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主認知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正確引導'

"
"
建立自主認知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正確引導

今天,我們先利用兩分鐘的時間先給大家來說一下,到底什麼是自我中心。

各位家長今天,給大家講的主題,是如何讓孩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那麼在這裡我們要說到的一個關鍵詞就是主動。我們會發現,一個人,獨立自主,能力強,他才會主動。那麼獨立自主真的很重要,在生活當中,有的人獨立自主的能力很強,做什麼事兒,他都可以為自己做主。比如說我,今天我想去吃點什麼。我想去玩什麼,他特別有主見。他知道我自己要什麼,並且獨立自主的人,他在畢業以後。他會去自己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工作,包括他,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他會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我要什麼樣的大學,包括他會對自己的人生有個規劃,我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那麼相反的,可能有些人,他就真的很缺少這種自主的能力。比如說你問他,你說吃什麼呀!他說不知道。隨便啊!你考什麼大學呀!哎呀,不知道,沒想過,隨便吧。找什麼樣工作呀!隨便吧,我也沒想都行呀。那你去哪裡玩兒啊!哎呀,隨便吧,你會發現。真的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什麼都會聽別人的意見,他沒有主見,他做事都是唯唯諾諾,缺乏勇氣。那麼我想問一下家長們,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上述兩種人,裡面哪一種呢?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長大了,是一個特別有主見的人,還是一個事事都要聽別人安排的人呢?

那麼我們要說獨立自主的能力,他並不是在成年以後。或者是說他在上學以後他才會學習到的,不是的,這種能力他是在什麼時候形成的呢!三到六歲,幼兒的時期是一個人自我形成的關鍵的時期,沒有自我中心,不可能產生自我,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和自尊,如果在這個時期三到六歲的時候,他沒有建立起他的自主,他的自我,他的自信和自尊。那他肯定就是自卑。

那麼什麼是自我?其實自我包括很多,包括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是不是主角。包括還有我對我自己的評價,對我自己的監控,對自我調節等等等等。

那麼什麼是自我中心的認識呢?自我意識的形成,和最後的發展,它其實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第一個是生理上的自我,第二個是心理上的自我,第三個是社會的自我。剛生下來的小孩,他是不具備自我意識的。

剛才我們說剛生下來的小孩,他其實是沒有自我的這個意識的,一歲以內的這個小嬰兒,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手指和腳趾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這個是,自我意識的一個最初的一個形態。到了他兩歲的時候,從媽媽爸爸那裡,知道說自己叫什麼名字,他開始區別,原來我叫什麼,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他叫什麼,什麼,這個時候才會把自己和別人作為一個區分,小孩學會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識。在他發展中的一個非常大的飛躍。然後等到他三歲的時候,在他的這個學習語言當中,他就會學會什麼呢,很多有三歲孩子的家長會,知道這個時候你的孩子會說我。和我的。是不是就是?他會說我爸爸,我媽媽。那其實這個時候他的自我意識,它又一次飛躍了。他是真正的有了一個自我意識的出現,知道這個是我的。

那麼等到下一個時期呢,其實他是二到五歲,兩歲到五歲的時候,他是一個反抗期,這個時候孩子都會比較任性,任性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太想放大這個自我,他太想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想知道自己說話算不算數,想知道自己好不好使,這個時候啊,我要說一個給大家的建議,現在你可能覺得我說的你不理解,但是請聽我繼續往下說,這個時候。我邀請每一位家長,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孩子比較任性,喜歡反抗的時候。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提一些你認為的無理的要求的時候。請你儘量的無條件的滿足孩子,讓他形成一個大的自我。

因為他,這是一個孩子成長時期的一個規律,有的家長就覺得。哎呀,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任性啊,他把這個成長期的規律。看成了是孩子的自私和任性,然後就強加管教。哎呀,你這個做人要有禮貌啊!你怎麼能這樣啊!哎呀,孔融讓梨呀,你又不能自私呀,這些就全用上了,這。家長自己認為的教育理論。他生怕自己的孩子的未來被別人說是沒有教養的人,太以自我為中心了。總是覺得這樣的孩子。那麼,其實有的時候在潛意識裡,他就會用這些行為,這些因素,破壞孩子,形成自我,形成以後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人的一個因素。

那麼我們說都什麼樣的行為,家長什麼樣的行為和動作,會在無意當中破壞孩子,形成自我呢?我們來接說第一點,這個小孩啊,就是經常他會被,家長跟其他的孩子比,這個我們小時候可能也會有哈!哎呀,你看那個誰誰誰多好呀,你看你,你這個姐姐多好呀,你看弟弟多好呀,你看誰家誰多好呀,我們小的時候也會聽過。但是其實作為小孩,他最害怕的就是比較。你經常把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時間長了,孩子,他就真的會覺得我不好。我不如別人,我不重要,我不像那個我了,我怎麼會這樣呢。

