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詩人卻擁有一級流量,這位唐朝詩人佳作不多,佳句卻流傳千古

二流詩人卻擁有一級流量,這位唐朝詩人佳作不多,佳句卻流傳千古

一、初識賈島:上山尋舊知,雲深不知處

大多數人最初認識賈島,相信都是從小學課本上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行至深山,尋友而只見門童,嫋嫋雲霧環繞的山中,不知何處會傳來老友的悠悠歌聲。本就隨意淡泊,朗朗上口的四句詩,經過語文老師的一番解讀,大概下課鈴聲響起前就能記在腦中:一個上山尋友的詩人形象,大概就是年少的我們對於賈島的第一印象。

隨後賈島便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課本中詩歌的席位被盛唐文豪們佔據,大家對他的認識不再深入。殊不知,賈島這樣一位“不入流”的詩人,其在後世卻擁有了相當可觀的人氣,用今天的話說,當時的賈島就是一位引領流量的“網紅。”

二、驕傲的賈島:倔強而坎坷的一生

1、年少為僧,還俗應舉

賈島,字閬仙,生於中唐的他一生坎坷。所謂“生於末世運偏消”,他家境貧寒,祖上無人任官,唐代蘇絳《賈司倉墓誌銘》言賈島“祖宗官爵,顧未研詳,中多高蹈不仕。”

由此可見,賈島的家庭是一個徹底的草根之家,於是賈島年少出家為僧,法號無本,在洛陽的時候,因為當時洛陽有令禁止僧侶午後外出,賈島為此不滿,作詩以抒懷,被韓愈所知,(元和6年,即公元811年)因愛惜其才華,遂勸說其應試考取功名。

《新唐書·韓愈傳》記載:島,字浪仙,范陽人,初為浮屠,名無本。來東都,時洛陽令禁僧午後不得出,島為詩自傷。愈憐之,因教其為文,遂去浮屠,舉進士。

2、半世應舉,狂狷孤高

還俗之後,本欲在仕途中有一番作為的賈島,卻屢舉不第,20多年中困守舉場,雖遍幹名人,四處求薦,可這些名人們要麼並非權貴,要麼就是像張籍、李益這樣位卑權微之人。

最初賞識賈島的韓愈,也飽經宦海沉浮,職位屢有升降,也並不能夠在仕途上給予他足夠的幫助,是時朝廷風氣本就不正,請託成風,“上頭沒人”的賈島在這樣的環境中,終究未得一第。

難以接受現實的賈島便在儒釋兩家間徘徊,與貧窮和飢寒作伴,將自己的價值全部寄託在對五言律詩一字一句的精雕細琢中。

賈島自恃才高過人,自負而直率,曾在考場外口出狂言,擺出遺世獨立的清高模樣,不與他人趨同。表現出一副十足的非主流模樣,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學者何光遠《鑑戒錄》記載賈島:“以八百舉子所業,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獨語,旁若無人。或鬧市高吟,或長衢嘯傲。”

早年清冷的佛門生活養成了賈島孤高自恃的性格,而長久的苦讀,又讓他有了自傲的資本,因此在眾多舉子中,賈島顯得格格不入,這種做派不僅容易使他招人非議和反感,也給他帶來了禍端。

賈島恃才傲物,為人狂狷而不善程式,甚至還對時任朝廷宰相的裴度出言不遜:裴度為建自家的府邸趕走了附近的百姓,拆除了多家民居,賈島知曉此事時,正是在得知自己又一次下第之後,不知懷著怎樣的情緒,他便作詩《題興化園亭》相機:

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庭君始知。

二流詩人卻擁有一級流量,這位唐朝詩人佳作不多,佳句卻流傳千古

3、終生不第,卒於任上

這種狂狷傲慢最終導致了賈島被主流排除在外,其所作《病蟬》一詩以譏諷公卿,直接使他被剝奪了考試資格: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

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

詩中將自己比作是想要振翅高飛而不得的病蟬,雖腹中凝有露華,卻被灰塵矇蔽了雙眼,最後兩句直接點名了加害自己的凶手:“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被當時的人認為是在言語攻擊公卿, “是時逐出關外,號為‘十惡’。議者以閬仙自認病蟬,是無摶風之分”(後蜀《鑑戒錄·賈忤旨》)最終賈島被逐出考場,再無應試資格。

