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北部,像蘭納圖·阿里杜(左)和阿莉馬圖·阿里杜(右)這樣的自給農民靠豇豆滿足16人大家庭的蛋白質需求。| Ankur Paliwal

豇豆是加納和西非其他地區的一種主食,研究者認為,它最初就是在西非馴化的。這種豆科植物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早上吃完去上工,到太陽落山都不覺得餓。

阿里杜懷孕時,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了豇豆的攝入,之後又用磨碎的豇豆給孩子斷奶。豇豆也是加納學校午餐的主食。這種作物播種後兩個月內就能收穫,因此能在五月和八月之間為貧困家庭填補“飢餓斷檔”,那幾個月裡玉米和其他作物還在田裡生長。豇豆還很耐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變得越來越幹。阿里杜說,在她們幾寧多村,每個女人都會在家裡存一些豇豆。

然而豇豆也長期受到害蟲攻擊。有一種長翅膀的害蟲叫“豆野螟”(Maruca vitrata),它會鑽進豆莢並吃掉豆子,每年摧毀西非豇豆作物總量的20%到80%。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北部,像蘭納圖·阿里杜(左)和阿莉馬圖·阿里杜(右)這樣的自給農民靠豇豆滿足16人大家庭的蛋白質需求。| Ankur Paliwal

豇豆是加納和西非其他地區的一種主食,研究者認為,它最初就是在西非馴化的。這種豆科植物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早上吃完去上工,到太陽落山都不覺得餓。

阿里杜懷孕時,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了豇豆的攝入,之後又用磨碎的豇豆給孩子斷奶。豇豆也是加納學校午餐的主食。這種作物播種後兩個月內就能收穫,因此能在五月和八月之間為貧困家庭填補“飢餓斷檔”,那幾個月裡玉米和其他作物還在田裡生長。豇豆還很耐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變得越來越幹。阿里杜說,在她們幾寧多村,每個女人都會在家裡存一些豇豆。

然而豇豆也長期受到害蟲攻擊。有一種長翅膀的害蟲叫“豆野螟”(Maruca vitrata),它會鑽進豆莢並吃掉豆子,每年摧毀西非豇豆作物總量的20%到80%。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害蟲豆野螟 | Ravi Vaidyanathan

為了對付它們,科學家對豇豆株系做了基因修飾,這項技術能以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方式改變生物體的DNA。科學家們相信,這種轉基因豇豆能在一個不斷變暖的星球上養活快速增長的人口,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將土地解放出來另作他用,為區域性市場提供充足的剩餘糧食,並給予農民更多的種植選擇與自由。

加納計劃在今年或明年上市轉基因豇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兩個國家批准在本國生產銷售轉基因食品,南非和尼日利亞。加納將成為第三個。

但有批評者擔心,非洲的所有轉基因項目都與西方機構緊密相關。舉例來說,非洲的科學家用來修飾豇豆作物的專利基因,其許可都是由西方的生物技術公司不收專利費無償提供的,比如孟山都(已被拜耳收購)就是其中一家。這就引出了一些疑問:這些機構的目的全然是出於人道嗎?此外,社會科學家也提出了警告:國際捐贈者在推廣轉基因種子時,並未考慮到那些貧農的耕種習慣,也沒有考慮到他們最嚮往和最需要的特定的作物性狀。雖然有非洲科學家不辭辛勞地向大眾保證轉基因作物的安全,但是很明顯,安全的擔憂或許缺乏根據,但它們不是擋在加納轉基因豇豆前面的唯一障礙。

不過在這個村莊,阿里杜和其他貧農並沒有關注這些爭議。他們都肯試試新法子,只要那法子能將害蟲減到最少,使他們種出充足的豇豆,在養活家人之外,還有多餘可以出售。

轉基因豇豆,

是如何誕生的?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北部,像蘭納圖·阿里杜(左)和阿莉馬圖·阿里杜(右)這樣的自給農民靠豇豆滿足16人大家庭的蛋白質需求。| Ankur Paliwal

豇豆是加納和西非其他地區的一種主食,研究者認為,它最初就是在西非馴化的。這種豆科植物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早上吃完去上工,到太陽落山都不覺得餓。

阿里杜懷孕時,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了豇豆的攝入,之後又用磨碎的豇豆給孩子斷奶。豇豆也是加納學校午餐的主食。這種作物播種後兩個月內就能收穫,因此能在五月和八月之間為貧困家庭填補“飢餓斷檔”,那幾個月裡玉米和其他作物還在田裡生長。豇豆還很耐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變得越來越幹。阿里杜說,在她們幾寧多村,每個女人都會在家裡存一些豇豆。

然而豇豆也長期受到害蟲攻擊。有一種長翅膀的害蟲叫“豆野螟”(Maruca vitrata),它會鑽進豆莢並吃掉豆子,每年摧毀西非豇豆作物總量的20%到80%。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害蟲豆野螟 | Ravi Vaidyanathan

為了對付它們,科學家對豇豆株系做了基因修飾,這項技術能以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方式改變生物體的DNA。科學家們相信,這種轉基因豇豆能在一個不斷變暖的星球上養活快速增長的人口,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將土地解放出來另作他用,為區域性市場提供充足的剩餘糧食,並給予農民更多的種植選擇與自由。

加納計劃在今年或明年上市轉基因豇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兩個國家批准在本國生產銷售轉基因食品,南非和尼日利亞。加納將成為第三個。

但有批評者擔心,非洲的所有轉基因項目都與西方機構緊密相關。舉例來說,非洲的科學家用來修飾豇豆作物的專利基因,其許可都是由西方的生物技術公司不收專利費無償提供的,比如孟山都(已被拜耳收購)就是其中一家。這就引出了一些疑問:這些機構的目的全然是出於人道嗎?此外,社會科學家也提出了警告:國際捐贈者在推廣轉基因種子時,並未考慮到那些貧農的耕種習慣,也沒有考慮到他們最嚮往和最需要的特定的作物性狀。雖然有非洲科學家不辭辛勞地向大眾保證轉基因作物的安全,但是很明顯,安全的擔憂或許缺乏根據,但它們不是擋在加納轉基因豇豆前面的唯一障礙。

不過在這個村莊,阿里杜和其他貧農並沒有關注這些爭議。他們都肯試試新法子,只要那法子能將害蟲減到最少,使他們種出充足的豇豆,在養活家人之外,還有多餘可以出售。

轉基因豇豆,

是如何誕生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第三大城市塔馬利,人們正在這個繁忙的穀物和蔬菜市場出售豇豆。加納有九成豇豆是在北部種植的。| Ankur Paliwal

轉基因豇豆的源頭可以上溯到1990年代,當時紐約的慈善機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多家公司開展了一系列對話,包括孟山都、杜邦和先正達,這些公司掌握了許多可修改的農作物基因。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員工相信,生物技術能幫助貧窮國家種出更多糧食。他們也知道,這些公司不可能出錢用基因技術修飾像豇豆、熟食香蕉和木薯這樣的“孤兒作物”,因為這些作物並未進入國際貿易,常由農民自種自吃,而那些農民又太窮,沒有能力購買昂貴的轉基因種子。

於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建議這些公司,不如將這些作物的基因捐獻給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再由那些機構的研究者開發出孤兒作物的種子,使其能夠抵禦蟲害、忍耐乾旱和鹽鹼、並增加營養。基金會還建議成立一個人道組織,專門促進公司、慈善組織、政府機構及當地科學家之間的合作。

那些生物技術公司起初拒絕了,但是經過內部討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覺得,合作能挽回公司形象。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反轉基因運動都在指責生物技術行業壟斷世界種子供應。面對這樣的批評和其他呼聲,這些公司同意了與發展中國家結盟。

但他們也有條件。這些生物技術公司希望將亞洲和拉丁美洲從捐獻清單中“剔除”,因為他們在這兩個地區生意很好。他們還希望簽訂嚴格的批准條約,規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向哪些對象免專利費提供基因。

洛克菲勒基金會接受了這些條件,並很快找到了一位新的合作者――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當時它也在努力溝通美國大學、生物技術公司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希望促進全世界接受生物技術產品。國際開發署的代表表示,如果用傳統的育種方法改進某種作物太慢或沒有效果,他們就會推薦生物技術。

漸漸地,像英國援助(UK Aid)等大型捐贈機構也加入了這個聯盟,還有百事可樂等公司。這些團體主動聯繫了非洲的科學家,他們許多人都相信生物技術能解決非洲農業的一些問題。2004年,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Afric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undation)成立了。眼下,這個總部設在內羅畢的非營利機構協調著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轉基因研究項目。兩年後,它又開辦了非洲農業生物技術開放論壇(Open Forum o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Africa,OFAB)作為宣傳部門,負責轉變公眾對於轉基因產品的負面認識。到今天,在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幫助下,OFAB已經在科學家、農民和媒體之間組織了多場會議

目前,OFAB的工作似乎有了進展。許多加納記者表示,在參加OFAB的研討會後,他們更有把握澄清誤解了。比如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那些合成圖片,裡面的水果長著動物的形狀,有人說將動物基因插入水果就會這樣。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科學家站出來澄清公眾的誤解了。”參加過轉基因研討會的加納記者歐普庫·加克普(Opoku Gakpo)說。

也有人不信任轉基因

在加納,轉基因豇豆的支持者對西方援助是歡迎的,他們也相信國際合作符合當地農民的利益。然而反轉基因組織並不信任這些公司或他們的技術。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加納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 Ghana)組織的發言人埃德溫·克維庫·安多·巴富爾(Edwin Kweku Andoh Baffour)說道,這是這個國家最活躍的反轉基因組織。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佈了一份報告,表示“沒有實質性證據”顯示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低於非轉基因作物。

