歷史沿革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里長城沿線上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後者較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北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後,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明代,政府軍和吐魯番兵曾數次在嘉峪關作戰。荒漠地區是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

清代林則徐因禁菸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時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後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築工程上的絕招。這塊磚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後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築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地理位置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於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於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公里左右。一條古道穿行於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險厄。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古肅州(今酒泉),西有安西。這條古道是古都長安和西域聯繫的紐帶。古代西域,初時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有許多在綠洲上發展的“城邦”,對內地漢族政權時附時叛。

旅遊景點

戲臺

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遊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 [嘉峪關景觀] 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由木製屏風把前後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製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的寵物。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臺上是非常少見的。戲臺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簷歇山頂式建築,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製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城市簡介----嘉峪關

內城

內城牆高9米,加垛牆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築,6米以上用土坯加築。歷經六百多年,牆體雖有剝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築城牆用的黃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和加工製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晒,將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長城工牌”現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工牌”為石質,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築工程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牆一定距離內,用箭射牆,如果箭頭射不進去,證明城牆堅固合格;如若箭頭射入牆體,則證明工程不合格,要進行返工重建。如此嚴格的長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證了長城工程的質量。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

西域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往西,雄偉壯麗的長城、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祕的奇山異水……使這條蒼茫古道至今仍流光溢彩。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緻壯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朝陽裡,宛若銀練飛舞在戈壁之上;夕陽下,又如飛龍遊走于山澗之中。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覺清新如畫。“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鬱蔥,凌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晨曦初起,彩霞橫抹天空,天高野闊,千嶺萬壑競披紅裝,婀娜多姿。雨後,祁連山中長雲如練,纏繞山腰,或化作各種離奇物形,或變作鐵馬甲兵;或雨過天晴,彩虹橫掛山川。正所謂:“餘收遠岫和雲溼,風度疏林帶舞飄”。

長城第一墩旅遊景區面積約3.22平方公里。景區包括長城第一墩、綜合服務區、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內容。其中下沉式綜合服務區有貴賓接待室、遊客服務中心、飲吧、觀景平臺、滑索、旅遊紀念品商店等設施。 嘉峪關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懷古遊學的好去處。

懸壁長城

石關峽又名水關峽,它的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面是高聳入雲的黑山。斷壁長城和 [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斷壁長城居於黑山峽口之南,為東西走向。懸壁長城在峽谷的北面,為南北走向,城牆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這兩條長城形成拱衛之勢,共同扼守黑山峽口。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於嘉峪關市西南116公里處的祁連山腹地,它是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蘇聯冰川學專家於1958年7月1日發現、並以發現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該冰川斜掛於坡度小於45度的山坡上,冰層平均厚度78米,最厚處達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氣候獨特,景色迷人,是開展登山探險、避暑休閒、科考研究等旅遊活動的好去處,也是嘉峪關市旅遊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步伐,2002年至2003年,嘉峪關市共投資312.01萬元,鋪築了自S215線至山腳下9.443公里沙石路,修建了1000平方米停車場和180米步行臺階,並對近2公里登山道路進行了修整。修建了佔地545.8平方米的“冰川環保探險旅遊服務中心”,內設接待室、急救室、工作室、廚房、餐廳和6間客房,配備了發電機和全套的住宿接待設施,使冰川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功能得到了初步改善。

城市簡介----嘉峪關

旅遊指南

民間傳說

嘉峪關的修建,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時簡陋的建築條件下,能建起如此雄偉的關城,是很不簡單的,但正因為如此,才演繹出一段段動人的傳說。

定城磚

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剋扣易開佔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佔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吁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裡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裡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建築結構

萬里長城沿線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而後者經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但嘉峪關初建時不過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佔地2 500平方米。而現存的關城總面積33 500餘平方米,比原來的大數倍。它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關城周長733米,就中內城周長640米,面積為原先的大小。內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東西開“光化門”和“柔遠門”兩門。門外各築有甕城,城樓對稱,三層三簷五間式,周圍有廊,單簷歇山頂,高17米。城四隅有角樓、南、北牆中段有敵樓,一層三間式帶前廊。兩門內北側有馬道達城頂。關城正中有一官井,舊有亭,今已廢。西門外套築一道凸形城牆,構成一個羅城,這就是外城。外城比內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門額刻“嘉峪關”三個大字。門頂原有城樓,與東西二樓形制相同,三樓東西成一線。1924年城樓被毀。西面羅城磚砌,東、南、北有土築圍牆,連接長城。城外有城,迭門重城,成並守之勢。東甕城外有文昌閣、關帝廟、戲樓,城內靠北有遊擊衙門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築。新中國成立後,關城曾多次維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城市簡介----嘉峪關

