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相信喜歡姜文電影的人,都是被其題材與其中的批判哲學所折服。

這就是中國的“第五代導演”的魅力。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們成為了華語電影的標誌,也帶來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佳作。

比如,張藝謀《紅高粱》陳凱歌《霸王別姬》等等,這些無一不是經典。

同樣作為第五代導演之一的霍建起,名氣並不算大,入行較晚的他,創作風格相對前面的幾位名導來說,更加的內斂含蓄,但他的作品卻總有著一種浸潤心田的魅力。

今天番叔就給大家帶來一部他的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並以此致敬我們偉大的父親。

《那山那人那狗》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這部電影上映於1999年,票房慘敗,據說連拷貝的片子都沒賣出去一部。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部電影被引進日本上映之後,在日本電影市場引起現象級的觀影熱潮,總票房高達8億日元,遠超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的3億日元的票房。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電影也因此走紅,先後斬獲金雞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大獎。

至今,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8.5,堪稱國產經典。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電影改編自作家彭見明的同名小說,圍繞著兩代父子郵遞員開展的。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湘西邊陲的山村通信閉塞,與外界的唯一交流就是寫信。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郵遞員承載便是山村家人的期盼與外界遊子的思念,這份工作很苦,父親卻堅守的大半輩子。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歲月不饒人,年歲漸大的父親開始走不動了,終於決定退休,而接替他工作的是自己高考落榜的兒子(劉燁飾)。

對於兒子來說,父親的工作很辛苦,但卻是國家幹部,總比出門打工要好。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子承父業,因為是生活如此,儘管接替了父親的工作,但是由於從小就缺少父親的陪伴,這對父子的關係並不和睦。

臨行前,父親小心翼翼的為兒子整理郵包,教他如何裝好各類郵件,甚至再三叮囑送件的路線。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可對於父親的叮囑,兒子卻不以為然,一邊吃著玉米,一邊心不在焉。

要走的那天,父親還是千萬遍的囑咐,並且讓自己的黃狗“老二”跟隨,但狗是認主的,跟慣了父親一輩子,怎麼會跟著兒子一起走呢?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於是,與所有父親一樣,這個男人也選擇了伴子上路

郵遞員的工作基本上常年都奔波在路上,這種在山村中穿梭的郵遞員更是如此,在兒子的成長歲月中,父親角色的缺失讓這段父子關係陷入冰點。

在踏上漫長的送信之路的開始,兒子總是走在前面,父親則是跟在後面,一前一後的父子,沒有交流,唯一的默契,就是走一段路會停歇片刻。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可對於兒子來說,這是一種煎熬,於是奮力向前,卻在不經意間丟下了父親,體力與年紀差距在這條山路間蔓延開來。

當然,兒子也並不是不在意父親,只是心有怨恨,當發現走丟了父親,也會急忙丟下手中的郵包,往回跑。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可這在父親眼中是嚴重的錯誤,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你肩上背的不是自家米袋子。”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路上的第一天,他們來到了第一個村子,兒子以為負有重任的自己會得到村民的熱情歡迎,但結果是村民們對他們的到來很是平淡。

對於劉燁來說,這種“苦”活應該要得到回饋。

但是父親卻說,“不能自己喊苦。”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離開村子的時候,所有的村民都來歡送他們,這一幕讓兒子感到震撼,也是第一次他開始瞭解父親工作的意義。

這個寡言少語的男人承載著太多的責任,而這份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後有著太多的“情與思念”。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或許,對於父親來說,兒子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他敢把責任交託的人,“交給別人我不還不放心呢。”

在工作面前,父親是嚴肅的,也是認真的。

他會因為給人送信抄近路,常常需要蹚冷水過河。

會叮囑兒子,遇到信上貼了五角錢的,要記得給人買郵票貼上;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父親會叮囑兒子記得哪家與村祕書有矛盾,不幫捎信的,要單獨繞幾裡去送;

第一個村子路過之後,他們便來到了一個侗族山寨,也見證了這裡的一場婚禮,在父親酒醉之後,兒子也聽到了父母輩的愛情,同時感受到父親對家庭的愧疚。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父親與母親的相識是在這條郵路上,母親因為大雨天扭傷了腰被困山間,剛好遇上了送件的父親,就這樣,父親揹著母親走了一路,也成就一段姻緣。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同樣也是在這裡,兒子也遇到了他心儀的姑娘,雖然相處短暫,但是兩人卻彼此有了牽掛。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兩代人的命運,相同的路,也有著相同的羈絆。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電影中最讓人潸然淚下的一幕是送信路上必走的一條小溪,原本父親是準備自己過去的,而這一次卻是兒子執意揹著父親過去。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你還不如郵包重,以前覺得你高大,想著什麼時候才能背得動你。”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山裡的話說,“背得動爹,兒子就長大了”,這樣的回憶再加上兒子的話,瞬間讓在兒子背上的父親留下了眼淚。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在這一刻,父子之間終於完成了多年的和解,而這一條蜿蜒綿長的路,也連上了父子的心房。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當然,《那人那山那狗》中除了父子,還有母親的形象,她代表著中國最樸實的農村女人形象,遠嫁他鄉,揹負著不僅僅是對丈夫孩子的牽掛,還有對家鄉的思念。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對於兒子來說,母親的生活是不開心的,唯一的笑臉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

所以當父親問及兒子是否喜歡那個侗族姑娘時,兒子回答:“喜歡,但我不想讓她和我媽一樣,日日想家。”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是啊,家不僅僅有愛,也要有陪伴。

其實,《那人那山那狗》的故事似乎很司空見慣,它的內核並不是一個偉大的意義,但它卻用父子之間的細節,那種細膩且深沉的情感打動了所有人。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比如:父親對待村中瞎了眼五婆的態度,不善於表達的父親對著空白的信紙念得有模有樣,臨走還對五婆說,“以後就是我的兒子給你送信了!”,這份關心與責任深到了骨子裡。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再比如:夜間,兒子熟睡依偎在父親身旁,父親會輕輕的撫摸兒子,那種略帶愧疚的疼愛溫情,瞬間就能讓你感動。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這種情感,我們都能懂,因為它上演的就是我們和我們的父親。

範偉說過,“中國式的父子關係就是太收著了。我父親從小跟我沒那麼親近,但他是真愛我的。他老了的時候,我給他剪手指甲,他就不敢睜眼看我,我要扶著他上廁所,我爸還不好意思,說你在前面走,我扶著你的肩走。愛是真的愛,但也太收著了。”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是啊,相比較父親的嚴肅,我們更喜歡和母親訴說,並且在中國的文化中,表達愛往往都是通過物件、動作,並非語言。

在真人秀《旋風孝子》中,鄭爽明明是擔心父親般重物累壞身體,最後上演的還是一場爭吵。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年幼時候的壓力與煩惱,父女之間早就形成隔閡,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之間沒有感情,只是彼此都不知道如何表達。

如果說擰巴,固執,渾身是刺,是我們印象中的“中國式父親”,

那麼謹慎,叛逆,總是擔心,就是我們自己的“中國式兒女”。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我們在無數的電影與真人秀中看到父子和解的場景,子女成長中缺少理解與溝通,最終會在人生中一場場遭遇中懂得,之後在漫長的歲月中和解、原諒,兩代人一邊學著去愛,一邊自我救贖。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但是現實之中很多人最終得到的是遺憾,並不是所有的關係都能在有限的光陰中得到修復。

與其說去和解,不如多花點時間去溝通,不要形成那麼深的隔閡。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20年前,中國電影的井噴之年,一部慢熱電影后來居上笑到最後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良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