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條——家庭和教育'

家庭教育 不完美媽媽 馬雲 仲夏somnes 2019-08-17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誡條——家庭和教育

人可以改變自己很多,無非是自己的魄力夠不夠,但是唯有一個是你畢生都改不了的,而且還影響你終生的,那就是——出身。

承接前言,我相信一種宿命論:一個人的一生是固定的,它更像是一種宿命,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上帝的計劃中,這個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想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一個人的做事、心理思維、為人、社交諸多行為,都是受其性格影響的,這裡的性格指的不是脾氣,而是本身所有屬性,包括自卑或自尊、勇敢或怯懦、放蕩或拘束、大方或靦腆。遇到困難有人會迎難而上,也有人會畏葸不前,這是一個人的本質性格導致的。

我非常喜歡用物理的描述來表徵這種難以具現化的表達,這次也毫不例外的:一個人的所有內在和外在的狀態(內在指性格特徵,外在指行為表現)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包含了他本身的所有變量(每一種激素指標,每一個念頭和行為),同時還有時間T,而很容易證明的是,某一個時刻的人體函數都是由前一刻的函數加上這個時間段的外在影響決定的。那麼,再繼續往上推,前一刻的狀態又是由更前面的狀態加上之前時間的外在影響決定的。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誡條——家庭和教育

人可以改變自己很多,無非是自己的魄力夠不夠,但是唯有一個是你畢生都改不了的,而且還影響你終生的,那就是——出身。

承接前言,我相信一種宿命論:一個人的一生是固定的,它更像是一種宿命,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上帝的計劃中,這個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想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一個人的做事、心理思維、為人、社交諸多行為,都是受其性格影響的,這裡的性格指的不是脾氣,而是本身所有屬性,包括自卑或自尊、勇敢或怯懦、放蕩或拘束、大方或靦腆。遇到困難有人會迎難而上,也有人會畏葸不前,這是一個人的本質性格導致的。

我非常喜歡用物理的描述來表徵這種難以具現化的表達,這次也毫不例外的:一個人的所有內在和外在的狀態(內在指性格特徵,外在指行為表現)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包含了他本身的所有變量(每一種激素指標,每一個念頭和行為),同時還有時間T,而很容易證明的是,某一個時刻的人體函數都是由前一刻的函數加上這個時間段的外在影響決定的。那麼,再繼續往上推,前一刻的狀態又是由更前面的狀態加上之前時間的外在影響決定的。

誡條——家庭和教育

當這個推導到了盡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在一個人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初始函數都是一樣的時候,決定函數成型的是最開始影響你的那個環境。在絕大多數的人的成長中,這個環境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或許我的“宿命論”還有嚴重的漏洞,但是這個結論無法被否認——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將培養出一個強大的人。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初始教育。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定理:我們無法控制外在條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擁有一個怎樣的父母和血親,不能決定在某事某刻遇見怎麼樣的人。這個在最開始就說過,我們沒有任何強大的力量以顛覆整個世界來適合自己的生存,更何況還是在我們還只會牙牙學語的時候。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你無法打斷“三年之癢”的父母每日冷漠相對,你也無法決定其他親人對你們一家結合的冷嘲熱諷和處處針對,你當然更無法預測到三歲那年親眼目睹一個男子猥褻了一個幼童,並持著尖刀向你炫耀示威……這些你都無法決定,當你想要父母和好的時候,他們打碎了你蹣跚幾天找到的丟失了幾年的訂婚信物;當你想要努力加油讓親人相信你的誕生是正確的時候,他們把你精心的準備推翻在地,冷眼以對;你努力想要遠離那片讓你產生陰影的角落,想要遠離那個讓你恐懼的冷芒,可是你只能以哭相抗,可惜他們沒有親切地問你為什麼,只是覺得你調皮不懂事,然後把你當街打了一頓,哭哭啼啼地拖著走進那片熟悉的陌生地……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誡條——家庭和教育

人可以改變自己很多,無非是自己的魄力夠不夠,但是唯有一個是你畢生都改不了的,而且還影響你終生的,那就是——出身。

承接前言,我相信一種宿命論:一個人的一生是固定的,它更像是一種宿命,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上帝的計劃中,這個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想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一個人的做事、心理思維、為人、社交諸多行為,都是受其性格影響的,這裡的性格指的不是脾氣,而是本身所有屬性,包括自卑或自尊、勇敢或怯懦、放蕩或拘束、大方或靦腆。遇到困難有人會迎難而上,也有人會畏葸不前,這是一個人的本質性格導致的。

我非常喜歡用物理的描述來表徵這種難以具現化的表達,這次也毫不例外的:一個人的所有內在和外在的狀態(內在指性格特徵,外在指行為表現)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包含了他本身的所有變量(每一種激素指標,每一個念頭和行為),同時還有時間T,而很容易證明的是,某一個時刻的人體函數都是由前一刻的函數加上這個時間段的外在影響決定的。那麼,再繼續往上推,前一刻的狀態又是由更前面的狀態加上之前時間的外在影響決定的。