巴富爾說,他不相信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那份報告裡分析的那類研究。他堅稱有其他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並不安全,因為它們包含了“意料之外的風險”,但是被追問時,他又說不出那些風險究竟是什麼。有人要他舉例說明,他也舉不出任何曾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的研究。

照巴富爾的說法,有機食品是“天然”的,“顯然是世界的未來”。然而有機食品種植成本高昂,因為它們需要更多勞力和昂貴的草本殺蟲劑,像阿里杜這樣的農民根本負擔不起。也正因為如此,生物技術研究者建議最好讓農民自己判斷,哪種種子才最符合他們的需求。

反轉基因遊行在加納全國都上演過,其中許多都以加納首都阿克拉為中心。但是據納西魯的描述,這些遊行不過是“做給媒體看的”,他自己也組織過:叫上村裡的幾個農民,給他們發幾塊牌子,上面寫點他們讀不懂的內容,然後給他們發錢。那些農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遊行。

許多加納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了對轉基因食品的謹慎。他們問道:如果一種作物連蟲子都不吃,那它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有人堅稱這些食品“太乾淨了”,雖然沒幾個人見過它們。

雖然科學家和OFAB正努力傳達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訊息,甚至有科學家請求當地的牧師讓他們在週日禱告之後宣傳轉基因食品,但是據加納植物學家薇薇安·奧多魯(Vivian Oduro)的說法,要改變公眾的認識“是極其困難的”。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北部,像蘭納圖·阿里杜(左)和阿莉馬圖·阿里杜(右)這樣的自給農民靠豇豆滿足16人大家庭的蛋白質需求。| Ankur Paliwal

豇豆是加納和西非其他地區的一種主食,研究者認為,它最初就是在西非馴化的。這種豆科植物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早上吃完去上工,到太陽落山都不覺得餓。

阿里杜懷孕時,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了豇豆的攝入,之後又用磨碎的豇豆給孩子斷奶。豇豆也是加納學校午餐的主食。這種作物播種後兩個月內就能收穫,因此能在五月和八月之間為貧困家庭填補“飢餓斷檔”,那幾個月裡玉米和其他作物還在田裡生長。豇豆還很耐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變得越來越幹。阿里杜說,在她們幾寧多村,每個女人都會在家裡存一些豇豆。

然而豇豆也長期受到害蟲攻擊。有一種長翅膀的害蟲叫“豆野螟”(Maruca vitrata),它會鑽進豆莢並吃掉豆子,每年摧毀西非豇豆作物總量的20%到80%。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害蟲豆野螟 | Ravi Vaidyanathan

為了對付它們,科學家對豇豆株系做了基因修飾,這項技術能以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方式改變生物體的DNA。科學家們相信,這種轉基因豇豆能在一個不斷變暖的星球上養活快速增長的人口,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將土地解放出來另作他用,為區域性市場提供充足的剩餘糧食,並給予農民更多的種植選擇與自由。

加納計劃在今年或明年上市轉基因豇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兩個國家批准在本國生產銷售轉基因食品,南非和尼日利亞。加納將成為第三個。

但有批評者擔心,非洲的所有轉基因項目都與西方機構緊密相關。舉例來說,非洲的科學家用來修飾豇豆作物的專利基因,其許可都是由西方的生物技術公司不收專利費無償提供的,比如孟山都(已被拜耳收購)就是其中一家。這就引出了一些疑問:這些機構的目的全然是出於人道嗎?此外,社會科學家也提出了警告:國際捐贈者在推廣轉基因種子時,並未考慮到那些貧農的耕種習慣,也沒有考慮到他們最嚮往和最需要的特定的作物性狀。雖然有非洲科學家不辭辛勞地向大眾保證轉基因作物的安全,但是很明顯,安全的擔憂或許缺乏根據,但它們不是擋在加納轉基因豇豆前面的唯一障礙。

不過在這個村莊,阿里杜和其他貧農並沒有關注這些爭議。他們都肯試試新法子,只要那法子能將害蟲減到最少,使他們種出充足的豇豆,在養活家人之外,還有多餘可以出售。

轉基因豇豆,

是如何誕生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第三大城市塔馬利,人們正在這個繁忙的穀物和蔬菜市場出售豇豆。加納有九成豇豆是在北部種植的。| Ankur Paliwal

轉基因豇豆的源頭可以上溯到1990年代,當時紐約的慈善機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多家公司開展了一系列對話,包括孟山都、杜邦和先正達,這些公司掌握了許多可修改的農作物基因。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員工相信,生物技術能幫助貧窮國家種出更多糧食。他們也知道,這些公司不可能出錢用基因技術修飾像豇豆、熟食香蕉和木薯這樣的“孤兒作物”,因為這些作物並未進入國際貿易,常由農民自種自吃,而那些農民又太窮,沒有能力購買昂貴的轉基因種子。

於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建議這些公司,不如將這些作物的基因捐獻給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再由那些機構的研究者開發出孤兒作物的種子,使其能夠抵禦蟲害、忍耐乾旱和鹽鹼、並增加營養。基金會還建議成立一個人道組織,專門促進公司、慈善組織、政府機構及當地科學家之間的合作。

那些生物技術公司起初拒絕了,但是經過內部討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覺得,合作能挽回公司形象。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反轉基因運動都在指責生物技術行業壟斷世界種子供應。面對這樣的批評和其他呼聲,這些公司同意了與發展中國家結盟。

但他們也有條件。這些生物技術公司希望將亞洲和拉丁美洲從捐獻清單中“剔除”,因為他們在這兩個地區生意很好。他們還希望簽訂嚴格的批准條約,規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向哪些對象免專利費提供基因。

洛克菲勒基金會接受了這些條件,並很快找到了一位新的合作者――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當時它也在努力溝通美國大學、生物技術公司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希望促進全世界接受生物技術產品。國際開發署的代表表示,如果用傳統的育種方法改進某種作物太慢或沒有效果,他們就會推薦生物技術。

漸漸地,像英國援助(UK Aid)等大型捐贈機構也加入了這個聯盟,還有百事可樂等公司。這些團體主動聯繫了非洲的科學家,他們許多人都相信生物技術能解決非洲農業的一些問題。2004年,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Afric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undation)成立了。眼下,這個總部設在內羅畢的非營利機構協調著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轉基因研究項目。兩年後,它又開辦了非洲農業生物技術開放論壇(Open Forum o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Africa,OFAB)作為宣傳部門,負責轉變公眾對於轉基因產品的負面認識。到今天,在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幫助下,OFAB已經在科學家、農民和媒體之間組織了多場會議

目前,OFAB的工作似乎有了進展。許多加納記者表示,在參加OFAB的研討會後,他們更有把握澄清誤解了。比如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那些合成圖片,裡面的水果長著動物的形狀,有人說將動物基因插入水果就會這樣。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科學家站出來澄清公眾的誤解了。”參加過轉基因研討會的加納記者歐普庫·加克普(Opoku Gakpo)說。

也有人不信任轉基因

在加納,轉基因豇豆的支持者對西方援助是歡迎的,他們也相信國際合作符合當地農民的利益。然而反轉基因組織並不信任這些公司或他們的技術。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加納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 Ghana)組織的發言人埃德溫·克維庫·安多·巴富爾(Edwin Kweku Andoh Baffour)說道,這是這個國家最活躍的反轉基因組織。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佈了一份報告,表示“沒有實質性證據”顯示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低於非轉基因作物。

巴富爾說,他不相信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那份報告裡分析的那類研究。他堅稱有其他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並不安全,因為它們包含了“意料之外的風險”,但是被追問時,他又說不出那些風險究竟是什麼。有人要他舉例說明,他也舉不出任何曾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的研究。

照巴富爾的說法,有機食品是“天然”的,“顯然是世界的未來”。然而有機食品種植成本高昂,因為它們需要更多勞力和昂貴的草本殺蟲劑,像阿里杜這樣的農民根本負擔不起。也正因為如此,生物技術研究者建議最好讓農民自己判斷,哪種種子才最符合他們的需求。

反轉基因遊行在加納全國都上演過,其中許多都以加納首都阿克拉為中心。但是據納西魯的描述,這些遊行不過是“做給媒體看的”,他自己也組織過:叫上村裡的幾個農民,給他們發幾塊牌子,上面寫點他們讀不懂的內容,然後給他們發錢。那些農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遊行。

許多加納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了對轉基因食品的謹慎。他們問道:如果一種作物連蟲子都不吃,那它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有人堅稱這些食品“太乾淨了”,雖然沒幾個人見過它們。

雖然科學家和OFAB正努力傳達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訊息,甚至有科學家請求當地的牧師讓他們在週日禱告之後宣傳轉基因食品,但是據加納植物學家薇薇安·奧多魯(Vivian Oduro)的說法,要改變公眾的認識“是極其困難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加納的生物技術專家薇薇安·奧多魯表示,科學家要想改變公眾的認識,就該發出比反轉基因遊說者更大的聲音 | Ankur Paliwal

奧多魯還記得加納政府部門組織的一場辯論,當時的聽眾應要求對是否引入轉基因食品投了票。就在奧多魯解釋完基因修飾的科學原理之後,另一個發言人引用了法國科學家吉勒-埃裡克·塞拉利尼(Gilles-Éric Séralini)2012年發表的一項富有爭議的研究。該研究顯示,塞拉利尼實驗室中的大鼠在吃下轉基因玉米後患上了癌症。(這篇論文在翌年被撤回,因為審查發現“文中的結論不可靠。”)那個發言人還聲稱,一道豇豆和米飯一起煮熟的流行美食waakye,也會用那項研究中的技術製作。

奧多魯聽了很憤怒。在接下來的一輪發言中,她以一個加納同胞、一個農民女兒的身份對聽眾發出了呼籲。她說她和家人都吃豇豆。如果這東西真的有害,她還會這樣推廣它嗎?