教育事業

嘉峪關市嘉峪關市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學生6828人,初中學生8512人,專任教師877人。初中入學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小學學校24所,在校學生15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專任教師811人。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5584人,專任教師28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人。中等職業教育力度加大,職工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1 人,專任教師218人。體育運動學校1所,招生數60人,在校學生180人。

截至2018年,嘉峪關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1187人,增長32.63 %,在校學生2926人,增長9.8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247人,增長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初中學校招生2846人,增長35.59%;普通小學招生2745人,增長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33人,下降23.66%。

科技事業

2018年,科技三項費800萬元,安排科技項目54個,專利申請受理72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911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85人。

通信事業

嘉峪關是甘肅省第一個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的地區。2002年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055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39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656萬元。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電話普及率44.51部/百人,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67萬戶; 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3736戶;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絡在嘉峪關市實現了無縫隙覆蓋,移動電話系統綜合通信能力達到9萬門,聯通網絡已成為整個河西網絡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網、企業上網和遠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啟動,數據與多媒體寬帶城域網投入運行。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億元,增長11.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952.67萬元,增長5.1%;郵政業務總量1909.9萬元,下降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47%。其中:城市6.59萬戶,農村0.3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6.08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5.4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6.58%。

傳媒事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12萬冊。1千萬以上的電視發射塔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2%。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46.1%。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峪關市共有衛生機構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4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嘉峪關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9人。鄉鎮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52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嘉峪關市性體育競賽活動16次,參加比賽人數12192人;參加省級比賽1次。獲得各類獎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6枚。

文化事業

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設施

公路

公路: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G30)

鐵路

鐵道線路: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嘉鏡鐵路、嘉策鐵路

火車站:嘉峪關站

航空

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可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有直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的航線。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嘉峪關大多數景點緊扣長城文化及絲路文化的脈系,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信息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自古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古有“西襟鎖鑰”之稱。

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萬多平方米,由外城、內城、羅城、甕城及城樓附屬建築等組成。

內城為關城的中心,周長640米,東城牆長156米,西城牆長164米,南北城牆各長16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城牆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牆。內城有東西二門,西曰“柔遠”、東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層三簷歇山頂式城樓,與關樓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城牆四角建角樓,南北牆正中建敵樓。內城中軸線北側有清代遊擊將軍府一座,是嘉峪關歷任遊擊將軍辦公之處。二門外各修築甕城1座,門均南開,東曰“朝宗”,西曰“會極”。

內城西有羅城,呈“凸”字形,長191.3米,通高10.5米。青磚包砌,高與內城相同。羅城中間突出部分開券門,為關城正門,門額上刻“嘉峪關”三字,門上建關樓。城南、北兩角築有角樓。內城南、北和東側外圍均築外城,西與羅城相連,南、北與內城平行並形成夾道,可供車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長1100米,東北角上建“閘門”,上建一層三間式閘樓。

關城外城四周距牆1米有一道寬2米、深2米的壕溝。關城內外還有官井、營房及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附屬建築。

關城南、北兩側均築有長城。關城之上的各式建築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歷史沿革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里長城沿線上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後者較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北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後,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明代,政府軍和吐魯番兵曾數次在嘉峪關作戰。荒漠地區是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

清代林則徐因禁菸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時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後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築工程上的絕招。這塊磚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後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築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地理位置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於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於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公里左右。一條古道穿行於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險厄。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古肅州(今酒泉),西有安西。這條古道是古都長安和西域聯繫的紐帶。古代西域,初時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有許多在綠洲上發展的“城邦”,對內地漢族政權時附時叛。

旅遊景點

戲臺

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遊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 [嘉峪關景觀] 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由木製屏風把前後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製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的寵物。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臺上是非常少見的。戲臺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簷歇山頂式建築,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製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城市簡介----嘉峪關

