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972年的春天,已經19歲,體重卻只有70斤的山野後生賈平娃懷著複雜的心情告別了生他養他的棣花鎮,這個19年裡給他凍餓多於溫飽給他酸楚多於幸福的地方,獨自一人拎著一隻破綠皮箱子被汽車運進了省城西安。他仰望著巍峨龐大的鐘鼓樓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座神一般的省城裡成龍變鳳。

在大學校園裡,他是一個沒上過高中的孱弱的鄉下孩子,他每天一言不發,他沒黑沒白拼著命地低頭學習。他走路也低著頭,兩隻胳膊從不敢甩起來,他發現校園裡的螞蟻特別多。他偶爾抬頭看看天,天上正飄過棣花的雲。

我忽然覺得面前這碗羊肉泡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珍饈。棣花的賈平娃是用了多麼凶狠的努力才把自己拉扯成了西安的賈平凹,並終於可以氣定神閒地坐下來享受一碗羊肉泡饃呀!從大一開始,平娃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文學創作。他把退稿信貼在自己床頭不斷羞辱著自己,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手裡的那支筆單槍匹馬殺進了中國文壇,打下江山,掙得尊嚴。他把自己拉扯成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平娃把自己“凹”了下去,文章卻在文壇凸了出來。

那次,在西安街頭第一次吃到了鍋蓋那麼大的乾縣鍋盔後,我就在心裡給賈老師頒發了一枚比乾縣鍋盔還要大還要厚很多的金質獎章。那次,我沒有遇到夢中的賈平凹——他那時剛剛寫完他的第八部長篇小說《懷念狼》,正著手籌備著第九部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他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啊。那年,他49歲。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972年的春天,已經19歲,體重卻只有70斤的山野後生賈平娃懷著複雜的心情告別了生他養他的棣花鎮,這個19年裡給他凍餓多於溫飽給他酸楚多於幸福的地方,獨自一人拎著一隻破綠皮箱子被汽車運進了省城西安。他仰望著巍峨龐大的鐘鼓樓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座神一般的省城裡成龍變鳳。

在大學校園裡,他是一個沒上過高中的孱弱的鄉下孩子,他每天一言不發,他沒黑沒白拼著命地低頭學習。他走路也低著頭,兩隻胳膊從不敢甩起來,他發現校園裡的螞蟻特別多。他偶爾抬頭看看天,天上正飄過棣花的雲。

我忽然覺得面前這碗羊肉泡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珍饈。棣花的賈平娃是用了多麼凶狠的努力才把自己拉扯成了西安的賈平凹,並終於可以氣定神閒地坐下來享受一碗羊肉泡饃呀!從大一開始,平娃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文學創作。他把退稿信貼在自己床頭不斷羞辱著自己,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手裡的那支筆單槍匹馬殺進了中國文壇,打下江山,掙得尊嚴。他把自己拉扯成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平娃把自己“凹”了下去,文章卻在文壇凸了出來。

那次,在西安街頭第一次吃到了鍋蓋那麼大的乾縣鍋盔後,我就在心裡給賈老師頒發了一枚比乾縣鍋盔還要大還要厚很多的金質獎章。那次,我沒有遇到夢中的賈平凹——他那時剛剛寫完他的第八部長篇小說《懷念狼》,正著手籌備著第九部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他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啊。那年,他49歲。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吃羊肉泡饃四年後的春天了。大概是老天於心不忍,竟暗中牽線把我堂妹嫁到了西安城。恰好,她婆家小姑子的大姑子的表叔的親同學也是位文學愛好者,聽聞我仰慕他們的賈平凹已久,甚感欣慰,便自告奮勇說一定想方設法遂了我的心願。按說我應該立生慚愧,想我一個業餘的小作者,憑什麼一定要去見這麼一位大作家啊?難道見了人家,我的文章就也能上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又想,大狗小狗都要叫嘛,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大作家小作家都在路上,咱都是同志!何況縣裡還給分配了重要任務:請賈老師為我們獻縣文化館的《獻縣文藝》題寫刊名。

公元2005年的3月,春天的苔蘚剛剛染綠古城的灰瓦,整個西安城都像在抿著嘴兒微笑,在他那間著名的上書房裡,我終於握住了賈老師那隻著名的右手——他的手好暖。

那一刻,我覺得整個春天的花都在這一刻盛大地綻放了,她們映紅了我的臉......

賈老師用他那一口標誌性的陝西方言招呼著我們,聽著他陝裡陝氣的土腔,想著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接見萬邦來朝,楊貴妃和唐明皇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談情說愛,感業寺的武媚娘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吟誦著“看朱成碧思紛紛......開箱驗取石榴裙”,頓覺眼前的廢都瞬間變得親切無比。想著眼前的這個人,他曾在新婚第一天就率領著他的新婚妻子向訂在牆上的一張300個方格的稿紙虔誠地跪拜;想著眼前這個人,他在每次完成一部重大作品後都會向著天地四方磕頭謝恩,我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他寫字的右手。賈老師是全國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原始手寫的作家,至今仍拒絕使用電腦,他覺得用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漢字才更有神聖感。長期磕頭朝聖的人額頭上會生出繭子,賈老師的繭子不在頭上在手上。它們從他的手指上鼓出來,如枝上的樹瘤,又如手指上結出的琥珀,厚厚的,硬硬的,恰如一種明晃晃的態度和決心。我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

那年,賈老師53歲。彼時他剛剛完成了他的第11部長篇小說《秦腔》,又剛剛搬了新家,心中歡喜,便興沖沖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參觀他幾屋子的收藏,開心得像個孩子。他現在的書房“上書房”,是由當初只有6平米的出版社廚房改造的“鳳凰閣”、西安北郊方新村的“靜虛村”、前幾年的“大堂”一路發變而來的,發變得越來越大氣磅礴,氣勢如虹。如今,更是被戲稱為陝西第二歷史博物館。幾屋子的藏品,一多半是出土的東西,別人都說那陰氣太重,不宜養生,尤其不適合他這樣一個患了肝病的人。可先生在其間讀書、寫作、吟詩、作畫、待客、烹茶、發呆發痴、默看默想、受用得很——他一個人就鎮得住!這足以證明我的感覺是對的。自他寫出了那部驚世駭俗的世情小說《廢都》後,我就認定這是一條熱血的硬漢。在那浮躁、混沌又蠢蠢欲動的1993年,先生一拍驚堂木,亮出了他的心血之作,猶如往滾開的油鍋裡倒進了一杯冷水,全國為之沸騰,一時洛陽紙貴,“賈平凹”三個字變得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集體八卦著,又很快成為“禁書”,他遭到了公開的批判,被勒令深刻反省並寫出書面檢查,一時間,譽滿天下又謗滿天下,誇他的人和罵他的人都比他本人更激動。但先生自巋然,他默默承擔並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壓力,有淚只往心裡流。他是那種從不說一句硬話,也從不做一件軟事的人,他只做他認為對的,他還是那個什麼都敢寫的“二楞”。

自《廢都》風波之後,小丫每次到任何一座寺院,看到“大雄寶殿”這四個字都會立刻想到他,“大雄無畏”,說的就是他這樣人的吧。阿彌陀佛!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972年的春天,已經19歲,體重卻只有70斤的山野後生賈平娃懷著複雜的心情告別了生他養他的棣花鎮,這個19年裡給他凍餓多於溫飽給他酸楚多於幸福的地方,獨自一人拎著一隻破綠皮箱子被汽車運進了省城西安。他仰望著巍峨龐大的鐘鼓樓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座神一般的省城裡成龍變鳳。

在大學校園裡,他是一個沒上過高中的孱弱的鄉下孩子,他每天一言不發,他沒黑沒白拼著命地低頭學習。他走路也低著頭,兩隻胳膊從不敢甩起來,他發現校園裡的螞蟻特別多。他偶爾抬頭看看天,天上正飄過棣花的雲。

我忽然覺得面前這碗羊肉泡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珍饈。棣花的賈平娃是用了多麼凶狠的努力才把自己拉扯成了西安的賈平凹,並終於可以氣定神閒地坐下來享受一碗羊肉泡饃呀!從大一開始,平娃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文學創作。他把退稿信貼在自己床頭不斷羞辱著自己,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手裡的那支筆單槍匹馬殺進了中國文壇,打下江山,掙得尊嚴。他把自己拉扯成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平娃把自己“凹”了下去,文章卻在文壇凸了出來。

那次,在西安街頭第一次吃到了鍋蓋那麼大的乾縣鍋盔後,我就在心裡給賈老師頒發了一枚比乾縣鍋盔還要大還要厚很多的金質獎章。那次,我沒有遇到夢中的賈平凹——他那時剛剛寫完他的第八部長篇小說《懷念狼》,正著手籌備著第九部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他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啊。那年,他49歲。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吃羊肉泡饃四年後的春天了。大概是老天於心不忍,竟暗中牽線把我堂妹嫁到了西安城。恰好,她婆家小姑子的大姑子的表叔的親同學也是位文學愛好者,聽聞我仰慕他們的賈平凹已久,甚感欣慰,便自告奮勇說一定想方設法遂了我的心願。按說我應該立生慚愧,想我一個業餘的小作者,憑什麼一定要去見這麼一位大作家啊?難道見了人家,我的文章就也能上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又想,大狗小狗都要叫嘛,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大作家小作家都在路上,咱都是同志!何況縣裡還給分配了重要任務:請賈老師為我們獻縣文化館的《獻縣文藝》題寫刊名。

公元2005年的3月,春天的苔蘚剛剛染綠古城的灰瓦,整個西安城都像在抿著嘴兒微笑,在他那間著名的上書房裡,我終於握住了賈老師那隻著名的右手——他的手好暖。

那一刻,我覺得整個春天的花都在這一刻盛大地綻放了,她們映紅了我的臉......