尤其,現在二胎也開放了,然後很多的家庭。他會有兩個孩子。在這這樣的家庭裡邊兒吧!做為父母,其實我們都是希望兩個孩子之間關係能好。然後這個互相關愛對吧。

但是有的時候你比較起來的話,這個孩子之間呢,他會距離拉得更遠,甚至兩個孩子之間還會出現怨恨。你可以去想一想,自己身邊的很多家庭,是不是很多,你已經成年了。但是,你成年人的兄弟姐妹之間也會有一些怨恨,那麼這些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都是從我們三到六歲的時候埋的種子。

有的時候其實當爸爸媽媽挺難的,因為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沒有經驗。有的時候,不經意之間不自覺的就做了個比較,因為兩個孩子。哪怕是雙胞胎,他可能處事的方式都有很多不同,那麼可能你沒有在孩子面前直接說,有的時候你可能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你來比較的時候,我這個孩子怎麼樣了,孩子怎麼樣,怎麼怎麼怎麼怎麼樣,這時候不經意間的比較,孩子也是會有感受的。

那麼第二個就是很多家長,他會用這種詞兒來去誘導孩子。我,我誘導這個詞,我覺得還挺貼切的。你要乖呀,你要聽話呀,其實你會發現,如果。一個人,包括他長大以後,他從小種下了一個我要乖,我要聽話的這個種子,以後。他長大,如果他真的一直做一個很乖的人,做一個很聽話的人,那麼他對誰乖呢?他對誰聽話呢?那他的自己的想法去了哪裡呢?他是否會獨立,是否會自主,是否會願意去主動的要自己想要的人生。

其實在很多家庭裡面,家長就要求孩子啊,你要乖,你要聽話,這時候孩子他真的就放棄了自我。他選擇了妥協。尤其在一些家庭裡面,這個父母很強勢的那一種。什麼事兒,孩子都不能做主,都要聽爸爸或者媽媽的娜,在他最初的這個自我的形成的初期。這個真的是太大的問題了。那麼我們說他也聽話的,孩子好不好?我,我想邀請每一位家長都想一想。我希望我將來我的孩子到社會上也處處聽別人的話嗎。

那麼這個時期,我還是邀請每一個家長,都要寬容的對待自己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規律。儘量的讓他放大他的自我,允許孩子有他小小的自私。而且在這一個時期,儘量不要和孩子講那些。分享,妥協,孔融讓梨,所有的這些道理先不要講。因為你講道理,他也是聽不懂的,只是硬灌給他一些東西,讓他去聽你的話而已,那他就忘記了自己心裡的話。

這個事情其實不用著急的,你過了這個階段。等孩子,他心中自我的這個意識,他開始知道,他懂得去如何去要自己想要的,以後慢慢的形成了,以後你再去教導都不晚。而且孩子會很懂事兒的。

我們可能都會見過這樣的情形吧,外邊兒幾個小孩在一起玩兒,有個小孩拿著好吃的在吃,媽媽過來就說,哎呀,快把你的好吃的給小朋友分一點兒,小朋友,一起分享嘛,這小孩不幹了,媽媽就快搶過來了,然後分給周圍的小朋友吃一邊兒,還數落這個孩子,你看,你咋這麼摳呢,然後這個孩子哇哇就開始哭啦,他為什麼哭呢?因為。他受到了傷害,他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你知道。這個好吃的,對於他來說,對於一個小孩的世界有多麼重要嗎,就好像,你的老婆,被人家搶走了,然後人家還跟你說,你怎麼這麼摳呀,然後強迫你讓你妥協。

所以說,我們要區分做一個,什麼是分享,真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出於孩子的角度再去處理一切的問題,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大度都可以,等他稍微大一點兒的時候,通過別的途徑都可以。

講一個真事兒吧,曾經我老師,把鄰居家的孩子。領到自己家,和他兒子一起玩兒,過一會兒呢!鄰家孩子,出來非要走。然後兒子說:“我倆說好了要玩兒小車,他不玩兒,他非要動我那變形金剛。”這兩個孩子就生氣啦,媽媽說,兒子呀,你看他來到咱們家,他是客人,他說玩啥就玩啥唄,等他走了以後再玩兒小車不行嗎,兒子不行就是我家的。那麼我們說孩子說的是對還是不對呢。

其實我們仔細的去想一想,孩子說的是有道理的,玩具確實是自己家的。他應該有權利決定玩什麼,對吧,那麼,當我們把孩子。作為一個跟成年人平等的一個態度去對待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他說的確實是真的有道理的,那麼媽媽的顧慮是什麼呢?他是怕別人家的孩子受傷。那麼我們把話說回來了,如果媽媽強行的制止自己家的孩子。去遷就別人家的孩子,那自己家的孩子就不會受傷嗎,會受傷的呀。

那麼我們再去想。我們再來考慮人家的孩子,他真的就會因為不讓他玩兒變形金剛就受傷嗎,不會的,鄰居家孩子走出家門,就會想你家玩具不讓我玩,我回家,我家玩具還不讓你玩呢。

