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片市場買家瘋狂,花幾千萬投資一個國產電影,不如花幾十萬買一個批片?

現在中國電影公司,比起花四五百萬拍一個電影,似乎更願意花幾十萬、百十來萬人民幣買一個電影的中國版權。

文/杜威

來源:壹娛觀察(yiyuguancha)

黃茂昌表示,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上,中國電影公司去了160多家,其中一半都只是為了去買片子,他感覺近年在戛納電影節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中國買家越來越多,已經形成了一個很龐大的團隊。黃茂昌是《再見瓦城》《郊區的鳥》的監製、《路邊野餐》《八月》的臺灣發行人、《第一次的離別》聯合監製。

“除了那些特差的片子和審查看起來通不過的片子,各國的批片在中國的版權都會被銷售賣出,而且很快被賣出。中國買家越來越多,海外賣家也知道很多批片在中國獲得了成功。”黃茂昌說,“中國是批片銷售率非常高的一個地方”。

批片市場買家瘋狂,花幾千萬投資一個國產電影,不如花幾十萬買一個批片?

2019年1-6月份在中國上映的海外批片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整理了2019年1至6月份在中國上映的海外批片的相關資料,可以清晰的看到,僅半年時間,上映的批片數量就達到了40部之多,累計票房25.44億元人民幣。截至發稿,批片票房佔到了中國2019年的293.53億元票房的8.6%。

這與2018年全年77部批影片,累計30億票房,佔全年606億票房的4.9%數據相比,已經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這40部批片中,有7部影片票房突破億元大關,分別是來自日本的動畫影片《夏目友人帳》獲得1.15億元,《哆啦A夢》獲得1.24億元,來自中國臺灣的愛情影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獲得9.54億元,來自西班牙的《海市蜃樓》獲得1.11億元,來自印度的《調音師》獲得3.25億元、《一個母親的復仇》獲得1.06億元,以及來自黎巴嫩的《何以為家》獲得3.66億元。而除了批片的票房和數量都較大幅度增長外,題材和地區方面也更加多元。

批片市場買家瘋狂,花幾千萬投資一個國產電影,不如花幾十萬買一個批片?

《何以為家》劇照

2012年之後,隨著中國屏幕數的逐漸增多,城鄉觀眾觀影素質差距逐漸減小,批片開始脫離好萊塢動作電影的侷限性,逐漸變得更加多元。甚至除了好萊塢、日本、印度等熱門批片國家之外,黎巴嫩、西班牙、泰國等小語種國家的批片,也可以在中國獲得過億元票房成績。題材類型也從之前的動作、動畫擴展到了懸疑、家庭,運動等。

按照上半年批片市場的發展趨勢,今年甚至有可能再次達到2017年批片全年獲得57億元票房的盛況。通過圖表數據分析,可以從側面映射出中國買家近年在戛納電影節批片市場上的瘋狂。

批片在中國電影市場正處於大眾都看得見紅利期。

黃茂昌認為,中國資本對國產電影的態度謹慎,也是促生批片市場火爆的另一原因。尤其是在“影視寒冬”、“資本市場趨於理性”的大背景下,投資國產電影的成本在不斷增加,資本市場上的“熱錢”、“快錢”現象逐年減少,比起投資的不確定性,購買看得見的作品更實在。

首先是製作成本,不算國產頭部大製作影片,投資一本較低成本的國產電影,可能至少需要花費幾千萬元的資金,而一部海外批片的價格可能僅在幾百萬元之間。據黃茂昌介紹,一般海外批片進入中國無非兩種方式,網絡視頻平臺和院線。網絡平臺可能只需要幾十萬元的價格,院線稍微貴一點,但基本都控制在百萬級別。

其次是風險成本,對於海外批片,中國買家已經可以看到成片內容。而投資國產影片需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製作週期,可能還隱藏著各種製作上的問題,導致週期拖延,預算超支等問題。

審查問題也是風險之一。海外批片已經可以活躍在各大電影節舞臺之上,被國際所認可。而國產電影、尤其是一部分文藝電影還需要通過重重查驗,等待“公映許可證”下發,不確定性相對較高。

— THE END —

批片市場買家瘋狂,花幾千萬投資一個國產電影,不如花幾十萬買一個批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