賈老師用他那一口標誌性的陝西方言招呼著我們,聽著他陝裡陝氣的土腔,想著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接見萬邦來朝,楊貴妃和唐明皇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談情說愛,感業寺的武媚娘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吟誦著“看朱成碧思紛紛......開箱驗取石榴裙”,頓覺眼前的廢都瞬間變得親切無比。想著眼前的這個人,他曾在新婚第一天就率領著他的新婚妻子向訂在牆上的一張300個方格的稿紙虔誠地跪拜;想著眼前這個人,他在每次完成一部重大作品後都會向著天地四方磕頭謝恩,我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他寫字的右手。賈老師是全國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原始手寫的作家,至今仍拒絕使用電腦,他覺得用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漢字才更有神聖感。長期磕頭朝聖的人額頭上會生出繭子,賈老師的繭子不在頭上在手上。它們從他的手指上鼓出來,如枝上的樹瘤,又如手指上結出的琥珀,厚厚的,硬硬的,恰如一種明晃晃的態度和決心。我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

那年,賈老師53歲。彼時他剛剛完成了他的第11部長篇小說《秦腔》,又剛剛搬了新家,心中歡喜,便興沖沖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參觀他幾屋子的收藏,開心得像個孩子。他現在的書房“上書房”,是由當初只有6平米的出版社廚房改造的“鳳凰閣”、西安北郊方新村的“靜虛村”、前幾年的“大堂”一路發變而來的,發變得越來越大氣磅礴,氣勢如虹。如今,更是被戲稱為陝西第二歷史博物館。幾屋子的藏品,一多半是出土的東西,別人都說那陰氣太重,不宜養生,尤其不適合他這樣一個患了肝病的人。可先生在其間讀書、寫作、吟詩、作畫、待客、烹茶、發呆發痴、默看默想、受用得很——他一個人就鎮得住!這足以證明我的感覺是對的。自他寫出了那部驚世駭俗的世情小說《廢都》後,我就認定這是一條熱血的硬漢。在那浮躁、混沌又蠢蠢欲動的1993年,先生一拍驚堂木,亮出了他的心血之作,猶如往滾開的油鍋裡倒進了一杯冷水,全國為之沸騰,一時洛陽紙貴,“賈平凹”三個字變得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集體八卦著,又很快成為“禁書”,他遭到了公開的批判,被勒令深刻反省並寫出書面檢查,一時間,譽滿天下又謗滿天下,誇他的人和罵他的人都比他本人更激動。但先生自巋然,他默默承擔並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壓力,有淚只往心裡流。他是那種從不說一句硬話,也從不做一件軟事的人,他只做他認為對的,他還是那個什麼都敢寫的“二楞”。

自《廢都》風波之後,小丫每次到任何一座寺院,看到“大雄寶殿”這四個字都會立刻想到他,“大雄無畏”,說的就是他這樣人的吧。阿彌陀佛!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我奇怪,眼前這個中國文壇著名的病人,不僅毫無病態,明明還骨肉均勻笑如蓮花健壯的很嘛。先生告訴我,他的病幾年前就已經徹底好了,現在身體的各項指標連醫生看了都心花怒放。之前江湖上曾風傳,說先生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遭了一次雷擊後,身上的乙肝竟不治自愈。先生說:“哪有那麼玄的事,是我自己醫好了自己的病。”我忙問:“有什麼祕訣?”他說:“做好事嘛,幫人嘛,讓自己開心嘛。”是啊,自從35歲那年他去鄉間採風,不慎被傳染了乙肝病毒後,他就成了文壇著名的病人。他自己也曾感嘆“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卻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可是,得了病的他竟也是快樂的。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好啊,正好省去了照鏡子的時間,能多出好多作品呢;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好啊,相當於隔三差五上著哲學課,受著老天的單獨教導呢。“西施那麼美,林妹妹那麼好,全是生病生出了境界,若活著沒生個病,多貧窮而缺憾。”先生認為有病在身也是一種審美,把醫院的白牆幻作駐雲,天使般的護士送了藥來,作想著輸液的管子一頭在天上,是天上的甘露進入了身子哎。“有人來探望,卻忽然溫柔多情,說許多受感動的話,送食品,送鮮花。生了病如立了功,多麼富有,該乾的事都不幹了,不該享受的都享受了,且四肢清閒,指甲瘋長,放下一切,心境恬淡,陶淵明追求的也不過這般悠然。”在他來,“人的身體每一處都會說話,除嘴有聲外,各部無音,但所有的部位都能聽懂話的,於是感覺會告訴心和大腦,那有病的部位精神煥發,有了千軍萬馬的英雄同病毒戰鬥。”所以,先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捫胸自省,檢討著自己對身體的過度使用和透支,撫摸著有病的那個部位安慰道:“X呀,你對我太好了,好得使我一直不覺得你的存在,當我知道了你的存在,你確是病了。這都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終於明白了在整個身體裡你是多麼重要,現在我要依靠你,要好好保護你了,一切都拜託你了,X!病魔也是愛聽好話的,天長日久,能不被你的真誠打動嗎?何況又花了那麼多的錢吃藥打針,甚至塞紅包給病魔的天敵——大夫,病能不好敢不好嗎?”瞧瞧,這麼可愛的一個賈老師,估計連病魔都要被他給逗笑了呢,哪還捨得讓他生病。先生常說自己是核桃的命,要接受四方的敲打才能成器,所以他一向堅持默雷止謗轉毀為緣,一向伏低做小,該忍的忍了,不該忍的也忍了,終於有一天,他把自己低成了大海,沒有人能打敗大海的浩瀚與壯麗,先生不戰自勝。

沒錯,先生是核桃,他不怕被敲打出裂痕,那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啊,何況他還是鼓,只會越敲越響。

那次,先生欣然給我們題寫了“獻縣文藝”四個大字,這種公益性的題字是他“幫人”的一部分。是啊,幫人一分有一分的歡喜,幫人十分心中就住了喜神,一個人一旦跟喜神做了親戚,那還有什麼好怕的?現場看他寫字,只覺他每一筆都十分的用力,彷彿寫毛筆字也如砸夯一樣是一種力氣活兒。心裡就樂:先生這是要大力夯實我們獻縣的文藝事業啊,感謝。我對先生說:“現如今,我也是在上書房行走過的人了,擱滿清那會兒'上書房行走'也是個不小的榮譽呢”,先生笑道:“起碼相當於廳級幹部!”

“廳級幹部”王小丫那次家中有事,沒敢在西安逗留,吃貨來不及去探索更多的西安美食,一路上反芻著先生的種種可愛,權當點心。河北小丫在被賈老師封為“廳級幹部”後的第12個年頭,在某個失眠的冬夜裡掐指一算,發現再過幾個月就是先生的66歲生日了,怎能不提前送上一份生日賀禮呢?於是,公元2017年的12月底,“廳級幹部”趕忙身乘鐵鳥兒飛到了西安,第二次握住了先生那隻著名的手。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972年的春天,已經19歲,體重卻只有70斤的山野後生賈平娃懷著複雜的心情告別了生他養他的棣花鎮,這個19年裡給他凍餓多於溫飽給他酸楚多於幸福的地方,獨自一人拎著一隻破綠皮箱子被汽車運進了省城西安。他仰望著巍峨龐大的鐘鼓樓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座神一般的省城裡成龍變鳳。

在大學校園裡,他是一個沒上過高中的孱弱的鄉下孩子,他每天一言不發,他沒黑沒白拼著命地低頭學習。他走路也低著頭,兩隻胳膊從不敢甩起來,他發現校園裡的螞蟻特別多。他偶爾抬頭看看天,天上正飄過棣花的雲。

我忽然覺得面前這碗羊肉泡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珍饈。棣花的賈平娃是用了多麼凶狠的努力才把自己拉扯成了西安的賈平凹,並終於可以氣定神閒地坐下來享受一碗羊肉泡饃呀!從大一開始,平娃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文學創作。他把退稿信貼在自己床頭不斷羞辱著自己,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手裡的那支筆單槍匹馬殺進了中國文壇,打下江山,掙得尊嚴。他把自己拉扯成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平娃把自己“凹”了下去,文章卻在文壇凸了出來。

那次,在西安街頭第一次吃到了鍋蓋那麼大的乾縣鍋盔後,我就在心裡給賈老師頒發了一枚比乾縣鍋盔還要大還要厚很多的金質獎章。那次,我沒有遇到夢中的賈平凹——他那時剛剛寫完他的第八部長篇小說《懷念狼》,正著手籌備著第九部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他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啊。那年,他49歲。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吃羊肉泡饃四年後的春天了。大概是老天於心不忍,竟暗中牽線把我堂妹嫁到了西安城。恰好,她婆家小姑子的大姑子的表叔的親同學也是位文學愛好者,聽聞我仰慕他們的賈平凹已久,甚感欣慰,便自告奮勇說一定想方設法遂了我的心願。按說我應該立生慚愧,想我一個業餘的小作者,憑什麼一定要去見這麼一位大作家啊?難道見了人家,我的文章就也能上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又想,大狗小狗都要叫嘛,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大作家小作家都在路上,咱都是同志!何況縣裡還給分配了重要任務:請賈老師為我們獻縣文化館的《獻縣文藝》題寫刊名。

公元2005年的3月,春天的苔蘚剛剛染綠古城的灰瓦,整個西安城都像在抿著嘴兒微笑,在他那間著名的上書房裡,我終於握住了賈老師那隻著名的右手——他的手好暖。

那一刻,我覺得整個春天的花都在這一刻盛大地綻放了,她們映紅了我的臉......

賈老師用他那一口標誌性的陝西方言招呼著我們,聽著他陝裡陝氣的土腔,想著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接見萬邦來朝,楊貴妃和唐明皇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談情說愛,感業寺的武媚娘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吟誦著“看朱成碧思紛紛......開箱驗取石榴裙”,頓覺眼前的廢都瞬間變得親切無比。想著眼前的這個人,他曾在新婚第一天就率領著他的新婚妻子向訂在牆上的一張300個方格的稿紙虔誠地跪拜;想著眼前這個人,他在每次完成一部重大作品後都會向著天地四方磕頭謝恩,我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他寫字的右手。賈老師是全國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原始手寫的作家,至今仍拒絕使用電腦,他覺得用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漢字才更有神聖感。長期磕頭朝聖的人額頭上會生出繭子,賈老師的繭子不在頭上在手上。它們從他的手指上鼓出來,如枝上的樹瘤,又如手指上結出的琥珀,厚厚的,硬硬的,恰如一種明晃晃的態度和決心。我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

那年,賈老師53歲。彼時他剛剛完成了他的第11部長篇小說《秦腔》,又剛剛搬了新家,心中歡喜,便興沖沖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參觀他幾屋子的收藏,開心得像個孩子。他現在的書房“上書房”,是由當初只有6平米的出版社廚房改造的“鳳凰閣”、西安北郊方新村的“靜虛村”、前幾年的“大堂”一路發變而來的,發變得越來越大氣磅礴,氣勢如虹。如今,更是被戲稱為陝西第二歷史博物館。幾屋子的藏品,一多半是出土的東西,別人都說那陰氣太重,不宜養生,尤其不適合他這樣一個患了肝病的人。可先生在其間讀書、寫作、吟詩、作畫、待客、烹茶、發呆發痴、默看默想、受用得很——他一個人就鎮得住!這足以證明我的感覺是對的。自他寫出了那部驚世駭俗的世情小說《廢都》後,我就認定這是一條熱血的硬漢。在那浮躁、混沌又蠢蠢欲動的1993年,先生一拍驚堂木,亮出了他的心血之作,猶如往滾開的油鍋裡倒進了一杯冷水,全國為之沸騰,一時洛陽紙貴,“賈平凹”三個字變得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集體八卦著,又很快成為“禁書”,他遭到了公開的批判,被勒令深刻反省並寫出書面檢查,一時間,譽滿天下又謗滿天下,誇他的人和罵他的人都比他本人更激動。但先生自巋然,他默默承擔並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壓力,有淚只往心裡流。他是那種從不說一句硬話,也從不做一件軟事的人,他只做他認為對的,他還是那個什麼都敢寫的“二楞”。