內城

內城牆高9米,加垛牆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築,6米以上用土坯加築。歷經六百多年,牆體雖有剝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築城牆用的黃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和加工製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晒,將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長城工牌”現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工牌”為石質,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築工程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牆一定距離內,用箭射牆,如果箭頭射不進去,證明城牆堅固合格;如若箭頭射入牆體,則證明工程不合格,要進行返工重建。如此嚴格的長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證了長城工程的質量。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

西域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往西,雄偉壯麗的長城、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祕的奇山異水……使這條蒼茫古道至今仍流光溢彩。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緻壯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朝陽裡,宛若銀練飛舞在戈壁之上;夕陽下,又如飛龍遊走于山澗之中。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覺清新如畫。“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鬱蔥,凌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晨曦初起,彩霞橫抹天空,天高野闊,千嶺萬壑競披紅裝,婀娜多姿。雨後,祁連山中長雲如練,纏繞山腰,或化作各種離奇物形,或變作鐵馬甲兵;或雨過天晴,彩虹橫掛山川。正所謂:“餘收遠岫和雲溼,風度疏林帶舞飄”。

長城第一墩旅遊景區面積約3.22平方公里。景區包括長城第一墩、綜合服務區、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內容。其中下沉式綜合服務區有貴賓接待室、遊客服務中心、飲吧、觀景平臺、滑索、旅遊紀念品商店等設施。 嘉峪關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懷古遊學的好去處。

懸壁長城

石關峽又名水關峽,它的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面是高聳入雲的黑山。斷壁長城和 [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斷壁長城居於黑山峽口之南,為東西走向。懸壁長城在峽谷的北面,為南北走向,城牆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這兩條長城形成拱衛之勢,共同扼守黑山峽口。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於嘉峪關市西南116公里處的祁連山腹地,它是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蘇聯冰川學專家於1958年7月1日發現、並以發現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該冰川斜掛於坡度小於45度的山坡上,冰層平均厚度78米,最厚處達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氣候獨特,景色迷人,是開展登山探險、避暑休閒、科考研究等旅遊活動的好去處,也是嘉峪關市旅遊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步伐,2002年至2003年,嘉峪關市共投資312.01萬元,鋪築了自S215線至山腳下9.443公里沙石路,修建了1000平方米停車場和180米步行臺階,並對近2公里登山道路進行了修整。修建了佔地545.8平方米的“冰川環保探險旅遊服務中心”,內設接待室、急救室、工作室、廚房、餐廳和6間客房,配備了發電機和全套的住宿接待設施,使冰川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功能得到了初步改善。

城市簡介----嘉峪關

旅遊指南

民間傳說

嘉峪關的修建,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時簡陋的建築條件下,能建起如此雄偉的關城,是很不簡單的,但正因為如此,才演繹出一段段動人的傳說。

定城磚

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剋扣易開佔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佔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吁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裡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裡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建築結構

萬里長城沿線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而後者經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但嘉峪關初建時不過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佔地2 500平方米。而現存的關城總面積33 500餘平方米,比原來的大數倍。它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關城周長733米,就中內城周長640米,面積為原先的大小。內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東西開“光化門”和“柔遠門”兩門。門外各築有甕城,城樓對稱,三層三簷五間式,周圍有廊,單簷歇山頂,高17米。城四隅有角樓、南、北牆中段有敵樓,一層三間式帶前廊。兩門內北側有馬道達城頂。關城正中有一官井,舊有亭,今已廢。西門外套築一道凸形城牆,構成一個羅城,這就是外城。外城比內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門額刻“嘉峪關”三個大字。門頂原有城樓,與東西二樓形制相同,三樓東西成一線。1924年城樓被毀。西面羅城磚砌,東、南、北有土築圍牆,連接長城。城外有城,迭門重城,成並守之勢。東甕城外有文昌閣、關帝廟、戲樓,城內靠北有遊擊衙門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築。新中國成立後,關城曾多次維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城市簡介----嘉峪關

歷史文化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嘉峪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歷時168年,於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雄關”。

嘉峪關遊擊將軍府

嘉峪關遊擊將軍府也稱遊擊衙門,初建於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遊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遊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遊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後院是遊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遊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

