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芬榮:用“孝”和“愛”撐起兩個家

婚姻 正能量 社會 運城新聞網 2017-04-15

作為兒媳,她沒跟婆婆紅過一次臉,把婆婆捧在掌心裡疼。作為婆婆,她承擔起照顧大大小小5個孫兒的責任,減輕兒媳婦們的負擔;作為長嫂、大姐,她承擔起弟弟妹妹上學、結婚的種種事宜。從3月份到現在,垣曲縣王茅村上亳村村書記晉群選接二連三打來電話,向記者推薦本村的好兒媳、好婆婆、好姐姐師芬榮。

“她是我們村公認的三好媳婦,做的雖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但是一般人很難做到。”晉群選提起本村的師芬榮,言語裡透著驕傲。4月11日,記者聆聽了這位普通農村婦女用“孝”和“愛”一手撐起兩個家的幸福故事。

對公婆 捧在手裡怕摔了

聽說記者要來採訪,師芬榮的家裡擠滿了人,有村書記晉群選、鄰居張多平,鄰居的女兒也站在門口,不時插上幾句。還沒等其他人發言,晉群選已經搶先發言了:“十年前我就想給咱們報社打電話了,為啥現在才打,我在考驗她,看她是否能經得起考驗,時間證明,她不僅是好兒媳、好姐姐,更是個好婆婆。”師芬榮的確經得起考驗,而且這個考驗長達37年。

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就是一對矛盾體,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婆媳關係是一個無法化解的難題,而對於師芬榮來說,從1979年結婚到現在,37年裡,她從沒跟婆婆公公紅過一次臉,沒有高聲說過一次話。年輕時任勞任怨,時刻孝順公婆;當公婆步入耄耋之年,她把公婆當成小孩來疼。

“我這嫂子確實是好。我常說我大娘有福氣,攤上這麼個好兒媳。”張多平在這些人裡最有發言權,作為鄰居,他們兩家就隔著一條街,如果在自家找不到張多平,那麼在師芬榮家肯定能找到她。師芬榮為這家人所做的一切,張多平全看在眼裡。2015年,師芬榮的婆婆做膽結石手術,按理來說,兒媳在醫院照顧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張多平聽說是師芬榮在照顧婆婆時,卻有些詫異。原來,在老人生病住院時,師芬榮因為白內障要做手術,但為了不耽擱照顧老人,她先做了左眼的手術,用另一隻眼睛來照看老人,又是給老人餵飯,又是給老人擦洗。等老人出院了,她才去做了另一隻眼睛的手術。

“本來嘛!你生了病不照顧也說得過去,而且老人也有其他兒女,他們照顧不就行了,可她就是放心不下哩。”張多平打心眼裡佩服師芬榮。

而在日常生活中,師芬榮對公婆可以說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像疼小孩一樣疼著公婆。2014年,除了每天下地幹活,師芬榮在家裡幹起了養蠶的活計,為家裡增添收入。兒媳的辛苦婆婆都看在眼裡,為了減輕師芬榮的負擔,婆婆時不時幫忙給蠶喂些桑葉,一次恰巧被師芬榮看到了,她一把奪過去,捨不得讓老人幹活。

平時的飲食上,師芬榮上頓做了飯,家人吃不了會剩下一些,公婆怕浪費,下頓要熱了接著吃,師芬榮時常不讓,她寧願自己吃剩飯,也要給公婆重新做熱飯。

婆婆由於年齡大了,耳朵有些背,表達有些不清楚,但得知是採訪自己的兒媳時,老人眼裡泛著淚花說:“如果沒有我這媳婦照顧著,我這條命早就沒了。”

疼兒媳 含在嘴裡怕化了

在上亳村,師芬榮不僅是出了名的好兒媳,更是出了名的好婆婆。師芬榮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常年不在身邊,老大在縣城開車,老二、老三在北京打工。她很能理解兒子、兒媳的辛苦,為了不讓兒子、兒媳有負擔,她承擔起照顧孫兒的責任。最多時送到師芬榮這裡的孫兒就有5個,負責照顧小傢伙們的吃喝玩樂,一天下來,師芬榮累得渾身快散架了。到了夏天,忙了一天的她,晚上還要挨個給孫子們洗澡,就這也不忘給婆婆擦洗身子。

“在別的家裡,都是兒媳伺候婆婆,在這個家裡,是婆婆伺候兒媳。”張多平說,師芬榮二兒媳是南方人,飲食習慣與師芬榮一家很不相同。她們一家人通常是下午兩三點吃午飯,可二兒媳習慣12點吃午飯,師芬榮就在12點單獨給她做符合口味的飯。

勤勞能幹、任勞任怨,37年的婚姻生活裡,家裡家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離不開師芬榮。

有一年,正是農忙時節,二兒媳即將臨產,她便放下地裡的活兒,去醫院照顧著二兒媳。等二兒媳出院了,她又忙活起來,在地裡鋤草、種玉米。

師芬榮對公婆百般孝順、對家人包容疼愛、對生活樂觀向上。這些,兒媳婦們都看在眼裡,她們打心底裡把婆婆當作榜樣。

師芬榮的弟弟有智力缺陷,她的二兒媳也不嫌棄,鎮上一有集市,二兒媳就開著車把舅舅接上,帶著他去集市上逛,為他購置喜歡的東西。

愛姊妹 暖在心口怕冷了

作為媳婦,她孝順能幹;作為婆婆,她通情達理。除此之外,她也是一個好女兒、好姐姐、好鄰居。1979年,師芬榮與丈夫結婚時,丈夫家裡3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還小,最小的妹妹8歲,婆婆與公公身體也不好,師芬榮與丈夫就主動撐起了這個家。

都說“長嫂如母”,師芬榮還真做到了,兄弟姐妹們要上學,她勒緊褲腰帶也要供他們。兄弟姐妹們結婚生子,都是師芬榮縫被褥、添置東西,為他們一手操辦婚事。兄弟姐妹們誰家有困難了,她這個大嫂二話不說出面幫忙解決。

師芬榮的父親去世的早,弟弟和弟媳都有智力缺陷,她又擔負起了照顧母親和弟弟、弟媳的責任。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有時她還會把母親接到自己家裡來住。有時要兩邊跑,照顧完婆婆、孫子等,又要去鄰村照顧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弟媳。

一次弟媳突然失蹤了,師芬榮得知後心急如焚,找了整整三天,最後才找到了她。在村民之間,她又是個和事佬,從沒和鄰里鄉親紅過臉。張多平與丈夫吵了架、鬧了彆扭,是師芬榮給她說寬心話、勸慰她;丈夫生病了,張多平心焦不已,是師芬榮最先趕到看望,並留下幾百塊錢。

面對兩家20餘口人大大小小的事,師芬榮也累過;面對丈夫前年11月被查出食道癌的艱難境況,她也難受過。可是轉過頭來,已經60歲的她時刻不閒著,一點一滴貼心照顧著家人,把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將生活經營得鄭重而又精緻,這就是她對生活的態度:踏實、豁達、樂觀。 (記者 陳永年 馮楊婕 王陽斌 實習生 李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