事實上,實驗顯示轉基因豇豆不僅安全,還能比傳統的品種每英畝多產出大約0.85噸。雖然有一項估測指出,轉基因種子會比傳統的種子貴50%左右,但它們只需要用兩輪殺蟲劑,而不是現在的五六輪。這會使總的種植成本降低5%到10%。

但是就像奧多魯說的那樣,一旦有人煽起了恐懼,就很難再說服大眾不要害怕了。果然,當天的聽眾投票否決了轉基因作物。

兩天後,新聞網站“加納網”(GhanaWeb)刊出了一篇關於奧多魯公開聲明的文章。在評論區,有人說奧多魯是“骯髒的賤貨”,還有人罵她是“愚蠢的女人”。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在加納,對轉基因食品有著兩極分化的意見。就連在美國,對轉基因的反對也推高了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並使更多人要求對轉基因產品做清晰標示。由反轉基因活動家變成科普作家的馬克·萊納斯(Mark Lynas)表示:“這是一場在全球緊密相連的運動。我常發現歐洲和美國的反轉基因主題會很快會被非洲的活動者採納。”

但是萊納斯也指出,當人們接觸到更廣泛的事實和意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反轉基因論述時,他們的觀點就往往不那麼頑固了。比如現在許多人表示,自己對這項技術還不夠了解,談不上支持或是反對它。

能使窮人真正受益嗎?

一月裡的某一天,阿里杜在家附近的一座茅舍裡參加了一個小型祈禱會,組織者是一個年長的男人。祈禱結束後,那位老人向街坊介紹了默罕默德·亞當·納西魯(Mohammed Adams Nashiru),當地的農民團體領袖。納西魯介紹說,加納科學家已經改良了豇豆,使之能夠對抗一種害蟲。他說這將有利於當地農民,有些農民種植的豇豆一年要被害蟲毀掉一半。而有了這個新品種,農民們就能用更少的殺蟲劑獲得更好的收成了。

但阿里杜對此有些懷疑。首先,她和幾寧多村的一些農民已經開始間作豇豆,蟲害已經減輕。其次,雖然納西魯保證轉基因種子很快就能到位,但此前也有過許多來她們村考察的政府官員、商人及研究者承諾要改善農民生活,而這些人沒有一個再回來。

和他今天的角色截然不同,大約三年之前,納西魯還曾在加納北部領導過反對轉基因作物的遊行。他說,他是在2014年一次OFAB的研討會上轉變想法的,在那個研討會上,加納科學和工業委員會的前會長瓦爾特·桑多·阿爾哈桑(Walter Sandow Alhassan)告訴聽眾中的農民和記者,轉基因食品已經通過嚴格測試,是能夠安全食用的。他指出美國人已經吃了許多年的轉基因食品。“他還說美國人什麼事也沒有,我們完全不必擔心。”納西魯說。

(阿爾哈桑曾在網上收到死亡威脅。2015年,阿克拉的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文章,引用他的話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當文章發表後,有一條評論揚言要“一槍打穿阿爾哈桑的喉嚨,這個白痴!”另一條寫道:“阿爾哈桑教授必須馬上去死。”)

理查德·安帕杜-安米堯(Richard Ampadu-Ameyaw)是OFAB在加納的主任,他覺得最好先訓練幾個像納西魯這樣的領袖,他們在當地人頭熟,也有農業背景,在當地人看來會特別可信。但是納西魯的生活和那些貧農之間仍有顯著區別。首先,他曾經遊歷世界。其次他還擁有250英畝土地,遠超過阿里杜這樣的農民,後者才擁有5英畝。

而納西魯本人表示,他非常關心那些貧農最終能用上什麼種子。“我的祖父告訴我,紀念碑不是為富人而建的。”他說,人們豎起紀念碑,是為了紀念那些為整個社區改善生活的人,“我就想當那樣的人。”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北部,像蘭納圖·阿里杜(左)和阿莉馬圖·阿里杜(右)這樣的自給農民靠豇豆滿足16人大家庭的蛋白質需求。| Ankur Paliwal

豇豆是加納和西非其他地區的一種主食,研究者認為,它最初就是在西非馴化的。這種豆科植物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早上吃完去上工,到太陽落山都不覺得餓。

阿里杜懷孕時,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了豇豆的攝入,之後又用磨碎的豇豆給孩子斷奶。豇豆也是加納學校午餐的主食。這種作物播種後兩個月內就能收穫,因此能在五月和八月之間為貧困家庭填補“飢餓斷檔”,那幾個月裡玉米和其他作物還在田裡生長。豇豆還很耐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變得越來越幹。阿里杜說,在她們幾寧多村,每個女人都會在家裡存一些豇豆。

然而豇豆也長期受到害蟲攻擊。有一種長翅膀的害蟲叫“豆野螟”(Maruca vitrata),它會鑽進豆莢並吃掉豆子,每年摧毀西非豇豆作物總量的20%到80%。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害蟲豆野螟 | Ravi Vaidyanathan

為了對付它們,科學家對豇豆株系做了基因修飾,這項技術能以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方式改變生物體的DNA。科學家們相信,這種轉基因豇豆能在一個不斷變暖的星球上養活快速增長的人口,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將土地解放出來另作他用,為區域性市場提供充足的剩餘糧食,並給予農民更多的種植選擇與自由。

加納計劃在今年或明年上市轉基因豇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兩個國家批准在本國生產銷售轉基因食品,南非和尼日利亞。加納將成為第三個。

但有批評者擔心,非洲的所有轉基因項目都與西方機構緊密相關。舉例來說,非洲的科學家用來修飾豇豆作物的專利基因,其許可都是由西方的生物技術公司不收專利費無償提供的,比如孟山都(已被拜耳收購)就是其中一家。這就引出了一些疑問:這些機構的目的全然是出於人道嗎?此外,社會科學家也提出了警告:國際捐贈者在推廣轉基因種子時,並未考慮到那些貧農的耕種習慣,也沒有考慮到他們最嚮往和最需要的特定的作物性狀。雖然有非洲科學家不辭辛勞地向大眾保證轉基因作物的安全,但是很明顯,安全的擔憂或許缺乏根據,但它們不是擋在加納轉基因豇豆前面的唯一障礙。

不過在這個村莊,阿里杜和其他貧農並沒有關注這些爭議。他們都肯試試新法子,只要那法子能將害蟲減到最少,使他們種出充足的豇豆,在養活家人之外,還有多餘可以出售。

轉基因豇豆,

是如何誕生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第三大城市塔馬利,人們正在這個繁忙的穀物和蔬菜市場出售豇豆。加納有九成豇豆是在北部種植的。| Ankur Paliwal

轉基因豇豆的源頭可以上溯到1990年代,當時紐約的慈善機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多家公司開展了一系列對話,包括孟山都、杜邦和先正達,這些公司掌握了許多可修改的農作物基因。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員工相信,生物技術能幫助貧窮國家種出更多糧食。他們也知道,這些公司不可能出錢用基因技術修飾像豇豆、熟食香蕉和木薯這樣的“孤兒作物”,因為這些作物並未進入國際貿易,常由農民自種自吃,而那些農民又太窮,沒有能力購買昂貴的轉基因種子。

於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建議這些公司,不如將這些作物的基因捐獻給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再由那些機構的研究者開發出孤兒作物的種子,使其能夠抵禦蟲害、忍耐乾旱和鹽鹼、並增加營養。基金會還建議成立一個人道組織,專門促進公司、慈善組織、政府機構及當地科學家之間的合作。

那些生物技術公司起初拒絕了,但是經過內部討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覺得,合作能挽回公司形象。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反轉基因運動都在指責生物技術行業壟斷世界種子供應。面對這樣的批評和其他呼聲,這些公司同意了與發展中國家結盟。

但他們也有條件。這些生物技術公司希望將亞洲和拉丁美洲從捐獻清單中“剔除”,因為他們在這兩個地區生意很好。他們還希望簽訂嚴格的批准條約,規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向哪些對象免專利費提供基因。

洛克菲勒基金會接受了這些條件,並很快找到了一位新的合作者――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當時它也在努力溝通美國大學、生物技術公司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希望促進全世界接受生物技術產品。國際開發署的代表表示,如果用傳統的育種方法改進某種作物太慢或沒有效果,他們就會推薦生物技術。

漸漸地,像英國援助(UK Aid)等大型捐贈機構也加入了這個聯盟,還有百事可樂等公司。這些團體主動聯繫了非洲的科學家,他們許多人都相信生物技術能解決非洲農業的一些問題。2004年,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Afric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undation)成立了。眼下,這個總部設在內羅畢的非營利機構協調著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轉基因研究項目。兩年後,它又開辦了非洲農業生物技術開放論壇(Open Forum o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Africa,OFAB)作為宣傳部門,負責轉變公眾對於轉基因產品的負面認識。到今天,在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幫助下,OFAB已經在科學家、農民和媒體之間組織了多場會議

目前,OFAB的工作似乎有了進展。許多加納記者表示,在參加OFAB的研討會後,他們更有把握澄清誤解了。比如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那些合成圖片,裡面的水果長著動物的形狀,有人說將動物基因插入水果就會這樣。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科學家站出來澄清公眾的誤解了。”參加過轉基因研討會的加納記者歐普庫·加克普(Opoku Gakpo)說。