古稱討賴河墩。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墩臺北距關城7.5公里,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邊上,可謂:“險墩”。依託古墩臺興建的文物景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景區包括討賴河墩、地下谷、觀景平臺、滑索、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功能區。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懸壁長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故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古代巖畫石關峽

古代巖畫石關峽是嘉峪關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裡是中國古代絲綢古道興亡更替的見證。石關峽內的黑山岩畫是中國西北地區的摩崖淺石刻畫,其時代為戰國,它是中國北方地區時 [嘉峪關] 代最早、距離城市最近的巖畫,是198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嘉峪關的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蹟。巖畫主要分佈在西北距嘉峪關市14公里處的黑山之中,共有巖畫150餘幅。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物、狩獵、舞蹈、操練、廟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畫對於研究西北地區遠古社會的民族、宗教、生態、自然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西部地區巖畫的代表之一。

旅遊攻略

景點概況

嘉峪關速覽

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張騫曾帶著滿載絲綢的駱駝商隊,緩緩西行;這裡是明時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古時出了嘉峪關,就是茫茫戈壁,告別了中原故土,進入蠻荒之地。如今的嘉峪關,這個因酒鋼而發展起來的移民城市裡,聚集了來自東北、四川、河南、甘肅等地的人們,給這座新城帶來了無限活力。

"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千米;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6年11月,嘉峪關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城市簡介----嘉峪關

位置境域

嘉峪關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98°17′,北緯39°47′。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酒泉玉門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餘公里;北枕黑山,與酒泉市金塔縣相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

氣候

嘉峪關市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氣溫在6.7℃-7.7℃之間,年日照3000.2小時。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發量2149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討賴河橫穿嘉峪關市境內,年均徑

流量6.5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淨儲量7.32億立方米,年補給量1.64億立方米,常年允許開採量為1.11億立方米,實際年開採量僅為0.46億立方米,還有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大草灘水庫作為工業用水的調節。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44.6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餘25.2萬立方米/日。日處理汙水5萬立方米的城市汙水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4]

礦產資源

嘉峪關的鐵礦、重晶石、石灰石、白雲岩、造型粘土5種礦種居甘肅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關市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產地40多處,其中鐵、錳、銅、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 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坑採冶金礦山; 西溝石灰石礦儲量為2.06億噸,為露天開採,年產量80萬噸;大草灘造型粘土總儲量為9800萬噸。 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採的鉻、錳、瑩石、冰川石等礦藏。

區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39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增長1.08%。其中:0—14歲人口為3.31萬人,佔13.56%;15—64歲人口為19.13萬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1.95萬人,佔7.99%。人口出生率為10.15‰,人口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5.74‰。城鎮人口22.79萬人,城鎮化率為93.4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21443.07元,增長10.61%;城鎮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3.4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79.01元,增長9.26%;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1.76%。

城市簡介----嘉峪關

區域經濟

概況

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35.54億元,可比價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9.46億元,增長12.2%,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12.3%,金融保險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14.5%,房地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80.2:18.5調整為1.3:81.9:1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佔比重分別持平和下降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嘉峪關市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市大、農村小, 屬城郊型農業,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嘉峪關市農業人口為3.28萬人。 嘉峪關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農村現有耕地2840公傾,全部為水澆地,村、田、路、渠、電、通信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實現了農田水利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是甘肅省農業先進地區。 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77.3%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康房。

2018年,糧食總產量7415.44噸,增產4.78%。其中,夏糧產量2731.87噸,增產2.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減少0.01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6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41萬畝,減少0.12萬畝;薯類種植面積0.12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1萬畝,增加0.19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0.58萬頭(匹),比上年末增長1.95%;牛、羊存欄分別為0.53萬頭和4.8萬隻,分別比上年末增長8.16%和25.65%。牛、羊出欄分別為0.08萬頭和2.54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14.29%和27.0%。豬存欄為2.16萬頭,比上年下降12.9%,豬出欄2.8萬頭,比上年增長7.69%。全年肉類總產量2537.43噸,比上年增長10.75%,其中牛肉、羊肉分別增長14.29%和27.0%。綿羊毛產量68.85噸,增長15.71%。全年水產品產量158噸,比上年增長37.39%。