自《廢都》風波之後,小丫每次到任何一座寺院,看到“大雄寶殿”這四個字都會立刻想到他,“大雄無畏”,說的就是他這樣人的吧。阿彌陀佛!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我奇怪,眼前這個中國文壇著名的病人,不僅毫無病態,明明還骨肉均勻笑如蓮花健壯的很嘛。先生告訴我,他的病幾年前就已經徹底好了,現在身體的各項指標連醫生看了都心花怒放。之前江湖上曾風傳,說先生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遭了一次雷擊後,身上的乙肝竟不治自愈。先生說:“哪有那麼玄的事,是我自己醫好了自己的病。”我忙問:“有什麼祕訣?”他說:“做好事嘛,幫人嘛,讓自己開心嘛。”是啊,自從35歲那年他去鄉間採風,不慎被傳染了乙肝病毒後,他就成了文壇著名的病人。他自己也曾感嘆“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卻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可是,得了病的他竟也是快樂的。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好啊,正好省去了照鏡子的時間,能多出好多作品呢;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好啊,相當於隔三差五上著哲學課,受著老天的單獨教導呢。“西施那麼美,林妹妹那麼好,全是生病生出了境界,若活著沒生個病,多貧窮而缺憾。”先生認為有病在身也是一種審美,把醫院的白牆幻作駐雲,天使般的護士送了藥來,作想著輸液的管子一頭在天上,是天上的甘露進入了身子哎。“有人來探望,卻忽然溫柔多情,說許多受感動的話,送食品,送鮮花。生了病如立了功,多麼富有,該乾的事都不幹了,不該享受的都享受了,且四肢清閒,指甲瘋長,放下一切,心境恬淡,陶淵明追求的也不過這般悠然。”在他來,“人的身體每一處都會說話,除嘴有聲外,各部無音,但所有的部位都能聽懂話的,於是感覺會告訴心和大腦,那有病的部位精神煥發,有了千軍萬馬的英雄同病毒戰鬥。”所以,先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捫胸自省,檢討著自己對身體的過度使用和透支,撫摸著有病的那個部位安慰道:“X呀,你對我太好了,好得使我一直不覺得你的存在,當我知道了你的存在,你確是病了。這都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終於明白了在整個身體裡你是多麼重要,現在我要依靠你,要好好保護你了,一切都拜託你了,X!病魔也是愛聽好話的,天長日久,能不被你的真誠打動嗎?何況又花了那麼多的錢吃藥打針,甚至塞紅包給病魔的天敵——大夫,病能不好敢不好嗎?”瞧瞧,這麼可愛的一個賈老師,估計連病魔都要被他給逗笑了呢,哪還捨得讓他生病。先生常說自己是核桃的命,要接受四方的敲打才能成器,所以他一向堅持默雷止謗轉毀為緣,一向伏低做小,該忍的忍了,不該忍的也忍了,終於有一天,他把自己低成了大海,沒有人能打敗大海的浩瀚與壯麗,先生不戰自勝。

沒錯,先生是核桃,他不怕被敲打出裂痕,那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啊,何況他還是鼓,只會越敲越響。

那次,先生欣然給我們題寫了“獻縣文藝”四個大字,這種公益性的題字是他“幫人”的一部分。是啊,幫人一分有一分的歡喜,幫人十分心中就住了喜神,一個人一旦跟喜神做了親戚,那還有什麼好怕的?現場看他寫字,只覺他每一筆都十分的用力,彷彿寫毛筆字也如砸夯一樣是一種力氣活兒。心裡就樂:先生這是要大力夯實我們獻縣的文藝事業啊,感謝。我對先生說:“現如今,我也是在上書房行走過的人了,擱滿清那會兒'上書房行走'也是個不小的榮譽呢”,先生笑道:“起碼相當於廳級幹部!”

“廳級幹部”王小丫那次家中有事,沒敢在西安逗留,吃貨來不及去探索更多的西安美食,一路上反芻著先生的種種可愛,權當點心。河北小丫在被賈老師封為“廳級幹部”後的第12個年頭,在某個失眠的冬夜裡掐指一算,發現再過幾個月就是先生的66歲生日了,怎能不提前送上一份生日賀禮呢?於是,公元2017年的12月底,“廳級幹部”趕忙身乘鐵鳥兒飛到了西安,第二次握住了先生那隻著名的手。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上次來時春淺,這次來時冬深,算來恰是一個圓滿的輪迴了。12年來我們絕少聯繫,各自奮鬥,各自成長。他已是享譽世界的作家,我也出落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這模樣有一部分是先生給的——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像先生一樣自強不息,天天向上。12年了,先生的手掌溫暖如故,但明顯感覺是更有力道了。我說:“賈老師,我能好好看看您的手嗎?”先生張著右手,竟有些害羞。我把他的手抓在手裡,那是怎樣的一隻手呀,手指上的老繭更加厚硬了不說,五根手指猶如根雕,竟沒有一個能伸直的,這隻右手已經被他生生的用得彎曲變形了!能不變形嗎?這隻英雄的右手自他1973年走上文壇至今近45年的時光裡已經替他足足寫下了半個億的漢字,這半個億的漢字可是他純用肉手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啊(賈老師迄今已出版了約1500萬字的著作,幾乎每篇作品連改帶抄都要至少三遍,再加上他寫下了大量的書畫、題字、序跋、授課稿、演講稿、簽名、書信、等等)。而且,這半個億的字還都那麼好,純正端莊、含英咀華、妙趣橫生的漢語之美,好得沒法翻譯,翻譯成中文以外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損失和浪費(雖然已被翻譯成了30多種語言)。必須承認,賈老師創造了當代中國文學寫作史上的一個奇蹟!

一個人要對文學痴迷到什麼地步才會成為賈平凹這樣的特等勞模啊。賈老師說雞不下蛋雞就憋得慌,人這一生也幹不了幾件事,對我來說也就是寫作,是農人你就種好自己的田,是牧羊犬你就看好自己的羊。我這輩子有兩件事永遠都不會煩,一件是吃飯,上頓吃了下頓還想吃,另一件就是寫作,老是有想寫的東西,老是覺得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他此生的江山社稷都是這隻右手幫他打下的,這手跟著他受累了!

其實,如今的他功成名就,該有的全有了,他幾乎得過中國文學界所有的獎,把中國的、外國的、獎盃、獎牌、獎章、獲獎證書加起來兩麻袋總也有了,他完全可以住著黃金屋守著顏如玉,富得流油閒得要命,過一種鹹鴨蛋般的神仙日子,可他就是停不住,其實也不是他不想停,而是他壓根兒就停不下來。1978年的春天,他的短篇小說《滿月兒》一舉獲得了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年輕的賈平凹在心裡歡呼著自己的勝利,恨不得讓全世界人民都分享他的榮光。可當他來到了首都北京,親自見到了中國文壇那些最優秀也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們,親眼目睹了他們的迷人風采後,平凹沉默了。整整七天的頒獎會裡他始終一言不發。晚上,26歲的賈平凹一個人走在北京長安街早春的夜風裡,冷風拂動著他的衣角兒,他自言自語對自己說了許多的話。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自陝西的後生曾對自己發下了怎樣的宏願,只知他從此以後越寫越猛,越寫越好,僅1985年他就一口氣發表了10部中篇,令文壇驚歎。要想消滅賈平凹對文學的慾望,除非全世界的野草都被除了根。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972年的春天,已經19歲,體重卻只有70斤的山野後生賈平娃懷著複雜的心情告別了生他養他的棣花鎮,這個19年裡給他凍餓多於溫飽給他酸楚多於幸福的地方,獨自一人拎著一隻破綠皮箱子被汽車運進了省城西安。他仰望著巍峨龐大的鐘鼓樓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座神一般的省城裡成龍變鳳。

在大學校園裡,他是一個沒上過高中的孱弱的鄉下孩子,他每天一言不發,他沒黑沒白拼著命地低頭學習。他走路也低著頭,兩隻胳膊從不敢甩起來,他發現校園裡的螞蟻特別多。他偶爾抬頭看看天,天上正飄過棣花的雲。

我忽然覺得面前這碗羊肉泡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珍饈。棣花的賈平娃是用了多麼凶狠的努力才把自己拉扯成了西安的賈平凹,並終於可以氣定神閒地坐下來享受一碗羊肉泡饃呀!從大一開始,平娃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文學創作。他把退稿信貼在自己床頭不斷羞辱著自己,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手裡的那支筆單槍匹馬殺進了中國文壇,打下江山,掙得尊嚴。他把自己拉扯成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平娃把自己“凹”了下去,文章卻在文壇凸了出來。

那次,在西安街頭第一次吃到了鍋蓋那麼大的乾縣鍋盔後,我就在心裡給賈老師頒發了一枚比乾縣鍋盔還要大還要厚很多的金質獎章。那次,我沒有遇到夢中的賈平凹——他那時剛剛寫完他的第八部長篇小說《懷念狼》,正著手籌備著第九部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他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啊。那年,他49歲。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吃羊肉泡饃四年後的春天了。大概是老天於心不忍,竟暗中牽線把我堂妹嫁到了西安城。恰好,她婆家小姑子的大姑子的表叔的親同學也是位文學愛好者,聽聞我仰慕他們的賈平凹已久,甚感欣慰,便自告奮勇說一定想方設法遂了我的心願。按說我應該立生慚愧,想我一個業餘的小作者,憑什麼一定要去見這麼一位大作家啊?難道見了人家,我的文章就也能上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又想,大狗小狗都要叫嘛,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大作家小作家都在路上,咱都是同志!何況縣裡還給分配了重要任務:請賈老師為我們獻縣文化館的《獻縣文藝》題寫刊名。

公元2005年的3月,春天的苔蘚剛剛染綠古城的灰瓦,整個西安城都像在抿著嘴兒微笑,在他那間著名的上書房裡,我終於握住了賈老師那隻著名的右手——他的手好暖。

那一刻,我覺得整個春天的花都在這一刻盛大地綻放了,她們映紅了我的臉......

賈老師用他那一口標誌性的陝西方言招呼著我們,聽著他陝裡陝氣的土腔,想著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接見萬邦來朝,楊貴妃和唐明皇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談情說愛,感業寺的武媚娘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吟誦著“看朱成碧思紛紛......開箱驗取石榴裙”,頓覺眼前的廢都瞬間變得親切無比。想著眼前的這個人,他曾在新婚第一天就率領著他的新婚妻子向訂在牆上的一張300個方格的稿紙虔誠地跪拜;想著眼前這個人,他在每次完成一部重大作品後都會向著天地四方磕頭謝恩,我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他寫字的右手。賈老師是全國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原始手寫的作家,至今仍拒絕使用電腦,他覺得用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漢字才更有神聖感。長期磕頭朝聖的人額頭上會生出繭子,賈老師的繭子不在頭上在手上。它們從他的手指上鼓出來,如枝上的樹瘤,又如手指上結出的琥珀,厚厚的,硬硬的,恰如一種明晃晃的態度和決心。我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