誡條——家庭和教育

當這個推導到了盡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在一個人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初始函數都是一樣的時候,決定函數成型的是最開始影響你的那個環境。在絕大多數的人的成長中,這個環境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或許我的“宿命論”還有嚴重的漏洞,但是這個結論無法被否認——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將培養出一個強大的人。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初始教育。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定理:我們無法控制外在條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擁有一個怎樣的父母和血親,不能決定在某事某刻遇見怎麼樣的人。這個在最開始就說過,我們沒有任何強大的力量以顛覆整個世界來適合自己的生存,更何況還是在我們還只會牙牙學語的時候。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你無法打斷“三年之癢”的父母每日冷漠相對,你也無法決定其他親人對你們一家結合的冷嘲熱諷和處處針對,你當然更無法預測到三歲那年親眼目睹一個男子猥褻了一個幼童,並持著尖刀向你炫耀示威……這些你都無法決定,當你想要父母和好的時候,他們打碎了你蹣跚幾天找到的丟失了幾年的訂婚信物;當你想要努力加油讓親人相信你的誕生是正確的時候,他們把你精心的準備推翻在地,冷眼以對;你努力想要遠離那片讓你產生陰影的角落,想要遠離那個讓你恐懼的冷芒,可是你只能以哭相抗,可惜他們沒有親切地問你為什麼,只是覺得你調皮不懂事,然後把你當街打了一頓,哭哭啼啼地拖著走進那片熟悉的陌生地……

誡條——家庭和教育

你告訴我,當你還是年幼的時候,你要怎麼決定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做不到,家人會教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不是他們的說法和毆打,而是他們的行為。在你開始上課接受知識之前你的性格就初步形成了,來源不是“言傳”,而是“身教”:他愛你,你就會愛他;他歧視女性,你就會歧視女性(男就會歧視女性,女就會自卑);他實現諾言,你就會誠實守信;他勇往直前,你就會激流勇進……他們開放言論,你才會敢於傾吐一切不平,而不是將一切埋藏,然後醞釀恐懼,醞釀足以引爆自己的火藥。

物質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我一直相信人類足以克服物質的約束,就是李白會有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財產的變遷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當孩子“繼承”了家人“貧瘠”的思想,終生難改。

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反應,只是因為每個人看待處理事物的能力不同而已,而這些能力,幾乎都取決於最開始的對性格的養成。而人體函數卻決定了一點:你不能控制你自己,控制不了家庭就控制不了最初的性格,進而變更不能控制之後的所有的風雨變遷。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誡條——家庭和教育

人可以改變自己很多,無非是自己的魄力夠不夠,但是唯有一個是你畢生都改不了的,而且還影響你終生的,那就是——出身。

承接前言,我相信一種宿命論:一個人的一生是固定的,它更像是一種宿命,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上帝的計劃中,這個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想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一個人的做事、心理思維、為人、社交諸多行為,都是受其性格影響的,這裡的性格指的不是脾氣,而是本身所有屬性,包括自卑或自尊、勇敢或怯懦、放蕩或拘束、大方或靦腆。遇到困難有人會迎難而上,也有人會畏葸不前,這是一個人的本質性格導致的。

我非常喜歡用物理的描述來表徵這種難以具現化的表達,這次也毫不例外的:一個人的所有內在和外在的狀態(內在指性格特徵,外在指行為表現)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包含了他本身的所有變量(每一種激素指標,每一個念頭和行為),同時還有時間T,而很容易證明的是,某一個時刻的人體函數都是由前一刻的函數加上這個時間段的外在影響決定的。那麼,再繼續往上推,前一刻的狀態又是由更前面的狀態加上之前時間的外在影響決定的。

誡條——家庭和教育

當這個推導到了盡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在一個人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初始函數都是一樣的時候,決定函數成型的是最開始影響你的那個環境。在絕大多數的人的成長中,這個環境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或許我的“宿命論”還有嚴重的漏洞,但是這個結論無法被否認——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將培養出一個強大的人。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初始教育。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定理:我們無法控制外在條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擁有一個怎樣的父母和血親,不能決定在某事某刻遇見怎麼樣的人。這個在最開始就說過,我們沒有任何強大的力量以顛覆整個世界來適合自己的生存,更何況還是在我們還只會牙牙學語的時候。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你無法打斷“三年之癢”的父母每日冷漠相對,你也無法決定其他親人對你們一家結合的冷嘲熱諷和處處針對,你當然更無法預測到三歲那年親眼目睹一個男子猥褻了一個幼童,並持著尖刀向你炫耀示威……這些你都無法決定,當你想要父母和好的時候,他們打碎了你蹣跚幾天找到的丟失了幾年的訂婚信物;當你想要努力加油讓親人相信你的誕生是正確的時候,他們把你精心的準備推翻在地,冷眼以對;你努力想要遠離那片讓你產生陰影的角落,想要遠離那個讓你恐懼的冷芒,可是你只能以哭相抗,可惜他們沒有親切地問你為什麼,只是覺得你調皮不懂事,然後把你當街打了一頓,哭哭啼啼地拖著走進那片熟悉的陌生地……