那麼第三,就是如果一個小孩,他經常被否定,經常被指責,他也會產生不想這個我的這個動力。比如說,孩子幹啥你都不讓幹對吧,你乾的不好,你還小,你這個應該這樣做,你怎麼能這樣做呢,等到以後,慢慢的次數多了,孩子遇到事兒,他就會覺得反正有我爸,反正有我媽。

舉幾個例子哈,孩子其實很小的時候,你們去回憶。他是很喜歡參與家裡的事情的,比如給大人掃地,你掃地時候,他也想在那兒劃拉,劃拉。然後這個孩子小手小腳都配合不好呀,媽媽就說了,說,你,你還小,媽媽掃啊。家人一起包餃子,這個小孩,他也想跟著一起包,姥姥就說了。哎呀,你看這個包的都露餡兒啦,別給人搗亂了,去一邊玩去。

然後呢,孩子自己穿衣服,你又嫌他這個扣沒扣好,穿著不夠整齊啦,孩子幫著整理個什麼書架呀,你又嫌這個書擺的不夠規整啦,有的家長還特別的完美主義,總是有特別高的標準,甚至是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那麼小的孩子他真的做不到啊,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做的不夠好,不對。當然,我們說完美主義的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他是希望孩子做事能認真,能夠做到最好,但是這個過程當中也要考慮這個孩子的年齡。

那麼我們說,可能我們一個不經意的語言說,你還小,你去一邊兒玩兒去吧,你這事不能這麼做呀。幹嘛上一邊兒。這樣的孩子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長大之後啊,即使將來他受到表揚了,他都不敢接受,他會覺得自己都不配。或者說他不信,他長大以後,他也不會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那個自我。

然後我們說了,剛才說到的三點,這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在被這三點所迷惑著。然後就丟失了自我。在種種原因下,他的自我遭到破壞了,長大以後呢。他成長為了一個沒有自我的孩子,家長會怎麼樣呢?家長又開始責怪孩子啦!說,你看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你怎麼這麼膽小啊,你怎麼這麼怕黑呀,你怎麼沒主意呀,沒主見嗎。你看,那實際上這樣的孩子他是在小的時候。他就已經被家長剝奪了,或者說摧殘了,破壞了他自我獨立自主的能力。

那首先我邀請家長們要認識到的是,沒有這個自我,他就無法去管理自己,也不會改變和提升自己,沒有這個自我,他就不會愛自己,也不會對自己負責任的。所以家長們。我們跟我們的上一輩家長是不一樣的,我們可能經常會說,有的人就會私聊我。跟我說,我一聽到你的課我都想哭,我從小我就是這樣被我爸爸媽媽。這樣壓迫過來的教育過來的,然後我長大以後,沒有安全感,我的心裡上有很多很多的原生家庭,小的時候帶來的一些問題。但是其實我要跟大家說的是,我們這一代人跟我們上一代人不一樣了。

很多已經過去的事情,不要去糾結。因為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他們接受的教育跟我們接受的教育不一樣,他們所處的環境跟我們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我們如果把所有的情緒都放在責怪我們的上一代上。其實我們是把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了,那如果我們把那些對上一輩的責怪。轉換這個時間和精力轉化為我們自我的修為,和我們對下一代的一個傾注的愛,那是不是更好嗎,對吧。

所以說,我要求我們新一代的爸爸媽媽們少做剛才我說的那幾件事兒,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的自我中心很好的形成呢。

我們來重點看一下,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小孩形成自我中心的階段,我們家長要做的事情。首先我要說的是寬容,讚許和尊重,儘量的讓他放大他的那個自我。並且,有的時候你可能會認為它的那個自我,是不太講道理的,我也請你。去寬容和允許。

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啊,孩子都會有一部分任性。為什麼我要說不講道理的去寬容呢。三到六歲的時候,家長可以學會去忍受孩子的一部分的任性,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儘量去滿足這個小孩各方面的要求,他要什麼儘量去滿足他,讓孩子感覺什麼呢?我感覺自己能說了算,他能做主。

比如說一個小孩三歲左右,有的小孩可能會找到兩歲半就開始了,他就會說: “我”。那麼這個“我”多大才行,他不清楚,他就得試驗。他就開始要東西,反覆的試驗和試探他,最後他要知道的是,這個我到底有多大合適,那在這個時期呢,他要雪糕,你就給他個雪糕瑪,要再買一個再買一根兒嘛,對吧,他又能怎樣呢。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小孩,他還會在這個階段的沒事兒找事兒。比如說你要從這條路走,他非要從那條路走。然後你沒經他同意,你就走了,你想走的那個路,他不想你走那個路,他就會要求你重新走一回。或者有的孩子出門穿衣服,家長著急給穿了,孩子非要脫了衣服自己穿,自己穿不上他就哭。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差不多現在三歲多,他經常就會這樣,有的時候晚上睡覺了,睡覺關燈前,啥事兒沒有。一關燈,又渴了就要水,要去上廁所,又讓你幹這幹那的。如果我們做家長的,不知道孩子的這個時期,他是一個自我中心形成的時期,你是不是也會很生孩子的氣呀,你說這孩子怎麼回事兒,你就密心眼作人嗎是不是。