也有人不信任轉基因

在加納,轉基因豇豆的支持者對西方援助是歡迎的,他們也相信國際合作符合當地農民的利益。然而反轉基因組織並不信任這些公司或他們的技術。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加納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 Ghana)組織的發言人埃德溫·克維庫·安多·巴富爾(Edwin Kweku Andoh Baffour)說道,這是這個國家最活躍的反轉基因組織。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佈了一份報告,表示“沒有實質性證據”顯示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低於非轉基因作物。

巴富爾說,他不相信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那份報告裡分析的那類研究。他堅稱有其他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並不安全,因為它們包含了“意料之外的風險”,但是被追問時,他又說不出那些風險究竟是什麼。有人要他舉例說明,他也舉不出任何曾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的研究。

照巴富爾的說法,有機食品是“天然”的,“顯然是世界的未來”。然而有機食品種植成本高昂,因為它們需要更多勞力和昂貴的草本殺蟲劑,像阿里杜這樣的農民根本負擔不起。也正因為如此,生物技術研究者建議最好讓農民自己判斷,哪種種子才最符合他們的需求。

反轉基因遊行在加納全國都上演過,其中許多都以加納首都阿克拉為中心。但是據納西魯的描述,這些遊行不過是“做給媒體看的”,他自己也組織過:叫上村裡的幾個農民,給他們發幾塊牌子,上面寫點他們讀不懂的內容,然後給他們發錢。那些農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遊行。

許多加納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了對轉基因食品的謹慎。他們問道:如果一種作物連蟲子都不吃,那它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有人堅稱這些食品“太乾淨了”,雖然沒幾個人見過它們。

雖然科學家和OFAB正努力傳達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訊息,甚至有科學家請求當地的牧師讓他們在週日禱告之後宣傳轉基因食品,但是據加納植物學家薇薇安·奧多魯(Vivian Oduro)的說法,要改變公眾的認識“是極其困難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加納的生物技術專家薇薇安·奧多魯表示,科學家要想改變公眾的認識,就該發出比反轉基因遊說者更大的聲音 | Ankur Paliwal

奧多魯還記得加納政府部門組織的一場辯論,當時的聽眾應要求對是否引入轉基因食品投了票。就在奧多魯解釋完基因修飾的科學原理之後,另一個發言人引用了法國科學家吉勒-埃裡克·塞拉利尼(Gilles-Éric Séralini)2012年發表的一項富有爭議的研究。該研究顯示,塞拉利尼實驗室中的大鼠在吃下轉基因玉米後患上了癌症。(這篇論文在翌年被撤回,因為審查發現“文中的結論不可靠。”)那個發言人還聲稱,一道豇豆和米飯一起煮熟的流行美食waakye,也會用那項研究中的技術製作。

奧多魯聽了很憤怒。在接下來的一輪發言中,她以一個加納同胞、一個農民女兒的身份對聽眾發出了呼籲。她說她和家人都吃豇豆。如果這東西真的有害,她還會這樣推廣它嗎?

事實上,實驗顯示轉基因豇豆不僅安全,還能比傳統的品種每英畝多產出大約0.85噸。雖然有一項估測指出,轉基因種子會比傳統的種子貴50%左右,但它們只需要用兩輪殺蟲劑,而不是現在的五六輪。這會使總的種植成本降低5%到10%。

但是就像奧多魯說的那樣,一旦有人煽起了恐懼,就很難再說服大眾不要害怕了。果然,當天的聽眾投票否決了轉基因作物。

兩天後,新聞網站“加納網”(GhanaWeb)刊出了一篇關於奧多魯公開聲明的文章。在評論區,有人說奧多魯是“骯髒的賤貨”,還有人罵她是“愚蠢的女人”。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在加納,對轉基因食品有著兩極分化的意見。就連在美國,對轉基因的反對也推高了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並使更多人要求對轉基因產品做清晰標示。由反轉基因活動家變成科普作家的馬克·萊納斯(Mark Lynas)表示:“這是一場在全球緊密相連的運動。我常發現歐洲和美國的反轉基因主題會很快會被非洲的活動者採納。”

但是萊納斯也指出,當人們接觸到更廣泛的事實和意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反轉基因論述時,他們的觀點就往往不那麼頑固了。比如現在許多人表示,自己對這項技術還不夠了解,談不上支持或是反對它。

能使窮人真正受益嗎?

一月裡的某一天,阿里杜在家附近的一座茅舍裡參加了一個小型祈禱會,組織者是一個年長的男人。祈禱結束後,那位老人向街坊介紹了默罕默德·亞當·納西魯(Mohammed Adams Nashiru),當地的農民團體領袖。納西魯介紹說,加納科學家已經改良了豇豆,使之能夠對抗一種害蟲。他說這將有利於當地農民,有些農民種植的豇豆一年要被害蟲毀掉一半。而有了這個新品種,農民們就能用更少的殺蟲劑獲得更好的收成了。

但阿里杜對此有些懷疑。首先,她和幾寧多村的一些農民已經開始間作豇豆,蟲害已經減輕。其次,雖然納西魯保證轉基因種子很快就能到位,但此前也有過許多來她們村考察的政府官員、商人及研究者承諾要改善農民生活,而這些人沒有一個再回來。

和他今天的角色截然不同,大約三年之前,納西魯還曾在加納北部領導過反對轉基因作物的遊行。他說,他是在2014年一次OFAB的研討會上轉變想法的,在那個研討會上,加納科學和工業委員會的前會長瓦爾特·桑多·阿爾哈桑(Walter Sandow Alhassan)告訴聽眾中的農民和記者,轉基因食品已經通過嚴格測試,是能夠安全食用的。他指出美國人已經吃了許多年的轉基因食品。“他還說美國人什麼事也沒有,我們完全不必擔心。”納西魯說。

(阿爾哈桑曾在網上收到死亡威脅。2015年,阿克拉的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文章,引用他的話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當文章發表後,有一條評論揚言要“一槍打穿阿爾哈桑的喉嚨,這個白痴!”另一條寫道:“阿爾哈桑教授必須馬上去死。”)

理查德·安帕杜-安米堯(Richard Ampadu-Ameyaw)是OFAB在加納的主任,他覺得最好先訓練幾個像納西魯這樣的領袖,他們在當地人頭熟,也有農業背景,在當地人看來會特別可信。但是納西魯的生活和那些貧農之間仍有顯著區別。首先,他曾經遊歷世界。其次他還擁有250英畝土地,遠超過阿里杜這樣的農民,後者才擁有5英畝。

而納西魯本人表示,他非常關心那些貧農最終能用上什麼種子。“我的祖父告訴我,紀念碑不是為富人而建的。”他說,人們豎起紀念碑,是為了紀念那些為整個社區改善生活的人,“我就想當那樣的人。”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曾是反轉基因活動家的納西魯說,他後來聽了轉基因食物的科學原理,並得知美國人已經吃了幾十年轉基因食品,於是改變了想法 | Ankur Paliwal

科學家們確實不擔憂轉基因的食品安全,他們更擔心的是,目前的計劃能否真正造福貧農。

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教授馬修·施努爾(Matthew Schnurr)說:“這些轉基因技術已經享有特權,使其他潛在的干預方法都無法應用。”施努爾研究非洲的轉基因孤兒作物計劃已經超過十年。他指出,如果不先解決存儲等農業供應鏈上的其他問題,光是引入這些作物並無意義。

還有些社會科學家懷疑,即使供應鏈得到改善,轉基因孤兒作物就能給貧農帶來好處了嗎?他們提出,在這些研究項目和小農的特定需求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比如施努爾對烏干達的主食之一熟食香蕉的研究,就提供了一個例子。

傳統的熟食香蕉維生素A含量很低,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近一半的兒童缺乏維生素A,這使他們易患各種疾病且容易眼盲。因此科學家正在對一種香蕉做基因修飾,以增加其維生素A含量。但是這個品種需要農民施更多肥料,並維持特定的播種間距。這對那些貧農或許是個障礙,他們買不起更多化肥,擁有的土地也有限。由於這兩個原因,烏干達的有些貧農會繼續種植沒有經過基因修飾的傳統熟食香蕉品種。施努爾指出,科學家應該先與農民對話,看看其中到底有多少會種植轉基因熟食香蕉。

“捐獻者和科學家多半是好心,也的確想要幫忙。”在瑞典農業科技大學研究鄉村發展的副教授克拉拉·費舍爾(Klara Fischer)說道,“但他們並沒有抱著開放的心態做好實地研究。”

費舍爾對南非的研究顯示,南非的轉基因玉米能抵禦一種在莖杆中打洞的常見害蟲,然而它們對於貧農卻是一道難關,因為它們的種子不受補貼,相當昂貴,而且這些作物除了要定期澆水之外,還需要施加合成肥料。擁有大塊田地的農民能承受肥料的費用,也有自來水可用。貧農卻需要依賴雨水,而雨水有時會遲到。“問題在於,他們想讓那些擁有小塊土地的農民種植最現代的玉米。但是最現代的玉米只適合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農業體系。”費舍爾說道。

布萊恩·多德-烏里貝(Brian Dowd-Uribe)是舊金山大學副教授,目前在西非研究轉基因豇豆項目,他和施努爾都擔心,這些孤兒作物項目可能會固化舊的農業發展模式:富農率先獲得益處,而且比貧農獲得更大的益處。富農大多識字,明白技術,也能承擔風險。有時貧農在見到技術的效果之後,也會跟隨他們的步伐。施努爾指出:“這些項目的目標人群應該是小農。”他認為,對這些項目應該做些修正,使小農率先得益,而不是跟在富農後頭追趕。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經有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的確能幫助小農了。孟加拉國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種植轉基因茄子的農民,每畝的收入比種傳統茄子的農民多六倍。在印度,轉基因作物尚未獲得批准,但一些農民已經開始違法種植轉基因茄子了,因為他們相信這種起來成本較低。