誡條——家庭和教育

你告訴我,當你還是年幼的時候,你要怎麼決定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做不到,家人會教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不是他們的說法和毆打,而是他們的行為。在你開始上課接受知識之前你的性格就初步形成了,來源不是“言傳”,而是“身教”:他愛你,你就會愛他;他歧視女性,你就會歧視女性(男就會歧視女性,女就會自卑);他實現諾言,你就會誠實守信;他勇往直前,你就會激流勇進……他們開放言論,你才會敢於傾吐一切不平,而不是將一切埋藏,然後醞釀恐懼,醞釀足以引爆自己的火藥。

物質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我一直相信人類足以克服物質的約束,就是李白會有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財產的變遷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當孩子“繼承”了家人“貧瘠”的思想,終生難改。

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反應,只是因為每個人看待處理事物的能力不同而已,而這些能力,幾乎都取決於最開始的對性格的養成。而人體函數卻決定了一點:你不能控制你自己,控制不了家庭就控制不了最初的性格,進而變更不能控制之後的所有的風雨變遷。

誡條——家庭和教育

教育分為三個最大的方向,總體大致涵蓋了所有的對人的影響:家庭教育,校園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當然這些只是大的輪廓,在更細緻的地方還有更多的內容,包括自我教育、突然激勵等等。上述的三個我按照時間一一陳列,而從影響上,前者影響後者,這是服從“宿命論”的基本格調。而從重要性講,恐怕也是這樣的順序,家庭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孕養了生命的基本雛形,校園教育等效於讓生命拿起武器,走到社會這個不見血的屠場成熟。

——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宿命的開端,決定這個生命的宿命的,是他們的家長。

大人說起孩子的教育來,總是會有一大堆的苦水要倒,或者是孩子不懂事,總是莫名其妙地就哭鬧、或者老是不讀書,天天只知道玩遊戲、或者是稍微長大點就早戀,什麼情竇初開,這不是搞笑得很嗎?更亦是總是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沒什麼上進心而往歪門邪道上鑽……我聽聞過太多的父母會抱怨孩子總是不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向來生長,可是我不知道這些家長,為什麼不會抱怨種下了冬瓜的種子可是不長出鮮嫩圓滾的西瓜。

這並不是本人以此強詞奪理,而是那些家長可能永遠不懂教育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他們很清楚這個社會是什麼樣的規則,付出多少才可以收穫多少,在農田裡播下多少種子,流下多少汗水才能得到多少倉廩、為公司做出多大的貢獻才能拿到多少的工資。教育跟這些是同等的東西,受精卵的一顆種子,它用了十個月破土發芽,母親用奶水使他存活,家人用教育使他長大,過度的摧殘使他畸形,過度的漠視使他孱弱,過度的關愛使他營養過剩,過度的荒蕪使他死亡。農民知道給自己的田澆灌幾次才是最好,給秧苗們挑幾擔糞土才是最適合,風雨時會擔憂根莖腐爛,暴晒時汗流浹背也從堰塘抽水出來餵飽貪婪的大地。這是關乎一季的生存,確實值得付出如此。可是教育呢?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誡條——家庭和教育

人可以改變自己很多,無非是自己的魄力夠不夠,但是唯有一個是你畢生都改不了的,而且還影響你終生的,那就是——出身。

承接前言,我相信一種宿命論:一個人的一生是固定的,它更像是一種宿命,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上帝的計劃中,這個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想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一個人的做事、心理思維、為人、社交諸多行為,都是受其性格影響的,這裡的性格指的不是脾氣,而是本身所有屬性,包括自卑或自尊、勇敢或怯懦、放蕩或拘束、大方或靦腆。遇到困難有人會迎難而上,也有人會畏葸不前,這是一個人的本質性格導致的。

我非常喜歡用物理的描述來表徵這種難以具現化的表達,這次也毫不例外的:一個人的所有內在和外在的狀態(內在指性格特徵,外在指行為表現)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包含了他本身的所有變量(每一種激素指標,每一個念頭和行為),同時還有時間T,而很容易證明的是,某一個時刻的人體函數都是由前一刻的函數加上這個時間段的外在影響決定的。那麼,再繼續往上推,前一刻的狀態又是由更前面的狀態加上之前時間的外在影響決定的。

