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金品質、立天下”,曾經耳熟能祥的金立手機,2019年1月進入破產程序。

企業的破產本是很平常的事,諾基亞這個曾經手機界的霸主,一樣也倒閉了。但是,有因必有果,公司的破產不因只當做一個笑話。

● ● ●

2002年9月,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說起金立,必須說到他的創始人劉立榮,他最開始就職於小霸王公司,這是90年代家喻戶曉的一個品牌,其最大的成功就在於營銷。劉立榮在小霸王的經歷讓他深知營銷的重要性,經過三年的貼牌生產流程,金立開始了以營銷為主要手段的品牌樹立。2005年金立簽下了劉德華作為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之後“金品質,立天下”這樣的廣告詞就開始霸屏了。

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在2008年的時候,金立的銷量穩坐全國第一,看到好處的金立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只要998,金立語音王帶回家”這樣的廣告,這樣的刷屏,確實為金立帶來了巨大的銷量。可是,這不是在樹立品牌,這是在砸招牌。問題是,當時的金立太顧眼前的銷量,而沒有長遠的戰備部署。

當一個企業只為眼前的利潤服務時,就缺乏了戰略思考。做為掌門人的劉立榮金立不能時時刻刻懷有危機感,甚至可以說已經沉迷於現有模式,而這種模式對金立以後的發展是毀滅性的。是啊,當一個企業核心領導的執著,不能給企業帶來正確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 這個企業註定走不長遠。

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看過亮劍的朋友應該記得,當李雲龍在最後闡釋亮劍精神時說:一個團隊的這種精神,往往是第一屆的領導人帶來的。一旦這種精神形成了,那麼這個團隊裡面,英雄會扎堆出現。

遺憾的是,金立的執著想的不是抓住核心技術的企業文化,只是想用廣告效應來賺取眼前的利潤。所以,當一個領導人的執著和企業文化是錯誤的時候,這個企業將會萬劫不復。

● ● ●

同樣,如今一飛沖天、聲名遠播的華為手機,剛開始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華為在初期,基本上是什麼賺錢做什麼。

一個偶然的機會,華為進入通信領域代理交換機產品,買散件自行組裝,打上“華為”品牌,再找全國代理商銷售。三四年下來,華為由於服務好、售價低,所代理的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可散件時常斷貨,華為收了客戶的錢卻沒有貨可發,產品、客戶、訂單、現金流,甚至公司的命運受制於人。

於是,任正非決心搞自主研發。

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1991年,華為成立了ASIC設計中心,它是海思公司的前身。

1993年,在研究掌握國際最新技術和器件成果的基礎上,華為嚴格按國標、部標要求,自行開發設計的新一代數字C&C08 200門程控交換機投向市場。此後,華為每年的業績都翻番,在通信市場崛起並與跨國巨頭過招屢屢獲勝。

1996年,華為決定,按照銷售額的10%提取研發費用。在當時有錢就要做房地產,來錢快、利潤高的市場環境下,任正非卻能獨善其身,執著著自己的企業文化。這也是華為最“可怕”之處,總能自我約束、管住自己。

2004年,華為開始做手機了。

直到2011年前,華為手機基本都是以定製形式銷售給運營商,不直接賣給消費者,也很少廣告宣傳,故而鮮為人知。

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2011年,隨著3G技術的全球推廣,高價買了3G牌照的運營商們苦不堪言,紛紛不得已大幅裁員應對危機。運營商的壓力很快傳到華為這些供應商身上。

定製是個苦力活。做一款手機,淨利潤率大概只有5個點。客戶提供市場預測,很多物料需要提前三個月下單。如果市場預測不精準,物料就可能砸華為手上了。這些物料都是海鮮價,出現一批呆料就將利潤全虧光了。

2011年是非常關鍵一年。任正非專門帶著徐直軍、郭平等一幫高管,跑去與華為終端業務的人開了個座談會,確定了不再FOLLOW運營商做定製手機,而是堅定地走開放市場,建立自己的品牌的的戰略決定。這是華為手機終端的遵義會議。

從此華為開始了他的暴力營銷,直接與蘋果三星做技術指標的對比。這對提高華為的知名度有好處,但同樣交了不少的學費。

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久功之下必有破門,隨著華為海思麒麟芯片在手機上的應用成功,華為手機終於獲得巨大成功。

2018年華為手機在全球賣出2.08億臺,位居全球第三,穩坐國內第一。

華為的成長隨著研發的逐漸深入,產品技術含金量逐步增大,利潤同步增長,最終取得了成功。這也是企業文化和領導者執著的見證。

● ● ●

做企業,最後的取勝者有3個特徵:一是要資本實力優勢明顯;二是科技研發能力超前;三是有較清晰的市場戰略。”

金立和華為——企業文化的執著

華為通過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技術,自力更生獲得成功。而金立卻走到了破產的地步,能否涅槃均是未知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