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不自信、焦慮影響孩子學習的三大心理問題都來自父母

影響孩子學習的三大心理問題:恐懼、不自信、焦慮

如今的孩子和從前不同了,常常出現恐懼、不自信、焦慮,而且很普遍。然而,這三大問題,本質上都和家庭有密切的因果關係。

  • 孩子的恐懼,來源於三重安全感的缺失

第一重,有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潛意識裡深深地埋著不安。因為他在0-3歲沒有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安全感的本源是母愛,而母愛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身上得有實實在在的表現——母乳餵養,以及母親在身邊(尤其是晚上)的陪伴。

第二重,孩子在3-6歲沒有父親陪伴,也會造成恐懼。小孩3歲開始下地探索世界,而父親就是他勇氣和力量的來源,即生理安全的保證。若這個階段父親缺失,那麼這個孩子會變得膽怯、懦弱,在學校裡還容易受欺負,連學習都會影響。

第三重,孩子的恐懼來源於母親的情緒。孩子跟母親是臍帶剪斷、潛意識完全相連的關係,母親是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若母親經常情緒崩潰、歇斯底里,那麼孩子的最後這道防線都塌了,如何有能量專注學習?

恐懼、不自信、焦慮影響孩子學習的三大心理問題都來自父母

  • 孩子的不自信,來源於慾壑難填的父母

沒有人生來不自信的。每個不自信的孩子背後,通常都有百般挑剔的父母!

一個人是父母帶來這個世界的,如果媽媽老挑剔孩子,要求孩子,那孩子跟她在一起得到的就是自己總是哪哪都沒做好。

通常的情況是,父母給孩子提要求,要考第十名,孩子就考了第十名;父母又說了,向第五名進軍,再超過你們班第一名;孩子考了第一名,父母又說,你給我保持下去。

那麼這個孩子一輩子再怎麼努力,都達不到父母要的這個高度。而如果連一個孩子的父母都不看好他,那麼在他心裡,全世界就都不看好他了。

所以,父母應該有怎樣的心態才對?就算生了一個醜八怪,你都要向全世界宣佈我家孩子最好,這才是親爸媽啊!

  • 孩子的焦慮,來源於父母的焦慮

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如今焦慮症的患病年齡普遍低了。從前高中生、大學生焦慮症,現在都是小學生。

啃手指甲,一撮一撮掉頭髮,總是擠眉弄眼,一到考試就頭痛胃痛全身痛……

為什麼孩子們這麼小就開始焦慮?就是因為他們身後有一群焦慮的爸媽,在孩子回家進門後,緊跟著一連串問題:今天考試怎麼樣?老師批過分數嗎?全班最高几分,最低幾分,平均幾分,你幾分?一碰到分數就錙銖必較。

其實,教導主任才一天到晚關心學習,媽媽是要關心孩子早飯吃得好不好、要不要多加點菜的人啊。否則你只會給孩子這樣的信號:你每時每刻都在想我的學習。這樣的孩子怎麼會不焦慮呢?

恐懼、不自信、焦慮影響孩子學習的三大心理問題都來自父母

那麼,話說回來,父母的焦慮又源自何處呢?

父母的焦慮有“三宗罪”:虛榮,不自信,理想的傳遞

第一宗:在孩子的學習上很虛榮,會害慘孩子。

虛榮的父母有個共同特徵,愛假想。他們會想象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在講孩子的學習問題,他就炫耀自己的孩子現在是班裡的學霸,同學們都投來羨慕的眼光。心中可能還暗自得意:別人家再有錢,有什麼了不起,孩子學習這麼差!

第二宗:父母有時候會不自信,不知道將來能不能培養出來一個成才的孩子。

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我只建議你思考兩個問題:

你是不是努力要求自己做一個寬容別人,善待弱者的人?你是不是一直在教育你的孩子要寬容別人,善待弱者?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放心,你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差。

要知道,低層次的競爭是體力競爭,我比你強我排隊插在你前面;中等層次的競爭是智力競爭,我比你狡猾,我把你比下去;但是,高層次的競爭一定是道德競爭。文明到達怎樣的高度,其標誌就是如何對待弱者。

你的孩子如果能善待弱者,則表明他的文明程度很高,將來又怎麼會發展不好呢?

不自信還體現在一些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的“割草機父母”,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現實事務處理能力。父母不讓孩子處理現實事務,只讓他們悶頭學習,孩子的現實感就會減弱,容易沉溺於虛擬世界體驗真實感,例如有網癮,玩手機,只在網上交朋友。

“割草機父母”這種養育模式還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過度聚焦,造成孩子容易情緒爆發,經常發火。二是孩子的抗挫力弱,沒有克服挫折的能力和自信。

但這樣的父母肯定會說,自己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啊。這是真的。但這一切表現,其實只是暴露了你沒有教育的自信,自身安全感缺失的問題。

恐懼、不自信、焦慮影響孩子學習的三大心理問題都來自父母

第三宗:還有一些父母之所以焦慮,是想讓孩子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譬如你的理想是進清華北大,當初差了5分沒進,現在就要求孩子一定進清華北大。但也許你的孩子想考分數很低的戲劇學院,於是你就開始焦慮了。

但你其實忘了,人和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你的延續。而且每個人都是人才,但只有走對了地方,潛能才會被激發,將來才能走得高、走得遠。

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學歷越高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越不愛學習。這就是因為孩子一來到世界上就承受了比普通孩子更大的壓力。父母本身做到了,所以在學習上,他們提任何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於是就容易出現一個假裝無能的孩子,因為害怕父母對自己有過多的指望,所以乾脆放棄學習。

當然,在目前社會的價值取向下,要求全民競爭,超越,搶奪資源,這就不是個體能夠改變的問題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