困守長安20多年的賈島,最終“被迫”離開了京城,開成二年(837年),賈島責授遂州長江縣主簿,三年後轉遷普州司倉參軍,後來於會昌三年(843年)在任上去世。

三、苦吟的賈島:追求四言八韻的極致美

詩人賈島因為困守於對於詩中字句的雕琢,像是被五言律詩戴上鐐銬的囚徒,故而被稱為“詩奴”。又因其詩風冷瘦硬澀、詩中多枯萎衰敗之景,(蘇軾《祭柳子玉文》)試看其詩

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題長江》)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暮過山村》)

空巢霜葉落,疏牖水螢穿。(《旅遊》)

廢館秋螢出,空城寒雨來。(《泥陽館》)

宋代大文豪蘇軾將其與孟郊齊名,並稱為“郊寒島瘦”。“奇僻”是古往今來對於賈島詩風的一致評價,清許印芳《詩法萃編》中雲:“避千門萬戶之廣衢,走羊腸仄徑之鳥道,志在獨開生面,遂成偏澀一體。”清朱彝尊也曾評價“浪仙詩雖尚奇怪,然稍落苦僻一路”。

賈島因其“苦吟”而出名,他對於字雕句琢的追求幾乎達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他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幾乎病態的追求著五言律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描寫賈島苦吟最廣為人知的詩句便是他自己作的《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首《題詩後》是在賈島寫出《送無可上人》中“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句後所注,為寫成兩句詩而用盡三年心血,著實讓人唏噓,但也讓我們看到賈島對於詩歌創作的偏執和堅持。

唐五代許多筆記體小說中也可以看到對於賈島苦吟經歷的記錄,“推敲”詩案的故事,相信也已經家喻戶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最初欲作“推”後又欲改作“敲”字。賈島也正是因此衝撞了當時任京兆尹的大詩人韓愈。

在賈島六十多年的人生軌跡中,做過江湖謁客、做過山林隱士,生命的末年也當上了僻縣小吏,最終於就任的路上與世長辭。仕途坎坷的賈島,將作詩融入自己的生命,才學不夠的他便苦心孤詣地對詩句精雕句酌,功名未就,而詩史留名。要是告訴他在後世竟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恐怕連賈島自己都不會相信。

二流詩人卻擁有一級流量,這位唐朝詩人佳作不多,佳句卻流傳千古

四、作為“網紅”的賈島:苦吟精神,後世留名

如果用今天的話語評價賈島,說他是一名“網紅”絕不過分,雖然他的作品沒有李白狂浪不羈的氣質,沒有杜甫憂國憂民的心境,也沒有韓愈“以文為詩”的才學——無疑一個二流(甚至三流)詩人,可是賈島他死後獲得了超高的人氣和影響力。

賈島極端苦吟的創作態度,奇澀精闢的五律特質,清寒幽僻的藝術風格,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幾乎在每個時代中都能看到賈島的影子。

五代時期所謂“賈島時代”(聞一多《唐詩雜論·賈島》)、宋初的晚唐體、宋末的永嘉四靈、明末的鍾譚,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賈島的影響。他們都好為五言律詩,在四言八韻中慘淡經營。

在創作態度上,這些詩人一樣用生命踐行著“苦吟”;在創作風格上也與賈島有著共通之處,喜好寫出山林事物苦澀幽僻的一面。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言:“賈島畢竟不單是晚唐五代的賈島,而是唐以後各時代共同的賈島。”

在後世賈島眾多的接受者中,也有那麼一個兩個表現出了極端的狂熱。晚唐五代詩人李洞(?—893)便是數一數二的“死忠粉”。他對於賈島的追慕達到了極端入迷的境界。

李洞,字才江,祖籍隴西成紀,居京兆。唐宗室。屢舉進士不第。末世失意舉子自然而然的選擇了追慕賈島,甚至這份追逐崇拜都到了極端入迷的境界。

《唐摭言》有云:“李洞,唐諸王孫也,嘗遊兩川,慕賈浪仙為師,銅鑄為像,事之如神。 ”《唐才子傳》:“(洞)家貧,吟極苦,至廢寢食。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載之巾中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其仰慕一何如此之切也!然洞詩逼真於島,新奇或過之。時人多誚僻澀,不貴其卓峭,唯吳融賞異。”

