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簡稱“蘇”,省會南京,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同時,江蘇擁有中原、江淮、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截至2018年底,江蘇省下轄13個省轄市。其中,就寶應縣來說,人口超90萬,隸屬於揚州市。就寶應縣來說,名字不僅是皇帝所賜,而且還是唐朝皇帝的年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江蘇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首先,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寶應縣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裡下河平原西北部,揚州市北緣,介於東經119°07′43′~119°42′51′、北緯33°02′46′~33°24′55′之間。寶應縣東與建湖縣、興化市、鹽城市鹽都區交界。南與高郵市接壤;西與金湖縣、洪澤區相連;北與淮安市淮安區毗鄰。就寶應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吳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江蘇省寶應縣一帶先屬越國,到了戰國中期,楚國消滅越國,該地區成為楚國的疆域。

江蘇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揚州市寶應縣一帶設有東陽縣,屬東海郡。漢朝時期,改為東陽縣、平安縣、射陽縣地,先後屬臨淮郡、廣陵郡,今寶應縣一帶隨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寶應縣一帶處在曹魏和東吳的交界地帶。南北朝時期,今寶應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南朝齊設立安宜縣,以縣治臨近安宜溪得名,屬陽平郡,該地區屬之。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該地區屬揚州安宜縣這一建制。

江蘇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今寶應縣一帶屬淮南道揚州安宜縣。在唐朝時期,道是重要的區劃單位,相當於現在的省。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廣陵郡復改揚州,安宜縣屬之。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境內獲“八寶”獻於皇帝,唐肅宗視為珍寶,遂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賜安宜縣名為“寶應”。由此,對於寶應縣這一縣名,不僅是唐肅宗皇帝所賜,而且名字就是唐肅宗這位皇帝的年號。與此類似的地名還有不少,比如景德鎮中的景德,就是宋朝皇帝的年號。

江蘇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最後,南宋時期,寶應縣升為寶應州,領寶應、鹽城、山陽、淮陰等縣。元朝時期,設立揚州路,寶應縣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寶應縣隸高郵州。清朝取代明朝後,寶應縣屬江蘇省揚州府。到了1913年,寶應縣屬淮揚道。1928年,寶應縣直屬於江蘇省。1960年初,析寶應湖以西設立金湖縣。1983年3月,寶應縣隸屬揚州市。截至2018年底,寶應縣總面積達146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93萬人。由此,在江蘇省各個縣中,寶應縣的人口是相對較多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