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猴頭菇年收入達200多萬 會東縣人才培育成果顯著

“魏老師和很多老師一樣,希望把每個學生都培育成才。”會東中學初2010級學生楊興文雖然畢業多年,但是談起會東縣教育局副局長魏遠江,他腦海中總清晰浮現出曾經的班主任魏遠江老師嚴肅認真、兢兢業業的樣子。

種植猴頭菇年收入達200多萬 會東縣人才培育成果顯著

在一線專業技術崗工作17年的魏遠江是一名優秀的高級教師。2003年被評為會東縣中學優秀教師;2007年被評為會東縣中學優秀教師;2010年被評為會東縣中學優秀班主任;2011年代表會東縣參加涼山州初中優質課大賽榮獲第一名;2013年被會東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會東縣優秀班主任;2016年被評為會東縣中學師德標兵;2017年被會東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會東縣優秀教師……

在突出的工作成績面前,魏遠江清楚地認識到,人才的培養,不僅是對學生的教育,自己也需要不斷學習、進步、提升。

種植猴頭菇年收入達200多萬 會東縣人才培育成果顯著

會東縣的人才培育政策為魏遠江提供了契機。魏遠江陸續參加了浙江大學-錦江區2016年教育系統幹部骨幹人才專題培訓、第四期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專題化培訓、三區三州教育行政幹部管理培訓等一系列人才培育培訓。通過系列培訓,魏遠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積累,2018年5月,脫穎而出的魏遠江從專業技術崗到調到了教育管理崗。

魏遠江工作角色的成功轉型,是會東縣人才培養“送出去”的典型案例。近年,會東縣先後外送98名優秀幹部人才赴紅旗渠幹部學院、浙江大學進行異地培訓,並選派14 名優秀年輕幹部到成都、攀枝花、西昌等地跟班學習。

魏遠江說:“這些培訓開闊了我的眼界,明確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職責與定位。”

既有“送出去”,也有“請進來”。會東縣長期著力構建雙向育才體系,因地制宜培養“土專家”“田秀才”。

種植猴頭菇年收入達200多萬 會東縣人才培育成果顯著

在本土人才培育工作中,會東縣創新開辦移民學院、農民夜校、幹部夜校、市民夜校“一院三校”,邀請專家學者現場授課,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學生創業者、新型職業農民等各類人才21萬餘人次,並先後與四川大學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成4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達成9項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會東黑山羊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支持引導龍頭企業山鬆農業建立州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推動高川天源農業科技公司建立涼山州松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名院士、博士專家定期到會東開展產業技術指導。

今年47歲的會東縣江西街鄉農戶徐實林前半輩子都從事著傳統的種植養殖業生產,長期較低的經濟收入讓他焦慮且困擾,深思熟慮之後開始著手轉型。他說:“我2017年開始轉向猴頭菇種植,縣上知道以後,在技術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定期邀請黑龍江、四川省農科院的專家對我們種植戶進行種植、研發的專業技術指導。”

種植猴頭菇年收入達200多萬 會東縣人才培育成果顯著

跟著科技專家們經過兩年的學習,並不斷將科技理論運用於種植實踐,現在,徐實林對猴頭菇種植技術如數家珍,巨大的經濟效益也讓他笑得合不攏嘴:“去年猴頭菇毛收入200多萬元。”

在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四川省農業廳、四川省種子站等組成的鑑定專家組的支持下,會東縣和省級科研機構成功合作開發的林下仿野生猴頭菇“憨菇涼”牌系列產品,更是於2018年6月25日成功通過中國企業發展協會和中國品牌認定聯盟審核,榮選為《中國名優產品》並被列為重點推廣產品,實現了化“才”富為財富。

不侷限於人才引進,同時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會東縣人才工作見微知著。2017年,會東縣出臺的《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十條措施(實行)》,更是長期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通過進修、就讀研究生提升專業能力水平。

目前,會東縣“育才”體系漸趨完善,越來越多的人才在“走出去”“請進來”“提水平”的多元化培育中不斷更新知識、積累知識,為新時代下川滇明珠的高速發展儲備了大量活力資源。

文/王德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