那年,賈老師53歲。彼時他剛剛完成了他的第11部長篇小說《秦腔》,又剛剛搬了新家,心中歡喜,便興沖沖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參觀他幾屋子的收藏,開心得像個孩子。他現在的書房“上書房”,是由當初只有6平米的出版社廚房改造的“鳳凰閣”、西安北郊方新村的“靜虛村”、前幾年的“大堂”一路發變而來的,發變得越來越大氣磅礴,氣勢如虹。如今,更是被戲稱為陝西第二歷史博物館。幾屋子的藏品,一多半是出土的東西,別人都說那陰氣太重,不宜養生,尤其不適合他這樣一個患了肝病的人。可先生在其間讀書、寫作、吟詩、作畫、待客、烹茶、發呆發痴、默看默想、受用得很——他一個人就鎮得住!這足以證明我的感覺是對的。自他寫出了那部驚世駭俗的世情小說《廢都》後,我就認定這是一條熱血的硬漢。在那浮躁、混沌又蠢蠢欲動的1993年,先生一拍驚堂木,亮出了他的心血之作,猶如往滾開的油鍋裡倒進了一杯冷水,全國為之沸騰,一時洛陽紙貴,“賈平凹”三個字變得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集體八卦著,又很快成為“禁書”,他遭到了公開的批判,被勒令深刻反省並寫出書面檢查,一時間,譽滿天下又謗滿天下,誇他的人和罵他的人都比他本人更激動。但先生自巋然,他默默承擔並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壓力,有淚只往心裡流。他是那種從不說一句硬話,也從不做一件軟事的人,他只做他認為對的,他還是那個什麼都敢寫的“二楞”。

自《廢都》風波之後,小丫每次到任何一座寺院,看到“大雄寶殿”這四個字都會立刻想到他,“大雄無畏”,說的就是他這樣人的吧。阿彌陀佛!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我奇怪,眼前這個中國文壇著名的病人,不僅毫無病態,明明還骨肉均勻笑如蓮花健壯的很嘛。先生告訴我,他的病幾年前就已經徹底好了,現在身體的各項指標連醫生看了都心花怒放。之前江湖上曾風傳,說先生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遭了一次雷擊後,身上的乙肝竟不治自愈。先生說:“哪有那麼玄的事,是我自己醫好了自己的病。”我忙問:“有什麼祕訣?”他說:“做好事嘛,幫人嘛,讓自己開心嘛。”是啊,自從35歲那年他去鄉間採風,不慎被傳染了乙肝病毒後,他就成了文壇著名的病人。他自己也曾感嘆“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卻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可是,得了病的他竟也是快樂的。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好啊,正好省去了照鏡子的時間,能多出好多作品呢;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好啊,相當於隔三差五上著哲學課,受著老天的單獨教導呢。“西施那麼美,林妹妹那麼好,全是生病生出了境界,若活著沒生個病,多貧窮而缺憾。”先生認為有病在身也是一種審美,把醫院的白牆幻作駐雲,天使般的護士送了藥來,作想著輸液的管子一頭在天上,是天上的甘露進入了身子哎。“有人來探望,卻忽然溫柔多情,說許多受感動的話,送食品,送鮮花。生了病如立了功,多麼富有,該乾的事都不幹了,不該享受的都享受了,且四肢清閒,指甲瘋長,放下一切,心境恬淡,陶淵明追求的也不過這般悠然。”在他來,“人的身體每一處都會說話,除嘴有聲外,各部無音,但所有的部位都能聽懂話的,於是感覺會告訴心和大腦,那有病的部位精神煥發,有了千軍萬馬的英雄同病毒戰鬥。”所以,先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捫胸自省,檢討著自己對身體的過度使用和透支,撫摸著有病的那個部位安慰道:“X呀,你對我太好了,好得使我一直不覺得你的存在,當我知道了你的存在,你確是病了。這都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終於明白了在整個身體裡你是多麼重要,現在我要依靠你,要好好保護你了,一切都拜託你了,X!病魔也是愛聽好話的,天長日久,能不被你的真誠打動嗎?何況又花了那麼多的錢吃藥打針,甚至塞紅包給病魔的天敵——大夫,病能不好敢不好嗎?”瞧瞧,這麼可愛的一個賈老師,估計連病魔都要被他給逗笑了呢,哪還捨得讓他生病。先生常說自己是核桃的命,要接受四方的敲打才能成器,所以他一向堅持默雷止謗轉毀為緣,一向伏低做小,該忍的忍了,不該忍的也忍了,終於有一天,他把自己低成了大海,沒有人能打敗大海的浩瀚與壯麗,先生不戰自勝。

沒錯,先生是核桃,他不怕被敲打出裂痕,那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啊,何況他還是鼓,只會越敲越響。

那次,先生欣然給我們題寫了“獻縣文藝”四個大字,這種公益性的題字是他“幫人”的一部分。是啊,幫人一分有一分的歡喜,幫人十分心中就住了喜神,一個人一旦跟喜神做了親戚,那還有什麼好怕的?現場看他寫字,只覺他每一筆都十分的用力,彷彿寫毛筆字也如砸夯一樣是一種力氣活兒。心裡就樂:先生這是要大力夯實我們獻縣的文藝事業啊,感謝。我對先生說:“現如今,我也是在上書房行走過的人了,擱滿清那會兒'上書房行走'也是個不小的榮譽呢”,先生笑道:“起碼相當於廳級幹部!”

“廳級幹部”王小丫那次家中有事,沒敢在西安逗留,吃貨來不及去探索更多的西安美食,一路上反芻著先生的種種可愛,權當點心。河北小丫在被賈老師封為“廳級幹部”後的第12個年頭,在某個失眠的冬夜裡掐指一算,發現再過幾個月就是先生的66歲生日了,怎能不提前送上一份生日賀禮呢?於是,公元2017年的12月底,“廳級幹部”趕忙身乘鐵鳥兒飛到了西安,第二次握住了先生那隻著名的手。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上次來時春淺,這次來時冬深,算來恰是一個圓滿的輪迴了。12年來我們絕少聯繫,各自奮鬥,各自成長。他已是享譽世界的作家,我也出落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這模樣有一部分是先生給的——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像先生一樣自強不息,天天向上。12年了,先生的手掌溫暖如故,但明顯感覺是更有力道了。我說:“賈老師,我能好好看看您的手嗎?”先生張著右手,竟有些害羞。我把他的手抓在手裡,那是怎樣的一隻手呀,手指上的老繭更加厚硬了不說,五根手指猶如根雕,竟沒有一個能伸直的,這隻右手已經被他生生的用得彎曲變形了!能不變形嗎?這隻英雄的右手自他1973年走上文壇至今近45年的時光裡已經替他足足寫下了半個億的漢字,這半個億的漢字可是他純用肉手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啊(賈老師迄今已出版了約1500萬字的著作,幾乎每篇作品連改帶抄都要至少三遍,再加上他寫下了大量的書畫、題字、序跋、授課稿、演講稿、簽名、書信、等等)。而且,這半個億的字還都那麼好,純正端莊、含英咀華、妙趣橫生的漢語之美,好得沒法翻譯,翻譯成中文以外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損失和浪費(雖然已被翻譯成了30多種語言)。必須承認,賈老師創造了當代中國文學寫作史上的一個奇蹟!

一個人要對文學痴迷到什麼地步才會成為賈平凹這樣的特等勞模啊。賈老師說雞不下蛋雞就憋得慌,人這一生也幹不了幾件事,對我來說也就是寫作,是農人你就種好自己的田,是牧羊犬你就看好自己的羊。我這輩子有兩件事永遠都不會煩,一件是吃飯,上頓吃了下頓還想吃,另一件就是寫作,老是有想寫的東西,老是覺得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他此生的江山社稷都是這隻右手幫他打下的,這手跟著他受累了!

其實,如今的他功成名就,該有的全有了,他幾乎得過中國文學界所有的獎,把中國的、外國的、獎盃、獎牌、獎章、獲獎證書加起來兩麻袋總也有了,他完全可以住著黃金屋守著顏如玉,富得流油閒得要命,過一種鹹鴨蛋般的神仙日子,可他就是停不住,其實也不是他不想停,而是他壓根兒就停不下來。1978年的春天,他的短篇小說《滿月兒》一舉獲得了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年輕的賈平凹在心裡歡呼著自己的勝利,恨不得讓全世界人民都分享他的榮光。可當他來到了首都北京,親自見到了中國文壇那些最優秀也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們,親眼目睹了他們的迷人風采後,平凹沉默了。整整七天的頒獎會裡他始終一言不發。晚上,26歲的賈平凹一個人走在北京長安街早春的夜風裡,冷風拂動著他的衣角兒,他自言自語對自己說了許多的話。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自陝西的後生曾對自己發下了怎樣的宏願,只知他從此以後越寫越猛,越寫越好,僅1985年他就一口氣發表了10部中篇,令文壇驚歎。要想消滅賈平凹對文學的慾望,除非全世界的野草都被除了根。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還好,這麼多年來他的右手也理解了他,從來也沒鬧過罷工,還順便把條右胳膊也鍛鍊得又粗又壯如鋼似鐵。它太瞭解他了,他就是一個“貪”,幹活兒沒夠。打小就這樣,活神仙都沒治。小時候,娘讓他進山去打柴,他就高高興興跟著大人們去了,一早出去,天黑透了才揹著小山也似的一大筐踉蹌著回來,壓得小小的肩膀又紅又腫,疼好幾天,娘心疼得落淚,他卻歡喜,覺得自己像個男子漢。

按照先生一貫的精神撫慰法,我估計夜深人靜時,先生沒少用他那隻溫存的左手去撫摸著勞模的右手說些受聽的話,不排除各種阿諛奉承。我放開他的手,一陣鼻酸。

這次相見,先生又剛好抄改完了他的第16部長篇小說《山本》,一座莽莽蒼蒼山高水長的大秦嶺都被他收進了這部50萬字的新作裡。先生的書是越寫越多了,早已不僅僅是著作等身的問題了,如果把他出版過的書們摞起來供他自己仰望,恐怕他頭上的帽子又要掉下來了,就像當年他第一次見到高高的鐘鼓樓時那樣。可他腦瓜頂上的頭髮卻是越來越少了,如果說頭髮是穿在腦袋上的衣服的話,那麼,賈老師腦袋上的衣服就有著“薄、露、透”的嫌疑,不過,這並不影響他越來越精神。男大十八變,我發現賈老師竟越變越好看了。他的眉眼越來越舒展,氣韻越來越祥和,馬上66歲的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副春暖花開的樣子,連每根頭髮絲兒都飽含著笑意。沒辦法,如今他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連春風都要讓他幾分得意呢——他是一個真正成了精的人。賈老師雖然成名甚早,但他坦誠地說他不喜歡自己50歲之前的作品,自覺幼稚可笑,他認為自己50歲才剛剛開了一點竅,60歲才稍微懂了點事,如今,他的寫作才剛剛開始。怪不得他像個任性的孩子,不顧一切地幹著自己喜歡的事,連看世界盃足球賽都能悟出一種小說的新寫法來,每寫一部新書就變換一種新的招數,並著魔上癮,不斷顛覆自己,超越自己,這使得平日溫和謙卑的他一旦拿起筆來就立刻變成了一匹狼,一隻禍害讀者,禍害評論家的狼,連評論家們都跟不上他令人眼花繚亂的新陣法;這使得今天的賈平凹和昨天的賈平凹每每四目相對都感慨萬千。