第二產業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

機械工業主要有各類鋼鐵加工,如鋼筋、鋼絲、羅紋鋼、標準緊固件,鋼門窗等企業。此外,還有棉紡、服裝、針織手套、皮鞋、食品、糧油加工、飲料等廠家。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4.76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36億元,增長39.3%。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19.3%;實現利潤26.84億元,增長50.36%。

第三產業

由於地理區位優越,70年代國家在嘉峪關設立的三個二級批發站,貨物供應整個河西地區,後來輻射到青海的北部礦區、新疆的哈密地區和內蒙的額濟納旗。通過堅定不移地實行名品名店經銷、連鎖超市經銷和有規模有特色專業批發經銷策略,已基本構築起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大型商場為骨幹,點多面廣的集貿市場、連銷超市、名品名店為網絡的市場體系。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2億元,增長23.7%;餐飲業1.15億元,增長16.3%;其他行業1.38億元,下降19.7%。嘉峪關市集市貿易成交額4.6億元,比上年下降6.4%。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43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嘉峪關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9%。

2018年,實現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12.14億元,增長59.36%。全社會旅遊人數220.37萬人次,增長32.18%。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增長37.91%;主要旅遊企業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95.34萬人次,增長41.59%,其中,海外遊客19625人次,增長23.46%。遊客平均滯留天數為1.49天,比上年增加0.19天;客房出租率為52%,下降3個百分點。

城市簡介----嘉峪關

教育事業

嘉峪關市嘉峪關市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340人。其中高中學生6828人,初中學生8512人,專任教師877人。初中入學率達99.8%,與上年持平。小學學校24所,在校學生15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專任教師811人。幼兒園51所,在園幼兒5584人,專任教師28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人。中等職業教育力度加大,職工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1 人,專任教師218人。體育運動學校1所,招生數60人,在校學生180人。

截至2018年,嘉峪關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1187人,增長32.63 %,在校學生2926人,增長9.8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247人,增長23.74%;普通高中招生1960人,下降8.5%;初中學校招生2846人,增長35.59%;普通小學招生2745人,增長2.5%;特殊教育在校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33人,下降23.66%。

科技事業

2018年,科技三項費800萬元,安排科技項目54個,專利申請受理72件,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4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911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85人。

通信事業

嘉峪關是甘肅省第一個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的地區。2002年共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055萬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39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656萬元。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電話普及率44.51部/百人,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67萬戶; 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3736戶;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絡在嘉峪關市實現了無縫隙覆蓋,移動電話系統綜合通信能力達到9萬門,聯通網絡已成為整個河西網絡的控制中心;政府信息網、企業上網和遠程教育工程已全面啟動,數據與多媒體寬帶城域網投入運行。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億元,增長11.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952.67萬元,增長5.1%;郵政業務總量1909.9萬元,下降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47%。其中:城市6.59萬戶,農村0.3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6.08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5.4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6.58%。

傳媒事業

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藏書12萬冊。1千萬以上的電視發射塔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92%。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46.1%。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峪關市共有衛生機構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14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嘉峪關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9人。鄉鎮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52張、衛生技術人員70人。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嘉峪關市性體育競賽活動16次,參加比賽人數12192人;參加省級比賽1次。獲得各類獎牌19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8枚,銅牌6枚。

文化事業

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設施

公路

公路:國道312線、連霍高速公路(G30)

鐵路

鐵道線路: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嘉鏡鐵路、嘉策鐵路

火車站:嘉峪關站

航空

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可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有直達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等地的航線。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嘉峪關大多數景點緊扣長城文化及絲路文化的脈系,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信息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自古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古有“西襟鎖鑰”之稱。

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萬多平方米,由外城、內城、羅城、甕城及城樓附屬建築等組成。

內城為關城的中心,周長640米,東城牆長156米,西城牆長164米,南北城牆各長16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城牆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牆。內城有東西二門,西曰“柔遠”、東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層三簷歇山頂式城樓,與關樓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城牆四角建角樓,南北牆正中建敵樓。內城中軸線北側有清代遊擊將軍府一座,是嘉峪關歷任遊擊將軍辦公之處。二門外各修築甕城1座,門均南開,東曰“朝宗”,西曰“會極”。

