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牛市,你離我是近還是遠?

滬指 金融 國家公債 期貨 新月潭 2019-06-09

看到這個標題,就會有人嗤之以鼻:牛市不是已經到來了嗎?這樣一問,好像筆者“身在牛中不知牛”。為了探討中國A股的牛熊之道,我們不妨從頭捋捋——

理論說話, 弄清概念,什麼叫牛市?

書上說,牛市又稱多頭市場,指價格長期呈上漲趨勢的證券市場。大漲小跌是它的基本特徵,其關鍵詞是“長期呈上漲趨勢”。

觀今股市,達到上述標準了嗎?中國股市自1990年開市以來,能稱之為牛市的只有9輪,如果再苛刻一點說,只有5輪。有人說是11輪的,大概把“猴市”也算上了。

那麼,現在如果不算牛市,是什麼市?目前是牛皮市。準確地說,應該還處於2015年6月12日5178點的下降通道中的反彈,也可以說是2018年2月2日3487點的反彈。

牛市多長時間來一次?一次牛市要持續多長時間?這些問題恐怕只能猜測,沒有人(包括算卦先生)能準確地算出牛熊何時到來。或者說上述問題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牛市是怎麼來的?熊市是怎麼去的。

數據說話,創根問底, 牛熊是怎麼來的?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讓我們翻開A股的歷史,探究牛熊的根源,才好進一步分析——

第一輪:牛脫韁,熊出沒。

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一年半時間,股指自96.05點漲至1429,漲幅1380%。讀到這裡,有人是“股生君未生”“恨不生同時”。

牛為什麼脫韁?股市初創,有限的股票供應、取消漲跌停板限制,諸多合力讓中國股市這頭生個子牛成了脫韁“野牛”。

瘋狂之後是血洗,出來混總是要還的。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殺到386點,跌幅73%,後知後覺者“別人偷驢他拔樁”錢打水漂,以淚洗面。

第二輪:牛在野,熊不退。

在股少錢厚的情況下,股指捲土重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3個月大盤漲幅303%,前期“韭菜”悉獲重生。

交易大廳的掌聲還沒落下,大擴容來了。1993年2月17日至1994年7月28日,被腰斬後的指數終於疲憊不支,股指跌至325點,股民稱“打回原形外加毀容”。

第三輪:牛療傷,熊隱晦。

在“病牛”要倒下的時候,相關部門給股市打了三支“強心劑”(大利好),股市“犇”一下“牛”了起來,從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1個半月),股指漲幅200%,達1052點。這時的股市被稱為“牛犢子”市,只要盤子小,就會有人炒。

最終,圖窮匕見,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股指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輪:牛起飛,熊在追。

1995年5月18日,關閉國債期貨等政策春風襲來,3個交易日,牛已飛上天,至1995年5月22日,絕大多數股票收復失地。

股民看得直眼兒時,“熊”已悄然到來。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砸破前期低點,至512點,一時泥沙俱下。嚴格地說,此次不算一輪牛市,卻造就了實實在在的熊市。

第五輪:牛起步,熊四圍。

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投資者抓住了“科技”這一金鑰匙,在家電等消費增長刺激下,股指又靠向1993年的點位,1510點。

正想著以何種方式向上突破時,新的擴容又到來了。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兩年的熊市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

第六輪:牛懷舊,“誤讀”熊。

1999年5月19日,大概是牛懷戀四年前的“5·18”,發動了“5·19”行情,開啟了網絡概念股的井噴,到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

這時,股權分置改革來了,投資者誤讀為“熊來了”,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至2005年6月6日的998點。

第七輪:牛堅挺,熊環球。

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這次行情是“誤讀”的修正,更是人民幣升值、QFII入場等諸多利好支撐,以998點起步,創出6124點的空前新高,股指漲了513.49%,直漲到很多人把股市當成提款機。

數錢數到手抽筋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熊”四面環圍。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一年時間,股指從6124點飛流直下至1664點。

