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華為的出境率可謂是相當高,先是憑藉“華為5G手機即將發佈”吸引了一波眼球,隨後又是因“榮耀進軍電視行業”登上了百度熱搜排行榜。不過,由於華為5G手機即將發佈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所以大眾更加好奇的是——華為究竟何時進軍電視行業?

具體而言,這條消息的爆出是源頭是榮耀總裁的一條微博。7月10日凌晨,榮耀總裁趙明在其個人認證微博曝光了疑似榮耀電視機產品,而其中那張打了馬賽克的電視機便是引發了外界無限猜想的“元凶”。

華為進軍電視行業,攪了誰的局?

(圖片來源:微博)

隨後,有媒體從榮耀內部獲得最新消息稱,“可能不是正式發佈電視,但是會宣佈榮耀正式進入這個行業,正式發佈日期可能會在8月或者9月。”截止目前,榮耀官方並未做出任何迴應。

事實上,需要指出的是,華為進軍電視行業早已不是什麼熱聞。

從2018年起,業內就傳聞華為要做家電了,而且首先會涉足的就是電視領域。到了2019年,更是傳出了篤定的消息——“榮耀先推出電視,華為後推出”的消息,甚至在中國家電博覽會之前,就有多方消息表示華為電視將登陸中國家電博覽會。隨後,逼得餘承東不得不在會上強調:

“華為只做產業的賦能者,不做行業的掠奪者,我們堅決不去做傳統家電。不過,華為將會做一些具備電視功能的智能大屏產品”。

而在今年3月22日,華為進軍電視行業的新聞又傳出了一波。彼時一位華為電視的供應鏈高層表示:華為電視將在今年8月或者9月推出,並且有55寸和65寸兩個版本。其中,55英寸屏幕由京東方提供,65英寸屏幕由華星光電提供,代工由京東方收購的蘇州高創負責。同時,他還透露,華為電視的目標是一年銷售1000萬臺。

當天,受該消息刺激,華為電視概念股掀起了一股上漲熱潮。其中,深科技直接封漲停,創維數字大漲5.56%,京東方A大漲3.56%。另外,由於TCL集團持有華星光電85.71%股權,股價也隨之升逾6%。

如今,隨著華為進軍電視行業的消息再次傳出,有業內人士表示,華為相比較原有電視品牌廠有顯著技術特徵,將給電視行業帶來增量的價值,打開大屏生態的市場空間。而在此基礎上,華為供應鏈相關細分領域技術領先公司也將迎來發展機遇。

那麼,華為進軍智能電視行業,究竟是攪了誰的局呢?

華為的“盤算”

實際上,縱覽華為在智能硬件上的佈局,可以發現,除去華為對智能電視的態度還很“曖昧”之外,其他像智能手錶、智能音箱、以及可穿戴、AR/VR等智能硬件,華為大部分都已經進行覆蓋,而沒有覆蓋的,華為也通過自家的華為智選和華為HiLink生態進行了“跑馬圈地”。

但是,深究下來,智能電視對它的作用還是與其它智能硬件上有所不同。

就拿智能手錶來說,目前有醫療保健和運動兩個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功能開發和用戶反饋來看,對於華為這樣的頭部玩家而言,智能手錶還比較雞肋,完全無法作為主營產品;而在來看看可穿戴、AR/VR等領域,它們雖與技術關聯性比較強,但這一技術屬於長期投入領域,短期來看,其並沒有能力來彌補智能手機在存量時代而引起的消費缺口。

而相對來看,智能電視作為基於工藝成熟的傳統電視的產物,正在經歷類似功能機向智能手機更迭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在智能手機取得不錯成績的華為,自然也更有相似的經驗去應對這一新興需求,從而搶佔市場份額。

此外,華為所看重的智能電視市場也沒讓它失望。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智能電視全球銷量達到1.57億臺,佔全年電視總銷量的67%。 由此可以看出,這樣的市場,對於技術能力強的華為來說,沒有理由不心動。

由此具體來看,目前華為進軍電視產業主要是瞄準了以下這幾點。

1、搶佔客廳入口,為IOT謀未來。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4G時代,智能終端的數量也就數十億,主要還是手機。而到了5G時代,背後的終端入口將達到數百億級,不僅僅是手機,而是萬物互聯。而未來,要在5G時代享受更多的紅利,就需要搶佔更多的終端入口,而智能家居是最容易執行落地的一個應用場景。

具體來看,華為之前已經推出了包括路由器、電視盒子、智能音箱在內的多種智能終端,擁有智能手機以及5G網絡優勢的華為早就清晰認識到智能家居的重要性。而智能電視作為客廳的核心交互界面,是智能家居體系最重要的入口,華為將其視為必爭之地。而華為/榮耀電視的推出,就是為了搶佔客廳入口,為華為IOT謀一個未來。

2、為5G業務拓展新的場景應用,從而帶動5G新需求。

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C端和B端業務並重的公司。而智能電視產品的推出,對華為的意義不只在於消費者市場,更在於其為B端業務提供的強大助力。

具體而言,隨著5G商用的加速,華為需要為通訊基站和網絡建設業務找到新的應用場景。華為、榮耀高層在多個場合都強調,華為進軍電視領域並非意在普通彩電品類,而是將著眼點放在4K/8K高清方面。而需要指出的是,4K、8K等高清顯示業務,就是未來5G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

華為進軍電視行業,攪了誰的局?

