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什麼這麼好看?

電影其實是很溫柔的、不帶批判的,可是卻笑淚交織的說著一個這樣或許殘忍而真實的故事──形式婚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誠實?為什麼坦承我們相愛會導致別人的崩潰?阿杰可以理解卻想不通。

這也導致最後在舞臺劇落幕時,母親出現的那一幕,對阿杰來說是多麼有撼動力的。

認同、並且祝福,從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什麼這麼好看?

電影其實是很溫柔的、不帶批判的,可是卻笑淚交織的說著一個這樣或許殘忍而真實的故事──形式婚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誠實?為什麼坦承我們相愛會導致別人的崩潰?阿杰可以理解卻想不通。

這也導致最後在舞臺劇落幕時,母親出現的那一幕,對阿杰來說是多麼有撼動力的。

認同、並且祝福,從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誰先愛上他的》用一個輕喜劇的方式包裝一個嚴肅的議題這部電影既輕鬆又沉重,不時的利用塗鴉來穿插孩子的視角及旁白,來描述孩子眼中所理解的大人們的愛恨情仇。讓我們細緻的著看故事的三位主人翁一起將這該是悲劇的喜劇如何明朗化。

它恰好趕上了臺灣「同性婚姻」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事話題。

不諱言的說,《誰先愛上他的》故事正恰巧講述了一個關於為了配合世俗價值觀所產生的悲劇。一般傳統的社會系統所期望的是一男一女的性別婚姻,而當同志受到傳統的社會系統壓迫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悲劇。

為了迎合“所謂的正常”,有的人以為或許試了之後會改變,但怎料到就是失敗了。性取向不會因為教育而改變,但可以透過教育知道該如何正確面對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什麼這麼好看?

電影其實是很溫柔的、不帶批判的,可是卻笑淚交織的說著一個這樣或許殘忍而真實的故事──形式婚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誠實?為什麼坦承我們相愛會導致別人的崩潰?阿杰可以理解卻想不通。

這也導致最後在舞臺劇落幕時,母親出現的那一幕,對阿杰來說是多麼有撼動力的。

認同、並且祝福,從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誰先愛上他的》用一個輕喜劇的方式包裝一個嚴肅的議題這部電影既輕鬆又沉重,不時的利用塗鴉來穿插孩子的視角及旁白,來描述孩子眼中所理解的大人們的愛恨情仇。讓我們細緻的著看故事的三位主人翁一起將這該是悲劇的喜劇如何明朗化。

它恰好趕上了臺灣「同性婚姻」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事話題。

不諱言的說,《誰先愛上他的》故事正恰巧講述了一個關於為了配合世俗價值觀所產生的悲劇。一般傳統的社會系統所期望的是一男一女的性別婚姻,而當同志受到傳統的社會系統壓迫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悲劇。

為了迎合“所謂的正常”,有的人以為或許試了之後會改變,但怎料到就是失敗了。性取向不會因為教育而改變,但可以透過教育知道該如何正確面對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即使是這樣高難度的“背景”融合,電影本身開頭節奏卻很好,清晰的讓人知道每個角色的立場與身份個性。生活化的對話讓觀眾能很好的融入劇情,也輕易地貼近內心。我有一點失望於結局的平淡,不過生活本來就是有起有落的。

人物詮釋的好,是我對《誰先愛上他的》的第一好印象。

兩位主演的演技讓人驚豔,印象深刻。邱澤的演技更有層次了,慚愧的是我想我對他的印象還卡在偶像劇中。

可以說,世人欠邱澤一個金馬影帝,他該留在大銀幕發光發熱的。

尤其是那他彈著吉他瞬間遁入回憶裡的片段,堪稱這部片的魔幻時刻,邱澤從剛開始一副不干己事的痞樣瞬間成為有血有肉的角色,令人動容,不只劇本寫得好,他的表演更是《誰先愛上他的》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什麼這麼好看?

