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滿

在經歷了今年春節檔票房的“勉強增長”後(同比僅增長1.1%),國產電影懷揣著惴惴不安的心情,邁進了暑期檔。

但很快,這種惴惴不安的心情,就變成了“戰戰兢兢”。

6月,每週都有進口大片,但除《蜘蛛俠:英雄遠征》表現尚為搶眼之外,其他該撲街的,不該撲街的,基本全撲街了。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暑期檔好萊塢進口片

7月與8月,向來是國產片大顯身手的舞臺。前年的《戰狼2》,去年的《我不是藥神》,都曾在此取得耀眼的成績。

可是今年,隨著盛夏的腳步越來越近,“撤檔”的影片卻越來越多。

尷尬,寫在了每一個電影人的臉上。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三部影片先後宣佈撤檔

根據專資辦數據,2019年內地影市上半年總票房為311.64億,同比去年的320.34億,減少了8.7億。

更讓人鬱悶的是,2019年平均票價從去年的35.1元,上漲到今年的38.6元,內地影市新增銀幕數量2000塊,但觀影人次卻下跌了近1億人次。

電影院多了,好電影少了;票價上漲了,票房下滑了。

尷尬,又寫在了每一個觀眾的臉上。

今天,網絡大電影(ID:wxs360)就來診脈2019年暑期檔,探路今年中國電影的下半場。

撤檔之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先來說一個近期熱門詞彙:撤檔。

其實,撤檔或改檔,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去年暑期檔上演的次數也很多。

郭敬明的《爵跡2》,曾高調宣佈定檔去年暑期檔7月6日。然後,宣佈因“製作原因”撤出暑期檔。

再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同一時間,戰爭片《大轟炸》、愛情片《如影隨心》、以及國產動畫片《未來機器城》,都接連宣佈了撤檔。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目前看來,《大轟炸》已經徹底告別我們了,《如影隨心》在今年4月19日上映,豆瓣4.8分,票房2300萬。

而耗資上億、陣容強大的3D電影《阿修羅》,上映三天後就緊急撤檔停映,這波操作的魔幻度堪比電影本身。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今年暑期檔,撤檔的國產片種子選手就有三部,分別是《少年的你》(原定6.27),《八佰》(原定7.5),以及《小小的願望》(原定7.18)。

縱觀整個7月電影市場,國產片唯一的牌面,也就剩下《銀河補習班》了。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對比去年到今年的暑期檔現象,我們不難發現:撤檔,或許不是檔期萎靡的最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是,撤檔後,我們還能剩下些什麼?

遺憾的是,這個原本就“營養不良”的2019年暑期檔,在遭遇這波抽糧斷供之後,餐桌能拿的出手的“主菜”已經所剩無幾。

而這桌清湯寡水的暑期大餐,又該如何下嚥?

上半程輸了,下半程也很難贏

2018年暑期檔(6、7、8月),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173億,較2017年增長6.74%。

雖然沒有前一年《戰狼2》這樣的現象級大作,但在2018年的電影暑期檔,也有5部影片票房成功破10億,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可是截至目前,2019年暑期檔已經接近半程,累計票房數字僅有51億元。

這就意味著,在剩下的50天時間裡,每日平均票房要達到2.4億以上,才能勉強持平去年的同期水平。

難嗎?

我們先來看一張表,2018年/2019年暑期檔重要影片對比: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看了這張表單,再問你一句,一天收入票房2.4億,難嗎?

真的,難。

在一眾國產片選擇撤檔後,今年暑期檔的陣容出現了“前強後弱”的格局。

6月,好萊塢商業片續集層出不窮,從《哥斯拉2》到《蜘蛛俠2》,有的炫特效,有的賣情懷。

儘管場面看似熱熱鬧鬧,但卻難掩整體口碑的冷冷清清。

而這個本該“發力”的暑期檔前哨戰,卻顯得較為“乏力”,最終只靠《蜘蛛俠》挽回一點薄面。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進入下半場,迪士尼經典IP改編《獅子王》將盛大登場,內地提前北美一週上映。在這個傳統的“那個啥啥保護月”裡,進口片提前上映還是極為罕見的,看來官方救市的心態也頗為迫切。

唯一擔心的是,國內觀眾對迪士尼真人改編動畫的“習慣性不感冒”。

從去年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到今年的《小飛象》、《阿拉丁》,票房均不理想。近期這三部真人動畫電影加在一起,票房總共才不過6.26億。

那今年暑期檔的下半程呢?

雖然鄧超曾經是一名“喜劇浪子”,但認真起來的王晶,都能拍出《追龍》。我們也理應對這部主打溫情牌的《銀河補習班》,抱有一定的市場期待。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而其他的陸港合拍片,亦或是國產低成本喜劇,看起來都“資質平平”,難以引發強烈的市場期待。

由鹿晗、舒淇主演的《上海堡壘》,能否延續國產科幻元年的驕傲呢?很抱歉,我們持悲觀態度。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下滑,讓這個充滿熱壓的夏天,顯得愈發閉塞且窒息。

而最令人擔憂的是,在這個格局“前強後弱”的暑期檔裡,前面確實不強,後面卻真的很弱。

地主家沒“餘糧”,暑期檔鬧“饑荒”

2016年的春節檔,《美人魚》票房拿到了破紀錄的33.86億,彼時業內喊出了全年600億的振奮口號。

結果呢?2016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457.12億,同比增長僅3.7%。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作為全年電影市場的晴雨表,那一年的暑期檔也是平淡無奇,車禍不斷。《大魚海棠》未能企及《大聖歸來》的市場高度,而《封神傳奇》則成功將觀眾雷的外焦裡嫩。熱門IP改編《盜墓筆記》、《微微一笑很傾城》,成龍大哥正常發揮《絕地逃亡》,都未能刺激市場反應。

