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論語名句詳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

名句的誕生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己知2,患其不能也。”

——憲問·三十二

完全讀懂名句

1.惠:擔心。2.己知:知道自己。

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只要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名句的故事

“不己知”其實就是“不知己”,“不患人之不己知”就是不愁他人不知道自己。除了此處,孔子在《論語》許多篇章也講過類似的話,可見孔子常以此自我惕勵,並鼓勵弟子。例如,他在《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以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在《里仁》篇中提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衛靈公》篇也有意義相似的句子:“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明末儒者王夫之註釋此章時說:“能奪我名而不能奪我志,能困我於境遇而不能困我於天人無愧之中。”對周遊列國、四處碰壁的孔子而言,“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是“夫子自道”,相信自己是匹“千里馬”,總有一天會碰到“伯樂”。

“不患……患……”是《論語》中常出現的句型,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此種句法也常為後世襲用或改用,意思即“不怕……只怕……”例如“科技人才,不患寡患不精”、“為人父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還有“人不患有癖,患無趣”等。

歷久彌新說名句

孔子此段話可用來說明讀書學習貴在自得,如果一心求名卻沒有實力,只是“半瓶醋響叮噹”;如果自己是“臥龍、鳳雛”,就算隱藏鋒芒,伯樂也會千里而來。

“臥龍、鳳雛”現指尚未成名的人才。相傳劉備曾經落難,水鏡先生司馬徽為他推薦了“臥龍”與“鳳雛”這兩位不出世的奇才,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劉備得到兩人的佐助,從顛沛流離的流浪軍領袖,一躍成為與曹操、孫權鼎立而三的一方霸主。

當代知名作家劉墉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儒家思想並非禁止追求名利,但求名當求天下名,他便舉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認為不怕名利不來,只怕來之不易或自己把握不住。其實劉墉本身就是這段話的最佳腳註,當初他寫的書詢遍出版社,無人願意出版,他相信並非自己文章不好,只不過遇不到伯樂而已,仍在寫作這條路上孜孜不倦。後來自創出版社發行,結果一躍成為暢銷書作家,可說是“人不己知”卻能自闖一片天的典範。

新新時代中,有不少人頗像錢鍾書《圍城》所刻畫的主角方鴻漸,“興趣頗廣但專長全無”。方鴻漸可說是每個世代好高騖遠年輕人的原型,靠著長輩的資助一路讀書到留學,可是沒有真材實料,屈從於潮流卻又感覺茫然,想要有成就但知道自己沒能耐,又常自嘆懷才不遇,因此覺得自己的人生、婚姻、事業都如“圍在城堡裡”動彈不得。

證嚴法師非常能體會孔子這段話的意境,她提及創慈濟之初的艱辛時曾說:“堅持理想往往必得獨自忍受許多辛酸;但人世的艱難是智能的磨刀石,勇氣與毅力也因之而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