電影其實是很溫柔的、不帶批判的,可是卻笑淚交織的說著一個這樣或許殘忍而真實的故事──形式婚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誠實?為什麼坦承我們相愛會導致別人的崩潰?阿杰可以理解卻想不通。

這也導致最後在舞臺劇落幕時,母親出現的那一幕,對阿杰來說是多麼有撼動力的。

認同、並且祝福,從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誰先愛上他的》用一個輕喜劇的方式包裝一個嚴肅的議題這部電影既輕鬆又沉重,不時的利用塗鴉來穿插孩子的視角及旁白,來描述孩子眼中所理解的大人們的愛恨情仇。讓我們細緻的著看故事的三位主人翁一起將這該是悲劇的喜劇如何明朗化。

它恰好趕上了臺灣「同性婚姻」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事話題。

不諱言的說,《誰先愛上他的》故事正恰巧講述了一個關於為了配合世俗價值觀所產生的悲劇。一般傳統的社會系統所期望的是一男一女的性別婚姻,而當同志受到傳統的社會系統壓迫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悲劇。

為了迎合“所謂的正常”,有的人以為或許試了之後會改變,但怎料到就是失敗了。性取向不會因為教育而改變,但可以透過教育知道該如何正確面對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即使是這樣高難度的“背景”融合,電影本身開頭節奏卻很好,清晰的讓人知道每個角色的立場與身份個性。生活化的對話讓觀眾能很好的融入劇情,也輕易地貼近內心。我有一點失望於結局的平淡,不過生活本來就是有起有落的。

人物詮釋的好,是我對《誰先愛上他的》的第一好印象。

兩位主演的演技讓人驚豔,印象深刻。邱澤的演技更有層次了,慚愧的是我想我對他的印象還卡在偶像劇中。

可以說,世人欠邱澤一個金馬影帝,他該留在大銀幕發光發熱的。

尤其是那他彈著吉他瞬間遁入回憶裡的片段,堪稱這部片的魔幻時刻,邱澤從剛開始一副不干己事的痞樣瞬間成為有血有肉的角色,令人動容,不只劇本寫得好,他的表演更是《誰先愛上他的》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的演技也是保持在水準以上,不愧是劇場女神。

她的演技完全沒話說,甚至我必須說,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這樣精湛的選角、若沒有堅持讓謝盈萱主演,我覺得精彩程度可能就會有所差距,或許這部作品就會相對變得平庸。

而就像徐譽庭導演所說的,“她讓兩個感覺在過往表演型態與方式上,甚至是觀眾認知中都不太一樣的演員碰撞出新的樣子、新的火花,對我來說那是很讓人充滿驚喜的。”

透過剪接、動畫、演員表演上的加分,讓這一個故事充滿更多可愛之處。這大抵也是臺灣電影的魔力。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什麼這麼好看?

電影其實是很溫柔的、不帶批判的,可是卻笑淚交織的說著一個這樣或許殘忍而真實的故事──形式婚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誠實?為什麼坦承我們相愛會導致別人的崩潰?阿杰可以理解卻想不通。

這也導致最後在舞臺劇落幕時,母親出現的那一幕,對阿杰來說是多麼有撼動力的。

認同、並且祝福,從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誰先愛上他的》用一個輕喜劇的方式包裝一個嚴肅的議題這部電影既輕鬆又沉重,不時的利用塗鴉來穿插孩子的視角及旁白,來描述孩子眼中所理解的大人們的愛恨情仇。讓我們細緻的著看故事的三位主人翁一起將這該是悲劇的喜劇如何明朗化。

它恰好趕上了臺灣「同性婚姻」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事話題。

不諱言的說,《誰先愛上他的》故事正恰巧講述了一個關於為了配合世俗價值觀所產生的悲劇。一般傳統的社會系統所期望的是一男一女的性別婚姻,而當同志受到傳統的社會系統壓迫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悲劇。

為了迎合“所謂的正常”,有的人以為或許試了之後會改變,但怎料到就是失敗了。性取向不會因為教育而改變,但可以透過教育知道該如何正確面對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即使是這樣高難度的“背景”融合,電影本身開頭節奏卻很好,清晰的讓人知道每個角色的立場與身份個性。生活化的對話讓觀眾能很好的融入劇情,也輕易地貼近內心。我有一點失望於結局的平淡,不過生活本來就是有起有落的。