然後更過分的是,這個小孩有的時候要喝水,他非要求他要喝哪個杯子的水,水倒錯了杯子他都不喝。要是以前呢,家長們一定會覺得這個孩子很任性,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家長們,會有這份兒察覺,在孩子這個時期的時候,那孩子要求家長做一些比較莫名其妙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寬容,忍讓一些。讓孩子的這個自我,他一點一點的,一圈兒一圈兒的撐起來,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你先把他這個氣球先撐爆撐炸再說。

有的家長就很奇怪了,說你這是什麼呀,要啥給啥呀,孩子要月亮就給呀。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要月亮,你給嗎,給呀,就這樣的小孩啊,他哭著喊媽媽要月亮,媽媽就拿出一張紙給孩子換了個月亮,還塗上漂亮的顏色,說哎呀,兒子快給你月亮在這兒呢,孩子可高興了,一看,好開心呀,這就是月亮嗎,對吧,他是真的要天上那個月亮嗎,不是的,他是在試驗,他是在看自己,說了算不算。

那麼孩子的自我,他在不斷的撐大的時候,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甚至有點膨脹了,自私了,這個時候就形成自我啦。那爸爸媽媽就會想,那孩子要啥給啥,這不是上天了嗎,那自我中心膨脹大了怎麼辦呀。的確是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孩子要什麼你就給什麼,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東北有句話說,蹬鼻子上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這個時候要跟你說啊,你先讓他撐大了,真正他,有一天他膨脹了,真的到了自私的程度了。家長呢,就想辦法來處理,處理的辦法有兩個,一個叫群眾教育。一個叫家長的自律。

什麼叫做群眾教育呢!群眾就是人多,把它扔到小孩堆兒裡邊兒去,讓他去驗證他的這份兒膨脹好不好,使就是讓孩子們之間的互相的碰撞,擠壓來再縮小他的自我,收斂他的自我這個叫群眾教育。把它放到一幫孩子中間,孩子們,他是會在一起互相磨合的,互相限制,才會互相控制,如果你的孩子在磨合的過程當中,沒人能限制得了他,他的自我我一點兒都沒少,在別的孩子允許的情況下,那麼你的這個孩子我要恭喜你,將來他可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者。

那麼如果在這個磨合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不行,哎呀,我這樣不行,我這樣的就沒人跟我玩兒了,我得讓一讓一點步。

打個比方,一部電梯,這個定額的人數是十三個人,從一樓到六樓,正好是十三個人,然後下來做活動。每個人那穿一個空氣服。再從六樓到十樓,這還能進去嗎,他進不去的,門口有兩個大力士,13個,人都推進去了,這個時候13個人都很難受,你難受我也難受,那都難受,怎麼辦,你動動,我動動,你收一點,我收一點。有的人。破鞋,大多收了一點,有的人妥協小,少收了一點,這就能裝下了,這個時候就能上樓了,這也就是生活中你家孩子自我中心大,我家孩子自我中心也大,我們把一群自我中心大的孩子。放一塊兒。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學會讓步一點,要不沒人跟我玩兒呀。

因為小孩他是需要徵得他的同伴的認同感的,有誰願意跟我玩兒啊。那麼我們說為什麼我要求家長們要把孩子們放在一起去做這個事情,而不是有成年人去告訴呢!我們說成年人告訴行不行,那絕對不行。成年人告訴孩子,孩子會受傷的,他會不知所措,他就慌了。我不知道到底該收不收他的這個自我,他不知道他膨脹到什麼程度,是正好。那麼同齡人告訴孩子他就不受傷。打比方說,幾個小孩一起寫作業,必須都寫完才能玩兒,有一個寫不完,都不能玩兒,必須都在那兒等著,那寫得快的著急啦,寫得慢的孩子就說了,那行,我快點寫,快點寫。然後這個快的孩子說,你看你這麼笨呀,他也沒咋地,他也不受傷。但如果大人說你怎麼這麼笨呀,你看人家孩子都寫完了,這時候孩子會受傷。

那麼我們說第二點是什麼呢。第二天可行的辦法就是家長的自律,來約束孩子的自我,什麼叫做家長的自律。防止孩子無限的膨脹,真的防止孩子的蠻不講理和這個無限的索取,爸爸媽媽還要做到一點,就是自律,父母對孩子,他是不能沒有底線的,到了底線,將溫柔而堅持追,我說的兩個詞,什麼叫做溫柔而堅持。既不傷害孩子,也不放縱孩子,那就要溫柔和堅持。

就比如說,當孩子達到一些不可能實現的要求的時候,無理的要求的時候,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想辦法拒絕他,不能一味的滿足呀。那麼這個過程當中怎麼不怎麼拒絕那個不行,絕對不好使啊,怎麼你這孩子怎麼這樣兒呢,絕對不能這樣說呀,尤其是媽媽,媽媽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拒絕的溫柔而堅持。但是真正生活當中,據我的觀察,大多數的媽媽要麼過於溫柔,要麼過於堅持。

