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建築 中國古代史 明朝 雕塑 沐英 肖育文 2018-12-02

鄭營村,位於石屏縣寶秀鎮。這個1999年初就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小村,有“雲南第一村”之稱,它原是明朝屯軍後裔建設起來的小村莊,前臨赤瑞湖,旁有古榕潭,後靠一座大青山。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遠遠看去,鄭營村有一種莊重樸素的美。但走進村內,外表樸實的老房子,卻又流露出一種沉靜大氣,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古代的將軍——胸有驚雷卻面如平湖。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據村裡人介紹,明朝洪武年間早期,當時的鄭營村還叫著“普勝村”的小名兒,這裡聚居著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沐英等人平定雲南後,一個叫鄭太武的軍人在蒙自屯軍的後裔看上了這塊山青水秀的寶地,他們成群結隊地來到了這裡。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這群不速之客的到來使這塊土地上原先的傣族居民只好帶著無邊的眷戀離開了世代居住的普勝村,遷往元江及西雙版納一帶——真不知道他們一路上回頭望了多少次曾經的家鄉呢。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此時的雲南早已平定,曾經叱吒風雲的祖先們遠離了金戈鐵馬,手中的刀劍被鐮鋤取代,開始了一種安定的耕種生活,並把這個小村落改名為“鄭家營”。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他們按照軍隊的一些經驗,把村莊的格局規劃成軍營的樣子:筆直的“三街九巷”,開始重新建設自己的家園。不過這個極有軍營味的名字“鄭家營”,在歲月的變遷中慢慢變成了“鄭營”。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與許多古民居的那種張揚恣肆、富麗堂皇的風格相比,鄭營的古民居是沉鬱低調、嚴謹而內斂的。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它們外表絲毫不顯山露水,門廳都顯得極為普通和簡單,但深入其間,卻能讓你沉溺在它們的縱深幽雅中。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三街九巷的嚴謹佈局,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其間有老人閒坐兩旁閒話往事。在進村的街道旁邊,三三兩兩的鄭營人一邊聊天一邊看守著自己的小貨物攤子,見到外來的遊人,他們動了動,似乎想要招呼一下生意,但卻因驕矜而最終沒有發出什麼聲音。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與常見瓦房的青瓦不同,鄭營村建造房屋所用的瓦片都呈灰白色,這給規整秀氣的鄭營村更增添了幾分整潔。幾乎所有房子的牆壁外面都在巨大的土坯上粉刷了一層白灰。年深日久,片片白灰遺落在了歷史的風塵中。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鄭營村內現存完好的古民居有數十幢之多,其中尤以陳氏民居最為顯眼。這是一院佔地達千餘平方米的三進四合院,從後門進入院內,感覺是在探尋一種無盡的幽深。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各個天井之間曲折迴環,高大粗壯的房柱沿著迴環的走廊,帶人一點點進入門戶深處。二樓的走廊間常向外伸出寬大的一段,上面有長條木鑲榫成的美人靠,自然是供人休息和看風景的了。實際上,在如此高牆密房的院子裡,目光所及之處,不外乎青牆白瓦和院子上四角的天空。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細節成就了這座建築,整個建築的木製品均用大線條雕刻的主基調上也不缺乏小細節。在一些窗戶的角落或者門頂上,偶爾點綴的精細雕刻品讓人歎為觀止,石榴、佛手、蝙蝠、喜鵲等等吉祥圖案惟妙惟肖。木雕的圖案精美,雕刻細膩,使得整座大院顯得豪華、典雅。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石屏縣在明清兩代建有很多宗祠,很多較大的村鎮都有,鄭營也不例外。鄭營目前保留著比較完整的陳氏、鄭氏和武氏宗祠以及不少修建於清末民初的民宅。很多清、民時候建造的民宅是在明朝房屋的老址上拔地而起的。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朝代的更迭、歷史的前行使得後人只能在極少數的磚木柱石和雕刻上找到一絲絲明朝建築的風格,民居中隱藏更多的則是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走在村中整潔狹長的巷道中,青石環口的古井不時會冒出來,井口石欄上深深的繩印無聲地見證著這個小村子的歷史。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與建水團山古民居那種張揚恣肆、富麗堂皇和無所顧忌的風格相比,鄭營的古建築是沉鬱低調、嚴謹而內斂的。它們外表絲毫不顯山露水,門廳都顯得極為普通和簡單,但深入其間,卻能讓你沉溺在它們的縱深幽雅中。

600年前這個小村是個兵城,現在成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第一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