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的發明國落後了:一項功能剛剛實現 中國30年前就搞定了

火箭炮 火箭彈 射擊 武器 龍捲風 威力 雷達 坦克 123軍情觀察室 2019-06-14

利刃/醬爆

提起火箭炮,軍迷腦海中浮現出來的一定是兩款:喀秋莎和中國的遠火,論資格喀秋莎最老名氣最大,論射程中國遠火獨步天下,但要說現役的世界各國軍隊火箭炮,綜合實力最厲害的還是這款——龍捲風S。

火箭炮的發明國落後了:一項功能剛剛實現 中國30年前就搞定了

龍捲風S是俄羅斯龍捲風火箭炮的升級版。龍捲風火箭炮誕生於1987年,擁有12個發射管,口徑300毫米,可以發射重800千克,戰鬥部235千克的彈藥,射程20-70千米,12枚彈藥全部射擊完畢需要38秒。雖然看起來龍捲風的威力非常巨大,但實際上,其也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射擊間隔太長——每次射擊完畢後,要一枚一枚的向炮管中重新裝填彈藥。相比之下,中國89式火箭炮早在30年前就實現了快速再填裝。

由於炮彈體積大、重量多,所以龍捲風的裝填速度甚至都不如當初的喀秋莎火箭彈,這就十分尷尬了:在緊張激烈的戰場上,打完一輪後遲遲裝填不到位,那就必然成為對手的活靶子,被敵方炮火或者航空兵所消滅。

實際上這也不是危言聳聽,不要以為電視上火箭彈一枚一枚發射,鋪天蓋地而來,好像就真的無敵於陸戰場一樣,實際上,就龍捲風火箭彈來說,由於天然射擊精度差,屬於面覆蓋殺傷,這樣的殺傷方式對於重要目標的毀傷效果就差一些,敵人陣地上的火炮和反火炮雷達很大概率是無法被擊中的。而根據彈道測量,對手很可能在1分鐘以內就知道龍捲風火箭彈的發射位置,如果此時對其進行反制打擊,龍捲風火箭彈恐怕連一枚都沒裝填完畢。

火箭炮的發明國落後了:一項功能剛剛實現 中國30年前就搞定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俄羅斯對龍捲風火箭彈實施了改良,將最耗費時間的裝填改造成模塊化加載,這就成了龍捲風S。所謂加載就是用起吊機吊放的學術名詞,也就是說,一旦龍捲風S的12枚火箭彈發射完畢,它將直接拋棄卡上的發射筒模塊,換另外一個已經裝填好的發射筒模塊,這個過程只需要花費短短几分鐘時間。經過改造的龍捲風S系統還使用了新型的集束式火箭彈,其單枚火箭彈射出後,會爆裂出72枚1.7千克重的子彈藥,這使得龍捲風S的爆炸威力和殺傷半徑大大提高。經過這兩種改造,現在俄軍的龍捲風S可以在20秒內發射完畢12枚彈藥,一次性射擊120千米外的區域,並覆蓋80個足球場,幾分鐘內完成重新裝填,然後再次射擊,其威力和龍捲風不可同日而語。

火箭炮的發明國落後了:一項功能剛剛實現 中國30年前就搞定了

當然也不能一味強調這款武器的無敵,其弱點也是很明顯的。可能細心的軍迷也發現了,龍捲風S的裝填速度仍然趕不上反炮兵部隊對其發射位置的定位速度,這意味著,龍捲風S一旦發射12枚彈藥完畢,就必須立刻轉移陣地,否則再次裝填成功以前就要遭受毀滅性打擊。而一旦轉移陣地,再次射擊就沒那麼容易了,不但需要重新測量目標位置,還要重新假設武器、鋪開針對,計算射擊諸元,說龍捲風S是一次性使用也不為過,特別是如果對方有強大的航空兵火力支援,龍捲風S車隊的撤收就根本來不及,裸露在航空兵火力下的龍捲風S什麼命運可想而知。

此外,龍捲風S強調面積覆蓋,使用集束火箭彈,對於殺傷人員非常有效,但對裝甲車輛和坦克的殺傷力幾乎沒有。所以說,沒有萬能的武器,只有萬能的指揮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