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夜間,華誼兄弟發佈了2018年年報,在2018年華誼兄弟實現營收38.91億,同比下降1.40%,淨利潤虧損近11億,同比下降231.97%。這也是華誼兄弟自2009年上市以來,淨利潤首次出現虧損。

去年飽受輿論風波的華誼兄弟終於卡著“截稿時間”交出了2018年的業績答卷,也是華誼兄弟上市十年來的“最差答卷”。

2018年華誼兄弟計提了超過9億元的商譽減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張國立的浙江常升都在減值範圍內。其中由於東陽美拉仍在業績對賭期內,馮小剛還需要向華誼兄弟繳納近7000萬元的“業績賠款”。另一位明星鄭愷,則需要根據協議交付1962.58萬的業績補償款。


華誼兄弟虧損超10億!昔日電影之王的中年之殤!


01


年報顯示,“影視娛樂”是華誼兄弟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去年實現營收36.57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8.39%;電影方面,業績貢獻來自於2018年跨期上映的《芳華》《前任3:再見前任》,兩部共計入19億票房,佔公司影視板塊全年主營收入的近52%,但2018年上映的《雲南蟲谷》《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票房都難堪稱成功。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華誼兄弟表示,2018年,影視行業經歷一系列的規範調整和優化,公司主營業務較上年同比略有下降,報告期內,影視娛樂板塊上映的部分影片票房未達預期,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板塊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各項目推進進度存在時間性差異,導致收款進度在各年之間有所差異。


華誼兄弟虧損超10億!昔日電影之王的中年之殤!


“2018年,華誼兄弟遭遇上市以來最大的一次衝擊。”今年初,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王忠軍)在機構調研會上曾表示,“華誼兄弟業務開展中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項目選擇的精準度不達預期,開發項目能力發揮失常,導致2018年儲備匱乏;二是已有項目的市場定位和市場風險研判不足,導致執行力度不到位。拍起戲來大手大腳、幾億元成本的戲兩句話就拍了、一部戲好的時候每個人都說有功勞,但一到不好的時候,錯誤在誰就根本找不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近9400萬。而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因優化電影業務缺席春節檔,上映影片不達預期以及劇集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王中軍在機構調研會上曾提出,2019年會正式回到華誼兄弟綠燈委員會,擁有一票否決權,參與公司所有的電影項目,從孵化開發到宣發落地,全面強化對電影業務的管控。

02


華誼兄弟曾是高溢價收購明星持股公司的“先驅”,早在2013年便斥資2.52億元取得了張國立控股公司——浙江常升70%股權,2015年更是豪擲7.56億元獲得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等明星股東持股公司東陽浩瀚70%股權。

“娛樂產業已全面進入明星驅動IP的時代。”2016年,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王忠軍)曾公開表示,“我們看中浩瀚不僅是因為浩瀚聚集了最強的明星股東,更是因為浩瀚還擁有將明星吸引力在多個出口變現的運作經驗。”

在華誼兄弟2018年虧損10.93億的報道中,有些網友對“馮小剛和鄭愷需補償華誼兄弟近8800萬”一點表示疑惑。簡單講,華誼在收購馮小剛、鄭愷等明星持股的公司時,雙方曾簽訂“對賭協議”:藝人承諾未來業績目標,如到時未完成KPI,則需補上差額給華誼。

不過無論是流量明星或是IP,都無法等同於好的內容生產力,也無法為公司帶來持久的競爭力,而高溢價併購也為華誼兄弟埋下了業績的定時炸彈——鉅額商譽。2018年,華誼兄弟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額商譽減值。


華誼兄弟虧損超10億!昔日電影之王的中年之殤!


從2010年到2018年,這8年時間,華誼兄弟參與的投資、控股可謂是非常多,從開始的6家公司飆升到90家。這麼多家公司,管理得過來嗎?當然,控股這麼多家公司也可以通過套現來掙錢,比如,2013年,華誼兄弟斥資6.72億元獲得銀漢科技50.88%的股份,2017年,華誼將25.88%股份轉讓給騰訊,轉讓價6.47億元。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把目光轉向了剛成立半年的英雄互娛,以19億元並拿下了20%的股權。然而,2017年,互聯網娛樂的收入佔比只有7.77%,與之相對,近兩年電影業務的佔比越來越高,2014-2018年,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的收入佔比分別為50.28%、73.12%、73.12%、85.5%、94%。

繞了一大圈,痴迷於股權投資的華誼兄弟又回到了電影的老路上。

03


危機始於2018年。

崔永元因為《手機》微博發佈了幾張演藝合同照片並配上文,揭穿范冰冰偷稅漏稅和陰陽合同,所以後者被罰8.8億,《手機2》可是有著20億的大雷,目前沒辦法套現。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更是變成了一部無聊的科幻片,劇情腦殘,特效更不怎麼樣,白白浪費了狄仁傑這個大IP。

近幾年,華誼兄弟投資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大明猩》、《三城記》、《控制》、《忠烈楊家將》等電影無一例外地賠錢,業績慘淡。

當然華誼也不是100%失敗,2017年《芳華》熱映,斬獲了金馬獎、澳門電影節、大學生電影節多項大獎,最終票房畢竟高達14億多,馮小剛歷史票房最高,華誼覺得很滿意。


華誼兄弟虧損超10億!昔日電影之王的中年之殤!


在王中軍看來,既然電影風險高,那麼就在提高電影製作質量的同時,提高拍攝電影的數量,好萊塢六大影視公司每年生產大量影片,只要把失敗率控制在一定比例,就能保持較好的營收。

然而,事實分分鐘打了他們的臉。華誼兄弟犯的最根本的錯誤就是忘記了自己是做電影,而不是搞投資的。一個公司,你的內部核心競爭力你都不去做,純靠IP來吸引是不靠譜的,曾經華誼的電影大家都說要看,如今,華誼的電影有誰還記得?

對於華誼兄弟面臨的低谷,王中軍認為電影業務團隊存在“執行力不足”、“花錢大手大腳”、“員工互相甩鍋”等問題。

2018年電影公司投資實力榜單中,華誼兄弟位居第14位的谷底。對於衰落,王忠軍用4000字進行了反思,“拍起戲來大手大腳”、“電影完成質量差……”,如今,缺錢的華誼兄弟更像是戴著鐐銬跳舞。

鉅額虧損、潛在雷暴、電影無亮點,這便是華誼兄弟目前給人們的印象,此番境遇下,王中軍昔日的“中國華納兄弟”夢想,似乎並非想象中那麼順利。

文稿/肖瀟

編輯/王曉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