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古鎮郎岱的市井風情

建築 小吃 東嶽大帝 旅遊 六盤水視窗 2017-06-04

在郎岱作田野考察的日子,在許多年老鄉民的記憶中,歷 史上郎岱曾經的繁華就像一段美好的回憶,深深地刻印在他們 的心靈中。商賈、馬幫、兵營等等物事還離他們的記憶不遠,仿 佛就在昨天;而今天的一切,彷彿就是昨天的延續,昨天的重複。

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古鎮郎岱的市井風情

歷史上,滇黔公路沒有開通之前,郎岱是貴州到雲南的必 經之路,從盤江各驛站往東而來,在勞累、疲憊中迎來的第一個 小城就是郎岱廳。山青水秀的小城既是遠來商賈的休息之所 的最好選擇,又是他們從這裡販賣販買各種土特產品的集散 地。

山間鈴響馬幫來。古驛道透著神祕,幽渺中隱著蒼涼,悽 冷中蓄著悲壯。那些被馬千萬次踏出的蹄窩,有的已經在雨天 中灌滿了水,有的已經被雨衝來的細泥填滿。在考察郎岱繁華 的原因時,我的情緒同樣是複雜的。我耳畔常常響起馬幫在這 條古道上趕馬的吆喝聲和山歌聲,當我沿著打鐵關通往毛口河 這一段古驛道訪查時,眼見的是:鋪路的石頭在荒草中若隱若 現,路旁石制的油燈遺蹟在風煙中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 工商業的發展,導致了郎岱市井生活的繁榮;外來人口的需求, 刺激著郎岱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反映在市井生活上,這片土 地上豐富多彩的小吃和相關的節慶活動,就像一幅風俗畫,讓 我在小鎮遊蕩時,慢慢地領會到其中的奧祕!

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古鎮郎岱的市井風情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讀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我的腦海裡總是出現一幅生動 的圖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留存在我記憶中與小巷深處 賣杏花相似的叫賣聲,在時代的發展步伐中已經消失得無蹤無 影,連同“磨剪刀”、賣叮叮糖等聲音,在我的記憶深處只留下淡 淡的印痕。但是在郎岱小鎮,這種叫賣聲卻在時間的連續中得 到留存。

郎岱的街呈東西向,在歷史的發展中形成了東街、西街、後 街、平街、書院街、驛馬街、石灰街、前營、後營等九條街道。街 兩旁的建築以明清時期江南的徽式建築為主體,至今有不少地 方還保持著建築風格錯落有致的封火牆。城外十萬畝大壩盛 產的糧食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使得這 裡的市井民間生活豐富而多彩。

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古鎮郎岱的市井風情

民國年間,郎岱縣城在滇黔公路尚未通車之前曾一度繁華,商賈、馬幫往來頻繁,肩挑揹負的買賣者、打官司告狀者絡 繹不絕,城內各種風味小吃便應運而生。賣者有設攤的,有開 鋪面的,有沿街叫賣的。城內小吃品種較多,主要有雞蛋糕、肉 餅、糯米粑、麵條、包子、涼粉涼麵、天鵝蛋等,這些小吃大多都 延續至今。

郎岱人世代做醬。在做醬時期,一般人家每戶都做三十 斤,不做醬的人家幾乎沒有。此時街兩旁家家戶戶都擺滿了做 醬的醬缸,除了自做自吃外,醬成為了這裡的人家走親竄戚必 備的特色產品。

豐腴的土地在為生活在這一方的百姓提供物質生活基礎 的同時,這一方的百姓也在用他們的智慧之手創造著流傳至今 的美食文化,各種小吃的叫賣聲你剛唱罷我登臺,叫賣聲在小 城的上空瀰漫、迴盪。在那一聲聲的呼喚裡,小城在空氣潮溼 的清晨,在夕光薄薄的黃昏,在更深霧重、馬燈悠忽的夜裡,遠 方的商賈在小城枕著的情感,一個夢,就像枕著一朵石棉花盛 開,以後的歲月都是這朵石棉花上掛著的一滴清露、一個夢

郎岱人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表現在對廟會的熱情和對戲劇 的渴望上,這也是它在市井生活上的表現形式之一。

椐有關資料表明,郎岱最大的廟會是東山寺每年三月二十 八日祭祀東嶽大帝時的盛會。每逢盛會來臨之前的前兩天,城 內的商家都要前來佔領做生意的位置,把事先準備好的商品拉 來擺好,以備銷售。東山之遊在某種層面上是各取所需,每一 類人的不同需求都在交織中形成了相應的亮點,從客觀上來 說,東山廟會的這種氛圍,更加具有民間性,更能體現民間文化 的原精神。

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古鎮郎岱的市井風情

其次,除了廟會帶來的文化生活外,郎岱因為地處滇黔古 驛道上,容易接受、吸收外來文化的合理成分,因而市井文化生 活還比較豐富,揚琴、文琴、黔劇、川劇、花燈、京劇、話劇等各種 劇種不斷流入,不斷融合,人們在穿街走巷時,都會在小鎮夜晚的燈影中不時聽到老屋裡傳來的小調或唱腔,這是小鎮太平生 活的一種寫照。

授權六盤水視窗(lpscn.com)《微鐘山》發佈 作者:吳學良 選自《迎祥郎岱》,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