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殘酷童年,觀眾揪心落淚: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成票房黑馬

既無明星,又無大場面,語言還是中國觀眾不太熟悉的阿拉伯語,主演由一群真實難民組成。誰能想到,這樣一部事先不被看好的小眾文藝片,居然能從《復聯4》“虎口奪食”,成為五一檔票房亞軍。截至昨天,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總票房已達2.1億元。影片真實展現了黎巴嫩底層民眾的悲慘生活,被觀眾怒贊為“眼淚收割機”。

呈現殘酷童年,觀眾揪心落淚: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成票房黑馬

觀眾呼籲

希望更多家長看這部影片

“我想起訴我的父母,因為生了我……我希望大人聽我說,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電影裡12歲男孩贊恩在法庭上的這番吶喊,讓不少觀眾落淚。

《何以為家》用一種近乎紀錄片的方式,講述了生活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男孩贊恩的殘酷童年:住在沒有床的貧民窟裡,一家人擠在地上睡覺;孩子沒有學上,從小在街頭打零工,還要幫父母偷偷賣違禁藥物;11歲的妹妹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為妻,婚後不久就因懷孕而死……種種令人揪心的悲劇場景毫無修飾地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戰亂、動盪、窮困、愚昧的社會和一群飽受苦難的孩子。觀眾李康看完該片後,一連感慨了好幾句“再也不要有戰爭了!”他說:“贊恩拿著刀子去為妹妹報仇的畫面,看得我差一點掉眼淚,感覺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可以釋放一下了。”

還有許多觀眾表示,看完《何以為家》後,開始思考如何為人父母這一沉重話題。“從法庭那場戲可以看出,贊恩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犯下的錯誤。其實,這種情況在各個國家都有,有的家長不在乎孩子童年時的感受,但往往孩子此時受到的傷痛最深。有句話說得好,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觀眾安女士呼籲,希望有更多家長來看這部影片。

影評人說

精心打磨值得中國影人借鑑

素人演員本色出演,大量情節全是真實經歷,拍攝手法向紀錄片靠近,這種對真實性的竭力追求,讓《何以為家》擁有觸目驚心的真實感,引發觀眾共鳴。“影片採取了回敘的結構,一開始就是贊恩向法官起訴控告他的親生父母,先聲奪人,產生了強烈的戲劇張力。後面則大量運用了紀錄片和新聞鏡頭的拍攝方式,手持攝影中的外景呈現的是低矮破敗的房屋,食不果腹的生活,人滿為患的監獄,沒有身份的難民如螻蟻般生活著,讓人無奈乃至絕望。”中國電影家協會祕書長饒曙光如是說。

飾演男主角贊恩的小演員,演技得到了觀眾和影評人的交口稱讚。他在片中全程表情冷酷,嘴角永遠撅著,直到片末在拍人生第一張證件照時才在攝影師的引導下露出一絲笑容。這位小演員是真實的敘利亞難民,被導演從貧民窟發掘出來時,12歲的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影評人史航說,他不是“演得好”,而是“站在鏡頭面前,讓苦難再次發生一遍就可以了”。

饒曙光認為,該片在追求真實性上做出的努力,也值得中國電影創作者借鑑。“這部電影歷時五年精心打磨而成,其中單是社會調查就長達三年,拍攝花了6個月,素材長度達到520多小時,剪輯又費了兩年多。僅僅是這些簡單的、冷冰冰的數據,就值得當下中國電影人停下快速奔跑的腳步,好好想一想。”

引進方說

中午看片下午決定買下版權

《何以為家》中國大陸版權方路畫影視董事長曹佳回憶,去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期間,她看完這部電影,當即便決定將其引進國內。“《何以為家》進了主競賽單元,而且是壓軸放映,一個不成文的經驗是,選擇壓軸放映的影片一般對自己比較有信心。當時我等不到官方放映,在電影市場就提前看了。那天還下著雨,好幾百號人在外面排隊。”看完後,她的感受是,“情感特別強烈,後勁很大,不是那種看不懂的文藝片,也有一些商業元素”。於是,她中午看完,下午就買下了影片版權。後來,該片獲得了當年戛納評審團大獎。

《何以為家》的上映日期只比《復聯4》晚五天,當許多影片因為《復聯4》而紛紛改檔撤檔的時候,它卻選擇了正面對抗。對此,曹佳的解釋是,這部影片主要走口碑方向,沒有特別大的檔期概念。“不是所有人都看《復聯4》,《何以為家》是家庭向的,有很抓人的東西。”

在宣發方面,《何以為家》也有許多值得小眾文藝片借鑑的地方。宣發團隊在新媒體營銷上做了很多創新嘗試,邀請徐崢、黃渤、陳坤等名人觀影,為電影口碑造勢;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發佈預告片、影廳觀眾落淚反應等視頻,一度上升到抖音熱搜第一位。目前,該片的中國票房已經遠遠超過其在北美、法國的票房,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根據貓眼的預測,該片內地最終票房可能突破3億元。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袁雲兒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