咱們打比方說,一個小孩,他要買一個不合理的玩具。媽媽不同意,孩子開始哭,就開始鬧滿地打滾兒,媽媽如果堅持的不夠,最後受不了孩子的無理取鬧,對孩子妥協了一次,那就相當於。放縱了孩子一輩子,所以說,放大孩子自我和忍耐他的部分任性,他是有一個尺度的,有一個底線的。

那還有的媽媽呢,堅持的太多啦。堅持的太多的那種媽媽呢,孩子有什麼不合理的,過分的要求啊,馬上就給回絕了,馬上就給否了。而且過程當中她又不夠溫柔,甚至可能還會對孩子發脾氣,那這個就叫吼啊,然後這個打罵呀,這孩子啊,他就會什麼情況發生呢,他剛剛有一點形成他的那個自我。他就像個洩了氣的氣球一樣,嗖的就沒了,這孩子又變的。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了。

那麼最好的辦法呢,其實是集體的遊戲。那麼很多人說了,那你看這事怎麼辦,我這怎麼都不行,你給我個方法吧!那告訴大家,如果孩子再有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就是要溫柔的拒絕孩子,你可以跟他說呀,你說這件事情媽媽不同意,因為什麼呢,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然後。不管他怎麼哭,怎麼鬧,我們始終都不要把我們的情緒被孩子帶進去,我們的情緒,我們的展現呈現,一直都是很溫柔的,說:“不可以”。那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媽媽的底線,下次他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就會考慮要不要做了,孩子是懂的。

那麼最後,我們來說還可以通過一些遊戲啊,來完善它的這個自我,這小孩成長的過程當中,家長們其實很明顯的能感覺小孩的這個自我中心是十分明顯的。這個小孩,他在幼兒的這個時期,他說,自我中心,他是他。認知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點,你們要放心,這一點就是他並不涉及到道德品質的什麼自私的問題,他和成年人的那個不顧及他人感受和集體利益的這個自私自利,他不是一回事兒的。

這個小孩,他在幼兒的這個時期,自我中心,他是他。認知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點,它你,你們要放心,這一點就是他並不涉及到道德品質的什麼自私的問題,他和成年人的那個不顧及他人感受和集體利益的這個自私自利,他不是一回事兒的。

小孩,都愛玩,愛玩遊戲是小孩的天性,那麼小孩在遊戲的過程當中,他可以在遊戲當中成長。遊戲想玩兒也是小孩的主要活動,那麼在那種正確組織的遊戲的活動當中,這個兒童的身心都會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長。

比如說。還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比較幾個階段的遊戲,你先可以讓他去玩兒一些獨立的遊戲。比如說獨立,自己玩兒小車兒,自己玩兒,娃娃自己玩兒球兒就一個人玩兒,讓他知道自己想創造一個什麼樣的遊戲。

然後呢,接下來階段就是他可以跟別的孩子平行遊戲,什麼叫做平行遊戲呢,就是它可以。你打你的積木,我撘我的積木,你玩兒你的,我玩兒我的。這個叫平行遊戲。然後接下來的階段就是合作遊戲,就是大家一起來玩兒遊戲,讓我們一起來玩兒積木,那好,讓我們來搭個房子吧,那好,你來幹啥,我來幹啥,你看其實一個小孩。他從小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社會的這種團隊的分工,這個就是鍛鍊他最好的一個機會啦。

一旦這個小孩他達到了合作遊戲的這個水準,他就已經玩兒出水平了,在合作遊戲的過程當中,孩子通過遊戲中的角色分工呢,他就開始,慢慢的,他能體會到未來他在社會當中角色的傾向,那他通過熟悉這個遊戲的規則,他開始熟悉是社會的規則,他就開始學會如何去遵守規則。

我們都會記得,我們小的時候玩遊戲,肯定會有領頭的。包括你的孩子在玩兒的時候,可能,如果打比方說你的孩子,喜歡定規則,喜歡當主角,還特別有號召力,這遊戲當中不自覺的。他就能提出要要怎麼玩兒,要玩兒什麼,其他的小孩都願意聽他的,那你這個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是個當領導的人。

那麼,有的小孩,他可能特別喜歡遵守規則,在遊戲當中,他就心甘情願聽別人指揮,他覺得這樣挺快樂的。我就願意聽別人的,我就願意遵守這個規則,我不願意去制定規則,那他長大以後可能會成為一個跟隨者,家長不要覺得領導就好,跟隨者就不好,這個世界沒有對錯,沒有好壞之分。孩子,無論他有任何的傾向,都不要去幹涉他。

然後,他可能會在其他的孩子堆兒,裡邊兒,比如說。他跟一幫比他小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會去指揮那些小孩。

就打比方說,有的家長他會看到自己孩子被別的孩子指揮,他心裡特別鬧心,他不平衡,憑啥我們家孩子被你們家孩子指揮,但是其實這說明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個孩子呀,他可能是在學習當執行者。