作為著名的四多作家(出版作品多、擁有讀者多、引起爭議多、評論文章多),他是國內唯一一個始終堅持純文學寫作而又相當不差錢的主兒,他的作品越寫越特,他自稱“天下奇醜,曠世孤獨”。他仗劍而行,獨孤九劍,有進無退——他是一個在文學的天地間自在獨行的少年俠,他必須好好幹。不然,讓他作品裡的那些人物怎麼看他?莊之蝶和唐宛、牛月清、阿燦們會怎麼看?金狗、小水和劉高興們會怎麼說?還有白雪、引生、夏天智們,他絕對不能讓他們失望!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972年的春天,已經19歲,體重卻只有70斤的山野後生賈平娃懷著複雜的心情告別了生他養他的棣花鎮,這個19年裡給他凍餓多於溫飽給他酸楚多於幸福的地方,獨自一人拎著一隻破綠皮箱子被汽車運進了省城西安。他仰望著巍峨龐大的鐘鼓樓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座神一般的省城裡成龍變鳳。

在大學校園裡,他是一個沒上過高中的孱弱的鄉下孩子,他每天一言不發,他沒黑沒白拼著命地低頭學習。他走路也低著頭,兩隻胳膊從不敢甩起來,他發現校園裡的螞蟻特別多。他偶爾抬頭看看天,天上正飄過棣花的雲。

我忽然覺得面前這碗羊肉泡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珍饈。棣花的賈平娃是用了多麼凶狠的努力才把自己拉扯成了西安的賈平凹,並終於可以氣定神閒地坐下來享受一碗羊肉泡饃呀!從大一開始,平娃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文學創作。他把退稿信貼在自己床頭不斷羞辱著自己,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手裡的那支筆單槍匹馬殺進了中國文壇,打下江山,掙得尊嚴。他把自己拉扯成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平娃把自己“凹”了下去,文章卻在文壇凸了出來。

那次,在西安街頭第一次吃到了鍋蓋那麼大的乾縣鍋盔後,我就在心裡給賈老師頒發了一枚比乾縣鍋盔還要大還要厚很多的金質獎章。那次,我沒有遇到夢中的賈平凹——他那時剛剛寫完他的第八部長篇小說《懷念狼》,正著手籌備著第九部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他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啊。那年,他49歲。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吃羊肉泡饃四年後的春天了。大概是老天於心不忍,竟暗中牽線把我堂妹嫁到了西安城。恰好,她婆家小姑子的大姑子的表叔的親同學也是位文學愛好者,聽聞我仰慕他們的賈平凹已久,甚感欣慰,便自告奮勇說一定想方設法遂了我的心願。按說我應該立生慚愧,想我一個業餘的小作者,憑什麼一定要去見這麼一位大作家啊?難道見了人家,我的文章就也能上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又想,大狗小狗都要叫嘛,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大作家小作家都在路上,咱都是同志!何況縣裡還給分配了重要任務:請賈老師為我們獻縣文化館的《獻縣文藝》題寫刊名。

公元2005年的3月,春天的苔蘚剛剛染綠古城的灰瓦,整個西安城都像在抿著嘴兒微笑,在他那間著名的上書房裡,我終於握住了賈老師那隻著名的右手——他的手好暖。

那一刻,我覺得整個春天的花都在這一刻盛大地綻放了,她們映紅了我的臉......

賈老師用他那一口標誌性的陝西方言招呼著我們,聽著他陝裡陝氣的土腔,想著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接見萬邦來朝,楊貴妃和唐明皇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談情說愛,感業寺的武媚娘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吟誦著“看朱成碧思紛紛......開箱驗取石榴裙”,頓覺眼前的廢都瞬間變得親切無比。想著眼前的這個人,他曾在新婚第一天就率領著他的新婚妻子向訂在牆上的一張300個方格的稿紙虔誠地跪拜;想著眼前這個人,他在每次完成一部重大作品後都會向著天地四方磕頭謝恩,我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他寫字的右手。賈老師是全國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原始手寫的作家,至今仍拒絕使用電腦,他覺得用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漢字才更有神聖感。長期磕頭朝聖的人額頭上會生出繭子,賈老師的繭子不在頭上在手上。它們從他的手指上鼓出來,如枝上的樹瘤,又如手指上結出的琥珀,厚厚的,硬硬的,恰如一種明晃晃的態度和決心。我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

那年,賈老師53歲。彼時他剛剛完成了他的第11部長篇小說《秦腔》,又剛剛搬了新家,心中歡喜,便興沖沖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參觀他幾屋子的收藏,開心得像個孩子。他現在的書房“上書房”,是由當初只有6平米的出版社廚房改造的“鳳凰閣”、西安北郊方新村的“靜虛村”、前幾年的“大堂”一路發變而來的,發變得越來越大氣磅礴,氣勢如虹。如今,更是被戲稱為陝西第二歷史博物館。幾屋子的藏品,一多半是出土的東西,別人都說那陰氣太重,不宜養生,尤其不適合他這樣一個患了肝病的人。可先生在其間讀書、寫作、吟詩、作畫、待客、烹茶、發呆發痴、默看默想、受用得很——他一個人就鎮得住!這足以證明我的感覺是對的。自他寫出了那部驚世駭俗的世情小說《廢都》後,我就認定這是一條熱血的硬漢。在那浮躁、混沌又蠢蠢欲動的1993年,先生一拍驚堂木,亮出了他的心血之作,猶如往滾開的油鍋裡倒進了一杯冷水,全國為之沸騰,一時洛陽紙貴,“賈平凹”三個字變得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集體八卦著,又很快成為“禁書”,他遭到了公開的批判,被勒令深刻反省並寫出書面檢查,一時間,譽滿天下又謗滿天下,誇他的人和罵他的人都比他本人更激動。但先生自巋然,他默默承擔並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壓力,有淚只往心裡流。他是那種從不說一句硬話,也從不做一件軟事的人,他只做他認為對的,他還是那個什麼都敢寫的“二楞”。

自《廢都》風波之後,小丫每次到任何一座寺院,看到“大雄寶殿”這四個字都會立刻想到他,“大雄無畏”,說的就是他這樣人的吧。阿彌陀佛!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我奇怪,眼前這個中國文壇著名的病人,不僅毫無病態,明明還骨肉均勻笑如蓮花健壯的很嘛。先生告訴我,他的病幾年前就已經徹底好了,現在身體的各項指標連醫生看了都心花怒放。之前江湖上曾風傳,說先生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遭了一次雷擊後,身上的乙肝竟不治自愈。先生說:“哪有那麼玄的事,是我自己醫好了自己的病。”我忙問:“有什麼祕訣?”他說:“做好事嘛,幫人嘛,讓自己開心嘛。”是啊,自從35歲那年他去鄉間採風,不慎被傳染了乙肝病毒後,他就成了文壇著名的病人。他自己也曾感嘆“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卻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可是,得了病的他竟也是快樂的。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好啊,正好省去了照鏡子的時間,能多出好多作品呢;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好啊,相當於隔三差五上著哲學課,受著老天的單獨教導呢。“西施那麼美,林妹妹那麼好,全是生病生出了境界,若活著沒生個病,多貧窮而缺憾。”先生認為有病在身也是一種審美,把醫院的白牆幻作駐雲,天使般的護士送了藥來,作想著輸液的管子一頭在天上,是天上的甘露進入了身子哎。“有人來探望,卻忽然溫柔多情,說許多受感動的話,送食品,送鮮花。生了病如立了功,多麼富有,該乾的事都不幹了,不該享受的都享受了,且四肢清閒,指甲瘋長,放下一切,心境恬淡,陶淵明追求的也不過這般悠然。”在他來,“人的身體每一處都會說話,除嘴有聲外,各部無音,但所有的部位都能聽懂話的,於是感覺會告訴心和大腦,那有病的部位精神煥發,有了千軍萬馬的英雄同病毒戰鬥。”所以,先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捫胸自省,檢討著自己對身體的過度使用和透支,撫摸著有病的那個部位安慰道:“X呀,你對我太好了,好得使我一直不覺得你的存在,當我知道了你的存在,你確是病了。這都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終於明白了在整個身體裡你是多麼重要,現在我要依靠你,要好好保護你了,一切都拜託你了,X!病魔也是愛聽好話的,天長日久,能不被你的真誠打動嗎?何況又花了那麼多的錢吃藥打針,甚至塞紅包給病魔的天敵——大夫,病能不好敢不好嗎?”瞧瞧,這麼可愛的一個賈老師,估計連病魔都要被他給逗笑了呢,哪還捨得讓他生病。先生常說自己是核桃的命,要接受四方的敲打才能成器,所以他一向堅持默雷止謗轉毀為緣,一向伏低做小,該忍的忍了,不該忍的也忍了,終於有一天,他把自己低成了大海,沒有人能打敗大海的浩瀚與壯麗,先生不戰自勝。

沒錯,先生是核桃,他不怕被敲打出裂痕,那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啊,何況他還是鼓,只會越敲越響。

那次,先生欣然給我們題寫了“獻縣文藝”四個大字,這種公益性的題字是他“幫人”的一部分。是啊,幫人一分有一分的歡喜,幫人十分心中就住了喜神,一個人一旦跟喜神做了親戚,那還有什麼好怕的?現場看他寫字,只覺他每一筆都十分的用力,彷彿寫毛筆字也如砸夯一樣是一種力氣活兒。心裡就樂:先生這是要大力夯實我們獻縣的文藝事業啊,感謝。我對先生說:“現如今,我也是在上書房行走過的人了,擱滿清那會兒'上書房行走'也是個不小的榮譽呢”,先生笑道:“起碼相當於廳級幹部!”

“廳級幹部”王小丫那次家中有事,沒敢在西安逗留,吃貨來不及去探索更多的西安美食,一路上反芻著先生的種種可愛,權當點心。河北小丫在被賈老師封為“廳級幹部”後的第12個年頭,在某個失眠的冬夜裡掐指一算,發現再過幾個月就是先生的66歲生日了,怎能不提前送上一份生日賀禮呢?於是,公元2017年的12月底,“廳級幹部”趕忙身乘鐵鳥兒飛到了西安,第二次握住了先生那隻著名的手。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上次來時春淺,這次來時冬深,算來恰是一個圓滿的輪迴了。12年來我們絕少聯繫,各自奮鬥,各自成長。他已是享譽世界的作家,我也出落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這模樣有一部分是先生給的——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像先生一樣自強不息,天天向上。12年了,先生的手掌溫暖如故,但明顯感覺是更有力道了。我說:“賈老師,我能好好看看您的手嗎?”先生張著右手,竟有些害羞。我把他的手抓在手裡,那是怎樣的一隻手呀,手指上的老繭更加厚硬了不說,五根手指猶如根雕,竟沒有一個能伸直的,這隻右手已經被他生生的用得彎曲變形了!能不變形嗎?這隻英雄的右手自他1973年走上文壇至今近45年的時光裡已經替他足足寫下了半個億的漢字,這半個億的漢字可是他純用肉手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啊(賈老師迄今已出版了約1500萬字的著作,幾乎每篇作品連改帶抄都要至少三遍,再加上他寫下了大量的書畫、題字、序跋、授課稿、演講稿、簽名、書信、等等)。而且,這半個億的字還都那麼好,純正端莊、含英咀華、妙趣橫生的漢語之美,好得沒法翻譯,翻譯成中文以外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損失和浪費(雖然已被翻譯成了30多種語言)。必須承認,賈老師創造了當代中國文學寫作史上的一個奇蹟!