人物詮釋的好,是我對《誰先愛上他的》的第一好印象。

兩位主演的演技讓人驚豔,印象深刻。邱澤的演技更有層次了,慚愧的是我想我對他的印象還卡在偶像劇中。

可以說,世人欠邱澤一個金馬影帝,他該留在大銀幕發光發熱的。

尤其是那他彈著吉他瞬間遁入回憶裡的片段,堪稱這部片的魔幻時刻,邱澤從剛開始一副不干己事的痞樣瞬間成為有血有肉的角色,令人動容,不只劇本寫得好,他的表演更是《誰先愛上他的》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的演技也是保持在水準以上,不愧是劇場女神。

她的演技完全沒話說,甚至我必須說,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這樣精湛的選角、若沒有堅持讓謝盈萱主演,我覺得精彩程度可能就會有所差距,或許這部作品就會相對變得平庸。

而就像徐譽庭導演所說的,“她讓兩個感覺在過往表演型態與方式上,甚至是觀眾認知中都不太一樣的演員碰撞出新的樣子、新的火花,對我來說那是很讓人充滿驚喜的。”

透過剪接、動畫、演員表演上的加分,讓這一個故事充滿更多可愛之處。這大抵也是臺灣電影的魔力。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除了主演以外,雙導演中的許智彥把影像風格抓的非常精準,顏色非常飽滿,正好將這部有點瘋狂的臺北都市電影好好提味,太令人印象深刻,徐譽庭完全找對搭檔。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什麼這麼好看?

電影其實是很溫柔的、不帶批判的,可是卻笑淚交織的說著一個這樣或許殘忍而真實的故事──形式婚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誠實?為什麼坦承我們相愛會導致別人的崩潰?阿杰可以理解卻想不通。

這也導致最後在舞臺劇落幕時,母親出現的那一幕,對阿杰來說是多麼有撼動力的。

認同、並且祝福,從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誰先愛上他的》用一個輕喜劇的方式包裝一個嚴肅的議題這部電影既輕鬆又沉重,不時的利用塗鴉來穿插孩子的視角及旁白,來描述孩子眼中所理解的大人們的愛恨情仇。讓我們細緻的著看故事的三位主人翁一起將這該是悲劇的喜劇如何明朗化。

它恰好趕上了臺灣「同性婚姻」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事話題。

不諱言的說,《誰先愛上他的》故事正恰巧講述了一個關於為了配合世俗價值觀所產生的悲劇。一般傳統的社會系統所期望的是一男一女的性別婚姻,而當同志受到傳統的社會系統壓迫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悲劇。

為了迎合“所謂的正常”,有的人以為或許試了之後會改變,但怎料到就是失敗了。性取向不會因為教育而改變,但可以透過教育知道該如何正確面對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即使是這樣高難度的“背景”融合,電影本身開頭節奏卻很好,清晰的讓人知道每個角色的立場與身份個性。生活化的對話讓觀眾能很好的融入劇情,也輕易地貼近內心。我有一點失望於結局的平淡,不過生活本來就是有起有落的。

人物詮釋的好,是我對《誰先愛上他的》的第一好印象。

兩位主演的演技讓人驚豔,印象深刻。邱澤的演技更有層次了,慚愧的是我想我對他的印象還卡在偶像劇中。

可以說,世人欠邱澤一個金馬影帝,他該留在大銀幕發光發熱的。

尤其是那他彈著吉他瞬間遁入回憶裡的片段,堪稱這部片的魔幻時刻,邱澤從剛開始一副不干己事的痞樣瞬間成為有血有肉的角色,令人動容,不只劇本寫得好,他的表演更是《誰先愛上他的》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的演技也是保持在水準以上,不愧是劇場女神。

她的演技完全沒話說,甚至我必須說,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這樣精湛的選角、若沒有堅持讓謝盈萱主演,我覺得精彩程度可能就會有所差距,或許這部作品就會相對變得平庸。

而就像徐譽庭導演所說的,“她讓兩個感覺在過往表演型態與方式上,甚至是觀眾認知中都不太一樣的演員碰撞出新的樣子、新的火花,對我來說那是很讓人充滿驚喜的。”

透過剪接、動畫、演員表演上的加分,讓這一個故事充滿更多可愛之處。這大抵也是臺灣電影的魔力。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除了主演以外,雙導演中的許智彥把影像風格抓的非常精準,顏色非常飽滿,正好將這部有點瘋狂的臺北都市電影好好提味,太令人印象深刻,徐譽庭完全找對搭檔。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宋正遠病逝了,身後是一個勤儉持家卻歇斯底里的妻子、一個正值青春期還不懂自我調適的兒子、一個看似吊兒啷噹漫不經心的同性情人,還有一筆理應留給家人的保險金,聽起來挺八股的悲情故事,也正好是《誰先愛上他的》豔驚四座的原因之一。