雖然2016年的暑期檔,並沒有什麼好的勢頭,但我們還是可以確切感受到一個新的趨勢:IP藥丸。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悟空傳》等IP改編大作,被所向披靡的《戰狼2》按在地上摩擦。

新片稱王帶來新的趨勢:主旋律軍事動作片。

2018年的春節檔,《紅海行動》延續了《戰狼2》的紅色基因與視聽表現,再取票房36.5億。

高製作水準,接軌國際視野的國產大片,永遠是市場的剛需。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2018年的暑期檔,是近些年來影片平均質量最高的一個暑期檔。類型多,水準高,現實主義題材興起,新人導演奉獻的驚喜不斷。

暑期檔國產片票房前三名分別是:1.文牧野處女作《我不是藥神》(31億);2.閆飛,彭大魔第二部作品《西虹市首富》(25.47億);3.黃渤處女作《一出好戲》(13.55億)。

三部影片雖然主題不同,形式各異,但無論是徐崢甯浩監製,還是開心麻花出品,亦或是黃渤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形式核心:喜劇。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今年的暑期檔中,也有不少現實題材作品的身影,如《銀河補習班》、《跳舞吧!大象》、《鼠膽英雄》等,但若想要複製去年的市場盛景,難度確實不小。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而像《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這樣的檔期“硬菜”,其實今年暑期檔本來也有,那就是管虎執導的——《八佰》。

但……不說了。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從整體市場環境來看,今年暑期檔最大的趨勢,就是沒有趨勢。

市場寒冬的今天,已經沒有太多資本願意去玩“IP+鮮肉”的燒錢遊戲。

IP不火了,鮮肉也老了。

再反觀那些年的衝動與豪氣,都只像是慾望燃燒後的塵埃灰燼。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那喜劇呢?或許我們該指望《鼠膽英雄》,這部由郭德綱監製,岳雲鵬主演的喜劇電影?

新人導演呢?沒見著。

老牌導演呢?撤檔了。

中國電影此前鋪墊已久的工業基礎,彷彿是在這個夏天突然鬧其了“饑荒”。

這年頭,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

而所有喜人的勢頭與趨勢,也都在這段時間內埋入了暗線。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國產類型片距離“春天”還有多遠?

《大聖歸來》上映的那個夏天,我們喜上眉梢,奔走呼告:“國產動畫電影終於要起步了!”

如今看來,那是輝煌的起點,卻也是黯然的終點。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2015年,《大聖歸來》:9.56億。

2016年《大魚海棠》:5.64億。

2017年《大護法》:8760萬。

2018年《風語咒》:1.12億。

這些穿著中國傳統文化外衣的國產動畫電影,一年一個下坡路,順勢掉落下神壇。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2019年呢?沒了。

市場上再也沒有了中國風的動畫電影,只有一部偏向國際風格的《未來機器城》(沒錯,就是去年撤檔的那部)。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解釋一下,我為什麼要用著重來說國產動畫。因為它,代表著中國電影未來前進方向的一種希望。這種希望曾經離我們很近很近,如今卻越來越遠。

國漫,其實也是中國電影類型進程中的一個縮影代表。像這樣中國特有的類型片還有很多:

比如,以《狄仁傑》為代表的古裝奇幻題材,以《葉問》為代表的中國功夫片,以《西遊》代表的香港無厘頭喜劇……這些題材的作品,都曾是風靡一時的影壇霸主,但隨後卻漸漸跌入逆境。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題材的不斷創新和深入,讓更多的國產類型片贏得市場關注。

這對去年的國產現實主義電影,以及今年《流浪地球》帶起來的國產科幻片,都有著極強的借鑑意義。

我們希望當“春天”來了,還可以將它留住,並長住我們身邊。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2019年的中國電影,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嗎?

電影製作是一場長線的戰役,一部電影的順利上映,往往要經歷兩年或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準備。

所以,儘管我們看到如《掃毒2》、《銀河補習班》等影片,都進行了“提檔補位”的措施,用以最大化市場效益。

但,還是那句老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在觀眾口味越來越刁,票價卻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缺乏的,是一部真正能夠喚起觀眾熱情,讓他們心甘情願走入影院的電影。

那麼,進口片可以做到嗎?

好萊塢流水線加工的電影產品,往往敘事格局模式化,主題創新乏力,且文化認同感較低,這些都減弱了進口片“票房爆倉”的可能性。

像《復仇者聯盟4》佈局11年,依靠情懷的力量拿下42.4億的超高票房,只是一場難以複製的市場奇蹟。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而剛剛過去的6月,好萊塢續集作品接二連三的口碑撲街,票房表現就已呈疲軟之勢。

縱觀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下半場,主旋律題材作品將成為國產電影的中流砥柱。《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等一批獻禮影片,將佔據重要檔期登上銀幕。

截止目前,今年國慶檔重要級的商業片,還只有一部徐克的《摸金校尉之九幽將軍》。

而傳統的跨年賀歲檔,則隨著春節檔的強勢崛起,早已經式微沒落。

暑期檔票房下滑、新片乏力,中國電影下半場還能翻盤嗎?

我其實挺不願意說,“期待黑馬”這句話。因為只有在毫無期待,前路渺茫時,我們才會寄希望於黑馬與驚喜。

但在文章最後,我還是想說。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下半場:

真的,期待黑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