轉基因豇豆,

還可以做得更好

一個炎熱的早晨,阿里杜打開了一個她存放豇豆的塑料袋,發現裡面有小小的棕色象鼻蟲跑來跑去。它們在豇豆種子上鑽出了整齊的小洞。烹飪前,阿里杜先要把豇豆放進鍋裡注滿水,好讓象鼻蟲浮到水面,這樣才能看清並去除它們。這些豇豆她不能拿到市場上賣,即使她的家裡還有富餘。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北部,像蘭納圖·阿里杜(左)和阿莉馬圖·阿里杜(右)這樣的自給農民靠豇豆滿足16人大家庭的蛋白質需求。| Ankur Paliwal

豇豆是加納和西非其他地區的一種主食,研究者認為,它最初就是在西非馴化的。這種豆科植物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早上吃完去上工,到太陽落山都不覺得餓。

阿里杜懷孕時,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了豇豆的攝入,之後又用磨碎的豇豆給孩子斷奶。豇豆也是加納學校午餐的主食。這種作物播種後兩個月內就能收穫,因此能在五月和八月之間為貧困家庭填補“飢餓斷檔”,那幾個月裡玉米和其他作物還在田裡生長。豇豆還很耐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變得越來越幹。阿里杜說,在她們幾寧多村,每個女人都會在家裡存一些豇豆。

然而豇豆也長期受到害蟲攻擊。有一種長翅膀的害蟲叫“豆野螟”(Maruca vitrata),它會鑽進豆莢並吃掉豆子,每年摧毀西非豇豆作物總量的20%到80%。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害蟲豆野螟 | Ravi Vaidyanathan

為了對付它們,科學家對豇豆株系做了基因修飾,這項技術能以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方式改變生物體的DNA。科學家們相信,這種轉基因豇豆能在一個不斷變暖的星球上養活快速增長的人口,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將土地解放出來另作他用,為區域性市場提供充足的剩餘糧食,並給予農民更多的種植選擇與自由。

加納計劃在今年或明年上市轉基因豇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兩個國家批准在本國生產銷售轉基因食品,南非和尼日利亞。加納將成為第三個。

但有批評者擔心,非洲的所有轉基因項目都與西方機構緊密相關。舉例來說,非洲的科學家用來修飾豇豆作物的專利基因,其許可都是由西方的生物技術公司不收專利費無償提供的,比如孟山都(已被拜耳收購)就是其中一家。這就引出了一些疑問:這些機構的目的全然是出於人道嗎?此外,社會科學家也提出了警告:國際捐贈者在推廣轉基因種子時,並未考慮到那些貧農的耕種習慣,也沒有考慮到他們最嚮往和最需要的特定的作物性狀。雖然有非洲科學家不辭辛勞地向大眾保證轉基因作物的安全,但是很明顯,安全的擔憂或許缺乏根據,但它們不是擋在加納轉基因豇豆前面的唯一障礙。

不過在這個村莊,阿里杜和其他貧農並沒有關注這些爭議。他們都肯試試新法子,只要那法子能將害蟲減到最少,使他們種出充足的豇豆,在養活家人之外,還有多餘可以出售。

轉基因豇豆,

是如何誕生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第三大城市塔馬利,人們正在這個繁忙的穀物和蔬菜市場出售豇豆。加納有九成豇豆是在北部種植的。| Ankur Paliwal

轉基因豇豆的源頭可以上溯到1990年代,當時紐約的慈善機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多家公司開展了一系列對話,包括孟山都、杜邦和先正達,這些公司掌握了許多可修改的農作物基因。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員工相信,生物技術能幫助貧窮國家種出更多糧食。他們也知道,這些公司不可能出錢用基因技術修飾像豇豆、熟食香蕉和木薯這樣的“孤兒作物”,因為這些作物並未進入國際貿易,常由農民自種自吃,而那些農民又太窮,沒有能力購買昂貴的轉基因種子。

於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建議這些公司,不如將這些作物的基因捐獻給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再由那些機構的研究者開發出孤兒作物的種子,使其能夠抵禦蟲害、忍耐乾旱和鹽鹼、並增加營養。基金會還建議成立一個人道組織,專門促進公司、慈善組織、政府機構及當地科學家之間的合作。

那些生物技術公司起初拒絕了,但是經過內部討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覺得,合作能挽回公司形象。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反轉基因運動都在指責生物技術行業壟斷世界種子供應。面對這樣的批評和其他呼聲,這些公司同意了與發展中國家結盟。

但他們也有條件。這些生物技術公司希望將亞洲和拉丁美洲從捐獻清單中“剔除”,因為他們在這兩個地區生意很好。他們還希望簽訂嚴格的批准條約,規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向哪些對象免專利費提供基因。

洛克菲勒基金會接受了這些條件,並很快找到了一位新的合作者――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當時它也在努力溝通美國大學、生物技術公司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希望促進全世界接受生物技術產品。國際開發署的代表表示,如果用傳統的育種方法改進某種作物太慢或沒有效果,他們就會推薦生物技術。

漸漸地,像英國援助(UK Aid)等大型捐贈機構也加入了這個聯盟,還有百事可樂等公司。這些團體主動聯繫了非洲的科學家,他們許多人都相信生物技術能解決非洲農業的一些問題。2004年,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Afric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undation)成立了。眼下,這個總部設在內羅畢的非營利機構協調著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轉基因研究項目。兩年後,它又開辦了非洲農業生物技術開放論壇(Open Forum o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Africa,OFAB)作為宣傳部門,負責轉變公眾對於轉基因產品的負面認識。到今天,在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幫助下,OFAB已經在科學家、農民和媒體之間組織了多場會議

目前,OFAB的工作似乎有了進展。許多加納記者表示,在參加OFAB的研討會後,他們更有把握澄清誤解了。比如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那些合成圖片,裡面的水果長著動物的形狀,有人說將動物基因插入水果就會這樣。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科學家站出來澄清公眾的誤解了。”參加過轉基因研討會的加納記者歐普庫·加克普(Opoku Gakpo)說。

也有人不信任轉基因

在加納,轉基因豇豆的支持者對西方援助是歡迎的,他們也相信國際合作符合當地農民的利益。然而反轉基因組織並不信任這些公司或他們的技術。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加納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 Ghana)組織的發言人埃德溫·克維庫·安多·巴富爾(Edwin Kweku Andoh Baffour)說道,這是這個國家最活躍的反轉基因組織。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佈了一份報告,表示“沒有實質性證據”顯示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低於非轉基因作物。

巴富爾說,他不相信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那份報告裡分析的那類研究。他堅稱有其他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並不安全,因為它們包含了“意料之外的風險”,但是被追問時,他又說不出那些風險究竟是什麼。有人要他舉例說明,他也舉不出任何曾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的研究。

照巴富爾的說法,有機食品是“天然”的,“顯然是世界的未來”。然而有機食品種植成本高昂,因為它們需要更多勞力和昂貴的草本殺蟲劑,像阿里杜這樣的農民根本負擔不起。也正因為如此,生物技術研究者建議最好讓農民自己判斷,哪種種子才最符合他們的需求。

反轉基因遊行在加納全國都上演過,其中許多都以加納首都阿克拉為中心。但是據納西魯的描述,這些遊行不過是“做給媒體看的”,他自己也組織過:叫上村裡的幾個農民,給他們發幾塊牌子,上面寫點他們讀不懂的內容,然後給他們發錢。那些農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遊行。

許多加納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了對轉基因食品的謹慎。他們問道:如果一種作物連蟲子都不吃,那它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有人堅稱這些食品“太乾淨了”,雖然沒幾個人見過它們。

雖然科學家和OFAB正努力傳達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訊息,甚至有科學家請求當地的牧師讓他們在週日禱告之後宣傳轉基因食品,但是據加納植物學家薇薇安·奧多魯(Vivian Oduro)的說法,要改變公眾的認識“是極其困難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加納的生物技術專家薇薇安·奧多魯表示,科學家要想改變公眾的認識,就該發出比反轉基因遊說者更大的聲音 | Ankur Paliwal

奧多魯還記得加納政府部門組織的一場辯論,當時的聽眾應要求對是否引入轉基因食品投了票。就在奧多魯解釋完基因修飾的科學原理之後,另一個發言人引用了法國科學家吉勒-埃裡克·塞拉利尼(Gilles-Éric Séralini)2012年發表的一項富有爭議的研究。該研究顯示,塞拉利尼實驗室中的大鼠在吃下轉基因玉米後患上了癌症。(這篇論文在翌年被撤回,因為審查發現“文中的結論不可靠。”)那個發言人還聲稱,一道豇豆和米飯一起煮熟的流行美食waakye,也會用那項研究中的技術製作。

奧多魯聽了很憤怒。在接下來的一輪發言中,她以一個加納同胞、一個農民女兒的身份對聽眾發出了呼籲。她說她和家人都吃豇豆。如果這東西真的有害,她還會這樣推廣它嗎?