在輕鬆詼諧的糖衣包覆下有太多當今臺灣社會的縮影,無論是劉三蓮的女性恐同、婚姻轉折,宋呈希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理解改變,還是阿杰洋蔥般一層一層表象剝開後同性之愛的壓抑愛的深沉?這些都是我們看後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導演與編劇必定是很溫柔的人,像李安一樣能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每個人的心裡,叩問了什麼是家?什麼是愛?什麼是婚姻?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社會期望?什麼是我們各自的生命課題?

"

這是一部極好看的電影,好看到隔天可以再刷幾次的電影;

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作品,通俗劇情、跳躍敘事、視角切換、節奏流暢、塗鴉過場和極為驚人的剪接功力;

這也是一個極其溫柔的故事,溫柔到生死愛恨最終被微笑拂過的故事;

這更是一個被輕輕提起的沉重主題,嘴角上揚之餘也數度流下不捨的淚水。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臺灣電影市場的新勢力

導演徐譽庭雖然初試啼聲,但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金牌編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大概是她最有盛名的作品,之前已經被韓國與中國翻拍,又傳出要被日本翻拍,可謂算為經典之作。

但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仍可以算是很規矩的愛情戲,《誰先愛上你的》則不一樣,裡面有同性的劇情。其實以臺灣的戲劇題材而言,同性戀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主題,要論同性戀入戲,臺灣可謂是數一數二的早。

只是在同性的法律權益被拿來公投之際,我忽然又覺得這部戲有他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整部戲的中心思維,剛好就是臺灣目前所缺的一個觀念改變。

灣灣確實在進步。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據說《誰先愛上他的》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幾經波折,就連事後剪輯都讓徐導灰心喪志,想要銷燬此片當作不存在。

帶著這個前提去看,確實可以感受到當中兩位導演「大刀闊斧」的調整感,所以最後出來的效果相當好。

片子濃厚的顏色基調讓整部片子的視覺很華麗,配合劇中人物濃厚的情緒,實是相得益彰。

頻繁的倒敘蒙太奇與幻覺的鏡頭銜接在一起,時空的不確定性與華麗的視覺感也可以有所對應。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但影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在於從頭到尾都相當流暢,沒有什麼不明所以的地方。

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不斷打磨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中間總是需要不斷嘗試錯誤、再重中汲取教訓。

但其實又一個“亂象”,臺灣的環境不允許這樣的情況,所有資金方都希望一次就可以好,所有的試錯都是失敗,所有的重來都是浪費。這種嚴苛的環境,使臺灣的影視產業難以有容錯值,以臺灣的潛力,我覺得非常可惜。

這也是近幾年臺灣電影一直不慍不火的原因之一。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說真的,我看電影前段只覺是出趣味小品,越到後段卻越是激昂宏觀,許多支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牽引出一個碎念乖張女人的傷痛無奈;凝聚了一個放浪渣男的深情摯愛,真的很感人。

影片中的可愛動畫和黑色幽默使人會心一笑,畫面適時停格亦醞釀出波濤洶湧情緒。編劇另加入劇中劇的敘事巧思,將主角在現實人生裡難以說出的愛傾注於劇場中,以《假期愉快》的結構劇情來傳達想與愛人共同徜徉於峇里島、感受自由感受愛的夢想。

而大小兩個男人的雙視角提供了主客觀的思維,今昔時空的順序插敘與倒敘則營造出多重轉折,帶出結尾的真相高潮。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曾在專訪中如此談論這部電影:

“這是關於一個人,他必須揹負著社會賦予給他的價值觀念或邏輯,使他必須成為一個傳宗接代的人,甚至拉完全不知道的人下水、過著不同的生活。”

《誰先愛上他的》一排字裡愛硬是從中間擠了出來,一再暗示著「愛」就是故事核心。

其實感情難問先來後到,難問孰輕孰重,難問是非對錯,又何必追究對錯呢!因為常常是為了心中的恨與委屈尋找一個咎責出口。

然而,兩者往往相伏相倚一體兩面,恨令人矇蔽雙眼,愛使人理解包容,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的戰場,各有其難言苦衷,我們又該如何從他人的處境裡回望這些被深深埋藏起來的痛苦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到底是誰先愛上誰的?

