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健身 FitEmpire健身領域1 2019-04-05

本文適合所有健身愛好者

內容標籤:疲勞管理 恢復質量 過勞判斷

作者:陸肆壹

●訓練計劃的疲勞管理是什麼意思?

●憑感覺來安排休息日就夠了吧?不必那麼嚴格

●沒休息夠也能照樣練吧,有何影響?

●我覺得連續休息一週是浪費時間,有意義嗎?

疲勞管理: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適當地調整訓練計劃“破壞-恢復”的比例,以至於你每次來到健身房都能處於“恢復到位”的狀態。確保你長期、連續地在訓練上獲得進步。

恢復到位:有較好的訓練慾望;訓練時能夠比較順利地漸進負荷(提高訓練難度);訓練帶來的疲憊感並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沒有肌腱和關節不適。

恢復不足:想到健身房就沒勁;訓練時無法達到上一次的水平,更不用說提高難度;工作狀態下降;感到肌腱和關節弱不禁風。

“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訓練年限越高,疲勞管理的作用越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新手對“疲勞管理”這種說法嗤之以鼻的原因。

——在新手訓練負重低、神經衝擊低、肌肉控制能力低、肌肉破壞程度低......的情況下,你可以從訓練中快速恢復,不容易發生過勞問題。

隨著訓練水平的增長,有些人開始遇到各種莫名其妙的瓶頸期,而這些瓶頸期的原因追根究底,幾乎都出於糟糕的疲勞管理

“我一般不會特別安排休息日,哪天感覺累了就休息一天”

“或者我感覺累了就降低重量,降低組數嘛。”

“訓練越是精疲力盡,身體就越能適應和進步!”

用這些觀念來取代:

“每週要嚴格設定休息日,而且哪天感覺累了還要多休息一天。”

“從一開始就要降低過度疲勞的機率,而不是發生過度疲勞後再去被動調整。”

“身體的適應能力是有限的,訓練壓力寧可略低於這個能力,也不要超出這個能力。

“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三大因素——訓練量、訓練強度、訓練頻率

專業運動員、專業教練在疲勞管理上是非常邏輯嚴密的。他們深知無論怎樣調整訓練量、訓練強度、訓練頻率,都要讓整體的恢復處於可控範圍內。這裡列舉三個典型例子:

如果一個計劃的訓練量很高,那麼訓練強度就要適中,訓練頻率也要適中。

例:德式容量訓練法

訓練量:10組x10次,一種典型的高訓練量方法。同一次訓練課你最多隻能選擇1-2個身體部位執行10x10。

訓練強度:你應該使用60-65%的強度——也就是選用極限重量的60-65%來做組(一般人可以使用這個重量做20次到力竭)

如果你選擇了70%以上的強度(用10-12次力竭的重量來執行10x10),這會毫無懸念地導致你陷入過勞狀態。

訓練頻率:在5天之內,你只能針對同一個部位使用一次10x10。如果5天過後你感覺還未完全恢復,那必須再多休息1天。

“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如果一個計劃的訓練強度很高,那麼訓練量就要偏低,訓練頻率很可能也要偏低。

例:一組力竭訓練法

訓練量:1組x6-8次,熱身後只做一個正式組,在這一組中全力以赴。一次訓練包含4-5個動作,不同的刺激角度。

訓練強度:假設這組要做6-8次,那麼你應該選擇80%以上的強度來執行,意味著這組結束後,你會達到深度力竭,並且在當天之內根本無力再做出相同的一組。

訓練頻率:高強度並且深度力竭的訓練,對神經系統的衝擊是無與倫比的,你很可能需要6-7天的休息間隔,有時甚至達到8天。

“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如果一個計劃的訓練頻率很高,那麼訓練強度要適中,訓練量要偏低。

例:中規中矩的自然健美新手起步計劃

訓練量:4組x5-8次。一次訓練課要做2-3個基本動作(在深蹲、硬拉、臥推、推舉、雙杆、引體中選擇)結束後附帶0-1個次要動作(划船、窄距臥推、腿彎舉之類)。

訓練強度:使用70%以上的強度來執行任何正式組。在進步最快的新手期,低於這個強度是浪費時間(除非你還在動作實操學習階段)。

訓練頻率:每隔3-4天就要練完一個全身循環。新手的恢復速度很快,訓練頻率偏低反倒會導致力量表現下降。

“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原則:

●“波浪式”地調控訓練量、強度和頻率三個因素。提高其中一者的同時,意味著另外兩者很可能需要降低。通常來說,在同一時期內提高其中兩者以上的行為都是危險的。

●無論採用何種計劃,一週至少有2個休息日,最多可達4個休息日。不要吝嗇休息日的分配,有時候多休息幾天,你會瞬間解決恢復問題,力量和肌肉得以突破。

●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自己每次訓練之前一定要達到100%無疲勞的新鮮狀態,這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對於中高級訓練者來說,執行日常計劃期間或多或少都會造成持續的疲勞累積。只要這個疲勞程度沒有妨礙你走完整個訓練週期,那麼它就是可以接受的。

●假設一個訓練週期持續10周,最理想的疲勞分佈應該像這樣:

---在訓練週期的開頭,你的身心狀態極佳,訓練熱情高漲(第1-3周)。

---在訓練週期的中期,由於持續的漸進負荷,你開始體會到疲勞感,訓練熱情有所下降,但依然有足夠動力(第4-8周)。

---在訓練週期的結尾,你已經出現瓶頸期的跡象,身心疲勞較顯著,你依靠意志力練完最後1-2周。

---然後進入徹底休息的“減載周”

“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減載周”——連續休息7-10天

已經有無數的資深運動員發現,肌肉和力量的真正變化是發生於減載周的。

在這段時間內,身體得到機會去重新整理各種能量資源,並積極地修復艱苦訓練週期所造成的破壞。最終你以一種脫胎換骨的身心狀態重新迴歸訓練。

訓練年限不滿1年,減載周的作用不大,而且也未必用得上。正如上文所說,低水平訓練者在訓練中給身體造成的壓力較小,可以快速恢復。只需注意安排好每週固定的休息日即可,不需要連續休息1周以上。

系統訓練2年以上,達到中級訓練者水平,減載周開始發揮作用,每練10周以上就需要安排一次7-10天的減載。

●系統訓練5年以上,達到成熟中級訓練者水平,減載的頻率需要更高,大概是6-8週一次。

●在這期間你可以遠離健身房,也可以去健身房做一些遠遠低於自身能力的練習,比如用50%極限重量做5次x3組,目的是保持恰當的神經活躍度和動作熟悉度。

“練得少還猛增肌”?其實不需要黑科技也能實現

推薦閱讀:

1.徹底揭祕流行在職業健美界的操作《暫停/休息法》到底怎麼回事?

2.弱勢肌肉一週多練幾次就能長?真有這麼簡單?

3.神奇健身“數字口訣”!做對了肌肉穩增!做錯了停滯不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