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姜維 諸葛亮 費禕 蔣琬 劉禪 品讀百卷 2018-12-02

自古以來,橫死之人、難得善顧,亡國之臣、難得允公,姜維也不例外。《三國志》一書的著作者陳壽評價姜維:“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有人隨聲附和,說蜀國滅亡、皆因姜維窮兵黷武;有人冷嘲熱諷,說姜維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諸葛亮又一次看走了眼;有人說姜維的才能遠遠不及諸葛亮,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勝少敗多,姜維又憑什麼上躥下跳……如此疑議和誨謗,已是不勝枚舉。那麼,姜維真乃不識時務、不自量力之人嗎?蜀國滅亡,真要姜維背這一口大黑鍋嗎?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三國末期名將,姜維)

姜維,字伯約,生於天水翼縣的官宦之家,其父姜囧曾任天水郡的功曹一職,羌、戎二族反叛生亂、燒殺搶掠之時,姜囧隨軍戡亂平叛、奮不顧身的保護守郡大將而戰死沙場,留下孤兒寡母二人相依為命。姜維天資聰穎、飽讀詩書,對鄭玄所著的《天文七政論》和《中侯》推崇備至。據《傅子》一書所撰,姜維心高氣傲,有志於建功立業,效仿“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一樣的結交俠士、誓為死黨,而布衣百姓的謀生之計,姜維一點兒都不上心,令母親憂心忡忡。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學而不倦的姜維)

年值弱冠,姜維仕任天水郡的上計掾,一方面姜維武藝精湛、腹有韜略,稱得上文武雙全的人才;另一方面其父姜囧捨身護主、大功未報,故此,天水太守馬遵提拔姜維為中郎、天水郡參軍。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以“聲東擊西”之計,一出祁山、揮師北伐,與此同時,姜維、樑緒、粱虔、尹賞等人陪同天水太守馬遵外出公幹,馬遵聽聞蜀國大軍軍威浩蕩,南安、安定和天水三郡的人要麼誠心歸附、要麼望風而逃,便懷疑姜維等人是不是暗通蜀軍、是不是心懷不軌。正所謂“疑心生暗鬼”,心生疑竇的馬遵再也待不住了,夜深人靜之時,他撇下姜維等人,和郭淮一起逃往上邽。姜維等人察覺狀況有異,追至上邽的城門前,但城門緊閉、不肯納入。心知不妙的姜維等人快馬加鞭的趕回翼縣縣城,守城的將領也懷疑姜維等人變節,不準入城。姜維等人走投無路、迫於無奈,一併歸降了蜀軍。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蜀國丞相諸葛亮)

姜維等人歸降蜀軍之後,馬謖不遵軍令、痛失街亭,以致蜀軍不得不退,姜維隨軍而退,與母親兩地失散。諸葛亮對姜維讚不絕口、大力提攜,特封姜維為倉曹掾、奉義將軍,進爵陽亭侯,年僅二十七歲,這讓一些大臣很困惑,諸葛亮如此厚待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降將,意欲何為?諸葛亮致信於長史張裔、參軍蔣琬,解釋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字永南)、季常(馬良,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不僅如此,繼馬謖之後,姜維成了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季至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的四次北伐過程中,諸葛亮言傳身教、傾囊相授,將自己的平生所學授予姜維,終是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病逝之後,尚書令蔣琬執掌朝政,以休養生息為主、以襲擾牽制為輔,背棄了諸葛亮“以戰養戰”的綱領。姜維的官職節節攀升、爵位一變再變,不過是名不副實的花架子罷了,他的軍權一削再削、統帥的兵將愈來愈少,滿打滿算也不足一萬人,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蔣琬病故,一個鼻孔出氣的費禕繼任,奉行“閉關自守、韜光養晦”的政綱,對姜維的壓制和禁錮更是變本加厲了。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羌、胡二族不滿曹魏的苛政、屢生事端,姜維想籠絡羌、胡二族,以“裡應外合”之計侵佔隴西,但費禕否決了姜維的提議,對姜維說:“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就這樣,費禕一而再、再而三的坐失良機、蹉跎歲月,直至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遇刺身亡。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至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的將近二十年裡,姜維一直“戴著鐐銬跳舞”,建樹寥寥。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已過不惑之年的姜維)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夏,厚積薄發、破繭而出的姜維一攬軍政大權,踢開一切絆腳石,率軍北伐。據《三國志.姜維傳》一節所撰,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至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國滅亡的十年中,大權在握的姜維進行了六次北伐,兩次勝利(一次大勝、一次小勝)、兩次戰平(皆是兩軍對峙的平手)、兩次失敗(一次大敗、一次小敗),依戰果而論,姜維的六次北伐勝敗相當、功過相抵,但從戰損來看,蜀國士卒和物資的損失較少、魏國的損失更多,實則稍勝一籌。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已呈老態的姜維)

