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3件作品榮獲第十八屆群星獎,獲獎作品數量全國第一

5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十八屆群星獎獲獎作品名單,公示20個獲獎作品。其中,湖北省共有3件作品榜上有名,分別是《打銀鎖》《擊壤歌》和《詩仙擱筆》。湖北省獲獎數量與東道主上海市並列第一。

湖北3件作品榮獲第十八屆群星獎,獲獎作品數量全國第一


表演唱《打銀鎖》由宜昌市宜都文化館演出,以苗族山寨傳統手藝“打銀鎖”為創作素材,通過苗族少女與小銀匠在打製銀鎖的過程中風趣活潑的對歌,展示了新一代苗族青年繼承民間工藝,傳承匠心,用勤勞的雙手改變山村面貌的情景。《打銀鎖》在表現手法上,吸取了民間歌謠、民間打擊、民間歌舞元素,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洋溢著時代的風貌。

湖北3件作品榮獲第十八屆群星獎,獲獎作品數量全國第一


荊州市群眾藝術館演出的少兒群舞《擊壤歌》由一群自然、淳樸的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鄉村留守兒童演繹,作為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扶貧點的文化扶貧成果,作品是由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推演凝練而來,以和諧、友善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由千年前鼓盆而歌、瓴缶之樂、擊壤而舞為靈感進行創作,從而激活中國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代代守護。

湖北3件作品榮獲第十八屆群星獎,獲獎作品數量全國第一


曲藝作品《詩仙擱筆》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創演,作品以湖北大鼓的形式敘唱了一段文人不相輕、尊賢敬能的佳話,融歷史文化、長江文化、黃鶴樓文化於一體。該作品以中國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的“擱筆亭”傳說故事為素材,突破舊式,把俗與雅,古與今,曲藝與戲劇巧妙地融合。付群剛攜女弟子徐穎,聯袂武漢民樂藝術團,共同表演了該作品。

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5月16日至5月19日在上海舉行。4天決賽中,84個入圍決賽作品將按照舞蹈、音樂、戲劇、曲藝4個門類進行7場比賽,共評出20個獲獎作品。湖北省共有4件作品入圍本屆群星獎決賽。(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周密 通訊員 李協萍 責任編輯 郭金華)

堅持服務基層,創品牌、走下去

近年來,湖北群眾文藝創作在視野上關注基層,在活動上傾注基層,全省共打造334個具有一定影響的群眾文藝活動品牌。其中,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全省社會文藝團隊展演和“全省百佳社會文藝團隊”評選,帶動37000多支社會文藝團隊主動參與各類群眾文藝活動。

湖北省群藝館在精心編創湖北大鼓《詩仙擱筆》等作品的同時,還指導地方文化館創作了表演唱《打銀鎖》、廣場舞《鳳凰飛旋》《賽龍舟》等9部作品,分別參加了第三屆湖北藝術節、湖北省第四屆廣場舞展演活動。

宜昌探索建立市縣聯動機制,由市群藝館組織策劃,縣級文化館排練參演,聘請省級專家輔導,共同打造精品。良性互動機制使群眾文藝創作呈可喜態勢,先後有12件作品獲全國群星獎。本屆群星獎,宜昌市又選送了表演唱《打銀鎖》《歲月靜好人風流》兩件作品參加決賽,其中《打銀鎖》獲第十八屆群星獎。

堅持走進群眾,創精品、出力作

群眾文藝創作必須“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必須走進群眾心裡去。全省群文工作者緊扣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週年等重大主題,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堅持將作品送到基層、送給百姓。

參評作品舞蹈《擊壤歌》的主創團隊,多次深入瞭解江陵縣的文化特色,精心挖掘亮點潛心創作。在音樂創作方面,根據荊州當地童謠節奏,由八六拍改為四四拍,既保留了荊州本地特色音調,又開拓創新,使整個音樂更加大氣和藝術化。在舞蹈編創方面,舞蹈動作多來自當地兒童喜聞樂見的小遊戲,例如“老鷹捉小雞”“城門幾丈高”等,整支舞蹈情緒飽滿、活潑可愛。在演員選拔方面,24名小演員多來自鄉村留守兒童,平均年齡不到10歲,通過選拔、排練、參賽,節目充滿悠遠荊楚韻味和濃濃鄉村童趣。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共創作群文作品6700多件,基本上每個縣市、每個鄉鎮都至少要有一件深受群眾歡迎的精品力作,各地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的作品共有200多件。

堅持講好故事,創影響、走出去

湖北群眾文藝創作,堅持以開放思維和開闊眼界,把握各種機會走出湖北,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交流演出。湖北群文作品登上了北京世園會、全國廣場舞展演、央視春晚等舞臺。湖北省群藝館聯合西藏山南藝術團創作大型藏族歌舞詩《雅魯藏布》,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開展全國巡演。

同時,湖北群眾文藝走出國門,代表國家赴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地演出。音樂劇《命大福大的蛋寶寶》赴西班牙參加“2018巴塞羅那中國文化節”演出。表演唱《敲起琴鼓勁逮逮》出訪加拿大,從屈原故里走向蒙特利爾國際龍舟節開幕式“龍舟飛歌”舞臺,受到華人華僑熱烈歡迎,紛紛稱讚:“這是家鄉的味道,這是濃濃的中國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別鳴 通訊員 邢君成)

(責任編輯 柴之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