誡條——家庭和教育

當這個推導到了盡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在一個人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初始函數都是一樣的時候,決定函數成型的是最開始影響你的那個環境。在絕大多數的人的成長中,這個環境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或許我的“宿命論”還有嚴重的漏洞,但是這個結論無法被否認——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將培養出一個強大的人。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初始教育。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定理:我們無法控制外在條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擁有一個怎樣的父母和血親,不能決定在某事某刻遇見怎麼樣的人。這個在最開始就說過,我們沒有任何強大的力量以顛覆整個世界來適合自己的生存,更何況還是在我們還只會牙牙學語的時候。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你無法打斷“三年之癢”的父母每日冷漠相對,你也無法決定其他親人對你們一家結合的冷嘲熱諷和處處針對,你當然更無法預測到三歲那年親眼目睹一個男子猥褻了一個幼童,並持著尖刀向你炫耀示威……這些你都無法決定,當你想要父母和好的時候,他們打碎了你蹣跚幾天找到的丟失了幾年的訂婚信物;當你想要努力加油讓親人相信你的誕生是正確的時候,他們把你精心的準備推翻在地,冷眼以對;你努力想要遠離那片讓你產生陰影的角落,想要遠離那個讓你恐懼的冷芒,可是你只能以哭相抗,可惜他們沒有親切地問你為什麼,只是覺得你調皮不懂事,然後把你當街打了一頓,哭哭啼啼地拖著走進那片熟悉的陌生地……

誡條——家庭和教育

你告訴我,當你還是年幼的時候,你要怎麼決定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做不到,家人會教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不是他們的說法和毆打,而是他們的行為。在你開始上課接受知識之前你的性格就初步形成了,來源不是“言傳”,而是“身教”:他愛你,你就會愛他;他歧視女性,你就會歧視女性(男就會歧視女性,女就會自卑);他實現諾言,你就會誠實守信;他勇往直前,你就會激流勇進……他們開放言論,你才會敢於傾吐一切不平,而不是將一切埋藏,然後醞釀恐懼,醞釀足以引爆自己的火藥。

物質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我一直相信人類足以克服物質的約束,就是李白會有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財產的變遷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當孩子“繼承”了家人“貧瘠”的思想,終生難改。

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反應,只是因為每個人看待處理事物的能力不同而已,而這些能力,幾乎都取決於最開始的對性格的養成。而人體函數卻決定了一點:你不能控制你自己,控制不了家庭就控制不了最初的性格,進而變更不能控制之後的所有的風雨變遷。

誡條——家庭和教育

教育分為三個最大的方向,總體大致涵蓋了所有的對人的影響:家庭教育,校園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當然這些只是大的輪廓,在更細緻的地方還有更多的內容,包括自我教育、突然激勵等等。上述的三個我按照時間一一陳列,而從影響上,前者影響後者,這是服從“宿命論”的基本格調。而從重要性講,恐怕也是這樣的順序,家庭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孕養了生命的基本雛形,校園教育等效於讓生命拿起武器,走到社會這個不見血的屠場成熟。

——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宿命的開端,決定這個生命的宿命的,是他們的家長。

大人說起孩子的教育來,總是會有一大堆的苦水要倒,或者是孩子不懂事,總是莫名其妙地就哭鬧、或者老是不讀書,天天只知道玩遊戲、或者是稍微長大點就早戀,什麼情竇初開,這不是搞笑得很嗎?更亦是總是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沒什麼上進心而往歪門邪道上鑽……我聽聞過太多的父母會抱怨孩子總是不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向來生長,可是我不知道這些家長,為什麼不會抱怨種下了冬瓜的種子可是不長出鮮嫩圓滾的西瓜。

這並不是本人以此強詞奪理,而是那些家長可能永遠不懂教育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他們很清楚這個社會是什麼樣的規則,付出多少才可以收穫多少,在農田裡播下多少種子,流下多少汗水才能得到多少倉廩、為公司做出多大的貢獻才能拿到多少的工資。教育跟這些是同等的東西,受精卵的一顆種子,它用了十個月破土發芽,母親用奶水使他存活,家人用教育使他長大,過度的摧殘使他畸形,過度的漠視使他孱弱,過度的關愛使他營養過剩,過度的荒蕪使他死亡。農民知道給自己的田澆灌幾次才是最好,給秧苗們挑幾擔糞土才是最適合,風雨時會擔憂根莖腐爛,暴晒時汗流浹背也從堰塘抽水出來餵飽貪婪的大地。這是關乎一季的生存,確實值得付出如此。可是教育呢?

