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人車禮讓的文明行為就在身邊上演

交通 社會 烏魯木齊晚報 烏魯木齊晚報 2017-09-21
烏魯木齊:人車禮讓的文明行為就在身邊上演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 (記者彭芳 通訊員王曉紅)目前,烏魯木齊市機動車保有量及突破100萬輛,越來越多的市民們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後,道路上的行車、停車矛盾也開始凸顯,雖然近年來烏魯木齊每年都在新建高架橋,但有限的道路資源卻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行車需求。

巷道內到處停車,影響了正常通行的車;不論紅綠燈與否便隨意結隊過街,影響了同樣趕時間的乘車人和上班族;斑馬線前鳴笛、加油通過,影響了路人安全過馬路。以往層出不窮的交通狀況,隨著烏魯木齊創建文明城市,道路上多了勸導員,路口處多了巡邏車,還有那些規範交通的道路設施,漸漸讓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規整起來。

自治區公安廳交警總隊事故處理與秩序管理支隊支隊長李小杰說,“文明的交通出行環境,首先需要一部分人帶頭,逐步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蔘與,最終實現人人文明出行的目標。當然,在相互感染文明出行外,還需要我們執法人員對典型違法的適當處罰,讓蔑視文明的人學會遵從、守法。”

9月15日、18日,記者先後來到烏魯木齊水磨溝區部分路段,眼觀耳聞烏魯木齊文明變化。

行人看燈過街 從被動轉主動

9月15日11時05分,在西虹路與南湖路交匯路口,雖然沒有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但人、車信號燈的更替,也完全實現了人車分離通行的安全交通。

在馬路上做了7年交通引導員的米熱古麗談起目前每天的工作,她笑笑說,“現在真的輕鬆很多,行人們都會看燈過馬路了,就是有一兩個人準備闖過去,旁邊等著的人也會喊他,提醒他看燈再過馬路。”米熱古麗說,一開始做交通勸導員時,她只要一上班,就得不停地扯著嗓子喊,“別過,看燈!”有的時候遇到不理解的行人,還會被指責兩句,一天下來,她回到家嗓子幾乎都是啞的,跟家人都沒有太多經歷說話聊天。

“我覺得這就是習慣問題,以前過馬路看路上有沒有車,現在過馬路會自覺的看人行燈,綠燈才過,這也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市民馬麗說。

在此路口執勤兩年的水區交警大隊南湖路中隊民警潘有樑說,以前只要站在路口,一會就能查處20-30名橫穿馬路的行人,“當時罰5塊錢,市民還會不理解,現在基本沒什麼人闖燈了,偶爾有兩三個,被抓了也會覺得很慚愧,不僅願意交罰款,也都會承諾以後一定看燈過街,從被動制止到主動遵守了。”潘有樑說。

違停致腸梗阻 治理顯成效

由於地處市公安局、二附院周邊巷道,每天辦事及就醫的車輛會把南湖東路北三巷、南湖東路青翠巷、南湖北路東三巷等巷道停的滿滿當當,雖然僅有雙向兩車道,但兩側違停的車也把本就狹窄的道路擠得只剩一條車道,只要逢錯車,就會出現互不相讓,排隊擁堵的尷尬局面。

“我們在路中間設置了雙向車道的隔離護欄,引導雙向車輛各行其道,給人行道的路沿石上也栽了隔離柱,避免違停車佔用人行道。”水磨溝區交警大隊七道灣中隊指導員歐建亮說。

當記者來到以上巷道,原本違停佔道的車輛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有序的行車。

位於青翠巷的融鑫社區1號崗亭工作人員沙玉光說,每天從該崗亭門前過往的車輛有3000餘輛,在設置隔離設施前,他們幾乎連午飯的時間都沒有,一直在不停地勸離道路兩側的違停車,有的司機還沒來得及驅趕,就已鎖門揚長而去,哪怕就是一輛違停車,都會影響到社區內車輛的進出。現在,沒有了違停車,他們也終於能正常引導社區車輛進出,不用忙於制止違停車了。

斑馬線前讓行人 “這是應該的”

9月18日11時30分許,在西虹東路新疆鹽業門前人行道前,雖然沒有人行過街信號燈,但過街的行人也能得到優先過街的待遇。短短10分鐘,20餘名行人分撥過街,先後有7輛車停下讓行人先行。

開了十多年車的宣忠就是讓行司機中的一員,他說,以前自己也曾有過因為趕時間,鳴笛催促過街行人的經歷,但從三四年前,因為看到了人行道前一起行人被撞的事故,讓他觸目驚心。“其實踩剎車也就等了幾秒鐘,行人就過去了,也耽誤不了什麼事,可如果踩油門撞了行人,那不僅耽誤了自己的事,還有可能給行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宣忠說,從那時起,他就時刻提醒自己,只要有行人過街,他絕不會鳴笛或踩油門跟行人搶行,還有幾次讓行行人後,他還看到行人向他微笑、有的豎起大拇指。

作為專業司機,續繼濤也這麼認為,“兩條腿永遠不可能比四個輪子跑的快,所以我們開車的人就不該跟行人搶,禮讓行人,這是應該的。”

記者發現,在車輛停車讓行人先行時,不少行人也加快了腳步過街,他們像是互有默契的樣子,與人方便等於與己方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