一個人要對文學痴迷到什麼地步才會成為賈平凹這樣的特等勞模啊。賈老師說雞不下蛋雞就憋得慌,人這一生也幹不了幾件事,對我來說也就是寫作,是農人你就種好自己的田,是牧羊犬你就看好自己的羊。我這輩子有兩件事永遠都不會煩,一件是吃飯,上頓吃了下頓還想吃,另一件就是寫作,老是有想寫的東西,老是覺得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他此生的江山社稷都是這隻右手幫他打下的,這手跟著他受累了!

其實,如今的他功成名就,該有的全有了,他幾乎得過中國文學界所有的獎,把中國的、外國的、獎盃、獎牌、獎章、獲獎證書加起來兩麻袋總也有了,他完全可以住著黃金屋守著顏如玉,富得流油閒得要命,過一種鹹鴨蛋般的神仙日子,可他就是停不住,其實也不是他不想停,而是他壓根兒就停不下來。1978年的春天,他的短篇小說《滿月兒》一舉獲得了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年輕的賈平凹在心裡歡呼著自己的勝利,恨不得讓全世界人民都分享他的榮光。可當他來到了首都北京,親自見到了中國文壇那些最優秀也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們,親眼目睹了他們的迷人風采後,平凹沉默了。整整七天的頒獎會裡他始終一言不發。晚上,26歲的賈平凹一個人走在北京長安街早春的夜風裡,冷風拂動著他的衣角兒,他自言自語對自己說了許多的話。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自陝西的後生曾對自己發下了怎樣的宏願,只知他從此以後越寫越猛,越寫越好,僅1985年他就一口氣發表了10部中篇,令文壇驚歎。要想消滅賈平凹對文學的慾望,除非全世界的野草都被除了根。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還好,這麼多年來他的右手也理解了他,從來也沒鬧過罷工,還順便把條右胳膊也鍛鍊得又粗又壯如鋼似鐵。它太瞭解他了,他就是一個“貪”,幹活兒沒夠。打小就這樣,活神仙都沒治。小時候,娘讓他進山去打柴,他就高高興興跟著大人們去了,一早出去,天黑透了才揹著小山也似的一大筐踉蹌著回來,壓得小小的肩膀又紅又腫,疼好幾天,娘心疼得落淚,他卻歡喜,覺得自己像個男子漢。

按照先生一貫的精神撫慰法,我估計夜深人靜時,先生沒少用他那隻溫存的左手去撫摸著勞模的右手說些受聽的話,不排除各種阿諛奉承。我放開他的手,一陣鼻酸。

這次相見,先生又剛好抄改完了他的第16部長篇小說《山本》,一座莽莽蒼蒼山高水長的大秦嶺都被他收進了這部50萬字的新作裡。先生的書是越寫越多了,早已不僅僅是著作等身的問題了,如果把他出版過的書們摞起來供他自己仰望,恐怕他頭上的帽子又要掉下來了,就像當年他第一次見到高高的鐘鼓樓時那樣。可他腦瓜頂上的頭髮卻是越來越少了,如果說頭髮是穿在腦袋上的衣服的話,那麼,賈老師腦袋上的衣服就有著“薄、露、透”的嫌疑,不過,這並不影響他越來越精神。男大十八變,我發現賈老師竟越變越好看了。他的眉眼越來越舒展,氣韻越來越祥和,馬上66歲的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副春暖花開的樣子,連每根頭髮絲兒都飽含著笑意。沒辦法,如今他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連春風都要讓他幾分得意呢——他是一個真正成了精的人。賈老師雖然成名甚早,但他坦誠地說他不喜歡自己50歲之前的作品,自覺幼稚可笑,他認為自己50歲才剛剛開了一點竅,60歲才稍微懂了點事,如今,他的寫作才剛剛開始。怪不得他像個任性的孩子,不顧一切地幹著自己喜歡的事,連看世界盃足球賽都能悟出一種小說的新寫法來,每寫一部新書就變換一種新的招數,並著魔上癮,不斷顛覆自己,超越自己,這使得平日溫和謙卑的他一旦拿起筆來就立刻變成了一匹狼,一隻禍害讀者,禍害評論家的狼,連評論家們都跟不上他令人眼花繚亂的新陣法;這使得今天的賈平凹和昨天的賈平凹每每四目相對都感慨萬千。

作為著名的四多作家(出版作品多、擁有讀者多、引起爭議多、評論文章多),他是國內唯一一個始終堅持純文學寫作而又相當不差錢的主兒,他的作品越寫越特,他自稱“天下奇醜,曠世孤獨”。他仗劍而行,獨孤九劍,有進無退——他是一個在文學的天地間自在獨行的少年俠,他必須好好幹。不然,讓他作品裡的那些人物怎麼看他?莊之蝶和唐宛、牛月清、阿燦們會怎麼看?金狗、小水和劉高興們會怎麼說?還有白雪、引生、夏天智們,他絕對不能讓他們失望!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2年的重逢配得上一頓好飯。早在剛下飛機時賈老師就打來電話問中午想吃點什麼?吃貨一聽前輩請客,忍不住原形畢露,淘氣勁兒立刻就上來了,問:“賈老師,我可以點飯嗎?”前輩說:“你儘管說!”我說:“賈老師,我想吃陳忠實《白鹿原》裡提到的葫蘆雞。”電話那頭略顯沉吟,說:“我還真不知道哪裡有賣葫蘆雞的,你到了咱再說。”見了面,賈老師循循善誘:“葫蘆雞就是燒雞嘛,燒雞有什麼好吃的?不如我帶你去一家好吃的川菜館。”我心中懊悔,我這個不懂事的,只顧著自己自私自利,全忘了賈老師是個基本茹素的人,一向只喜各種雜糧蔬果的。我為什麼要吃葫蘆雞?我應該讓賈老師領著我們去尋找一頭有著哲學思想的奶牛嘛,我們要像《廢都》裡的莊之蝶那樣捧著它溫暖的乳房幸福地喝奶。正好同行的陝西朋友裡有個養雞專業戶,他極為贊成賈老師的說法,說現在的雞40天就出籠,渾身的激素,不吃也罷。於是四個人集體槍斃了葫蘆雞,歡天喜地跟著賈老師去吃川菜。作為主人的賈老師遞給我一本厚厚的菜譜,吃貨推讓再三,不得已,見首頁上有道“麻辣林蛙”赫然在目,便說就吃它吧。豈料,耳邊廂立刻聽到一聲斷喝:“我就叫凹,你不能把我吃掉!”嚇得我的小心臟都少跳了一下。真要命,剛才要吃葫蘆雞,現在又要吃麻辣林蛙,簡直一點兒記性都沒有!我一邊暗中猛掐自己大腿,一邊微笑著繼續點菜,我想我當時的笑容一定很詭異。

那頓飯大家辣味相投,吃得滿心的幸福。要知道能跟賈老師共進午餐是件多麼難得的事情啊。賈老師那麼忙,就連披麻戴孝時都有人抓住機會索要簽名,企圖合影。一年365天,連老婆孩子都很少見到他。每天早上7、8點鐘就準時來到上書房讀書寫作了,到深夜12點才回家休息,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吃完餃子立刻就往書房跑。除去辦公、開會、深入民間採風和必要的應酬外,他把所有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與文學相愛這件美好的事情上。動不動就要關緊門窗、掩上窗簾、拔掉電話線、關掉手機、扭亮大燈,他在書桌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眾神注視下,鋪開稿紙,拿起筆,他聚起他全部的精來去會他的神,投入他神聖而又莊嚴,孤獨而又寂寞,艱辛而又幸福的創作中去,既貪得無厭又貪得無厭又貪得無厭。他勞動著,很雄,樣子很美。自從作了外公後,他有時也很想念隔輩人,大呼小叫地把人家叫來,玩不了多大功夫又覺得實在是吵鬧,耽誤自己幹正事,就又硬著心腸把人家攆走。他是一個恨不得把一分鐘都掰成八瓣使的人。


"

總是想起西安城裡賈老師那幢文氣氤氳的上書房,想起上書房裡先生常坐的那把寬大的靠背椅,想起闊大的寫字檯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佛像和眾神像們,想起他正攤開看著的一部古書,古書上橫放著一副精緻的白色老花鏡,想起那時的我好奇的戴上了他的老花鏡。我發現,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話說河北吃貨王小丫平生第一次去古都西安,卻不是奔著羊肉泡饃、褲帶面、大刀涼皮兒以及肉夾饃們去的,在這座九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小丫心心念念想見的只有作家賈平凹。彼時,我正被他的散文和小說們迷得昏天黑地,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給賈平凹寫信,說:“您的書,我是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研究的,直看得眼睛都要瞎掉了。”我沒三毛那麼嚴重,但我的近視明顯是越發的深了,這筆賬必須記在他身上——我渴望著能在這座美麗廢都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他狹路相逢。

我一個人在偌大的西安城裡流浪,覺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瀰漫著他的氣息,一磚一瓦都跟他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疑似他家鄰居。

作為一個吃貨,如果不吃回正宗的羊肉泡饃簡直有失一個正宗吃貨的身份。我在老孫家羊肉泡饃館那百年不散的暖香中坐下來,在店家小二哥的熱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一碗羊肉泡饃的正確吃法。忽然想起許多年前,當賈平凹還是賈平娃的時候,那年14歲的他穿著家編的草鞋,戴著一頂飛了邊邊兒的爛草帽,留著漆黑的蓋蓋頭,背了用粗麻繩捆著的鋪蓋捲兒跟著文革串聯的隊伍第一次進了西安城,一眼看到巨大的鐘鼓樓,駭得頭上的草帽兒都掉了下來;他看到商場裡吊著的香腸,認定那是加工過的胡蘿蔔;走進街頭的泡饃店,他和今天的我一樣不知所措。五分鐘後,我掌握了享受一碗正宗羊肉泡饃的全部要領,而此時,賈平娃變成的賈平凹早已成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以及最具特色的土特產。

我把一隻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飥飥饃拿在手裡,耐心地掰成黃豆粒大小的塊塊兒丟在大黑碗裡,等待著它們被投進滾滾的濃湯裡沸煮,變成一碗濃郁醇香的“水圍城”再送回到我面前。聽人說,當初留著蓋蓋頭的平娃吃法那可是相當的彪悍,他是拿著整個的饃直接就蘸了辣子醬吃的,最後不得不在眾人的鬨笑聲中奪門而逃,逃回了他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東街的賈家老宅。