那或者說這個孩子就是一個跟隨者,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他可能會去當個祕書,他當個副職,他他是團隊裡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因為我們做團隊,我們都知道,一個有執行力的人,現在是有多麼寶貴。執行者,誰是執行者是誰,周恩來啊,周恩來就是執行者呀,不好嗎。

那在遊戲當中有的小孩,他總是喜歡破壞規則,有的人就說了那個搭積木啊,他就會說,他說,別搭積木了,我們去玩兒拼圖吧。這個孩子永遠不守規矩,這樣的孩子還會幹什麼呢。他有可能他會去做一些關於創造的一些事情,科學家,發明家,對不對,因為他勇於去打破,推翻舊的規則,去建立新的。他在工作當中,他也敢於去創新。這就是我們說的創造力。

小孩,他玩兒遊戲,他的目的,他的心理需求非常簡單。他就是想找個快樂。在這玩兒的過程當中,他很開心,他體驗這份開心就OK啦,然後他會在這個遊戲當中,慢慢的去不自覺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然後呢,最後逐漸適應,逐漸的去發展,家長真的是不要因為自己個人的喜好而不接受孩子喜歡的這個角色,或者是去幹涉或者去制止,其實我真的建議每個家長,你也有一個遊戲的心態,孩子的任何活動,他都是遊戲,以成年人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遊戲,就會讓孩子失去遊戲的樂趣和遊戲的機會,因為遊戲,他是注重過程,但是不注重結果的。

為什麼我要說遊戲是注重過程不重結果的呢,我就打比方說,成年人有戲,你成年玩兒麻將。如果你注重過程,那你就是娛樂,如果你注重結果你就是賭博對不。

如果你真的是去玩兒去了。你會,你會在乎這個結果或者怎麼樣嗎?你只要玩兒的過程當中快樂就好了,除非你拿麻將當成一個營生和盈利的工具,那就不是遊戲了。

那最後我們說,通過確認。再三反覆的確認自己,就可以強化一個人的自我,獨立自主的意識,這個確認來自於誰呢?來自於爸爸,爸爸這個角色是太重要了,這裡最需要的孩子四歲到五歲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來自爸爸的鼓勵,讚美和認同。

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小孩長到四歲,五歲的時候,他開始有意識找爸爸。比如他在家裡,他就會問媽媽,我爸爸呢,我爸幹啥去了,我爸啥時候回來呀?哎呀,你給我爸打個電話唄!媽媽說,你爸爸上班兒啊,沒下班兒呢!有些時候媽媽在這裡邊就有點心裡不平衡,覺得你看這個孩子,這個沒良心,我對你那麼好,我為你做那麼多,你怎麼不找我呢,你怎麼就找你爸呢,三歲前的孩子是不少,爸爸只找媽媽的,四歲到五歲,他開始出現,有意識,他去找爸爸,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孩子,在這個時候,他的自我形成了。我是誰,他會問我是誰?那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呀?我有哪些特點呢?我有哪些品質呀?那孩子不知道,他就要拼命的尋找一個人,告訴自己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麼這個時候孩子找誰問啊,找媽媽行嗎,媽媽,這個三年多來呀,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摸爬滾打,媽媽的話那麼多又嘮叨呀,說話沒個準兒,都不想問媽媽啦。那問誰呀,那就是家裡的另外一個人,一個男性的代表力量的爸爸的這個角色,他只要說我是什麼樣的人,那我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呢,孩子,潛意識裡他就會有意無意的找爸爸,他找的是什麼,他在找爸爸的認同。

所以說他就總會問,我爸怎麼還沒下班兒啊,他需要爸爸的認同呢,都是哪些認同,給大家來列舉一下,我們來說一下爸爸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說,人生觀,爸爸的人生觀決定孩子的人生觀,這個很重要,不管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爸爸確定了具體的人生觀,決定了一個家庭裡孩子是否會有穩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觀,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拼命要徵得爸爸的認可,所以爸爸怎麼想,孩子就會怎麼想,不知不覺就認同了爸爸的人生觀。所以一個男人在家裡是不是有一個穩定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是非常重要的。爸爸的自信,重複一遍爸爸的自信,抗壓力,面對挫折的態度,什麼叫沒面對挫折的態度就是密商。他們能不能經得住事兒,這些都非常影響著孩子。

那接下來爸爸等影響到孩子的是什麼呢,除了人生觀之外,還有孩子自我的一個形象。比如說孩子以後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都是爸爸,我嘴裡出來的爸爸對孩子的讚美,鼓勵,確認。就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形象。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比如說爸爸說,哎呀,我兒子是個勇敢的人,這孩子,他就會把他的勇敢全部的發展出來,我兒子是個善良的人,孩子會把善良全部都發展出來,爸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膽小啊,這個時候就會想,原來我是個膽小的人。”

