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最近網紅流浪漢大師火了。

和普通流浪漢一樣,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在上海以撿垃圾為生,撿了26年。

但令人驚歎的是,他博古通今、學富五車,通讀了《論語》、《戰國策》、《朱子家訓》、《左傳》、《尚書》等書籍,與人談古文、談歷史、談企業治理更是出口成章,觀點犀利。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早有傳言說他是復旦大學高材生畢業,後妻女遭車禍過世,精神受到打擊,於是流落街頭,以撿垃圾為生,以讀書為樂。

一個有文化的流浪大師身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感。出於獵奇心理和博眼球,各路主播、網紅聞訊紛至沓來和流浪漢大師合影,大師原本的生活被徹底打亂,成為了現在的熱議的流量和話題。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這個流浪漢大師到底是何許人也?

近日,流浪漢大師本尊出山,親自闢謠了這些荒謬之談,他直言自己並非復旦大學畢業,而且也沒結過婚,撿垃圾讀書只是因為喜歡。同時也接受了紅星新聞的專訪,講述了更多關於自己的故事。

流浪漢大師原名沈巍,現年52歲,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的本科生,學的航海專業,從小沈巍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大學畢業後去了上海審計局工作。

沈巍喜歡畫畫和歷史,但父親深惡痛絕。

“我有壓抑感,是的,我在父親面前無所適從。”因受到父親的約束和壓力,沈巍迫不得已進了審計局上班,選擇審計這個專業也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遺憾。

沈巍從小在艱苦的環境下長大,為了讀書,從小就撿垃圾,進了單位還在堅持著,後來被大家詬病自己精神有問題,單位讓他回家待崗,每月給予2000元補貼。

隨後沈巍正式踏上了流浪之路,整整26年。

這20多年,我沒買過一粒米,也沒買過1件衣服,身上的衣服已經穿了幾個月。不管到哪,我都會做兩件事:買書、撿東西。哪怕看到地上有一張紙也要撿起來。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真的,我什麼都想看,我原本以為像我這樣的人可以為社會做一番貢獻,但怎麼也沒想到會淪落至此。”

不禁唏噓: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是啊,正如沈巍說的,他本不該走上這條路的。

回顧沈巍先生所有的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從一開始,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已經是個非常厲害的人了,但“天才”被扼殺,最終走上這條路的源頭,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悲哀。

沈巍在自述中第一句話就說到:父親是我反思人生的樣本。

01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有多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甚至起決定性作用的。

大多數父親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狀態是寡言、沉穩、處變不驚,在決斷某些重大事件的時候,是家裡的“主心骨”、頂樑柱”。

比如一個家庭正在決策是否買房?是否要購新車?孩子要報考哪所學校?這類涉及到家庭及孩子發展等問題,都需要父親及母親共同探討,由於男性偏理性,女性偏感性,所以父親的決策力相對來說更高一些。

父親在給孩子樹立威嚴的同時,也要樹立一個成長的標杆。在孩子心中,父親是超級英雄,是他以後想成為的人。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研究發現,父親有著和母親不同的性別角色和性別行為,這些不同的特徵會在和孩子接觸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尤其是對男孩子而言。

父親給予男孩子的更多的是直接的榜樣,在日常相處、交流中,孩子的個性、品性、認知和各種社會行為會潛意識的向父母靠攏,代表力量的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

當然,父親的自帶的威嚴感控制的沒有一個度,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壓迫感。從沈巍的表述中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到他對父親的畏懼。

這是隔閡開始的契機。

02

缺乏溝通的父愛是讓孩子走入歧途的導火索

都說父愛如山,但這山是指溫暖的靠山,對於沈巍來說,父愛也如山,卻是把他壓得幾乎窒息但卻根本反抗無力的大山。

溝通,是通向對方心扉的橋樑,是建立信任的關鍵。沈巍與父親缺少正常的父與子之間的溝通,一個獨斷專行,一個不敢發聲。


沈巍說:“有時候我賣了垃圾買了書,回家時,只能悄悄藏在肚子裡不讓他看到,直到晚上等他睡覺了,我才敢在被窩裡偷偷把書拿出來看。”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沈巍心裡是更想學文科的,可偏偏學了不喜歡的理科。

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基礎,甚至非常厭惡,又怎麼會做好做成一件事?沈巍的父親因自己厭惡歷史而強力要求沈巍報考審計,嫁接自己的思想於沈巍之上,完全零溝通。

這種行為在父親與孩子之間的相處非常扭曲。本是最親近的親人、最敬重的父親,竟然變成無話可說的陌路人!