而華為如果能在4K、8K等高清顯示業務這些品類上取得預期的市場佔有率,一方面是可以拓展出新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它也能夠促進該公司5G通訊整體解決方案的推廣,為華為體系的5G基站和網絡建設打下更好的基礎。

綜合上述來看,華為進軍電視行業,要麼是不出手,一出手就是有備而來。

攪了誰的局?

近兩年,與不斷萎縮的彩電市場不同的是,智能電視憑藉大尺寸、超高清和人工智能的等技術,使得智能電視成為電視行業的重要增長極。

據一項關於購買智能電視的決策因素調研結果顯示,智能技術是人們購買智能電視的首要考慮因素,高於價格和品牌知名度等因素。智能技術加持的智能電視因其技術賦能逐漸受到市場的青睞。

此外,從我國智能電視銷量變化情況來看,2014年以來智能電視銷售增速明顯高於彩電整體市場。2017年,我國智能電視銷量達到4662萬臺,同比增長13.8%,佔比達到了87%左右。而到了2018年,我國智能電視銷量突破了5200萬臺,超過彩電4774萬臺的零售量。

顯而易見,智能電視已然成為電視行業的一個重要角色。

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去,智能電視市場也不再以傳統廠商為主,互聯網企業同樣扮演者重要角色。

例如,2013年5月,樂視推出第一代超級電視,打響了互聯網電視革命第一戰;同年9月,小米電視正式發佈;此後,PPTV、暴風、風行等不斷湧入,互聯網廠商成為智能電視領域的重要一極。

如今,從網絡零售市場分析,2018年,中國智能電視市場格局進一步縮小。其中,小米以13.9%的市場份額位於第一,海信以13.5%的佔比排在第二,和小米只相差0.4%。位於第三名的創維為10.7%,和第四名的TCL兩者只差0.1%。

可以看出,經過這麼多年培育,小米的智能電視已經成了小米IoT體系的主力之一。最新的市場數據顯示,小米電視2018年全球出貨量已經達到893萬臺,國內銷售達756萬臺,全年增幅為229%。可以說,小米電視已經穩坐線上銷量頭名。

但不得不說,隨著有技術有實力的華為強勢進入,這個行業格局有望重新洗牌。況且華為的口氣還不小,據前文透露的信息來看,華為的智能電視目標是一年銷售1000萬臺,並且可能會配備雙攝像頭,另外還有遊戲和社交功能。

1000萬臺是個什麼概念?

要知道,2018年我國智能電視銷量才突破5200萬臺,而華為用一年的時間就要達到1000萬臺,佔比達19%。與此同時,獲得線上銷量頭名的小米苦心孤詣經營5年才達到893萬臺的出貨量,而華為僅用一年就超過了。

所以,隨著華為進軍電視產業漸行漸近,以小米為首的互聯網廠商和以海信為首的傳統電視廠商都變得有所忌憚。

不過,就目前而言,華為要想通過智能電視在電視行業快速分得一杯羹也沒那麼容易。

一方面,在互聯網廠商方面,小米電視畢竟有著先發優勢,要說服已購買小米電視的用戶轉投華為懷抱,難度不小。如今的市場上,談及智能電視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小米這個品牌。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渠道,都已經“習慣”了與小米電視的合作,榮耀的試水會遇到不小阻力。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智能電視畢竟不同於手機,其使用週期比智能手機普遍要長兩到三年以上,用戶首次購買時對品牌的選擇、以及二次購買轉換品牌的決策謹慎程度都比手機要高。

另一方面,除了與小米的競爭外,華為、榮耀還會面臨行業裡傳統彩電企業的阻力。要知道,目前的國內彩電行業正面臨著不景氣的大環境,2018年國內彩電市場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各廠商日子並不好過。榮耀此時入場,首先就可能會引發傳統彩電企業的“價格戰”的打擊。

而在價格戰之外,華為旗下重要的芯片業務也有可能會遭到池魚之殃。近年來,海信、康佳等多個品牌的彩電企業在追求智能化的過程,如果華為親自下水搶灘電視行業,勢必引發這些傳統彩電廠商的警惕,他們極有可能放棄華為的智能芯片,從而避免從技術源頭上受制於競爭對手。

由此,根據以上種種可以看出,華為進軍電視行業,又是新的一場智能電視的“廝殺之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