在舞臺劇中,穿插了阿杰與劉三蓮對宋正遠的愛情故事,雙方沒有對錯,對於是誰先愛上她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被欺騙的背叛感充斥的劉三蓮忘記了自己的重要性也忘了丈夫的百日。被悲傷浸滿的阿杰不顧一切的想要紀念宋正遠,也沒做到面對自己的母親。想要知道答案的宋呈希用自己的方式去弔祭自己的父親,也開始去理解母親的痛苦

人世間沒有正確的答案,皆是一場混沌的舞臺劇。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故事本身其實像是難以啟齒的外遇故事,但是添加了臺灣媽媽的堅持,堅持著自己沒事的心態。這樣的堅持使得自己覺得這一切都對不起她,委屈著自己,兒子還不支持她。

看到電影中的劉三蓮又哭又鬧對著自己的兒子,感覺對莫名的熟悉感,讓觀眾有種莫名的笑點。阿杰的事事不在乎又讓劉三蓮跳腳,這世界都在跟劉三蓮自己作對。

這樣的媽媽很堅硬、固執也很委屈。委屈中付出並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他人的認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一個人對自己的不誠實,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我喜歡阿杰面對宋呈希、劉三蓮的態度,那有點複雜卻又好像有一點點的虧欠,在還沒有時間好好沉澱自己悲傷的時刻,卻又要負擔起另外兩個人的傷痛。

淡淡的一句感情都在你那了,沒了,道盡了這一生已然燃燒殆盡的感情,都隨著宋正遠的離開而被帶走了,而那刻意保留的、充滿他氣息的空間裡,近乎是耽溺似的沉浸在其中。

某種程度上,他不悲傷,或許是因為自己還不願意承認,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阿杰在宋呈希跟三蓮再次介入他的生命之後,終於找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理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從年少輕狂的喜歡,到後來因為理解宋正遠想要正常婚姻的想法,而在遠方默默的看著他的婚禮,無法獻上祝福,卻還是希望能夠看著他走向他想要的人生,那種感覺如此酸澀,又有多少委屈,才能讓深愛的他離開後的每一天,都是一萬年呢?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中的劉三蓮對兒子說:”我為你犧牲多少?“

她帶著無盡的委屈,但兒子一句的:”我有要你犧牲嗎?“ 刺痛了劉三蓮的心。

青少年的直白也是最值得聽的。委屈與付出並不是絕對值得鼓勵的,當付出的心態充滿了委屈,那接受你付出的人也很委屈,也不是每個人應該接受你的付出而充滿感激的。宋呈希的離家出走,對於母親的嗤之以鼻都是建立在母親不懂得聆聽他的想法。

劉三蓮的委屈到了極限後,將宣洩的出口放在阿杰的母親,想通過傷害阿杰的母親,使阿杰被自己的母親傷害。結果事與願違,同時也瞭解到自己要跟宋呈希從心理解。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某種程度上,如果用孩童的視角去二分法這整個故事,或許三蓮也是不斷希望透過「他是搶走老公的壞人」這樣的概念,去架構整個故事。

包含那些如同潑婦罵街的大嬸言行舉止,以及有一種起碼要把我的兒子搶回來這樣的競爭心理,但其實到頭來她明白的是──誠如阿杰所說,兩個男人,他都沒有搶。

讓我一個瞬間立刻掉進漩渦裡、甚至是瞬間讓我整顆心糾結到心碎的,就是三蓮在診療室問的小問題都是假的嗎?他有愛過我嗎?

......