誡條——家庭和教育

孩子是一顆活著的苗,可是在內心荒蕪的時候家長很少有來滋潤,在無助的時候也幾乎沒有人來開導,因為他們不在乎,不對,並不是不在乎,只是因為他們並不關注而已。這是我在前面的《關於愛情》中說的原因導致的,這是一個更新的時代,一個物質在不斷豐富而精神逐漸開始凸顯的時代,但是老一輩沒有意識到,他們還沉浸在物質的重要的落後觀念中,所以他們的教育只有一件事:經濟。他們無懈可擊而又不得不緘默的理由:我給了你足夠的物質條件,你就要最優秀最強,你可以不是一塊璞玉,但是一定要是一塊和氏璧。他們沒有教會你其他任何事,

沒有身教“讀書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所以孩子很不解:為什麼要讀書?爸爸媽媽都沒有讀過,他們不停地說讀書很重要很重要,可是真的好累啊……

沒有正確教導過什麼是“性”,只是羞恥加以暴力,因此某些稍有接觸的孩子會好奇乃至突破以尋求刺激,又或者在被侵犯的時候一言不發……

沒有教他們區分大人和小孩子的掌控力的區別,所以孩子們才會屢次模仿大人,吸菸喝酒、和所謂“兄弟”混跡,在他們看來,這就像大人,所以他們很成熟很酷……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誡條——家庭和教育

人可以改變自己很多,無非是自己的魄力夠不夠,但是唯有一個是你畢生都改不了的,而且還影響你終生的,那就是——出身。

承接前言,我相信一種宿命論:一個人的一生是固定的,它更像是一種宿命,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上帝的計劃中,這個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想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一個人的做事、心理思維、為人、社交諸多行為,都是受其性格影響的,這裡的性格指的不是脾氣,而是本身所有屬性,包括自卑或自尊、勇敢或怯懦、放蕩或拘束、大方或靦腆。遇到困難有人會迎難而上,也有人會畏葸不前,這是一個人的本質性格導致的。

我非常喜歡用物理的描述來表徵這種難以具現化的表達,這次也毫不例外的:一個人的所有內在和外在的狀態(內在指性格特徵,外在指行為表現)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包含了他本身的所有變量(每一種激素指標,每一個念頭和行為),同時還有時間T,而很容易證明的是,某一個時刻的人體函數都是由前一刻的函數加上這個時間段的外在影響決定的。那麼,再繼續往上推,前一刻的狀態又是由更前面的狀態加上之前時間的外在影響決定的。

誡條——家庭和教育

當這個推導到了盡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在一個人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初始函數都是一樣的時候,決定函數成型的是最開始影響你的那個環境。在絕大多數的人的成長中,這個環境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或許我的“宿命論”還有嚴重的漏洞,但是這個結論無法被否認——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將培養出一個強大的人。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初始教育。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定理:我們無法控制外在條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擁有一個怎樣的父母和血親,不能決定在某事某刻遇見怎麼樣的人。這個在最開始就說過,我們沒有任何強大的力量以顛覆整個世界來適合自己的生存,更何況還是在我們還只會牙牙學語的時候。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你無法打斷“三年之癢”的父母每日冷漠相對,你也無法決定其他親人對你們一家結合的冷嘲熱諷和處處針對,你當然更無法預測到三歲那年親眼目睹一個男子猥褻了一個幼童,並持著尖刀向你炫耀示威……這些你都無法決定,當你想要父母和好的時候,他們打碎了你蹣跚幾天找到的丟失了幾年的訂婚信物;當你想要努力加油讓親人相信你的誕生是正確的時候,他們把你精心的準備推翻在地,冷眼以對;你努力想要遠離那片讓你產生陰影的角落,想要遠離那個讓你恐懼的冷芒,可是你只能以哭相抗,可惜他們沒有親切地問你為什麼,只是覺得你調皮不懂事,然後把你當街打了一頓,哭哭啼啼地拖著走進那片熟悉的陌生地……

誡條——家庭和教育

你告訴我,當你還是年幼的時候,你要怎麼決定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做不到,家人會教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不是他們的說法和毆打,而是他們的行為。在你開始上課接受知識之前你的性格就初步形成了,來源不是“言傳”,而是“身教”:他愛你,你就會愛他;他歧視女性,你就會歧視女性(男就會歧視女性,女就會自卑);他實現諾言,你就會誠實守信;他勇往直前,你就會激流勇進……他們開放言論,你才會敢於傾吐一切不平,而不是將一切埋藏,然後醞釀恐懼,醞釀足以引爆自己的火藥。

物質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我一直相信人類足以克服物質的約束,就是李白會有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財產的變遷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當孩子“繼承”了家人“貧瘠”的思想,終生難改。

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反應,只是因為每個人看待處理事物的能力不同而已,而這些能力,幾乎都取決於最開始的對性格的養成。而人體函數卻決定了一點:你不能控制你自己,控制不了家庭就控制不了最初的性格,進而變更不能控制之後的所有的風雨變遷。