這樣的行為一部分是源自孩子對父親的畏懼導致了自卑感, 一部分是父親過於強勢沒有給孩子實施話語權的機會。

父母永遠不要把發脾氣作為管教孩子的選擇,良性的溝通才是走進孩子內心的關鍵。

溝通是溫和的、有溫度的,這就需要父母要始終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和溫柔的態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自律的修行。

我之前看到一條新聞:一個9歲男孩跳樓了,原因是自己覺得自己受夠了,堅持不住了。

據瞭解他是父親是出名的暴脾氣,自己但凡有一點點不順心都會遷怒於妻兒。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吃飯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筷子掉在地上,父親上去就刪他一個耳光;

做作業的時候,嘟囔一句“這題我不會”,父親就罵他“你怎麼這麼笨!在學校白學了是不是?”

他的母親也因此不間斷的和父親吵架,家庭環境氛圍的陰暗程度令人咂舌。

我看到過無數條類似這樣的新聞,孩子因為父親的暴力、壞脾氣,孩子最後離家出走甚至主動斷絕父子關係的,嘆息。

回看沈巍的自述,他在採訪中也提到:“父親和外婆的關係不好,不知何故父親常遷怒於我,即使這個樣子,我也沒恨他。”

由於和父親和外婆僵持的關係,沈巍父親有著易怒的脾氣,這演化成了溝通時的屏障。壞脾氣就像一把刀,他通過你說出的話一刀一刀的紮在孩子心上,把親子關係越推越遠。

缺乏溝通的情況下久而久之會怎樣?

你不聽我所說,不知我所想,孩子如鯁在喉,肚子裡堆了一堆的話都將內化成無法消除的執念,在未來的某一天集中爆發。

所以,父母永遠不要把發脾氣作為管教孩子的選擇,良性的溝通才是走進孩子內心的關鍵。

試著去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這是父母需要做到的自我約束。

03

父愛失衡的家庭教育孩子更容易變得偏執

我們不可否認沈巍的才氣,可也感受得到沈巍在守護自己理想上堅持的近乎偏執

家庭關係淡漠,人心也容易變冷。

當孩子長期壓抑情緒,情感得不到合理釋放和宣洩的時候,或在生理或在心理上會有外化的顯現。

生理上孩子容易變得易怒,更有甚者會有自殘的行為。心理上,孩子會有心理障礙出現,交流障礙、認知障礙,過度偏執、激進、心理抑鬱等都有可能出現。

沈巍的家庭為他造成的童年陰影創傷,正以這樣幾近偏執的現狀體現著。

他的理想是明確的,但意識是混亂的。

從被父親約束想法與規則的那時起,他的意志自由開始走向偏頗,執拗的重複這20多年的拾荒行為,說到底是是內心深處極度的渴求被認可。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原生家庭的力量就是這麼可怕,父母不經意的言論行為。不良的教育方式,最後害苦的都是孩子。

愛德華說:家庭關係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

沈巍父親在病逝前,弟弟聯繫到沈巍要不要去看看父親,十年不見,父親已經不認識沈巍了。認出是沈巍後,父親開始流淚,很愧疚的對他說:“你本可以在學習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為我......”

當時父親並不知道沈巍已成為流浪漢,也許最後沒說完的這些話是自己對沈巍教育的懊悔,但為時已晚了。

父親其實是愛他的,但是嚴重混亂干擾了他的人生軌道,一個偏差,就差了一生。

“這輩子,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遺憾,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一份符合自己意願的工作。”沈巍說。


扼殺孩子的天性就是在摧毀他。

孩子本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未來作為父母要做的是輔助,為他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傳輸他好的、對的家庭教育觀,至於未來,就天高海闊任鳥飛,我們無權強制干涉,只需要做好他迷茫無助時的溫柔港灣。

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能塑造一個孩子,也能吞噬一個孩子,作為父母,我們要善待孩子,謹言慎行。


洞悉“流浪漢大師沈巍”:天才的悲哀 家庭教育的失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