事實上,實驗顯示轉基因豇豆不僅安全,還能比傳統的品種每英畝多產出大約0.85噸。雖然有一項估測指出,轉基因種子會比傳統的種子貴50%左右,但它們只需要用兩輪殺蟲劑,而不是現在的五六輪。這會使總的種植成本降低5%到10%。

但是就像奧多魯說的那樣,一旦有人煽起了恐懼,就很難再說服大眾不要害怕了。果然,當天的聽眾投票否決了轉基因作物。

兩天後,新聞網站“加納網”(GhanaWeb)刊出了一篇關於奧多魯公開聲明的文章。在評論區,有人說奧多魯是“骯髒的賤貨”,還有人罵她是“愚蠢的女人”。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在加納,對轉基因食品有著兩極分化的意見。就連在美國,對轉基因的反對也推高了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並使更多人要求對轉基因產品做清晰標示。由反轉基因活動家變成科普作家的馬克·萊納斯(Mark Lynas)表示:“這是一場在全球緊密相連的運動。我常發現歐洲和美國的反轉基因主題會很快會被非洲的活動者採納。”

但是萊納斯也指出,當人們接觸到更廣泛的事實和意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反轉基因論述時,他們的觀點就往往不那麼頑固了。比如現在許多人表示,自己對這項技術還不夠了解,談不上支持或是反對它。

能使窮人真正受益嗎?

一月裡的某一天,阿里杜在家附近的一座茅舍裡參加了一個小型祈禱會,組織者是一個年長的男人。祈禱結束後,那位老人向街坊介紹了默罕默德·亞當·納西魯(Mohammed Adams Nashiru),當地的農民團體領袖。納西魯介紹說,加納科學家已經改良了豇豆,使之能夠對抗一種害蟲。他說這將有利於當地農民,有些農民種植的豇豆一年要被害蟲毀掉一半。而有了這個新品種,農民們就能用更少的殺蟲劑獲得更好的收成了。

但阿里杜對此有些懷疑。首先,她和幾寧多村的一些農民已經開始間作豇豆,蟲害已經減輕。其次,雖然納西魯保證轉基因種子很快就能到位,但此前也有過許多來她們村考察的政府官員、商人及研究者承諾要改善農民生活,而這些人沒有一個再回來。

和他今天的角色截然不同,大約三年之前,納西魯還曾在加納北部領導過反對轉基因作物的遊行。他說,他是在2014年一次OFAB的研討會上轉變想法的,在那個研討會上,加納科學和工業委員會的前會長瓦爾特·桑多·阿爾哈桑(Walter Sandow Alhassan)告訴聽眾中的農民和記者,轉基因食品已經通過嚴格測試,是能夠安全食用的。他指出美國人已經吃了許多年的轉基因食品。“他還說美國人什麼事也沒有,我們完全不必擔心。”納西魯說。

(阿爾哈桑曾在網上收到死亡威脅。2015年,阿克拉的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文章,引用他的話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當文章發表後,有一條評論揚言要“一槍打穿阿爾哈桑的喉嚨,這個白痴!”另一條寫道:“阿爾哈桑教授必須馬上去死。”)

理查德·安帕杜-安米堯(Richard Ampadu-Ameyaw)是OFAB在加納的主任,他覺得最好先訓練幾個像納西魯這樣的領袖,他們在當地人頭熟,也有農業背景,在當地人看來會特別可信。但是納西魯的生活和那些貧農之間仍有顯著區別。首先,他曾經遊歷世界。其次他還擁有250英畝土地,遠超過阿里杜這樣的農民,後者才擁有5英畝。

而納西魯本人表示,他非常關心那些貧農最終能用上什麼種子。“我的祖父告訴我,紀念碑不是為富人而建的。”他說,人們豎起紀念碑,是為了紀念那些為整個社區改善生活的人,“我就想當那樣的人。”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曾是反轉基因活動家的納西魯說,他後來聽了轉基因食物的科學原理,並得知美國人已經吃了幾十年轉基因食品,於是改變了想法 | Ankur Paliwal

科學家們確實不擔憂轉基因的食品安全,他們更擔心的是,目前的計劃能否真正造福貧農。

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教授馬修·施努爾(Matthew Schnurr)說:“這些轉基因技術已經享有特權,使其他潛在的干預方法都無法應用。”施努爾研究非洲的轉基因孤兒作物計劃已經超過十年。他指出,如果不先解決存儲等農業供應鏈上的其他問題,光是引入這些作物並無意義。

還有些社會科學家懷疑,即使供應鏈得到改善,轉基因孤兒作物就能給貧農帶來好處了嗎?他們提出,在這些研究項目和小農的特定需求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比如施努爾對烏干達的主食之一熟食香蕉的研究,就提供了一個例子。

傳統的熟食香蕉維生素A含量很低,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近一半的兒童缺乏維生素A,這使他們易患各種疾病且容易眼盲。因此科學家正在對一種香蕉做基因修飾,以增加其維生素A含量。但是這個品種需要農民施更多肥料,並維持特定的播種間距。這對那些貧農或許是個障礙,他們買不起更多化肥,擁有的土地也有限。由於這兩個原因,烏干達的有些貧農會繼續種植沒有經過基因修飾的傳統熟食香蕉品種。施努爾指出,科學家應該先與農民對話,看看其中到底有多少會種植轉基因熟食香蕉。

“捐獻者和科學家多半是好心,也的確想要幫忙。”在瑞典農業科技大學研究鄉村發展的副教授克拉拉·費舍爾(Klara Fischer)說道,“但他們並沒有抱著開放的心態做好實地研究。”

費舍爾對南非的研究顯示,南非的轉基因玉米能抵禦一種在莖杆中打洞的常見害蟲,然而它們對於貧農卻是一道難關,因為它們的種子不受補貼,相當昂貴,而且這些作物除了要定期澆水之外,還需要施加合成肥料。擁有大塊田地的農民能承受肥料的費用,也有自來水可用。貧農卻需要依賴雨水,而雨水有時會遲到。“問題在於,他們想讓那些擁有小塊土地的農民種植最現代的玉米。但是最現代的玉米只適合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農業體系。”費舍爾說道。

布萊恩·多德-烏里貝(Brian Dowd-Uribe)是舊金山大學副教授,目前在西非研究轉基因豇豆項目,他和施努爾都擔心,這些孤兒作物項目可能會固化舊的農業發展模式:富農率先獲得益處,而且比貧農獲得更大的益處。富農大多識字,明白技術,也能承擔風險。有時貧農在見到技術的效果之後,也會跟隨他們的步伐。施努爾指出:“這些項目的目標人群應該是小農。”他認為,對這些項目應該做些修正,使小農率先得益,而不是跟在富農後頭追趕。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經有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的確能幫助小農了。孟加拉國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種植轉基因茄子的農民,每畝的收入比種傳統茄子的農民多六倍。在印度,轉基因作物尚未獲得批准,但一些農民已經開始違法種植轉基因茄子了,因為他們相信這種起來成本較低。

轉基因豇豆,

還可以做得更好

一個炎熱的早晨,阿里杜打開了一個她存放豇豆的塑料袋,發現裡面有小小的棕色象鼻蟲跑來跑去。它們在豇豆種子上鑽出了整齊的小洞。烹飪前,阿里杜先要把豇豆放進鍋裡注滿水,好讓象鼻蟲浮到水面,這樣才能看清並去除它們。這些豇豆她不能拿到市場上賣,即使她的家裡還有富餘。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阿里杜家的孩子們正在享用一道豇豆做的菜。| Ankur Paliwal

幾寧多村的農民們同時受到兩種困擾,一是蟲子吃田裡種植的豇豆,二是蟲子吃收穫儲存的豇豆。對於後一個問題,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目前還沒有應對方案。

在加納,轉基因豇豆的主要捐獻者USAID已經為解決玉米、大米和大豆的供應鏈問題做了工作。但要如何減少豇豆在收割後的損失,它還沒有明確計劃。

還有人質疑:加納出產的豇豆已經足夠餵飽全國人口,引入轉基因豇豆是否還有必要?加納農民協會的查爾斯·括威·尼亞巴(Charles Kwowe Nyaaba)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政府和國際援助機構能把錢用來建造存儲設施、補貼種子及農業設備、併為豇豆創造更大的需求。不然,生產過剩只會造成當地市場的價格下跌,使作物爛在地裡。

加納大學的農業經濟學家艾琳·伊格耶爾(Irene Egyir)指出,其實在加納,豇豆是少數尚未被加工成其他產品的作物之一。其他比如高粱,有酒廠將它們買下釀成啤酒。她表示,如果豇豆也能像這樣進入工業生產,其需求就會增加,也能幫豇豆農民賺更多錢。

"

正午的陽光下,阿莉馬圖·阿里杜(Alimatu Alidu)手握一塊石頭,將土豆、紅辣椒和小龍蝦磨成了一團紅色糊糊。黑色頭巾下面,她的額頭佈滿汗珠。她把糊糊和其他材料放進一隻鍋裡。鍋子架在一隻簡易爐子上。爐子不過是兩塊不平的岩石,中間生一把小火。將糊糊充分加熱之後,她加入了最後一味食材:煮熟的豇豆。

豇豆被稱作窮人的肉食,這種豆科植物在非洲十分常見,它們色澤淺黃,弧形的豆子上有一塊黑斑。這些豆子長在豆莢裡,豆莢能長到差不多30釐米長。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豇豆 | nationdevelopments.org

在其他日子裡,阿里杜會做豇豆油煎餅,把豇豆和水打成糊,加入辣椒,搓成一個個糰子,炸熟了當早飯吃。她能用豇豆做出五道不同的菜。

很快,這道名為“紅紅菜”(red-red)的辣菜就全部做好,阿里杜那個16人的大家庭可以開始用餐,其中包括她自己、她丈夫、兩人的六個孩子,還有她丈夫的第二房妻子和她的七個孩子。他們共同生活在加納北部一個名叫“幾寧多”(Zinindo)的村莊,家裡有幾座茅舍,一片露天廚房圍在中間。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北部,像蘭納圖·阿里杜(左)和阿莉馬圖·阿里杜(右)這樣的自給農民靠豇豆滿足16人大家庭的蛋白質需求。| Ankur Paliwal