誡條——家庭和教育

教育分為三個最大的方向,總體大致涵蓋了所有的對人的影響:家庭教育,校園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當然這些只是大的輪廓,在更細緻的地方還有更多的內容,包括自我教育、突然激勵等等。上述的三個我按照時間一一陳列,而從影響上,前者影響後者,這是服從“宿命論”的基本格調。而從重要性講,恐怕也是這樣的順序,家庭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孕養了生命的基本雛形,校園教育等效於讓生命拿起武器,走到社會這個不見血的屠場成熟。

——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宿命的開端,決定這個生命的宿命的,是他們的家長。

大人說起孩子的教育來,總是會有一大堆的苦水要倒,或者是孩子不懂事,總是莫名其妙地就哭鬧、或者老是不讀書,天天只知道玩遊戲、或者是稍微長大點就早戀,什麼情竇初開,這不是搞笑得很嗎?更亦是總是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沒什麼上進心而往歪門邪道上鑽……我聽聞過太多的父母會抱怨孩子總是不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向來生長,可是我不知道這些家長,為什麼不會抱怨種下了冬瓜的種子可是不長出鮮嫩圓滾的西瓜。

這並不是本人以此強詞奪理,而是那些家長可能永遠不懂教育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他們很清楚這個社會是什麼樣的規則,付出多少才可以收穫多少,在農田裡播下多少種子,流下多少汗水才能得到多少倉廩、為公司做出多大的貢獻才能拿到多少的工資。教育跟這些是同等的東西,受精卵的一顆種子,它用了十個月破土發芽,母親用奶水使他存活,家人用教育使他長大,過度的摧殘使他畸形,過度的漠視使他孱弱,過度的關愛使他營養過剩,過度的荒蕪使他死亡。農民知道給自己的田澆灌幾次才是最好,給秧苗們挑幾擔糞土才是最適合,風雨時會擔憂根莖腐爛,暴晒時汗流浹背也從堰塘抽水出來餵飽貪婪的大地。這是關乎一季的生存,確實值得付出如此。可是教育呢?

誡條——家庭和教育

孩子是一顆活著的苗,可是在內心荒蕪的時候家長很少有來滋潤,在無助的時候也幾乎沒有人來開導,因為他們不在乎,不對,並不是不在乎,只是因為他們並不關注而已。這是我在前面的《關於愛情》中說的原因導致的,這是一個更新的時代,一個物質在不斷豐富而精神逐漸開始凸顯的時代,但是老一輩沒有意識到,他們還沉浸在物質的重要的落後觀念中,所以他們的教育只有一件事:經濟。他們無懈可擊而又不得不緘默的理由:我給了你足夠的物質條件,你就要最優秀最強,你可以不是一塊璞玉,但是一定要是一塊和氏璧。他們沒有教會你其他任何事,

沒有身教“讀書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所以孩子很不解:為什麼要讀書?爸爸媽媽都沒有讀過,他們不停地說讀書很重要很重要,可是真的好累啊……

沒有正確教導過什麼是“性”,只是羞恥加以暴力,因此某些稍有接觸的孩子會好奇乃至突破以尋求刺激,又或者在被侵犯的時候一言不發……

沒有教他們區分大人和小孩子的掌控力的區別,所以孩子們才會屢次模仿大人,吸菸喝酒、和所謂“兄弟”混跡,在他們看來,這就像大人,所以他們很成熟很酷……

誡條——家庭和教育

這些東西明明都是最簡單的教育,但是大人卻從來沒有正確去教導過,他們只會用最暴力的方法讓孩子臣服,讓他們彎下年幼無知的膝蓋,然後將結果灌輸給他,用權威來逼迫長出絢爛的花。可是他們絲毫不覺得自己違背了社會規則,他們忘了自己除了讓這顆種子活下來,沒有教他怎麼生根怎麼發芽怎麼繁衍和傳宗接代,只是用鐵血鎮壓,然後言之鑿鑿地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啊……你以後會懂的……”

是的,我懂了,可是一路都是血和淚的否認,而那些在長大中受過的創痕再也無法消去,那些性格的扭曲和黑暗的影子再也無法抹去。我本可以長成一個光明且積極向上的人,可是所見所做的一切都將我壓迫,讓我更矮更沉默,低到了塵埃裡。

家庭到底有多重要?如果稻田的汗水能夠決定一年的收成,那麼為孩子流的汗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決定他的生命——一個人可以忍受一切,但是有太多的東西是比死亡更沉重的。

"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是這麼開頭的:

“每一個人都必將面臨這些選擇的問題,但是又有太多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就像出生的性別,出生的地點和迎接你的人——是湖邊小破屋的花了幾沓沾滿汗和血的票子僱來的滿手粗糙繭子的接生婆,還是高檔衛生的醫院的美貌護士。”