即使軍事上稍勝一籌,也不能拉近和扭轉蜀、魏兩國國力過於懸殊的差距,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十月,鄧艾和鍾會率軍偷入陰平、奇襲錦竹,致使蜀軍軍心盡衰、土崩瓦解,貪生怕死的劉禪聽聞成都城岌岌可危,便採納了譙周的諫言、率眾投降,蜀國滅亡。造成蜀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姜維嗎?真是姜維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多次北伐,令蜀國國疲民乏、元氣大傷,故此,加速了蜀國的滅亡嗎?筆者並不贊同這樣的歸因和推斷。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蜀後主、昏庸無能的劉禪)

回溯一下,之所以諸葛亮興兵北伐,是因為:一.川蜀形同囚籠,待則必死;二.蜀國以復興漢統為要旨,若不踐行則人心盡散;三.蜀國內部矛盾重重,若不外戰、必生內亂。特別是第三點的因素,自劉備平定西蜀、諸葛亮治理益州之時,這個因素就異常突出和危害顯著,以至於諸葛亮採用“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政綱,他說:“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借諸葛亮之口,我們可以一窺川蜀士人、官宦階層是多麼的腐敗。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諸葛亮採用嚴刑峻法之策)

一方面諸葛亮採用嚴刑峻法、賞罰分明的政略,另一方面他制定了“以軍統政、以戰養戰”的戰略,借軍人集團之力監督和壓制文官集團的猖獗,以此扭轉和改善蜀國的政風。經諸葛亮的鐵腕管制,蜀國的文官集團有所收斂,但諸葛亮一死就故態復萌,楊儀誣告魏延叛國投敵、蔣琬等人偏袒楊儀,令蜀國痛失一員大將。蔣琬和費禕主政期間,背棄了諸葛亮的政略和戰略,讓蜀國的文官和宦官集團又一次盤根錯節、相護相援、貪贓枉法、氣焰囂張。比如劉禪的寵臣、宦官黃皓,結黨營私、把持朝政,中飽私囊、謀害忠良,兵權在手的姜維想殺黃皓而“清君側”,這也“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且姜維懷疑黃皓意欲報復,都不敢回成都城。

若說姜維的大動兵戈而動搖了蜀國的國本和根基,真是言過其實和有失公允了,君不見蜀國的“蛀蟲”們正在偷笑麼?

蜀國滅亡的大黑鍋誰來背?姜維:別看我!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禍國殃民的黃皓)

蜀國滅亡之後,復國心切的姜維“無所不用其極”,佯裝歸降於魏國大將鍾會,蠱惑和教唆鍾會謀反魏國,自命不凡的鐘會中計而叛變。此次叛變謀劃不周、操之過急,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姜維、鍾會、張翼等人死於亂軍之中,姜維以身殉國、殺身成仁。

您認為姜維該不該背蜀國滅亡的大黑鍋?歡迎您留言討論。

(本號專注於歷史拾遺、人物品鑑,還望您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相關閱讀:諸葛亮是一個盤剝百姓的酷吏?他主張的嚴刑峻法是不是太殘酷?!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半桶水”?!他的“錦囊妙計”是瞎編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