想要得到一點點肯定答案的證明,卻在最後的相處裡,似乎得到否定的回覆,對三蓮來說是至今最重最重的傷。在愛裡她太渺小,太無辜,可是卻又被迫在愛裡學會體諒與包容,到最後放過自己的關鍵,是放下所有過去與不甘。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看完全片,我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小三的百日告別

《誰先愛上他的》劇本結構紮實,所有前面埋下的哏,最後都能漂亮收線。

《誰先愛上他的》埋哏的最好的一段是阿杰想要跟自己母親出櫃,正遠阻止了他,理由是阿杰的母親年歲已大,不需要承受這些,阿杰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她會難過。”

玉遠說:“我也不懂。但她一定會難過。”

後來三蓮為報復阿杰,故意跟阿杰母親說出真相:“你的兒子是搶人家老公的同性戀!”這一幕乍看殘忍到了極點,怎料片尾竟變成一顆超大的催淚彈。

早前正遠的擔心原來只是多慮,愛,具有包容與接納的力量,正遠猜不到阿杰母親的可能反應,所以直到他過世一刻,都沒能跟阿杰和他的母親成為如家人一般的存在,而這才是影片最大的悲傷。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醫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和他之間,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呈希在片中問的第二個問題是——誰才是小三。

正遠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誰?誰才是搶人老公的人?電影看到後段,小三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對三蓮來說,她只想問:正遠有愛過我嗎?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而阿杰想問的是,我們相守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少?

呈希想問的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愛,最後都只能以淚水結束這一切?

這恰恰也正是《誰先愛上他的》的動人之處。在於理解,呈希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愛的模樣;在於放下,三蓮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原諒;在於釋懷,阿杰從一個背叛彼此的愛情故事裡,讀到了放手。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你數學這麼好,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阿杰說。

“一萬年就一萬年啊。”

“錯,當你愛的人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這個告白跟《重慶森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經典。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互相折磨,沒有誰是唯一的苦主,也沒有誰是唯一的贏家。

電影的一開始,是孩子宋呈希的旁白,他劈頭一句:「我知道我的爸爸是個同性戀」。

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孩子的他,完全沒有出現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或是嫌惡,他理應討厭阿杰的理由僅是因為媽媽說他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媽媽說他是壞人而已。但他更多的是想親身的感受他,以及去了解父親對這個男子的愛。

從父親後來與阿杰同住的房子發現阿杰照顧父親的痕跡,以及時刻怕他口渴餓著的關心,他知道阿杰不是壞人。似乎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先入為主的替同性貼上標籤。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電影最噴淚,但也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舞臺劇落幕時,阿杰的母親對他獻上一束花。

她說:“不管你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是我的兒子,我永遠你是最堅強的後盾。”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教育觀念的改變

《誰先愛上他的》絕對是臺灣近年最好看的黑馬電影。

劇本寫得好、對白寫的尤其出色,生猛有力,笑點滿分;配樂佳,李英宏譜寫的幾首插曲相當好聽;攝影與美術與燈光等技術面也有水準表現。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當同志現象強碰了傳統價值觀,這些先天條件便應運而生。

《誰先愛上他的》的高明之處,莫屬宋呈希這個主述者,失去父親對孩子而言等同於面臨世界毀滅,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正面與他談論這個問題。除了阿杰,但這個搶走爸爸與保險金的小王,理應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是母子倆的共同敵人。

而就如同性教育一樣,當大人們對一個議題閉口不談時,孩子只會自行旁敲側擊,透過負面的方式拼湊出一個想像中的全貌,因此他對父親產生了誤解,對阿杰感到好奇又矛盾,對媽媽則充滿怨懟與芒刺。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將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盡心盡力撐起整個家庭。

兒子不能接觸塵蟎,她便日日更換床單,兒子過敏體質,她遂從有機食材、日常作息層層把關,處處省吃儉用,只為了未來能讓兒子出國唸書出人頭地,像個陀螺般每天繞著家庭打轉,將生活起居打點的井井有條,將獨生子呵護的無微不至。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或許一開始令人覺得,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媽媽,什麼都有意見的歐巴桑,碰到事情像潑婦罵街,得理不饒人一昧情緒勒索,甚至處處充斥恐同的言行舉止,實在難以共處一室。

但隨著劇情推進,笑著笑著也漸漸發現,身為一位職業婦女將兒子獨力撫養長大要吞下多少苦楚,她將對丈夫的期望轉到兒子身上,拋開了自我也奉獻了一切,要學會傾聽,要適時管教,要煮飯打掃,要顧及顏面,要有三頭六臂,要有用之不竭的耐心愛心,還得具備無堅不摧的心理素質。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母則強是個不成文的通則,一如《厭世媽咪日記》一句——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情做完。

是每個獨當一面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淡然,細數社會上似乎擁有三頭六臂的女強人,並非天生如此俐落能幹,而是環境使然情勢所逼,讓她們不得不強迫自己成為一位無所不能的角色,因為人生走到後來,會明白這個世界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為什麼這麼好看?