丹鳳縣棣花鎮,這是一個既山清水秀又貧困落後的地方。棣花鎮的對面有一座凹形的筆架山,筆架山上沒有筆,那筆在平娃的小書包裡,書包是娘用一塊藍花枕頭的襯布改的,娘買不起書包。平娃5歲時就鬧著要上學,學校嫌他小,不肯收,他就抱住桌子腿兒哭著不走,淚蛋子成雙成對兒地掉,於是第二天他就坐在了一年級的教室裡。沒凳子,大伯扔給他兩根劈柴,他把兩根劈柴棒橫擔在別人的凳子上,坐上去卻夾屁股,平娃就把它們豎過來,插在前後桌子的泥臺裡騎了上去。於是,在那座跑風漏氣的鄉村寺廟裡,賈平娃騎著兩根劈柴棒認識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漢字。從此,中國的漢字們就一個跟著一個前赴後繼在他身上附了體,變成了他血肉的一部分,使他手中的那支筆顯得格外好用。平娃最喜歡考試了,考試總能給他光榮,更喜歡作文課,作文總能令他出彩。可惜,剛上到初中二年級,爹就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他的學上不成了,當兵也沒驗上,招工不是被嫌個子矮就是被人頂替了,所有的門似乎都被關上了,他除了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好像再沒別的出路了。留著漆黑蓋蓋頭的平娃不信這個邪,他踮起腳尖兒用石墨在自家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個大字,便把自己自薦到了公社修水庫的工地上。他刷標語、辦《工地戰報》,他在自己腰上拴了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天空裡用大紅的油漆刷出比自己還高大魁梧的“農業學大寨”,他小小的一個人,吊在大山的半山腰裡俯瞰著山下渺小的村落與人家,大風颳過來,把單薄的平娃颳得像一隻隨時可能飛出天際的小小鳥兒。山裡娃子賈平娃僅憑著一支好用的筆和一顆彪悍的心,就夢幻般地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他由於在水庫工地表現突出而被革命群眾推薦上了工農兵大學。不過,當初錄取他的卻是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幸虧他後來堅決轉到西北大學中文系去了,不然,中國就多了一名飛機制造師,而少了作家賈平凹,這還得了!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972年的春天,已經19歲,體重卻只有70斤的山野後生賈平娃懷著複雜的心情告別了生他養他的棣花鎮,這個19年裡給他凍餓多於溫飽給他酸楚多於幸福的地方,獨自一人拎著一隻破綠皮箱子被汽車運進了省城西安。他仰望著巍峨龐大的鐘鼓樓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座神一般的省城裡成龍變鳳。

在大學校園裡,他是一個沒上過高中的孱弱的鄉下孩子,他每天一言不發,他沒黑沒白拼著命地低頭學習。他走路也低著頭,兩隻胳膊從不敢甩起來,他發現校園裡的螞蟻特別多。他偶爾抬頭看看天,天上正飄過棣花的雲。

我忽然覺得面前這碗羊肉泡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珍饈。棣花的賈平娃是用了多麼凶狠的努力才把自己拉扯成了西安的賈平凹,並終於可以氣定神閒地坐下來享受一碗羊肉泡饃呀!從大一開始,平娃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文學創作。他把退稿信貼在自己床頭不斷羞辱著自己,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手裡的那支筆單槍匹馬殺進了中國文壇,打下江山,掙得尊嚴。他把自己拉扯成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平娃把自己“凹”了下去,文章卻在文壇凸了出來。

那次,在西安街頭第一次吃到了鍋蓋那麼大的乾縣鍋盔後,我就在心裡給賈老師頒發了一枚比乾縣鍋盔還要大還要厚很多的金質獎章。那次,我沒有遇到夢中的賈平凹——他那時剛剛寫完他的第八部長篇小說《懷念狼》,正著手籌備著第九部長篇小說《病相報告》,他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啊。那年,他49歲。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吃羊肉泡饃四年後的春天了。大概是老天於心不忍,竟暗中牽線把我堂妹嫁到了西安城。恰好,她婆家小姑子的大姑子的表叔的親同學也是位文學愛好者,聽聞我仰慕他們的賈平凹已久,甚感欣慰,便自告奮勇說一定想方設法遂了我的心願。按說我應該立生慚愧,想我一個業餘的小作者,憑什麼一定要去見這麼一位大作家啊?難道見了人家,我的文章就也能上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又想,大狗小狗都要叫嘛,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大作家小作家都在路上,咱都是同志!何況縣裡還給分配了重要任務:請賈老師為我們獻縣文化館的《獻縣文藝》題寫刊名。

公元2005年的3月,春天的苔蘚剛剛染綠古城的灰瓦,整個西安城都像在抿著嘴兒微笑,在他那間著名的上書房裡,我終於握住了賈老師那隻著名的右手——他的手好暖。

那一刻,我覺得整個春天的花都在這一刻盛大地綻放了,她們映紅了我的臉......

賈老師用他那一口標誌性的陝西方言招呼著我們,聽著他陝裡陝氣的土腔,想著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接見萬邦來朝,楊貴妃和唐明皇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談情說愛,感業寺的武媚娘就是用他這樣的腔調兒吟誦著“看朱成碧思紛紛......開箱驗取石榴裙”,頓覺眼前的廢都瞬間變得親切無比。想著眼前的這個人,他曾在新婚第一天就率領著他的新婚妻子向訂在牆上的一張300個方格的稿紙虔誠地跪拜;想著眼前這個人,他在每次完成一部重大作品後都會向著天地四方磕頭謝恩,我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他寫字的右手。賈老師是全國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原始手寫的作家,至今仍拒絕使用電腦,他覺得用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漢字才更有神聖感。長期磕頭朝聖的人額頭上會生出繭子,賈老師的繭子不在頭上在手上。它們從他的手指上鼓出來,如枝上的樹瘤,又如手指上結出的琥珀,厚厚的,硬硬的,恰如一種明晃晃的態度和決心。我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

那年,賈老師53歲。彼時他剛剛完成了他的第11部長篇小說《秦腔》,又剛剛搬了新家,心中歡喜,便興沖沖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參觀他幾屋子的收藏,開心得像個孩子。他現在的書房“上書房”,是由當初只有6平米的出版社廚房改造的“鳳凰閣”、西安北郊方新村的“靜虛村”、前幾年的“大堂”一路發變而來的,發變得越來越大氣磅礴,氣勢如虹。如今,更是被戲稱為陝西第二歷史博物館。幾屋子的藏品,一多半是出土的東西,別人都說那陰氣太重,不宜養生,尤其不適合他這樣一個患了肝病的人。可先生在其間讀書、寫作、吟詩、作畫、待客、烹茶、發呆發痴、默看默想、受用得很——他一個人就鎮得住!這足以證明我的感覺是對的。自他寫出了那部驚世駭俗的世情小說《廢都》後,我就認定這是一條熱血的硬漢。在那浮躁、混沌又蠢蠢欲動的1993年,先生一拍驚堂木,亮出了他的心血之作,猶如往滾開的油鍋裡倒進了一杯冷水,全國為之沸騰,一時洛陽紙貴,“賈平凹”三個字變得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集體八卦著,又很快成為“禁書”,他遭到了公開的批判,被勒令深刻反省並寫出書面檢查,一時間,譽滿天下又謗滿天下,誇他的人和罵他的人都比他本人更激動。但先生自巋然,他默默承擔並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壓力,有淚只往心裡流。他是那種從不說一句硬話,也從不做一件軟事的人,他只做他認為對的,他還是那個什麼都敢寫的“二楞”。

自《廢都》風波之後,小丫每次到任何一座寺院,看到“大雄寶殿”這四個字都會立刻想到他,“大雄無畏”,說的就是他這樣人的吧。阿彌陀佛!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我奇怪,眼前這個中國文壇著名的病人,不僅毫無病態,明明還骨肉均勻笑如蓮花健壯的很嘛。先生告訴我,他的病幾年前就已經徹底好了,現在身體的各項指標連醫生看了都心花怒放。之前江湖上曾風傳,說先生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遭了一次雷擊後,身上的乙肝竟不治自愈。先生說:“哪有那麼玄的事,是我自己醫好了自己的病。”我忙問:“有什麼祕訣?”他說:“做好事嘛,幫人嘛,讓自己開心嘛。”是啊,自從35歲那年他去鄉間採風,不慎被傳染了乙肝病毒後,他就成了文壇著名的病人。他自己也曾感嘆“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卻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可是,得了病的他竟也是快樂的。沒個傾國傾城的貌,好啊,正好省去了照鏡子的時間,能多出好多作品呢;有個多災多病的身,好啊,相當於隔三差五上著哲學課,受著老天的單獨教導呢。“西施那麼美,林妹妹那麼好,全是生病生出了境界,若活著沒生個病,多貧窮而缺憾。”先生認為有病在身也是一種審美,把醫院的白牆幻作駐雲,天使般的護士送了藥來,作想著輸液的管子一頭在天上,是天上的甘露進入了身子哎。“有人來探望,卻忽然溫柔多情,說許多受感動的話,送食品,送鮮花。生了病如立了功,多麼富有,該乾的事都不幹了,不該享受的都享受了,且四肢清閒,指甲瘋長,放下一切,心境恬淡,陶淵明追求的也不過這般悠然。”在他來,“人的身體每一處都會說話,除嘴有聲外,各部無音,但所有的部位都能聽懂話的,於是感覺會告訴心和大腦,那有病的部位精神煥發,有了千軍萬馬的英雄同病毒戰鬥。”所以,先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捫胸自省,檢討著自己對身體的過度使用和透支,撫摸著有病的那個部位安慰道:“X呀,你對我太好了,好得使我一直不覺得你的存在,當我知道了你的存在,你確是病了。這都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終於明白了在整個身體裡你是多麼重要,現在我要依靠你,要好好保護你了,一切都拜託你了,X!病魔也是愛聽好話的,天長日久,能不被你的真誠打動嗎?何況又花了那麼多的錢吃藥打針,甚至塞紅包給病魔的天敵——大夫,病能不好敢不好嗎?”瞧瞧,這麼可愛的一個賈老師,估計連病魔都要被他給逗笑了呢,哪還捨得讓他生病。先生常說自己是核桃的命,要接受四方的敲打才能成器,所以他一向堅持默雷止謗轉毀為緣,一向伏低做小,該忍的忍了,不該忍的也忍了,終於有一天,他把自己低成了大海,沒有人能打敗大海的浩瀚與壯麗,先生不戰自勝。

沒錯,先生是核桃,他不怕被敲打出裂痕,那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啊,何況他還是鼓,只會越敲越響。

那次,先生欣然給我們題寫了“獻縣文藝”四個大字,這種公益性的題字是他“幫人”的一部分。是啊,幫人一分有一分的歡喜,幫人十分心中就住了喜神,一個人一旦跟喜神做了親戚,那還有什麼好怕的?現場看他寫字,只覺他每一筆都十分的用力,彷彿寫毛筆字也如砸夯一樣是一種力氣活兒。心裡就樂:先生這是要大力夯實我們獻縣的文藝事業啊,感謝。我對先生說:“現如今,我也是在上書房行走過的人了,擱滿清那會兒'上書房行走'也是個不小的榮譽呢”,先生笑道:“起碼相當於廳級幹部!”

“廳級幹部”王小丫那次家中有事,沒敢在西安逗留,吃貨來不及去探索更多的西安美食,一路上反芻著先生的種種可愛,權當點心。河北小丫在被賈老師封為“廳級幹部”後的第12個年頭,在某個失眠的冬夜裡掐指一算,發現再過幾個月就是先生的66歲生日了,怎能不提前送上一份生日賀禮呢?於是,公元2017年的12月底,“廳級幹部”趕忙身乘鐵鳥兒飛到了西安,第二次握住了先生那隻著名的手。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上次來時春淺,這次來時冬深,算來恰是一個圓滿的輪迴了。12年來我們絕少聯繫,各自奮鬥,各自成長。他已是享譽世界的作家,我也出落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這模樣有一部分是先生給的——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像先生一樣自強不息,天天向上。12年了,先生的手掌溫暖如故,但明顯感覺是更有力道了。我說:“賈老師,我能好好看看您的手嗎?”先生張著右手,竟有些害羞。我把他的手抓在手裡,那是怎樣的一隻手呀,手指上的老繭更加厚硬了不說,五根手指猶如根雕,竟沒有一個能伸直的,這隻右手已經被他生生的用得彎曲變形了!能不變形嗎?這隻英雄的右手自他1973年走上文壇至今近45年的時光裡已經替他足足寫下了半個億的漢字,這半個億的漢字可是他純用肉手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啊(賈老師迄今已出版了約1500萬字的著作,幾乎每篇作品連改帶抄都要至少三遍,再加上他寫下了大量的書畫、題字、序跋、授課稿、演講稿、簽名、書信、等等)。而且,這半個億的字還都那麼好,純正端莊、含英咀華、妙趣橫生的漢語之美,好得沒法翻譯,翻譯成中文以外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損失和浪費(雖然已被翻譯成了30多種語言)。必須承認,賈老師創造了當代中國文學寫作史上的一個奇蹟!