內城西有羅城,呈“凸”字形,長191.3米,通高10.5米。青磚包砌,高與內城相同。羅城中間突出部分開券門,為關城正門,門額上刻“嘉峪關”三字,門上建關樓。城南、北兩角築有角樓。內城南、北和東側外圍均築外城,西與羅城相連,南、北與內城平行並形成夾道,可供車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長1100米,東北角上建“閘門”,上建一層三間式閘樓。

關城外城四周距牆1米有一道寬2米、深2米的壕溝。關城內外還有官井、營房及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附屬建築。

關城南、北兩側均築有長城。關城之上的各式建築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歷史沿革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在萬里長城沿線上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後者較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北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後,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明代,政府軍和吐魯番兵曾數次在嘉峪關作戰。荒漠地區是怕缺水,嘉峪關卻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匱乏。

清代林則徐因禁菸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時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說來令人詫異,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後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築工程上的絕招。這塊磚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後樓臺上,供人觀摩。這座雄關和東部的山海關一樣,都為古代建築工程的光輝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簡介----嘉峪關

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

地理位置

嘉峪關所在地是甘肅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處隘口(河西走廊繼續向西延伸)。甘肅西部已屬於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於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包括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公里左右。一條古道穿行於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古代“絲綢之路”即此。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險厄。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古肅州(今酒泉),西有安西。這條古道是古都長安和西域聯繫的紐帶。古代西域,初時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有許多在綠洲上發展的“城邦”,對內地漢族政權時附時叛。

旅遊景點

戲臺

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遊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 [嘉峪關景觀] 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由木製屏風把前後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製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的寵物。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臺上是非常少見的。戲臺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簷歇山頂式建築,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製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城市簡介----嘉峪關

內城

內城牆高9米,加垛牆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築,6米以上用土坯加築。歷經六百多年,牆體雖有剝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築城牆用的黃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和加工製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晒,將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長城工牌”現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工牌”為石質,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築工程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牆一定距離內,用箭射牆,如果箭頭射不進去,證明城牆堅固合格;如若箭頭射入牆體,則證明工程不合格,要進行返工重建。如此嚴格的長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證了長城工程的質量。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

西域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往西,雄偉壯麗的長城、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祕的奇山異水……使這條蒼茫古道至今仍流光溢彩。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緻壯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朝陽裡,宛若銀練飛舞在戈壁之上;夕陽下,又如飛龍遊走于山澗之中。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覺清新如畫。“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鬱蔥,凌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晨曦初起,彩霞橫抹天空,天高野闊,千嶺萬壑競披紅裝,婀娜多姿。雨後,祁連山中長雲如練,纏繞山腰,或化作各種離奇物形,或變作鐵馬甲兵;或雨過天晴,彩虹橫掛山川。正所謂:“餘收遠岫和雲溼,風度疏林帶舞飄”。

長城第一墩旅遊景區面積約3.22平方公里。景區包括長城第一墩、綜合服務區、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內容。其中下沉式綜合服務區有貴賓接待室、遊客服務中心、飲吧、觀景平臺、滑索、旅遊紀念品商店等設施。 嘉峪關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懷古遊學的好去處。

懸壁長城

石關峽又名水關峽,它的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面是高聳入雲的黑山。斷壁長城和 [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斷壁長城居於黑山峽口之南,為東西走向。懸壁長城在峽谷的北面,為南北走向,城牆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這兩條長城形成拱衛之勢,共同扼守黑山峽口。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於嘉峪關市西南116公里處的祁連山腹地,它是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蘇聯冰川學專家於1958年7月1日發現、並以發現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該冰川斜掛於坡度小於45度的山坡上,冰層平均厚度78米,最厚處達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氣候獨特,景色迷人,是開展登山探險、避暑休閒、科考研究等旅遊活動的好去處,也是嘉峪關市旅遊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步伐,2002年至2003年,嘉峪關市共投資312.01萬元,鋪築了自S215線至山腳下9.443公里沙石路,修建了1000平方米停車場和180米步行臺階,並對近2公里登山道路進行了修整。修建了佔地545.8平方米的“冰川環保探險旅遊服務中心”,內設接待室、急救室、工作室、廚房、餐廳和6間客房,配備了發電機和全套的住宿接待設施,使冰川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功能得到了初步改善。