那接下來爸爸等影響到孩子的是什麼呢!除了人生觀之外,還有孩子自我的一個形象。比如說孩子以後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都是在吧,我嘴裡出來的爸爸對孩子的讚美,鼓勵,確認。就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形象,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比如說爸爸說,哎呀,我兒子是個勇敢的人,這孩子,他就會把他的勇敢全部的發展出來,我兒子是個善良的人,孩子會把善良全部都發展出來,爸爸對孩子說,你是一個打比方,說,你是你,你怎麼這麼膽小啊,這個事我還是會想哦,原來我是個膽小的人。

真的,爸爸對孩子說話太重要了,爸爸的一句話相當於媽媽的50句,50:1。所以說,爸爸在這個階段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關鍵期。

還有一個除了自我形象的影響,人生觀的影響,對孩子影響有一個性別的影響。我們會發現現在。越來越多,同性戀傾向的人出現,那麼其實。這個傾向,他是在小的時候,原生家庭很多很多因素造成的。打比方說,爸爸,如何能影響到一個孩子的性別的認同,這個其實就是爸爸對孩子性別的認同,就決定了孩子的自己性別的認同,比如爸爸說。“我兒子都勇敢啊”,長大肯定是一個男子漢。那這個時候這個孩子會把男孩兒的特質全發展出來,爸爸說,你這孩子怎麼娘娘的。這個孩子他真的就越來越娘。

如果爸爸說說,哎呀,我女兒真漂亮,這個女孩長大以後肯定是個大美女,那這個女孩兒就會把他身上所有的女性的特質都散發出來,綻放出來,給他爸爸看。如果爸爸說,哎呀,這丫頭你要是個男孩兒多好,那這個女孩兒他就會發展他身上男孩兒的特質。

那麼我們說爸爸如何鼓勵讚美和確認孩子呢,我來教大家。四個動作,也就是四個步驟,給你孩子的感情賬戶去給他多多的存款。他以後的一生都會受益的,是非常有效的,我在這裡我邀請每個家長都可以拿筆記下來。

第一步,手牽手,眼,對眼,蹲下來。蹲,為什麼要蹲下來呢,就是西方人,他會比較喜歡蹲下來,眼睛,孩子是平視的,中國人不願意蹲下來,中國人喜歡貓著腰。但是你知道這樣,如果你是一個孩子的話,你會有一種壓迫感,你會覺得不平等,那最好的是什麼樣的動作,那你把孩子抱起來坐在腿上。或者說孩子站在凳子上他,總之,你要讓孩子跟你是一個平等的一個一個高度。

那麼第二步,你就來肯定他啦。肯定孩子好的,一方面的品格,比如說你對孩子說,:寶貝,我發現。你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孩子,我剛才看見你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樣。寶貝,我發現你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孩子,我剛才看見你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樣,還是我發現你是一個非常遵守規則的孩子,剛才我看見你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樣。當孩子,其實這是什麼,這個叫做加血,當孩子自己的行為。真的受到了認真的、尊重的、平等的加血的時候,肯定孩子的好品格,孩子都會自我確認的,他會自己就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我們說的這個方法就是你先肯定他的一個好品格,然後用一個事實給他說明。

第三步,如果孩子為自己做的事情,你要表示感謝,比如說。哎呀寶貝,你。你真是個勤快的孩子呀,剛才爸爸一進屋,你就給爸爸拿拖鞋,爸爸,謝謝你哦。很多中國人,他不願意這樣去表達,因為很多中國的男人,他不善於這樣去表達,但是如果一個可以。真的放下自己,真的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成年人來對待的一個爸爸,他會收穫一個他想要的孩子。

第四步是什麼呢,第四部就是彼此擁抱,這個也是很多爸爸不願意做的。去擁抱你的愛人,擁抱你的孩子,每天最少要擁抱三次,爸爸對孩子也是一樣的,彼此擁抱,擁抱給彼此帶來的人生的力量是無窮的,你不要小看它。

那這四個步驟,就是爸爸給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的存款賬戶的存款。那麼我們說這個四步需要做多少次呢?給大家來說一個準確的數字,這四個步驟,每次做是需要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如果呢,你能每個禮拜做一次,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堅持做兩到三年,孩子的自信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孩子的內心,他會充滿的力量,那麼我想問問每一位爸爸,能不能做得到,一個星期,為了你的孩子的一生,你就拿出一分鐘做這四個步驟,就是爸爸給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的存款賬戶的存款。那麼我們說這一次不需要做多少次呢,給大家來說一個準確的數字,這四個步驟,每次做是需要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如果呢,你能每個禮拜做一次,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堅持做兩到三年,孩子的自信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孩子的內心,他會充滿的力量,那麼我想問問每一位爸爸,能不能做得到,一個星期,為了你的孩子的一生,你就拿出一分鐘難嗎,關鍵是堅持。難嗎,關鍵是堅持。

上面提到在4步驟中,爸爸要肯定還在的好品格,那好品格的詞有哪些呢?我們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很多:謙虛,勇敢,大方,孝順,有愛心,善良,勤奮,好學,樂於助人,樂觀,認真,踏實,正直,專注,寬容,誠實,堅強,機智,有耐心,責任……………

