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建築 考古 宋朝 文物 甘肅文旅 甘肅文旅 2017-10-13

今天的人們說起中國式民居,一般都會想到北京的四合院、陝西大院、徽式建築以及江南民居。其實,位於大西北的甘肅民居也非常具有特色。

在甘肅的民居中,位於隴東南的天水民居特色鮮明,既有北方建築特點,又具有西北的風格。天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有伏羲創八卦的歷史,有秦文化的傳承,有三國文化的經典,更有麥積石窟文化的烙印。天水的民居自然也深受厚重的文化影響!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說到中國民居,明式建築一定是首選。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稱南北宅子),屬明代民居古建築,是天水市現存的明代民居建築的傑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國西北地區唯一現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在全國範圍內其規模也是不多見的古民居。胡氏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兩處隔街相望的古建築群組成。南宅子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於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著名文物、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稱它“是甘肅省唯一的也是全國罕見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築風格的古民居建築宅院群”。兩處古宅的建築佈局、結構形制、屋頂脊飾、磚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胡氏民居雖為四合院,卻不同於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無論正房或廂房均為馬鞍架結構,而胡氏民居除正房與倒座為馬鞍架結構外,廂房則採用俗稱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構建方式,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前後兩進四合院的正屋自明萬曆朝建成之後,未進行過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著400年前的原貌,這在全國範圍內也是極為罕見的。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棗園巷,民國年間稱“東團巷”、“榮譽巷”,新中國成立後恢復其名“棗園巷”。該街區位於小西關城,伏羲廟西側,面積2.1公頃。棗園巷是傳統的街巷民居,街巷格局和古建築保存完好。在使用性質上以居住為主,保持安靜宜人的生活居住氛圍。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三新巷,原叫“石頭巷”,後以榮氏企業“茂新、福新、申新”三大企業為名,改成“三新巷”,由於口傳或筆誤,現稱“三星巷”。該街區保護區位於古城牆遺址以南,聚寶盆以東,由自由路以北的三新巷兩側和自由路、三新巷路口東南部地區組成,面積2.65公頃,綠化良好,古建築保存完整,使用職能以居住為主。三星巷9號是明清建築,為清代武舉趙子培故居,三星巷25號是,宋代建築,為宋代抗金名將張俊府。字伯英,與岳飛、韓世忠合稱南宋三大名將,所部稱張家軍,官至郡王,後與秦檜造成岳飛冤案,成其不光彩的一頁,死後追封循王。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澄源巷,自哈氏一族入住以來,回漢兩個名族融合的故事一直流傳,於是此巷又叫團結巷,新中國成立後改為澄源巷。該街區位於澄源巷北段西側,北接原城牆遺址,面積較小,僅0.7公頃。但院落、建築保存完整,是西關保存最完好的歷史街區,規劃使用職能以居住為主。澄源巷11號、13號、15號、17號皆為清代建築,為哈銳故居。哈銳為光緒壬辰恩科進士,先後在京任刑部主事,四川等地知縣,為中國文化史上唯一的回民翰林公。辛亥革命後,走實業救國之路,開創甘肅民營工業先河。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據統計天水現有古街巷41條,古民居3000多間,大小木樓57座,如果再加上街子古鎮和關子古鎮等處的古巷民居,則遠不止這個數。在這些古巷民居中,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處(胡氏民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哈銳故居、張慶麟故居、石作瑞故居和連騰霄故居),縣級2處(馮國瑞故居和楊名顯故居)。從年代上說,這些古民居大多建於元明清三代,比我國著名的平遙民居還要早數百年,像位於飛將巷的李廣故居,雖系明末翻修建築,但還保留著漢代門庭高闊的特點。

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優良傳統的天水民居,原來這麼美

天水民居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的優良傳統,所以顯得樸素典雅,古風猶存。其土牆古槐、木樓竹影又說明,天水民居既有北方民居的厚重和嚴謹,也有南方民居的輕巧和靈動,這在西北乃至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