電影其實是很溫柔的、不帶批判的,可是卻笑淚交織的說著一個這樣或許殘忍而真實的故事──形式婚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誠實?為什麼坦承我們相愛會導致別人的崩潰?阿杰可以理解卻想不通。

這也導致最後在舞臺劇落幕時,母親出現的那一幕,對阿杰來說是多麼有撼動力的。

認同、並且祝福,從來就只是這樣而已。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誰先愛上他的》用一個輕喜劇的方式包裝一個嚴肅的議題這部電影既輕鬆又沉重,不時的利用塗鴉來穿插孩子的視角及旁白,來描述孩子眼中所理解的大人們的愛恨情仇。讓我們細緻的著看故事的三位主人翁一起將這該是悲劇的喜劇如何明朗化。

它恰好趕上了臺灣「同性婚姻」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事話題。

不諱言的說,《誰先愛上他的》故事正恰巧講述了一個關於為了配合世俗價值觀所產生的悲劇。一般傳統的社會系統所期望的是一男一女的性別婚姻,而當同志受到傳統的社會系統壓迫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悲劇。

為了迎合“所謂的正常”,有的人以為或許試了之後會改變,但怎料到就是失敗了。性取向不會因為教育而改變,但可以透過教育知道該如何正確面對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所以即使是這樣高難度的“背景”融合,電影本身開頭節奏卻很好,清晰的讓人知道每個角色的立場與身份個性。生活化的對話讓觀眾能很好的融入劇情,也輕易地貼近內心。我有一點失望於結局的平淡,不過生活本來就是有起有落的。

人物詮釋的好,是我對《誰先愛上他的》的第一好印象。

兩位主演的演技讓人驚豔,印象深刻。邱澤的演技更有層次了,慚愧的是我想我對他的印象還卡在偶像劇中。

可以說,世人欠邱澤一個金馬影帝,他該留在大銀幕發光發熱的。

尤其是那他彈著吉他瞬間遁入回憶裡的片段,堪稱這部片的魔幻時刻,邱澤從剛開始一副不干己事的痞樣瞬間成為有血有肉的角色,令人動容,不只劇本寫得好,他的表演更是《誰先愛上他的》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謝盈萱的演技也是保持在水準以上,不愧是劇場女神。

她的演技完全沒話說,甚至我必須說,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這樣精湛的選角、若沒有堅持讓謝盈萱主演,我覺得精彩程度可能就會有所差距,或許這部作品就會相對變得平庸。

而就像徐譽庭導演所說的,“她讓兩個感覺在過往表演型態與方式上,甚至是觀眾認知中都不太一樣的演員碰撞出新的樣子、新的火花,對我來說那是很讓人充滿驚喜的。”

透過剪接、動畫、演員表演上的加分,讓這一個故事充滿更多可愛之處。這大抵也是臺灣電影的魔力。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除了主演以外,雙導演中的許智彥把影像風格抓的非常精準,顏色非常飽滿,正好將這部有點瘋狂的臺北都市電影好好提味,太令人印象深刻,徐譽庭完全找對搭檔。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宋正遠病逝了,身後是一個勤儉持家卻歇斯底里的妻子、一個正值青春期還不懂自我調適的兒子、一個看似吊兒啷噹漫不經心的同性情人,還有一筆理應留給家人的保險金,聽起來挺八股的悲情故事,也正好是《誰先愛上他的》豔驚四座的原因之一。

在輕鬆詼諧的糖衣包覆下有太多當今臺灣社會的縮影,無論是劉三蓮的女性恐同、婚姻轉折,宋呈希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理解改變,還是阿杰洋蔥般一層一層表象剝開後同性之愛的壓抑愛的深沉?這些都是我們看後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導演與編劇必定是很溫柔的人,像李安一樣能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每個人的心裡,叩問了什麼是家?什麼是愛?什麼是婚姻?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社會期望?什麼是我們各自的生命課題?

填補了華語片空白,臺灣電影黑馬《誰先愛上我的》才沒有三觀不正

雖然電影沒能在內地上映有點可惜,但還是希望臺灣多一些這樣的優秀作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