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最近,霍啟剛和郭晶晶又火了。

原來,霍啟剛晒出了一組圖文:稱自己和郭晶晶帶著5歲的兒子霍中曦,來到了香港的郊區體驗農家生活,幫助農民伯伯插秧。

圖片中,三人頭頂著大太陽,手腳都沾滿了泥,不怕髒不怕累,正在彎腰勞作著。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一個是身家百億的富家公子,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跳水皇后,霍啟剛郭晶晶夫婦用最質樸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這一舉動引起網友紛紛點贊。

有一項調查,在世界孩子溺愛指數排名中,中國父母“勇”奪第一。

很多父母都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們這一代太苦了,再苦再難不能讓孩子走自己的舊路。所以,就算普通家庭的父母也會卯足了勁,讓孩子擁有“富二代”的生活。可是父母傾其所有的過度養育和物質補償,真的能換來孩子的歲月靜好麼?由謝正斌編著的《父母課堂2:養育男孩》(中國長安出版社)就認為,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鍛鍊孩子的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品質就是未來人生的翅膀。

因為,你今天折斷孩子的翅膀,明日就別指望他在暴風雨中展翅高飛。

捨得讓孩子吃苦,讓孩子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辛勞,感恩父母的付出,更能在體驗中收穫成長,培養出適用一生的能力和素養。

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有這樣一篇報道:一對夫妻把兒子辛辛苦苦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上了班,有了收入,父母就不再給他零花錢。可是進入社會的兒子不但要用好的、吃好的,還要追流行,錢根本不夠花。最後,他對父母說:“如果你們不能給我提供一輩子的優越生活,為什麼讓我從小就養成這種習慣?”

父母對兒子的愛,讓兒子在生活中養尊處優,習以為常,意識不到生活的艱辛,直到自己走進社會時,才發現自己的收入根本養不起自己,從此生活在痛苦之中。父母不可能供養男孩一輩子,男孩的成長也只有一次,而且不可逆轉,父母只有從小對男孩進行吃苦教育,讓男孩吃些苦,體會生活中的艱辛和困難,才能逐漸培養男孩獨立自主的能力,讓男孩懂得感恩和珍惜,並鍛造男孩的堅強意志。

很多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他們的一些觀念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在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特別規定:學生不帶一分錢,必須獨立謀生一星期才能予以畢業。學校試圖通過這種吃苦訓練來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儘管條件有些苛刻,家長們卻全力支持這項活動,而事實證明,這項活動確實讓孩子們受益匪淺。

在德國,父母從不包辦或代替孩子做任何事情,相關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家務勞動,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勞動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別人問為什麼,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在瑞士,父母從小就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讓孩子學習自食其力,以免將來成為無能之輩。如瑞士有德語區和法語區,瑞士的父母會讓孩子到不同語言的家庭去做工,既鍛鍊勞動能力,又有利於學習語言。

加拿大為了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人們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個記者家中,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給各家各戶送報紙,無論颳風下雨都從來沒有耽誤過。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從這些國家的教育中,我們不難發現,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有兩個重要的方面:

1.讓孩子學會自立

自立是成長的第一步,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應該從放手讓孩子打理自己的生活開始。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整理房間、自己上學、自己去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衝突等等,正是在處理這些生活小事的過程中,讓孩子一步步脫離父母的保護,增強了自我保護的力量。

2.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創造

吃苦的教育,孩子始終是主體。有的家長把孩子帶到貧困的農村住幾天,或者去夏令營進行吃苦鍛鍊,但往往事到臨頭,又下不了狠心。這樣流於形式的吃苦教育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創造,去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吃苦的感受,積累經驗的同時學會珍惜和感恩。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當然,強調讓孩子吃苦,也不是說孩子吃的苦越多越好。知心姐姐盧勤說過:“‘逼’著孩子去‘吃苦’,孩子自己不樂意,忍耐力就會降到最低點。”父母不應該避免孩子去吃苦,也不應該逼著孩子去吃苦,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應該充分考慮到生活的實際和孩子的承受能力。

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和忍耐,提高孩子的生存和適應能力。

美國一位著名的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過:“有著幸福童年的人,往往就會有不幸的成年。”太順利的幼年成長經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容易讓孩子養成驕縱懶惰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成才,長大後孩子更會因不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而痛苦不堪。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而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男孩身邊。有專家說過:“孩子才是自己最好的保護神。”與其把男孩密不透風地保護起來,不如放手讓男孩去體驗,去經受生活的磨鍊。男孩在不斷地嘗試中,才能練就面對挫折的勇氣,積累解決問題的智慧,才能更好地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