李洞追慕賈島真的就像是現代瘋狂追星的“粉絲”一樣,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在詩歌創作上,李洞也像極了賈島:“才江無古詩,五、七律及絕句俱師浪仙。五言尤逼肖,一字一句,必依賈生格式,當其得意,幾於綠玉楮葉。”舉例其詩《送雲卿上人遊安南》:

春往海南邊,秋聞半夜蟬。

鯨吞洗缽水,犀觸點燈船。

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

長安卻回日,鬆偃舊房前。

就充滿了模仿賈島的痕跡,詩歌意象上選用了不常見的蟬蟲、缽盆等,詩句“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十分有賈島的味道。《灜奎髓律》雲:“洞學賈島為詩。五佳”

還有另一種“粉絲”,他們的詩作簡直是賈島詩歌的“翻版”。宋初“九僧”詩人群,力求在詩風上追步賈島詩歌中那種清淡閒遠、幽靜深邃的韻味。

九僧工於寫景,這一點與賈島也一脈相承,賈島本就是寫景的高手,明代謝榛謂其“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一聯“氣象雄渾,大類盛唐。”李懷民評論其《雪晴晚望》:“……但用鬱思定力,峭骨沉響,筆補造化,無於此作”(《重訂晚唐詩人主客圖》)都說明了賈島寫景功力不俗。

宋初的九僧亦步亦趨,雖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是大部分都只學到閬仙皮毛,他們與賈島一樣,“有警句而無完篇,”詩歌意象單一、境界生澀、狹窄晦暗。例舉其詩:

保暹《秋徑》:“蟲跡穿幽穴,臺痕接斷樓。”

崇惠《訪楊雲卿淮上別墅》:“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惟鳳《與行肇師宿廬山棲賢寺》“磬斷危衫月,燈殘古塔霜。”

歐陽修《六一詩話》中引一段軼事來反映晚唐體九僧詩人詩境狹仄:“當時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詞章,俊逸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其字乃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擱筆。”這也算是學賈慕賈的“副作用”吧。難怪嚴羽會說學詩“眼界須高”了。

二流詩人卻擁有一級流量,這位唐朝詩人佳作不多,佳句卻流傳千古

五、學賈慕賈——“末世詩人”的一條出路

每個時代的末端都會出現大批的學賈詩人,這個現象看似迷惑,實則容易解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處在風雨飄零中的詩人們在心態上就蒙上了一層末世的昏暗。

文人們一旦考場失利,再難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盛唐、中唐詩人們在挫折之後仍能作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豪言壯語,這樣的情形,在晚唐再難看到。

晚唐五代的詩人很難擁有這樣的自信。劉得仁哀嘆道:“浮生只如此,強進欲何為”考場失意又偏偏是這個時代舉子們的普遍遭遇,失意之後,詩人文士們要麼走入山林,要麼遁入空門,要麼醉臥花間,沉溺到自己的世界裡去。

學賈詩人們正式選擇了第一條出路,比如上面提到的李洞、“九僧”等人,均有隱逸經歷。荒山野嶺的枯寒僻靜,任一生獲得寂寥苦寒,再加上賈島本人詩句中“窮莫詣他門,古人有拙言”安貧樂道的形象使這些詩人們亦步亦趨的向詩人賈島靠攏,將生命力燃燒在字句雕琢當中。

賈島這樣一個在唐朝算是二流的詩人,在後世卻有如同一流作家的名聲。在後代每一個時間段都有大量的詩人追隨模仿。

晚唐五代的詩人、侍僧群體,宋初的晚唐體詩人,南宋的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明末的竟陵派,清代的高密派和同光派等等許多詩派,都在模仿追隨賈島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生於唐後的詩人們,在作詩這件事上,總會擔上一層來自唐代前賢們的壓力,為了衝破這層壓力而作出自己詩歌獨有的味道來,而對於賈島的追慕,使後世很多才華平平的“末世”詩人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認同,在亦步亦趨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所屬。

對於這些詩人們來說,賈島的意義估計遠要大於李白、杜甫,雖然賈島在唐代詩壇中默默無聞,但是在後世卻有著獨特的地位。借用聞一多先生《唐詩雜論》中的話作結:“……賈島畢竟不是晚唐五代時期的賈島,而是唐以後各時代共同的賈島。 ”

注: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ZeaLot,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