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監督下 這個“豆腐渣”工程被叫停'

"

8月18日18時42分,一條工程施工視頻發佈到湖南省新田縣門樓下瑤族鄉“村紀檢委員工作群”內。上傳視頻的是泥塘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張坤友,他舉報泥塘村“水毀道路修復工程”部分路段施工存在偷工減料等問題。

今年7月,新田縣暴發1960年以來的最大洪災,門樓下瑤族鄉泥塘村樅木橋頭至大幹源路段多處被毀,泥塘、魯塘、高岱源等三個行政村共2305人被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縣交通運輸局隨即對“水毀道路修復工程”立項,履行程序後將這一路段發包給工程負責人謝某進行施工。

灌漿像“撒鹽”,偷工減料拒絕整改

“這路如果這樣砌,下次發大水還會被沖垮,到時村民還會被困,遭殃的還是我們老百姓……”8月18日,曾在建築工地務工的泥塘村村民趙志生,發現施工路段存在問題,隨即向村監會反映。

“你們灌的漿怎麼是乾的?用料還那麼少,就像撒了點鹽一樣,質量有保證嗎?”張坤友與村幹部趙萬娟來到施工場地查勘,發現施工人員果然存在偷工減料問題,便當場提出質疑。

“縣交通局的領導都沒說,你管什麼呢!”施工人員態度蠻橫。

“上次發洪水把路給毀了,國家花這麼多錢給我們村修路,你們卻要弄成‘豆腐渣’工程,怎麼能不管呢!”張坤友與趙萬娟一起對整個路段逐一排查。

“工程質量多處有問題,請你們暫停施工……”張坤友與施工人員交涉。“我們一直這樣做的,就你們話多。”施工人員拒不接受停工的建議。交涉無果,張坤友在工作群裡發出現場視頻,把問題線索上報給鄉紀委。

督促相關部門,現場辦公查清問題

接到舉報,門樓下瑤族鄉政府、鄉紀委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瞭解情況。

“這是交通局的項目,我們只接受他們的監督。”施工人員仍不理不睬,我行我素。溝通不順暢,陷入僵局。8月20日,門樓下瑤族鄉政府向縣交通運輸局發函,要求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質量監管。同時,鄉紀委將情況彙報到縣紀委。

“工程質量不過關,是誰在損害群眾利益?”20日晚,該縣紀委分管副書記連夜召開調度會,要求縣交通運輸局徹查“水毀道路修復工程”質量問題,並督促各鄉鎮紀委對有關問題進行全面排查,發現問題即刻處置、上報。

“你們看,石頭都是鬆的,裡面根本就沒灌漿,稍微用力一扯就出來了……”8月21日一大早,縣、鄉紀檢幹部與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組成聯合工作組,進駐泥塘村進行現場核查。

工作組扒開砌好的石牆,發現多處未按要求灌漿,灌漿部分也存在用量少、不達標的問題。經核實,整條路段8個施工點有3處存在類似情況,問題路段共計27米長,而其餘路段砂漿成分、用量均達標。

整條路段都是同一負責人承包的,為什麼不同施工點質量差距這麼大?現場水泥、沙子、石料等施工材料充足,不像是工程老闆剋扣材料。帶著疑惑,工作組進村入戶走訪。

“我們本地的兩個施工隊搞得蠻好,就是外縣的一支陳氏施工隊,偷懶圖省事,漿也不灌……”知情村民向工作組反映。通過核實,工作組發現,問題路段都是由陳氏施工隊施工。

原來,為加快工程進度,工程負責人安排三個施工隊同時施工,而陳氏施工隊投機取巧、弄虛作假,造成工程質量不過關。據縣交通運輸局技術人員介紹,問題路段除了灌漿不飽滿外,還存在用石不規範、養護不到位、沙子含泥量大等問題。

壓實監管責任,守護群眾出行安全

8月21日下午,陳氏施工隊被清退,泥塘村27米不合格路段全部被拆除,進行重新護砌。

與此同時,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帶隊對門樓下瑤族鄉劉家、泥塘、高岱源、三塘源、竹林坪等5個村的“水毀道路修復工程”全路段工程質量展開全面排查。

因監管不到位,縣交通運輸局對負責監督該路段工程質量的監理單位相關負責人進行約談,並對監理單位作出處罰。

縣紀委監委駐縣委辦紀檢監察組及時對縣交通運輸局公路站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提醒談話,壓實其工程質量監管責任。

“多虧了村監會,監督觸角延伸到一線,讓我們能及時發現問題。”看著整改工作有序進行,門樓下瑤族鄉紀委書記唐健美感慨道。

該縣紀委監委著力用好村務監督委員會力量,構建村級近距離監督、鄉鎮全面監督、縣級重點監督的三級監督體系,形成一張上下貫通、橫向協調的“監督網”。今年以來,各村村監會監督村級重大事項537次,參與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672次,糾正村幹部不當行為161次。(本報通訊員陳斯哲 何星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