豇豆是加納和西非其他地區的一種主食,研究者認為,它最初就是在西非馴化的。這種豆科植物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早上吃完去上工,到太陽落山都不覺得餓。

阿里杜懷孕時,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增加了豇豆的攝入,之後又用磨碎的豇豆給孩子斷奶。豇豆也是加納學校午餐的主食。這種作物播種後兩個月內就能收穫,因此能在五月和八月之間為貧困家庭填補“飢餓斷檔”,那幾個月裡玉米和其他作物還在田裡生長。豇豆還很耐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正變得越來越幹。阿里杜說,在她們幾寧多村,每個女人都會在家裡存一些豇豆。

然而豇豆也長期受到害蟲攻擊。有一種長翅膀的害蟲叫“豆野螟”(Maruca vitrata),它會鑽進豆莢並吃掉豆子,每年摧毀西非豇豆作物總量的20%到80%。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害蟲豆野螟 | Ravi Vaidyanathan

為了對付它們,科學家對豇豆株系做了基因修飾,這項技術能以傳統育種無法做到的方式改變生物體的DNA。科學家們相信,這種轉基因豇豆能在一個不斷變暖的星球上養活快速增長的人口,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將土地解放出來另作他用,為區域性市場提供充足的剩餘糧食,並給予農民更多的種植選擇與自由。

加納計劃在今年或明年上市轉基因豇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兩個國家批准在本國生產銷售轉基因食品,南非和尼日利亞。加納將成為第三個。

但有批評者擔心,非洲的所有轉基因項目都與西方機構緊密相關。舉例來說,非洲的科學家用來修飾豇豆作物的專利基因,其許可都是由西方的生物技術公司不收專利費無償提供的,比如孟山都(已被拜耳收購)就是其中一家。這就引出了一些疑問:這些機構的目的全然是出於人道嗎?此外,社會科學家也提出了警告:國際捐贈者在推廣轉基因種子時,並未考慮到那些貧農的耕種習慣,也沒有考慮到他們最嚮往和最需要的特定的作物性狀。雖然有非洲科學家不辭辛勞地向大眾保證轉基因作物的安全,但是很明顯,安全的擔憂或許缺乏根據,但它們不是擋在加納轉基因豇豆前面的唯一障礙。

不過在這個村莊,阿里杜和其他貧農並沒有關注這些爭議。他們都肯試試新法子,只要那法子能將害蟲減到最少,使他們種出充足的豇豆,在養活家人之外,還有多餘可以出售。

轉基因豇豆,

是如何誕生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在加納第三大城市塔馬利,人們正在這個繁忙的穀物和蔬菜市場出售豇豆。加納有九成豇豆是在北部種植的。| Ankur Paliwal

轉基因豇豆的源頭可以上溯到1990年代,當時紐約的慈善機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多家公司開展了一系列對話,包括孟山都、杜邦和先正達,這些公司掌握了許多可修改的農作物基因。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員工相信,生物技術能幫助貧窮國家種出更多糧食。他們也知道,這些公司不可能出錢用基因技術修飾像豇豆、熟食香蕉和木薯這樣的“孤兒作物”,因為這些作物並未進入國際貿易,常由農民自種自吃,而那些農民又太窮,沒有能力購買昂貴的轉基因種子。

於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建議這些公司,不如將這些作物的基因捐獻給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再由那些機構的研究者開發出孤兒作物的種子,使其能夠抵禦蟲害、忍耐乾旱和鹽鹼、並增加營養。基金會還建議成立一個人道組織,專門促進公司、慈善組織、政府機構及當地科學家之間的合作。

那些生物技術公司起初拒絕了,但是經過內部討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覺得,合作能挽回公司形象。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反轉基因運動都在指責生物技術行業壟斷世界種子供應。面對這樣的批評和其他呼聲,這些公司同意了與發展中國家結盟。

但他們也有條件。這些生物技術公司希望將亞洲和拉丁美洲從捐獻清單中“剔除”,因為他們在這兩個地區生意很好。他們還希望簽訂嚴格的批准條約,規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向哪些對象免專利費提供基因。

洛克菲勒基金會接受了這些條件,並很快找到了一位新的合作者――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當時它也在努力溝通美國大學、生物技術公司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希望促進全世界接受生物技術產品。國際開發署的代表表示,如果用傳統的育種方法改進某種作物太慢或沒有效果,他們就會推薦生物技術。

漸漸地,像英國援助(UK Aid)等大型捐贈機構也加入了這個聯盟,還有百事可樂等公司。這些團體主動聯繫了非洲的科學家,他們許多人都相信生物技術能解決非洲農業的一些問題。2004年,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Afric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undation)成立了。眼下,這個總部設在內羅畢的非營利機構協調著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轉基因研究項目。兩年後,它又開辦了非洲農業生物技術開放論壇(Open Forum o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Africa,OFAB)作為宣傳部門,負責轉變公眾對於轉基因產品的負面認識。到今天,在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幫助下,OFAB已經在科學家、農民和媒體之間組織了多場會議

目前,OFAB的工作似乎有了進展。許多加納記者表示,在參加OFAB的研討會後,他們更有把握澄清誤解了。比如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那些合成圖片,裡面的水果長著動物的形狀,有人說將動物基因插入水果就會這樣。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科學家站出來澄清公眾的誤解了。”參加過轉基因研討會的加納記者歐普庫·加克普(Opoku Gakpo)說。

也有人不信任轉基因

在加納,轉基因豇豆的支持者對西方援助是歡迎的,他們也相信國際合作符合當地農民的利益。然而反轉基因組織並不信任這些公司或他們的技術。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加納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 Ghana)組織的發言人埃德溫·克維庫·安多·巴富爾(Edwin Kweku Andoh Baffour)說道,這是這個國家最活躍的反轉基因組織。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佈了一份報告,表示“沒有實質性證據”顯示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低於非轉基因作物。

巴富爾說,他不相信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那份報告裡分析的那類研究。他堅稱有其他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並不安全,因為它們包含了“意料之外的風險”,但是被追問時,他又說不出那些風險究竟是什麼。有人要他舉例說明,他也舉不出任何曾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的研究。

照巴富爾的說法,有機食品是“天然”的,“顯然是世界的未來”。然而有機食品種植成本高昂,因為它們需要更多勞力和昂貴的草本殺蟲劑,像阿里杜這樣的農民根本負擔不起。也正因為如此,生物技術研究者建議最好讓農民自己判斷,哪種種子才最符合他們的需求。

反轉基因遊行在加納全國都上演過,其中許多都以加納首都阿克拉為中心。但是據納西魯的描述,這些遊行不過是“做給媒體看的”,他自己也組織過:叫上村裡的幾個農民,給他們發幾塊牌子,上面寫點他們讀不懂的內容,然後給他們發錢。那些農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遊行。

許多加納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了對轉基因食品的謹慎。他們問道:如果一種作物連蟲子都不吃,那它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有人堅稱這些食品“太乾淨了”,雖然沒幾個人見過它們。

雖然科學家和OFAB正努力傳達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訊息,甚至有科學家請求當地的牧師讓他們在週日禱告之後宣傳轉基因食品,但是據加納植物學家薇薇安·奧多魯(Vivian Oduro)的說法,要改變公眾的認識“是極其困難的”。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加納的生物技術專家薇薇安·奧多魯表示,科學家要想改變公眾的認識,就該發出比反轉基因遊說者更大的聲音 | Ankur Paliwal

奧多魯還記得加納政府部門組織的一場辯論,當時的聽眾應要求對是否引入轉基因食品投了票。就在奧多魯解釋完基因修飾的科學原理之後,另一個發言人引用了法國科學家吉勒-埃裡克·塞拉利尼(Gilles-Éric Séralini)2012年發表的一項富有爭議的研究。該研究顯示,塞拉利尼實驗室中的大鼠在吃下轉基因玉米後患上了癌症。(這篇論文在翌年被撤回,因為審查發現“文中的結論不可靠。”)那個發言人還聲稱,一道豇豆和米飯一起煮熟的流行美食waakye,也會用那項研究中的技術製作。

奧多魯聽了很憤怒。在接下來的一輪發言中,她以一個加納同胞、一個農民女兒的身份對聽眾發出了呼籲。她說她和家人都吃豇豆。如果這東西真的有害,她還會這樣推廣它嗎?

事實上,實驗顯示轉基因豇豆不僅安全,還能比傳統的品種每英畝多產出大約0.85噸。雖然有一項估測指出,轉基因種子會比傳統的種子貴50%左右,但它們只需要用兩輪殺蟲劑,而不是現在的五六輪。這會使總的種植成本降低5%到10%。

但是就像奧多魯說的那樣,一旦有人煽起了恐懼,就很難再說服大眾不要害怕了。果然,當天的聽眾投票否決了轉基因作物。

兩天後,新聞網站“加納網”(GhanaWeb)刊出了一篇關於奧多魯公開聲明的文章。在評論區,有人說奧多魯是“骯髒的賤貨”,還有人罵她是“愚蠢的女人”。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在加納,對轉基因食品有著兩極分化的意見。就連在美國,對轉基因的反對也推高了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並使更多人要求對轉基因產品做清晰標示。由反轉基因活動家變成科普作家的馬克·萊納斯(Mark Lynas)表示:“這是一場在全球緊密相連的運動。我常發現歐洲和美國的反轉基因主題會很快會被非洲的活動者採納。”

但是萊納斯也指出,當人們接觸到更廣泛的事實和意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反轉基因論述時,他們的觀點就往往不那麼頑固了。比如現在許多人表示,自己對這項技術還不夠了解,談不上支持或是反對它。

能使窮人真正受益嗎?