最後我還說一點哈,小孩的。現實和自我的想象是分不清楚的,他經常他是混淆的。他會讓成人認為他在撒謊,打比方說,孩子跟家長說,在幼兒園被老師打屁股啦。然後調這個錄像,發現老師指著孩子說不聽話,就揍他孩子,孩子就會把揍他聯想到在家裡被爸爸打屁股的畫面。然後這個時期呢,孩子他就會把想象當成現實。

那我們要知道的是他,不是在撒謊。還有就是有的時候小孩剛才說的,他不是在撒謊,就是家長,如果這個時候。你去責怪他,你怎麼會撒謊,你怎麼是這樣的孩子,其實也會給他注入一個,他是個撒謊的孩子的種子,他是個撒謊的人。還有有的家長會過度的嚇唬小孩,就比如說有的家長會跟孩子說,你是垃圾堆裡撿來的,不聽話,我就把你送回垃圾堆,從此以後這個家長,他培養出來,孩子就會對垃圾堆特別感興趣。然後呢,包括垃圾箱之類的,他會覺得垃圾箱是自己的家,還在外邊,兒就會特別會注意的,再看一看垃圾箱長什麼樣子,然後當他發現。垃圾箱是冷的是髒的,是硬的,他的內心就會留下恐懼。

大人認為是說著玩兒的,小孩是認真的。但是媽媽,你看這招好使啊,以後還用這招兒,媽媽說一次,孩子就被扔一次,孩子就被嚇著了,被深深的嚇住到了他的潛意識當中,還有類似的話還很多,你再不聽話,我給你送你姥姥家去,你再不聽話我把你扔出去喂狗了。

你嚇著嚇著,他也會把自己的自我給忘了的。

我會發現一個現象,就算他是一個成年人,你會發現他都不知道他的我在哪裡,你們仔細去品味你和你身邊的人,當你們在說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比如說我在單位裡。這個領導啊,怎麼怎麼樣,比如說我要是這樣這樣做,領導就會那樣,那樣我要那樣做,領導就會不高興,很多成年人,他再說的時候,他都會用這樣的詞來代替它,會用你來代替我,你會發現一個潛意識潛意識裡的一個現象,就是他家,這兒沒有自己,他忘了他自己是誰,他會說。哎呀,這個單位裡呀,你要是那樣那樣。領導就會那樣,那樣你要是那樣,那樣領導就會不高興,有沒有發現我們很少說我這個詞。

所以說,最後自我中心的完善,後期完善,什麼是自我中心的後期完善,就是如果一個小孩,比如說很多家長說這個,我們。我的孩子都已經過了這個時期了,那他沒怎麼形成自我,可怎麼辦呢,他就不自信了,他自卑呀,那麼我教你們一個方法,可以完善自我,包括。成年人,你們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快速的。去堅持的去完善一下自我,爸爸媽媽,你們自己也可以用這種強化的方式來訓練自己,慢慢你就會找到自己是誰。

第一就是反覆提醒自己,我是最重要的,我是重要的,我愛我自己,我相信我自己,我是很重要的,這是第一,反覆提醒自己。

第二就是剛才我說的,你不管說什麼話,請你用,我開始不要用你去代替,比如說我想看場電影,我晚上想吃什麼什麼,我想要怎麼怎麼做,這是反覆強調我是誰,我要什麼。

那麼還有一個動作,也會在潛意識裡去強化你的自我,就是當你說到你自己的時候,請你用手指指著自己的胸口。每次說到自己的時候,比如說我想吃什麼什麼,這個時候你用手指指著自己,讓自己的身體感受的到。這樣你就可以身心的去配合。

再一個就是你經常的去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什麼。我要什麼真的很重要,慢慢的強化你自己的感覺。

那麼,其實話說回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體驗,其實我就是一個曾經沒有什麼自我的人,從小就是一個。爸爸媽媽眼裡的這個非常優秀的孩子,然後說,你看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嗎,你看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是不是什麼事情,其實有很多都是。在爸爸媽媽的嘴裡面活著的。那麼後來當我自己學了青少年教育。我開始學了家庭教育之後,我才知道我身上存在的問題,我就是用剛才我說的這個方法。慢慢的去強化我自己,我問我自己我是誰,我到底要什麼,這個事情上我要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那麼。在我的人生上,我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我的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在這裡呢,推薦大家一本書吧,書名叫《生命的重建》。我自己讀了好幾遍,推薦大家也讀一下。

小孩啊,最後我們來說一下,這一堂課的總結就是小孩,他三到六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自我中心的非常非常好的一個時期,那家長需要覺察到這一些,能夠認識到這一些,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刻意的去幫助孩子建立去完善孩子的自我中心,而且。這段兒培養的好,那孩子將來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他就毫無問題的。如果家長認為這個階段孩子必須聽話,一定要聽我的,一定要這樣,要那樣,不然他就不乖了,就不懂事了,那就破壞了孩子自我中心的形成,為了我們的孩子,不再走我們小的時候的那個路,為了我們的孩子,將來長大以後都能夠成為自尊,自愛有主見的孩子,那麼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是不是都知道該怎麼做了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