第八輪:資金牛,長勁熊。

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8月4日,隨著四萬億產業振興資金推出,造就了“資金牛”,股指上漲到了3478點。當大盤上的資金被耗盡以後,漫漫熊途也就開始了,連續五年的熊市跌跌不休,直到2014年7月21日曙光微露。

第九輪:槓桿牛,蔫蔫熊。

當指數跌穿2000點大關後,“一帶一路”高調推出,國企改革風生水起,股市融資、配資開閘,2014年7月22日至2015年6月12日大盤從2000點左右一路長到5178點,成為成為中國股市次高點。

吹漲的泡沫總有炸開的時候,個股腰斬,融資爆倉,很多股民顆粒不收。至2019年1月4日,股指跌至2440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說這個,為了長點記性。

事實說話,客觀分析, “牛皮”還要扯多久?

我們站在第10輪牛市的途中,還是站在反彈的起跑線上?每天打開各種媒體,兩種說法皆都言之鑿鑿、信誓旦旦。但是,真要拿出點兒根據來卻都閃爍其詞、顧左右而言它。為什麼?說那話的人的心中也沒數。

為什麼我要把歷次牛熊羅列出來,是為了從中找出牛與熊的深層基礎。從上述情況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每一次牛市或熊市的到來都會有一個或幾個大的引爆點或誘因,條件成熟時就會反轉,椰風擋不住。

牛市和熊市總在爭論中輪迴,每一個人都會從自己的理解去猜測牛熊,那麼,第10次牛市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讓我們從以下方面分析:

1.時間和空間邏輯。

每一次牛市或熊市的到來,都會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和下跌幅度。在過去市場不成熟時,這種間隔不很明顯,市場越成熟,間隔會越明顯。自2015年6月12日到2019年1月4日,大盤已經熊了三年半的時間,此間雖有一段看著像牛市,但始終沒有改變弱勢反彈的屬性。所有不以反轉為目的的反彈,都是製造新一批的套牢者,四五月就是這等行情。

中國股市平均三年多會有一次牛市,從調整時間上看,牛市該來了;從調整的幅度來看,從5178點調整到2440點,已經下調了60%,空間也夠了,從這兩個層面看,牛市該來了。

2.政策和消息層面。

每一次大的牛市都離不開政策面的支持,中國要打造國際上健康的資本市場,首要條件就是造就牛市。另外,中國的經濟情況正在好轉,一帶一路正在走向世界,科創板正要推出,一定會有政策和助力,這也是牛市的根本保障。

但是,目前的政策面偏中,消息面偏空,所以大盤先是拼命硬撐,接下來兵敗如山倒、牆倒重人推。也就是說,從上述因素還看不到牛的影子。大盤如果想走出一波波瀾壯闊的牛市,條件不具備。

3.資金與信心情況。

中國的經濟正在崛起,炒房的資金正在逐步退出,需要一個投資渠道;國內有國家隊託底,作為老百姓養命錢的社保資金不能賠上;境外資金也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的資本市場,隨時準備抄底。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不差錢兒”的市場,差的是信心。目前的行情不知在為誰砸坑,不知誰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4.技術形態分析。

股指暫時仍處於三年前的下降通道中,3587點仍然是前期的一道坎兒,股指只有有效突破3288點,才能確定此輪牛市成立。雖120日均線上穿年線,250日均線,待250日均線仍未走平,現言牛市,話有點早。

綜上,經過了三年多熊市的人們,還沒有從“熊”氣氛中解脫出來,股民的神經還很脆弱,我們所有的操作只可當作反彈來進行,這樣不會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自然,牛市離我們已經很近了,它需要政策的暖風吹響集結號,需要人氣的聚集形成合力,在消化前期獲利盤和套牢盤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振盪,第10輪牛市就會到來。

傳說中的牛市離我們還有多遠?絕對不用等到冬季。

  • 文中提到的情況只為舉例,並非讓讀者買入。筆者以為,股市中觀點不同才促成了交易,人生中觀點不同或促成交情,等待批評。
  • 若念筆者碼字不易,請點贊關注轉發收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