人生很多不公平的事,太多的局外人會教你一件事:凡事要多找自己的問題,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哪怕是這個世界的錯誤,但是你不可能去推翻所有的外物來迎合你的行為。與之相比,改變自己是最好的一個方法,或者說是最廉價的一種方法。前不久才看了《穿布鞋的馬雲》這本書,馬雲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改變了世界。馬雲在“雲”這個詞都沒怎麼出現的年代裡放言:未來的五年是雲計算的時代。果然,“雲”直到現在都還是熱潮,而他並不是看清了未來的走向,而是親手締造了這個時代傳奇。

“我不擔心預測會失敗,因為我會實現它。”這種偉大,不可複製,哪怕可以複製,也無法想象這是怎麼樣一種代價和成本。

誡條——家庭和教育

人可以改變自己很多,無非是自己的魄力夠不夠,但是唯有一個是你畢生都改不了的,而且還影響你終生的,那就是——出身。

承接前言,我相信一種宿命論:一個人的一生是固定的,它更像是一種宿命,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上帝的計劃中,這個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我想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一個人的做事、心理思維、為人、社交諸多行為,都是受其性格影響的,這裡的性格指的不是脾氣,而是本身所有屬性,包括自卑或自尊、勇敢或怯懦、放蕩或拘束、大方或靦腆。遇到困難有人會迎難而上,也有人會畏葸不前,這是一個人的本質性格導致的。

我非常喜歡用物理的描述來表徵這種難以具現化的表達,這次也毫不例外的:一個人的所有內在和外在的狀態(內在指性格特徵,外在指行為表現)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包含了他本身的所有變量(每一種激素指標,每一個念頭和行為),同時還有時間T,而很容易證明的是,某一個時刻的人體函數都是由前一刻的函數加上這個時間段的外在影響決定的。那麼,再繼續往上推,前一刻的狀態又是由更前面的狀態加上之前時間的外在影響決定的。

誡條——家庭和教育

當這個推導到了盡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在一個人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初始函數都是一樣的時候,決定函數成型的是最開始影響你的那個環境。在絕大多數的人的成長中,這個環境就是:家庭。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或許我的“宿命論”還有嚴重的漏洞,但是這個結論無法被否認——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將培養出一個強大的人。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初始教育。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定理:我們無法控制外在條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擁有一個怎樣的父母和血親,不能決定在某事某刻遇見怎麼樣的人。這個在最開始就說過,我們沒有任何強大的力量以顛覆整個世界來適合自己的生存,更何況還是在我們還只會牙牙學語的時候。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你無法打斷“三年之癢”的父母每日冷漠相對,你也無法決定其他親人對你們一家結合的冷嘲熱諷和處處針對,你當然更無法預測到三歲那年親眼目睹一個男子猥褻了一個幼童,並持著尖刀向你炫耀示威……這些你都無法決定,當你想要父母和好的時候,他們打碎了你蹣跚幾天找到的丟失了幾年的訂婚信物;當你想要努力加油讓親人相信你的誕生是正確的時候,他們把你精心的準備推翻在地,冷眼以對;你努力想要遠離那片讓你產生陰影的角落,想要遠離那個讓你恐懼的冷芒,可是你只能以哭相抗,可惜他們沒有親切地問你為什麼,只是覺得你調皮不懂事,然後把你當街打了一頓,哭哭啼啼地拖著走進那片熟悉的陌生地……

誡條——家庭和教育

你告訴我,當你還是年幼的時候,你要怎麼決定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你做不到,家人會教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不是他們的說法和毆打,而是他們的行為。在你開始上課接受知識之前你的性格就初步形成了,來源不是“言傳”,而是“身教”:他愛你,你就會愛他;他歧視女性,你就會歧視女性(男就會歧視女性,女就會自卑);他實現諾言,你就會誠實守信;他勇往直前,你就會激流勇進……他們開放言論,你才會敢於傾吐一切不平,而不是將一切埋藏,然後醞釀恐懼,醞釀足以引爆自己的火藥。

物質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我一直相信人類足以克服物質的約束,就是李白會有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財產的變遷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當孩子“繼承”了家人“貧瘠”的思想,終生難改。

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反應,只是因為每個人看待處理事物的能力不同而已,而這些能力,幾乎都取決於最開始的對性格的養成。而人體函數卻決定了一點:你不能控制你自己,控制不了家庭就控制不了最初的性格,進而變更不能控制之後的所有的風雨變遷。

誡條——家庭和教育

教育分為三個最大的方向,總體大致涵蓋了所有的對人的影響:家庭教育,校園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當然這些只是大的輪廓,在更細緻的地方還有更多的內容,包括自我教育、突然激勵等等。上述的三個我按照時間一一陳列,而從影響上,前者影響後者,這是服從“宿命論”的基本格調。而從重要性講,恐怕也是這樣的順序,家庭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孕養了生命的基本雛形,校園教育等效於讓生命拿起武器,走到社會這個不見血的屠場成熟。

