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建築 抗日戰爭 傳染病 傷寒 慈溪社科 2017-06-05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自古多仁人志士,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在特定時代下的崇高理想。心懷天下安危者有之、為國為民憂思者有之、思考人生慎獨者有之……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匡堰王家埭村的主幹道路旁佇立著一處建築,橙紅色的外牆在一眾灰色的建築中顯得格外醒目,這是王仲良故居——“燧石園”。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說起王仲良,每個匡堰人都覺得熟悉,不僅僅是作為家鄉人熟悉,更是作為榜樣人熟悉。王仲良同志已離世40多年,時光易逝,但他依舊存留在我們心中。這其中,我們也許就會有若干問號,王仲良為何總讓人懷念?在探訪王仲良紀念館中,許多疑問也慢慢解開。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王仲良為何總讓人懷念?——因為尊敬,他的事蹟足以譜寫成傳奇!

▼▼

在王仲良身上的頭銜有很多: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傑出的科技工作領導者等。無論哪一個,都是王仲良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最好的證明。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王仲良1927年參加革命,那一年他28歲。參加革命也就意味著命途多舛,次年1月被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逮捕,在獄中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年後出獄,任金銀業工會黨支部書記。1930年再次被捕入獄,在獄中自學文化,組織難友開展與敵人鬥爭。1936年4月獲釋。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1938年5月,王仲良擔任京滬線工作委員會委員,開闢無錫敵後抗日根據地,並化名王承業,歷任中共無錫縣委書記、江南抗日義勇軍無錫支隊司令員兼政委、無錫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1941年10月,南下浙東,任浙東軍政分會委員。此後歷任中共三北工委書記、中共三北地委書記、三北遊擊司令部總辦事處主任(化名王耀中),三北自衛總隊隊長兼政委、浙東行政公署三北地區特派員、中共四明地委書記、浙東行政公署副主任。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1943年夏秋間,姚北久旱不雨,霍亂流行,疫區東起觀城西至滸山,染疾身亡者甚眾。王仲良邀集當地醫生、鄉保長及社會名流,發動衛生宣傳,從上海採購霍亂傷寒混合疫苗,下村治療,疫情始得控制。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1945年10月,王仲良奉命率部北撤。次年6月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教導團政委,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後勤部衛生部政委。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仲良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後勤部接管委員會祕書長。1953年轉地方工作,先後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華東分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在此期間,王仲良正確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關心科學家,組織並幫助他們完成各項科研任務。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文化大革命”期間,王仲良遭張春橋誣陷,隔離審查長達五年。1974月1月12日在上海病逝,終年75歲。

王仲良的一生是坎坎坷坷、風風雨雨、浮浮沉沉的一生,但也是紅紅火火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王仲良為何總讓人懷念?——因為我們從未忘記!

▼▼

為了紀念王仲良,更為了緬懷、銘記歷史,匡堰建立了王仲良故居——“燧石園”,於2012年正式開園。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故居內用多幅展板生動形象地記錄了王仲良的事蹟,從這些字裡行間我們就可以瞭解他偉大的一生。除此之外,紀念館還樹立了雕塑,陳列了那個年代的物品,挎包、皮鞋……看到的瞬間就好像把我們拉回了那個年代,心裡滿是崇敬。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燧石園”的建成開放,提供了一個紀念王仲良同志的場所,也開闢了一個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先進文化也意義非凡。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在燧石園外,我們還見到了王仲良幼年時的鄰居,餘紀芳,今年已經86歲。年輕時也是抗日戰爭的一員,打過仗,抓過漢奸。歲月早已爬上老大爺的額頭,但他依舊矯健,不知是否與當年那段特殊的經歷有關。從他的隻言片語中,王仲良同志也變得更加鮮活起來。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根老大爺介紹,王仲良年幼時在新浦學銀匠,16歲到了上海某銀樓做工。王仲良在老家空餘的時間也會教年齡小的孩子槍法等。相關記憶已不多,但是在老大爺零零碎碎的回憶中,王仲良也立體豐滿起來。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王仲良為何總讓人懷念?——因為他的不凡經歷給我們提供了精神食糧!

▼▼

王仲良就是一塊燧石,燃燒自己為眾人指路。無論是浴血腥風的戰爭年代,還是風波疊起的建設時期,他都毫不猶豫消耗自己,一次次迸發出閃亮的火花。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王仲良是黨的忠誠戰士。建國初期,在“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他堅持領導帶頭以“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思想境界,把虛心接受群眾的監督和意見,對受的冤屈,他總是一句話“黨內的事,受點冤枉算啦,歷史會做出證明的”。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王仲良也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的踐行者。他認為“要領導知識分子,必須瞭解知識分子、熟悉知識分子,深入到知識分子中,與他們廣交朋友”。他常在下班後,到科學家家中串門、聊天、談心;週末,經常參加科學家“橋牌沙龍”,在和諧氣氛中關心同志、瞭解情況、解決問題。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有人說:“幾千知識分子成堆的華東分院,竟沒有一位科學家和高級知識分子被劃為右派,簡直是奇蹟”;科學家們讚譽:仲良——科研戰線的開明領導、知識分子的知心益友。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王仲良同志更是堅持“出科研成果、出科技人才”辦院方針的帶頭人。他提出“服務好就是領導好”,在科研管理及政治思想等工作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引領科學家們,集中主要精力和時間致力於科學研究。

老建築|昔日歲月,紅色記憶—共產主義戰士王仲良的沉浮人生

撫今追昔,我們對王仲良同志更加崇拜,更加無限感激。他是戰爭年代的苦命之人,但是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可以說每走出一次困境,每戰勝一次困難,每取得一點進步,與自己的堅持和信仰分不開,這也成為了我們這一代的精神食糧。

來源:樂活匡堰

編輯 | 匡堰

攝影、設計 | 銳蜂動力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