一月裡的某一天,阿里杜在家附近的一座茅舍裡參加了一個小型祈禱會,組織者是一個年長的男人。祈禱結束後,那位老人向街坊介紹了默罕默德·亞當·納西魯(Mohammed Adams Nashiru),當地的農民團體領袖。納西魯介紹說,加納科學家已經改良了豇豆,使之能夠對抗一種害蟲。他說這將有利於當地農民,有些農民種植的豇豆一年要被害蟲毀掉一半。而有了這個新品種,農民們就能用更少的殺蟲劑獲得更好的收成了。

但阿里杜對此有些懷疑。首先,她和幾寧多村的一些農民已經開始間作豇豆,蟲害已經減輕。其次,雖然納西魯保證轉基因種子很快就能到位,但此前也有過許多來她們村考察的政府官員、商人及研究者承諾要改善農民生活,而這些人沒有一個再回來。

和他今天的角色截然不同,大約三年之前,納西魯還曾在加納北部領導過反對轉基因作物的遊行。他說,他是在2014年一次OFAB的研討會上轉變想法的,在那個研討會上,加納科學和工業委員會的前會長瓦爾特·桑多·阿爾哈桑(Walter Sandow Alhassan)告訴聽眾中的農民和記者,轉基因食品已經通過嚴格測試,是能夠安全食用的。他指出美國人已經吃了許多年的轉基因食品。“他還說美國人什麼事也沒有,我們完全不必擔心。”納西魯說。

(阿爾哈桑曾在網上收到死亡威脅。2015年,阿克拉的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文章,引用他的話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當文章發表後,有一條評論揚言要“一槍打穿阿爾哈桑的喉嚨,這個白痴!”另一條寫道:“阿爾哈桑教授必須馬上去死。”)

理查德·安帕杜-安米堯(Richard Ampadu-Ameyaw)是OFAB在加納的主任,他覺得最好先訓練幾個像納西魯這樣的領袖,他們在當地人頭熟,也有農業背景,在當地人看來會特別可信。但是納西魯的生活和那些貧農之間仍有顯著區別。首先,他曾經遊歷世界。其次他還擁有250英畝土地,遠超過阿里杜這樣的農民,後者才擁有5英畝。

而納西魯本人表示,他非常關心那些貧農最終能用上什麼種子。“我的祖父告訴我,紀念碑不是為富人而建的。”他說,人們豎起紀念碑,是為了紀念那些為整個社區改善生活的人,“我就想當那樣的人。”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曾是反轉基因活動家的納西魯說,他後來聽了轉基因食物的科學原理,並得知美國人已經吃了幾十年轉基因食品,於是改變了想法 | Ankur Paliwal

科學家們確實不擔憂轉基因的食品安全,他們更擔心的是,目前的計劃能否真正造福貧農。

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教授馬修·施努爾(Matthew Schnurr)說:“這些轉基因技術已經享有特權,使其他潛在的干預方法都無法應用。”施努爾研究非洲的轉基因孤兒作物計劃已經超過十年。他指出,如果不先解決存儲等農業供應鏈上的其他問題,光是引入這些作物並無意義。

還有些社會科學家懷疑,即使供應鏈得到改善,轉基因孤兒作物就能給貧農帶來好處了嗎?他們提出,在這些研究項目和小農的特定需求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比如施努爾對烏干達的主食之一熟食香蕉的研究,就提供了一個例子。

傳統的熟食香蕉維生素A含量很低,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近一半的兒童缺乏維生素A,這使他們易患各種疾病且容易眼盲。因此科學家正在對一種香蕉做基因修飾,以增加其維生素A含量。但是這個品種需要農民施更多肥料,並維持特定的播種間距。這對那些貧農或許是個障礙,他們買不起更多化肥,擁有的土地也有限。由於這兩個原因,烏干達的有些貧農會繼續種植沒有經過基因修飾的傳統熟食香蕉品種。施努爾指出,科學家應該先與農民對話,看看其中到底有多少會種植轉基因熟食香蕉。

“捐獻者和科學家多半是好心,也的確想要幫忙。”在瑞典農業科技大學研究鄉村發展的副教授克拉拉·費舍爾(Klara Fischer)說道,“但他們並沒有抱著開放的心態做好實地研究。”

費舍爾對南非的研究顯示,南非的轉基因玉米能抵禦一種在莖杆中打洞的常見害蟲,然而它們對於貧農卻是一道難關,因為它們的種子不受補貼,相當昂貴,而且這些作物除了要定期澆水之外,還需要施加合成肥料。擁有大塊田地的農民能承受肥料的費用,也有自來水可用。貧農卻需要依賴雨水,而雨水有時會遲到。“問題在於,他們想讓那些擁有小塊土地的農民種植最現代的玉米。但是最現代的玉米只適合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農業體系。”費舍爾說道。

布萊恩·多德-烏里貝(Brian Dowd-Uribe)是舊金山大學副教授,目前在西非研究轉基因豇豆項目,他和施努爾都擔心,這些孤兒作物項目可能會固化舊的農業發展模式:富農率先獲得益處,而且比貧農獲得更大的益處。富農大多識字,明白技術,也能承擔風險。有時貧農在見到技術的效果之後,也會跟隨他們的步伐。施努爾指出:“這些項目的目標人群應該是小農。”他認為,對這些項目應該做些修正,使小農率先得益,而不是跟在富農後頭追趕。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經有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的確能幫助小農了。孟加拉國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種植轉基因茄子的農民,每畝的收入比種傳統茄子的農民多六倍。在印度,轉基因作物尚未獲得批准,但一些農民已經開始違法種植轉基因茄子了,因為他們相信這種起來成本較低。

轉基因豇豆,

還可以做得更好

一個炎熱的早晨,阿里杜打開了一個她存放豇豆的塑料袋,發現裡面有小小的棕色象鼻蟲跑來跑去。它們在豇豆種子上鑽出了整齊的小洞。烹飪前,阿里杜先要把豇豆放進鍋裡注滿水,好讓象鼻蟲浮到水面,這樣才能看清並去除它們。這些豇豆她不能拿到市場上賣,即使她的家裡還有富餘。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阿里杜家的孩子們正在享用一道豇豆做的菜。| Ankur Paliwal

幾寧多村的農民們同時受到兩種困擾,一是蟲子吃田裡種植的豇豆,二是蟲子吃收穫儲存的豇豆。對於後一個問題,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目前還沒有應對方案。

在加納,轉基因豇豆的主要捐獻者USAID已經為解決玉米、大米和大豆的供應鏈問題做了工作。但要如何減少豇豆在收割後的損失,它還沒有明確計劃。

還有人質疑:加納出產的豇豆已經足夠餵飽全國人口,引入轉基因豇豆是否還有必要?加納農民協會的查爾斯·括威·尼亞巴(Charles Kwowe Nyaaba)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政府和國際援助機構能把錢用來建造存儲設施、補貼種子及農業設備、併為豇豆創造更大的需求。不然,生產過剩只會造成當地市場的價格下跌,使作物爛在地裡。

加納大學的農業經濟學家艾琳·伊格耶爾(Irene Egyir)指出,其實在加納,豇豆是少數尚未被加工成其他產品的作物之一。其他比如高粱,有酒廠將它們買下釀成啤酒。她表示,如果豇豆也能像這樣進入工業生產,其需求就會增加,也能幫豇豆農民賺更多錢。

“窮人的肉食”在哪裡?加納選擇了轉基因豇豆

農業經濟學家艾琳·伊格耶爾希望創造新的行業,把豇豆加工成其他產品,讓農民們賺更多錢。| Ankur Paliwal

分銷也是一個問題。在加納,大約九成豇豆都在北方種植,雖然在南方尚有需求未得到滿足,但尼亞巴表示,惡劣的路況、缺乏存儲設施等因素使銷售商打消了念頭。

在迴應這些批評時,USAID和生物技術研究者們認為不該將各種困難相互對立起來。非洲農業技術基金會的官員也表示,會在未來幾年努力減少收割後的損失。

儘管如此,經過基因修飾的豇豆品種Songotra,已經種植在了加納北部的約兩成耕地上,併成為了當地自給農民喜歡的品種之一。加納Bt豇豆計劃的首席科學家穆姆尼·阿卜杜萊(Mumuni Abudulai)表示,轉基因豇豆並不會讓貧農增加多少工作量,只需要他們維護避難所(refuge)――也就是在轉基因作物周圍種植非轉基因作物,使害蟲難以對轉基因作物的基因產生抗性。但農民們是否能充分維持這種做法,目前還不清楚。

根據最近的幾次估計,如果轉基因豇豆在明年上市,由於對轉基因食品的負面認識,它要經過5到10年才能為70%左右的農民所採納,達到計劃中的最大采納率。

話說回來,在納西魯訪問幾寧多村以前,許多當地農民都從未聽說過基因修飾。他們中的一些很快忘記了這個名詞,但是記住了有一種技術能使他們的豇豆抵禦田裡的害蟲。他們說這是一件好事。

從某些方面看,加納的轉基因豇豆支持者似乎取得了微小而重要的勝利,在反轉基因活動者的聲浪中,支持者要十分努力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然而這些種子是否真能使阿里杜這樣的小農及其家人受惠,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Schurman, R. (2017). Building an alliance for biotechnology in Africa.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17(3), 441-458.

[2] Shelton, A. M., Hossain, M., Paranjape, V., & Azad, A. K. (2018). Bt eggplant project in Bangladesh: history,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6, 106.

[3]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6).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作者:Ankur Paliwal翻譯:紅豬編輯:遊識猷來源: Ankur Paliwal. (2019). A Bumper Crop of Opinion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owpeas. https://undark.org/article/genetically-modified-cowpea-ghana/

譯文版權屬於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