——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宿命的開端,決定這個生命的宿命的,是他們的家長。

大人說起孩子的教育來,總是會有一大堆的苦水要倒,或者是孩子不懂事,總是莫名其妙地就哭鬧、或者老是不讀書,天天只知道玩遊戲、或者是稍微長大點就早戀,什麼情竇初開,這不是搞笑得很嗎?更亦是總是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沒什麼上進心而往歪門邪道上鑽……我聽聞過太多的父母會抱怨孩子總是不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向來生長,可是我不知道這些家長,為什麼不會抱怨種下了冬瓜的種子可是不長出鮮嫩圓滾的西瓜。

這並不是本人以此強詞奪理,而是那些家長可能永遠不懂教育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他們很清楚這個社會是什麼樣的規則,付出多少才可以收穫多少,在農田裡播下多少種子,流下多少汗水才能得到多少倉廩、為公司做出多大的貢獻才能拿到多少的工資。教育跟這些是同等的東西,受精卵的一顆種子,它用了十個月破土發芽,母親用奶水使他存活,家人用教育使他長大,過度的摧殘使他畸形,過度的漠視使他孱弱,過度的關愛使他營養過剩,過度的荒蕪使他死亡。農民知道給自己的田澆灌幾次才是最好,給秧苗們挑幾擔糞土才是最適合,風雨時會擔憂根莖腐爛,暴晒時汗流浹背也從堰塘抽水出來餵飽貪婪的大地。這是關乎一季的生存,確實值得付出如此。可是教育呢?

誡條——家庭和教育

孩子是一顆活著的苗,可是在內心荒蕪的時候家長很少有來滋潤,在無助的時候也幾乎沒有人來開導,因為他們不在乎,不對,並不是不在乎,只是因為他們並不關注而已。這是我在前面的《關於愛情》中說的原因導致的,這是一個更新的時代,一個物質在不斷豐富而精神逐漸開始凸顯的時代,但是老一輩沒有意識到,他們還沉浸在物質的重要的落後觀念中,所以他們的教育只有一件事:經濟。他們無懈可擊而又不得不緘默的理由:我給了你足夠的物質條件,你就要最優秀最強,你可以不是一塊璞玉,但是一定要是一塊和氏璧。他們沒有教會你其他任何事,

沒有身教“讀書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所以孩子很不解:為什麼要讀書?爸爸媽媽都沒有讀過,他們不停地說讀書很重要很重要,可是真的好累啊……

沒有正確教導過什麼是“性”,只是羞恥加以暴力,因此某些稍有接觸的孩子會好奇乃至突破以尋求刺激,又或者在被侵犯的時候一言不發……

沒有教他們區分大人和小孩子的掌控力的區別,所以孩子們才會屢次模仿大人,吸菸喝酒、和所謂“兄弟”混跡,在他們看來,這就像大人,所以他們很成熟很酷……

誡條——家庭和教育

這些東西明明都是最簡單的教育,但是大人卻從來沒有正確去教導過,他們只會用最暴力的方法讓孩子臣服,讓他們彎下年幼無知的膝蓋,然後將結果灌輸給他,用權威來逼迫長出絢爛的花。可是他們絲毫不覺得自己違背了社會規則,他們忘了自己除了讓這顆種子活下來,沒有教他怎麼生根怎麼發芽怎麼繁衍和傳宗接代,只是用鐵血鎮壓,然後言之鑿鑿地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啊……你以後會懂的……”

是的,我懂了,可是一路都是血和淚的否認,而那些在長大中受過的創痕再也無法消去,那些性格的扭曲和黑暗的影子再也無法抹去。我本可以長成一個光明且積極向上的人,可是所見所做的一切都將我壓迫,讓我更矮更沉默,低到了塵埃裡。

家庭到底有多重要?如果稻田的汗水能夠決定一年的收成,那麼為孩子流的汗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決定他的生命——一個人可以忍受一切,但是有太多的東西是比死亡更沉重的。

誡條——家庭和教育

本文中我寫不瞭解決方式,就像我永遠無法去重塑我的人格,也無法使一個已經犯下彌天大禍的熊孩子重歸空白的狀態,無論我怎麼去和我的父母申訴,我已經定型了,那些可憐的孩子也已經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孩子還小”和“我這是為你好啊”是兩句最失敗的家庭教育縮影,前者肥胖臃腫,後者則瘦骨嶙峋,他們都是畸形兒,是變態體制下的產物。

我想,世界上最沒有保障的職業就是家長了,因為這個社會沒有任何相關來督促家長擁有相關的能力和心態來教育這個孩子(只能從身體上判斷是否有資格),然而偏偏,家長掌握著孩子一生的命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