一個人要對文學痴迷到什麼地步才會成為賈平凹這樣的特等勞模啊。賈老師說雞不下蛋雞就憋得慌,人這一生也幹不了幾件事,對我來說也就是寫作,是農人你就種好自己的田,是牧羊犬你就看好自己的羊。我這輩子有兩件事永遠都不會煩,一件是吃飯,上頓吃了下頓還想吃,另一件就是寫作,老是有想寫的東西,老是覺得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他此生的江山社稷都是這隻右手幫他打下的,這手跟著他受累了!

其實,如今的他功成名就,該有的全有了,他幾乎得過中國文學界所有的獎,把中國的、外國的、獎盃、獎牌、獎章、獲獎證書加起來兩麻袋總也有了,他完全可以住著黃金屋守著顏如玉,富得流油閒得要命,過一種鹹鴨蛋般的神仙日子,可他就是停不住,其實也不是他不想停,而是他壓根兒就停不下來。1978年的春天,他的短篇小說《滿月兒》一舉獲得了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年輕的賈平凹在心裡歡呼著自己的勝利,恨不得讓全世界人民都分享他的榮光。可當他來到了首都北京,親自見到了中國文壇那些最優秀也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們,親眼目睹了他們的迷人風采後,平凹沉默了。整整七天的頒獎會裡他始終一言不發。晚上,26歲的賈平凹一個人走在北京長安街早春的夜風裡,冷風拂動著他的衣角兒,他自言自語對自己說了許多的話。誰也不知道這個來自陝西的後生曾對自己發下了怎樣的宏願,只知他從此以後越寫越猛,越寫越好,僅1985年他就一口氣發表了10部中篇,令文壇驚歎。要想消滅賈平凹對文學的慾望,除非全世界的野草都被除了根。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還好,這麼多年來他的右手也理解了他,從來也沒鬧過罷工,還順便把條右胳膊也鍛鍊得又粗又壯如鋼似鐵。它太瞭解他了,他就是一個“貪”,幹活兒沒夠。打小就這樣,活神仙都沒治。小時候,娘讓他進山去打柴,他就高高興興跟著大人們去了,一早出去,天黑透了才揹著小山也似的一大筐踉蹌著回來,壓得小小的肩膀又紅又腫,疼好幾天,娘心疼得落淚,他卻歡喜,覺得自己像個男子漢。

按照先生一貫的精神撫慰法,我估計夜深人靜時,先生沒少用他那隻溫存的左手去撫摸著勞模的右手說些受聽的話,不排除各種阿諛奉承。我放開他的手,一陣鼻酸。

這次相見,先生又剛好抄改完了他的第16部長篇小說《山本》,一座莽莽蒼蒼山高水長的大秦嶺都被他收進了這部50萬字的新作裡。先生的書是越寫越多了,早已不僅僅是著作等身的問題了,如果把他出版過的書們摞起來供他自己仰望,恐怕他頭上的帽子又要掉下來了,就像當年他第一次見到高高的鐘鼓樓時那樣。可他腦瓜頂上的頭髮卻是越來越少了,如果說頭髮是穿在腦袋上的衣服的話,那麼,賈老師腦袋上的衣服就有著“薄、露、透”的嫌疑,不過,這並不影響他越來越精神。男大十八變,我發現賈老師竟越變越好看了。他的眉眼越來越舒展,氣韻越來越祥和,馬上66歲的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副春暖花開的樣子,連每根頭髮絲兒都飽含著笑意。沒辦法,如今他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連春風都要讓他幾分得意呢——他是一個真正成了精的人。賈老師雖然成名甚早,但他坦誠地說他不喜歡自己50歲之前的作品,自覺幼稚可笑,他認為自己50歲才剛剛開了一點竅,60歲才稍微懂了點事,如今,他的寫作才剛剛開始。怪不得他像個任性的孩子,不顧一切地幹著自己喜歡的事,連看世界盃足球賽都能悟出一種小說的新寫法來,每寫一部新書就變換一種新的招數,並著魔上癮,不斷顛覆自己,超越自己,這使得平日溫和謙卑的他一旦拿起筆來就立刻變成了一匹狼,一隻禍害讀者,禍害評論家的狼,連評論家們都跟不上他令人眼花繚亂的新陣法;這使得今天的賈平凹和昨天的賈平凹每每四目相對都感慨萬千。

作為著名的四多作家(出版作品多、擁有讀者多、引起爭議多、評論文章多),他是國內唯一一個始終堅持純文學寫作而又相當不差錢的主兒,他的作品越寫越特,他自稱“天下奇醜,曠世孤獨”。他仗劍而行,獨孤九劍,有進無退——他是一個在文學的天地間自在獨行的少年俠,他必須好好幹。不然,讓他作品裡的那些人物怎麼看他?莊之蝶和唐宛、牛月清、阿燦們會怎麼看?金狗、小水和劉高興們會怎麼說?還有白雪、引生、夏天智們,他絕對不能讓他們失望!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12年的重逢配得上一頓好飯。早在剛下飛機時賈老師就打來電話問中午想吃點什麼?吃貨一聽前輩請客,忍不住原形畢露,淘氣勁兒立刻就上來了,問:“賈老師,我可以點飯嗎?”前輩說:“你儘管說!”我說:“賈老師,我想吃陳忠實《白鹿原》裡提到的葫蘆雞。”電話那頭略顯沉吟,說:“我還真不知道哪裡有賣葫蘆雞的,你到了咱再說。”見了面,賈老師循循善誘:“葫蘆雞就是燒雞嘛,燒雞有什麼好吃的?不如我帶你去一家好吃的川菜館。”我心中懊悔,我這個不懂事的,只顧著自己自私自利,全忘了賈老師是個基本茹素的人,一向只喜各種雜糧蔬果的。我為什麼要吃葫蘆雞?我應該讓賈老師領著我們去尋找一頭有著哲學思想的奶牛嘛,我們要像《廢都》裡的莊之蝶那樣捧著它溫暖的乳房幸福地喝奶。正好同行的陝西朋友裡有個養雞專業戶,他極為贊成賈老師的說法,說現在的雞40天就出籠,渾身的激素,不吃也罷。於是四個人集體槍斃了葫蘆雞,歡天喜地跟著賈老師去吃川菜。作為主人的賈老師遞給我一本厚厚的菜譜,吃貨推讓再三,不得已,見首頁上有道“麻辣林蛙”赫然在目,便說就吃它吧。豈料,耳邊廂立刻聽到一聲斷喝:“我就叫凹,你不能把我吃掉!”嚇得我的小心臟都少跳了一下。真要命,剛才要吃葫蘆雞,現在又要吃麻辣林蛙,簡直一點兒記性都沒有!我一邊暗中猛掐自己大腿,一邊微笑著繼續點菜,我想我當時的笑容一定很詭異。

那頓飯大家辣味相投,吃得滿心的幸福。要知道能跟賈老師共進午餐是件多麼難得的事情啊。賈老師那麼忙,就連披麻戴孝時都有人抓住機會索要簽名,企圖合影。一年365天,連老婆孩子都很少見到他。每天早上7、8點鐘就準時來到上書房讀書寫作了,到深夜12點才回家休息,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吃完餃子立刻就往書房跑。除去辦公、開會、深入民間採風和必要的應酬外,他把所有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與文學相愛這件美好的事情上。動不動就要關緊門窗、掩上窗簾、拔掉電話線、關掉手機、扭亮大燈,他在書桌上那環立了滿滿一週的眾神注視下,鋪開稿紙,拿起筆,他聚起他全部的精來去會他的神,投入他神聖而又莊嚴,孤獨而又寂寞,艱辛而又幸福的創作中去,既貪得無厭又貪得無厭又貪得無厭。他勞動著,很雄,樣子很美。自從作了外公後,他有時也很想念隔輩人,大呼小叫地把人家叫來,玩不了多大功夫又覺得實在是吵鬧,耽誤自己幹正事,就又硬著心腸把人家攆走。他是一個恨不得把一分鐘都掰成八瓣使的人。


文學青年賈平凹同志


我因為太幸福了,反而吃得很少。我說:“賈老師,您這頓飯會讓我飽很多年呢。”一旁的文友便齊贊:“看小丫說得跟詩一樣!”賈老師一邊夾起一根青菜幫子一邊笑著說:“凡是說得詩情畫意的都是假話。”吃貨趁機趕緊奉上自己的幾篇小文請前輩斧正:“賈老師,我這人一向野生野長,文字也另類得很,這次特意挑了幾篇比較鬼的,請您給指點指點。”前輩馬上指點:“鬼不鬼,要別人說。”我在心裡連抽自己幾個小嘴巴,怎麼搞得?我竟然在中國最大的鬼才面前說自己的作品鬼,我真是活見鬼了!

我閉住嘴不再說話,彷彿嘴巴里正含著一隻麻辣林蛙……

此後的幾天裡,我一個人在美麗的西安城裡四處流浪。我先後吃了西安飯店的葫蘆雞、長安竹間葫蘆雞、義鳴樓葫蘆雞、金牌老碗葫蘆雞、醉長安葫蘆雞、窄巷子陝菜館葫蘆雞、古今長安老茶坊葫蘆雞、古法葫蘆雞、秦味葫蘆雞、長安大排檔葫蘆雞。葫蘆雞們一個個都半睜著眼,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肯定是號稱“長安第一味”的葫蘆雞們聽說賈老師在背後說了它們的壞話給氣的。吃了那麼多的葫蘆雞,我自己都自慚形穢,根本沒敢告訴賈老師。不然,按照他小說家的神祕思維和他對大自然的一貫敬畏,他一定會把我看成是一隻嘴角兒還淌著鮮血,胸脯上還沾著幾根雞毛的行蹤可疑不安好心的傢伙。

我強忍著沒有告訴先生:葫蘆雞真的不是燒雞,葫蘆雞真的很好吃。

何必要打擾他呢,多給他點時間,讓他多寫點能夠打敗時間的文字吧。他寫,我們看,彼此都幸福。

我喜歡登上夜晚的西安古城牆。一到晚上,西安就變成了長安,一輪古月脈脈照看滿城燈火。我伏在城牆的垛口上仔細辨認著,哪一盞是李白家的,哪一盞是杜甫家的,哪一盞是賈老師家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賈平凹同志,你好好幹!

(原創: 河北王小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