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警心語」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悶熱的天氣讓人無端覺得壓抑,窗外的知了不知疲倦的低吟淺唱著,這是一個連風扇吹出的風都倍感悶熱的季節。夜晚來一場電閃雷鳴後的大暴雨才稍見涼意,所以我更喜歡晴雨分明的季節。擠出時間翻閱、整理厚厚的卷宗之餘,不免徒增幾分感慨。

一本又一本卷宗背後,彷彿能看到一場又一場的悲歡離合。此處無意站在超然脫俗的境界去評判,畢竟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因為關於愛情,關於婚姻,自己的實踐層面都十分欠缺乃至匱乏。也許正是因為愛情或是婚姻都無法像數學方程式一般去推理、去證明,故而,從古至今,無數先賢用詩歌和小說來描繪、來歌頌……因為沒有實踐只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談見聞感受。

甲女,中學未畢業,便無心學業而輟學在家,擺在她面前的似乎有兩條路:外出務工或者是找個好人家結婚生子,顯然她選擇了後者。周圍的親戚朋友以過來人的姿態為她尋得一處他們所認為的“好人家”:家有田地,亦有一大幢磚混結構的房屋,男方長得也不算磕磣,雖然年紀比她大近乎12歲,婚前簡單的聊了聊微信,互發照片,還未曾真正見面,用當下時髦的話來說隨即閃婚。因結婚時她還未達法定婚齡,所以只是按照農村的習俗宴請了親朋好友。結婚生子,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但是或許因為人總有一顆“上進”的心,農村的收入大多來源於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並不富裕。她不甘於此,於是選擇外出務工……外面的世界遠比她想象中的精彩,精彩到她已全然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忘卻了家中的子女,忘卻了她的家庭,忘卻了她的責任,或許說對於這些她完全沒有概念,只是單純的覺得再也不想回去。在這裡,她再次結婚,相比之前,不一樣的是,這次領了證。這樣年復一年,終於在一紙傳票中,她坐上了被告席。被告席上的她,二十出頭,按照常規的理論來說,此時她應該正在享受大學的美好時光,但事實上她卻已然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即使因為生活的不易,有一、兩個已經被遺忘。同情她本不該在如此稚嫩的年紀揹負重任,但是不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因素使然,這是她的選擇。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買單,不是嗎?

乙男(17歲),因沉迷於網絡遊戲無法自拔,勸阻無效後終選擇“浪跡江湖”。老一輩閒談之中說到:給他娶個媳婦兒,有人管著,自然就懂事了。父母為此操碎了心,到處為其物色合適的人選。終於幾經周折,遇到一個還算看得上眼的她(16歲),結了婚,生了孩子,但是他並未像老一輩說的那樣,自此懂事,而是絲毫沒有轉變。妻子無法忍受他的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終離家出走,至此再無音訊。此後,他也外出,但總無法踏實工作,依然幻想天上掉餡餅。好逸惡勞的思想漸漸侵蝕著他,終於在幾次搶劫後鋃鐺入獄,至此孩子再次無辜被留守。

當然,不是所有類似的情形,都以如此不幸的結局收場。也有閃婚、年紀相差大……但也過得好,彼此在生活的打磨中相互成長,互相體諒,相安無事或即便爭吵依然願意一起到老的那麼一群人。對於一個一個類似的她與他,我無意臧否。只是從這個程度上發現,多讀書的總是有它的意義所在。簡單的做個計算:三歲開始上幼兒園、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拋開天資聰穎跳級外,大學畢業近乎23歲,顯然已達法定婚齡。低齡化、年齡差距太大的婚姻並非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成功的實在太少乃至罕見。誠然追求愛情至上、自由至上,信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本無可厚非,但若因父母的年輕草率而讓子女為其行為買單,似乎過於不公。這裡,讓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個論述:兩三歲的小男孩、小女孩手牽手,我們覺得十分正常;十五六歲手牽手,我們謂之早戀;六七十歲依然牽手一起走,我們感受到的是愛情融為親情後的相濡以沫。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晚一點遇見你,餘生都是你。

生命中那些看似輕如鴻毛的,或許飽含難以承受之重。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和各種紛繁複雜的感情糾葛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放眼回看上一輩的愛情,或許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思考點什麼。突然想起一句很戳心的話:以前的人東西壞了會想著去修,而現在的人東西壞了就想換掉。復旦大學陳果在《關於愛情》中說道:愛情的發生是一個奇蹟,真正遇到時,或許無人能遊刃有餘,在理論方面,我所知甚少;在實踐層面我無能為力;但至少面對愛情時,我們是真誠的,面對婚姻時,我們是慎重且充滿責任感的。即便最終因為箇中原因,確實無法兌現“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但俗話說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父母子女之間基於血緣而形成的情感,不會因為父母離婚而割裂。大人考慮大人的去留時,也應該把子女的事情放在心上。莫讓孩子成為一場中途散場婚姻的買單者,離婚後,如何妥善的安置子女,把父母離婚所帶給他們的傷害降至最低,這是對一個生命起碼的尊重,同時也是為人父母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來源|大關法院 姜懿玲

「幹警心語」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