城市簡介----嘉峪關

旅遊指南

民間傳說

嘉峪關的修建,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時簡陋的建築條件下,能建起如此雄偉的關城,是很不簡單的,但正因為如此,才演繹出一段段動人的傳說。

定城磚

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剋扣易開佔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佔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吁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裡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裡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建築結構

萬里長城沿線分佈著許多關隘,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座:一座是東端的山海關,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關,而後者經前者猶有過之,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但嘉峪關初建時不過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佔地2 500平方米。而現存的關城總面積33 500餘平方米,比原來的大數倍。它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關城周長733米,就中內城周長640米,面積為原先的大小。內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東西開“光化門”和“柔遠門”兩門。門外各築有甕城,城樓對稱,三層三簷五間式,周圍有廊,單簷歇山頂,高17米。城四隅有角樓、南、北牆中段有敵樓,一層三間式帶前廊。兩門內北側有馬道達城頂。關城正中有一官井,舊有亭,今已廢。西門外套築一道凸形城牆,構成一個羅城,這就是外城。外城比內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門額刻“嘉峪關”三個大字。門頂原有城樓,與東西二樓形制相同,三樓東西成一線。1924年城樓被毀。西面羅城磚砌,東、南、北有土築圍牆,連接長城。城外有城,迭門重城,成並守之勢。東甕城外有文昌閣、關帝廟、戲樓,城內靠北有遊擊衙門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築。新中國成立後,關城曾多次維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城市簡介----嘉峪關

歷史文化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徵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嘉峪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歷時168年,於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雄關”。

嘉峪關遊擊將軍府

嘉峪關遊擊將軍府也稱遊擊衙門,初建於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遊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遊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遊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後院是遊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遊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

古稱討賴河墩。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墩臺北距關城7.5公里,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邊上,可謂:“險墩”。依託古墩臺興建的文物景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景區包括討賴河墩、地下谷、觀景平臺、滑索、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功能區。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懸壁長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故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古代巖畫石關峽

古代巖畫石關峽是嘉峪關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裡是中國古代絲綢古道興亡更替的見證。石關峽內的黑山岩畫是中國西北地區的摩崖淺石刻畫,其時代為戰國,它是中國北方地區時 [嘉峪關] 代最早、距離城市最近的巖畫,是198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嘉峪關的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蹟。巖畫主要分佈在西北距嘉峪關市14公里處的黑山之中,共有巖畫150餘幅。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物、狩獵、舞蹈、操練、廟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畫對於研究西北地區遠古社會的民族、宗教、生態、自然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西部地區巖畫的代表之一。

旅遊攻略

景點概況

嘉峪關速覽

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張騫曾帶著滿載絲綢的駱駝商隊,緩緩西行;這裡是明時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古時出了嘉峪關,就是茫茫戈壁,告別了中原故土,進入蠻荒之地。如今的嘉峪關,這個因酒鋼而發展起來的移民城市裡,聚集了來自東北、四川、河南、甘肅等地的人們,給這座新城帶來了無限活力。

城市簡介----嘉峪關

最佳旅行時間

嘉峪關最佳旅行時間為5-10月。

春季(3-5月)這裡的綠比其他的地方來得更晚些,只是天空澄澈透明;

夏季(6-8月)此時氣候涼爽,旅遊節期間還有門票優惠;

秋季(9-11月)嘉峪關的東湖公園籠罩在色彩斑斕的秋色中,是賞關城日出日落,憑弔古意兩相宜。

冬季(12-2月)嘉峪關白雪皚皚,異常寒冷,最好還是不要出行為好。

穿衣指南

嘉峪關早晚溫差大,無論哪個季節到此,都請多備一件符合當季的外套。夏季紫外線強,備好防晒霜和太陽鏡;春秋季節風沙大,請備好防風沙裝備。若是冬季到此,防寒保暖是第一要務。

消費水平

嘉峪關的主要消費在於城內交通費用,若是自助遊,遊覽關城、懸臂長城和長城第一墩三個主要景點,費用在120元,餐飲消費約在20-50元/人/餐之間。住宿費用在150元左右。一趟玩下來,除去大交通,人均需500-800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