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6月的一天,華為的一名芯片負責人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個電影短片《悟空》,並附上了這句話,而該短片是由華為P30 Pro拍攝的一部豎屏電影。

而這時候,關於谷歌“中止”與華為合作的消息剛過去了十天,儘管谷歌稱“服務可在現有華為設備上繼續運行”,但對於華為來說,需要更多的“備胎”計劃,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外圍環境,而鴻蒙正是華為給自研操作系統起的名字。

在最新的一次採訪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再次提及了該系統的進展。

“鴻蒙系統處理延遲小於5毫秒,其本身並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任正非表示,華為希望繼續使用全球公用開放的手機操作系統和生態,但是如果美國限制使用,華為也會發展自己的操作系統。

他認為,操作系統最關鍵的是建立生態,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態需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我們有信心依託中國、面向全球打造生態。一是中國市場就有龐大的應用;二是中國大量做內容的服務商渴望走向海外。”任正非說。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對第一財經記者確認,華為OS可能面市的時間最快是今年秋天,最晚則在明年春天。華為的OS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同時還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

鴻蒙“半揭面紗”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上,有兩件名為“華為鴻蒙”的商標,申請者均是華為。

記者查詢後發現,兩者的商品名稱和服務有一些差別,其中一個可用作操作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圖形加速器和文件管理用計算機程序;另一個是計算機軟件設計、軟件即服務(SaaS),以及可以通過網站提供計算機技術和編程信息。

據悉,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將是一個全棧式的優化方案,針對Linux內核也將做很多的修改設計。其中超級文件操作系統、方舟編譯器都將是鴻蒙操作系統非常核心的部分。有消息稱,華為鴻蒙系統正小規模測試新機年底前推出或備貨百萬臺,華為預計會在2019年開發者大會上,對鴻蒙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講解,以此來吸引開發者,從而為打造完整的生態努力。

曾經在華為研發部門工作的一位離職員工則對記者表示,在面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形成Android、iOS、WindowsPhone8三足鼎立的形勢下華為七年前就開始進行自主的手機操作系統研發。而目前,該操作系統已對Linux大量優化(已開源),並已用於華為手機中(安全部分)。

據記者瞭解,華為從2012年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備用名為“鴻蒙”。當時,華為公司中央軟件院歐拉實驗室還專門成立華為手機終端操作系統開發部,意在成為谷歌Android系統的替代品。

同時,華為推出了自研EROFS超級文件系統,僅是基於華為方舟編譯器開發的應用,但有專家認為,就能夠讓安卓系統性能提升數倍來看,底層整合了EROFS和方舟編譯器的華為鴻蒙系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華為內部的聲音稱,自研操作系統是極端環境下的備用計劃,並不是希望替代某家合作方。

曾經在華為工作的戴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做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並不難,但要做好UI(用戶界面)以及構築全方位的生態卻很難。眾所周知,在過去這些年裡,基本已經消失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不少,諸如塞班Sybiam、Windows Mobile 、Blackberry黑莓、三星的Bada等。

生態“攻堅戰”

“做一個操作系統的技術難度不大,難度大的是生態。”在不久前的採訪中,任正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操作系統的生態壁壘之高,對於“挑戰者”來說都是一個難以忽視的困難。

從全球範圍看,目前桌面操作系統來說仍然是微軟一家獨大。微軟的 Windows 操作系統佔比超過 88%,第二大操作系統蘋果公司的 Mac OS佔比 9%,兩大公司合計佔據操作系統市場 97%以上的份額,而國產操作系統都是基於 Linux系統所進行的二次開發,與其他各種 Linux 系統一起,佔據 2%的市場份額。而在移動領域,谷歌更是一家獨大。

根據全球網站通信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數據,截至2019年4月,在移動端操作系統中,谷歌Android系統佔74.85%、蘋果iOS佔22.94%,其餘平臺佔比都不超過1%。

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最難的主要是生態建設的問題。以華為為例,華為需要解決自研系統在海外市場使用apk(Android安裝包)的問題。根據之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Windows Mobile抑或是三星的Tizen都沒能成功。

賈沫認為,安卓以及iOS的應用數量非常大,所以說華為的自研系統必須兼容apk,同時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比如全球性建立自營apk商店,類似Google play store這樣的,同時還需要推出自己應對GMS的一系列服務。教育用戶從谷歌系轉到華為系。在最後還需要考慮如何吸引開發者去為華為自研系統優化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跨操作系統搞APP兼容並不容易,無論是安卓和iOS,還是Win和Linux,應用程序開發者都需要開發多套軟件去適配。如果華為OS是採用非安卓內核的獨立操作系統,那麼後續軟件的兼容性都將成為隱患。

“操作系統做得好不好,主要就是兩個方面,一是性能,二是生態。性能不是問題。華為本身是電信設備的大玩家,在專用操作系統上有非常成功和成熟的經驗,國內的生態也可以慢慢搭建。但在目前的形勢下,海外應用上存在短板,就是Google系的APP問題。其他APP如Facebook等也可能帶來壓力。”戴輝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