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暗戰滬指2900點 近5個月436億元持續流入ETF'

"

今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N”型走勢,滬指回落到2900點開始縮量震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證指數首次達到2900點還是2月25日,距今已經有近五個月的時間。滬指在2900點震盪,各路資金在背後博弈廝殺,最新公佈的ETF場內流通份額顯示,近五個月,已經有436億元資金陸續流入ETF市場。

最具吸金能力的基金,仍是老牌公募旗下的頭部ETF產品,《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按照每天的基金淨值計算,在近五個月的時間內有18只ETF產品均獲得超10億元資金的淨流入。至此,公募基金市場上221只ETF產品的總規模達到3632.45億元,較之五個月前的規模再度增長了13.64%。

ETF市場上演強者恆強

18只產品吸金超10億元

ETF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簡稱,它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ETF產品交易量及最新份額也能在每天交易結束後查詢,如此一來,每一個交易日結束後,ETF產品的最新規模都能及時更新。

截至7月16日,包含貨幣型ETF在內,公募基金市場上共有221只ETF產品,合計規模已經有3632.45億元,相較五個月前的3196.4億元增加了436.05億元,增幅達到13.64%。整個ETF市場也在持續上演著“強者恆強”的格局,頭部ETF產品基金規模較大、基金淨值表現更加穩定,也持續吸引著各路資金前來“入駐”,這部分產品的規模得以繼續走高。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滬指在2900點左右震盪的過程中,場內申購ETF基金的熱情又被重新點燃,頭部ETF的基金規模仍在持續擴張。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近五個月(2月25日至7月16日)的時間內,有18只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均獲得了超過10億元的資金淨流入。

華夏上證50ETF,在此期間獲得了66.68億元資金淨流入,在221只ETF中高居榜首。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2月25日至7月16日,該基金的場內流通份額從153.25億份增至159.41億份,與此同時,該ETF產品在今年以來也有28.66%的回報率,基金單位淨值的快速增長也進一步推升了該基金的基金規模。

除此之外,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上證上海改革發展主題ETF也分別獲得了46.02億元、42.05億元資金的淨流入,僅次於華夏上證50ETF。另外,國壽安保滬深300ETF、華夏中證四川國改ETF、工銀瑞信滬深300ETF和易方達滬深300發起式ETF這4只產品在此期間也均獲得了超過30億元資金淨流入。

持有人選擇獲利了結

MSCI基金規模縮水

部分頭部ETF產品在獲得眾多資金青睞的同時,也有部分ETF正面臨著規模的快速縮水。《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這些產品既包括此前規模一直暴增的創業板ETF,也有在去年密集發行的MSCI系列指數產品。

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跟蹤MSCI指數的ETF產品主要的投資標的也是大盤藍籌和白馬股,今年市場風格有所變化,投資者對指數基金的偏好明顯從上證50指數轉向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MSCI系列指數基金的持有人可能及時選擇了獲利了結。

截至7月16日,公募基金市場上共有跟蹤MSCI指數的ETF產品11只,只有銀華MSCI中國A股ETF是在今年3月份成立,另外10只ETF產品均是在今年之前成立,此10只ETF產品無一倖免均在近期遭遇了基金規模的縮水。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近五個月的時間內,建信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的場內流通份額從15.34億份下降至6.28億份、景順長城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的場內流通份額也從12.48億份下降至5.27億份。不過在此期間,兩隻產品的基金單位淨值有所增長,弱化了基金規模的縮水。

也有部分ETF產品同時遭遇了場內流通份額下滑和基金淨值回撤,使得在近期基金規模明顯縮水: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華安創業板50ETF、銀華中證央企結構調整ETF和華夏中證央企ETF在近五個月(2月25日至7月16日)的基金規模分別縮水了53.95億元、22.06億元、15.93億元和12.25億元。(見習記者 王明山)

原標題:資金暗戰滬指2900點 近5個月436億元持續流入ETF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