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總部,再次接受了媒體專訪,就美國出口管制等問題表明華為立場和態度。這次採訪釋放了哪些重要訊息?

任正非今天在深圳就外界關切的美國製裁下的華為發展前景等問題,發表了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談話。

從他的採訪談話中,我們看到一個依舊自信、從容而且堅定的華為。這次採訪傳遞出了三層意思。

第一,華為已經做好了準備。

任正非說,他原本預計華為會在兩年後遭到美國打壓,而且無論官司輸贏,美國政府都會打擊華為。他使用了“打擊”一詞,表明華為已經預判到,美國對華為不會走美方所宣揚的“法治、自由、公平”那一套,而是會在一個特定時點,動員國家力量,甚至會使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對企業和個人採取遏制和打壓措施。

任正非強調,美國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們的力量。

板蕩華為 “任”者正非

就在兩天前,他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說,受禁令影響,華為的年營收增長預計會從26%降低到20%以下,影響有限。

但對於年營收超過千億美元的世界巨頭而言,20%以下的增長率也是極為驚人的。同時,他也向媒體確認了海思的備胎計劃,表明華為對這場危機早就未雨綢繆、提前佈局。

板蕩華為 “任”者正非

(圖片來自網絡)

第二,華為表達了對美國企業長期支持的感謝。

作為一家跨國企業,華為不僅與一批美國企業合作緊密,而且擁有大量的美國員工,這些美國員工對華為的企業文化和理念高度認同,也始終是華為的組成部分。儘管美國一些政客來勢洶洶,但華為見招拆招,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是通過挑動民粹主義情緒來反擊,這一點尤為難能可貴。

華為一直致力於與美國企業和美國消費者打造“利益共同體”,比如華為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美國有33家,比例最大。而這33家又分為三種情況:

一類美國企業:屬於掌握基礎或核心技術,且不可替代;

二類美國企業:屬於掌握基礎或核心技術,但可替代,只是替代成本較高;

三類美國企業:技術上完全可替代。

目前管制政策對華為真正產生影響的是第一類企業,數量較少。

第二類企業華為可以通過海思的備胎計劃解決,數量較多。

第三類企業主要是華為當初想進入美國市場,以及避免美國過早對華為動手,而採取的利益共享計劃,國內有同類企業可以替換。

有著豐富國際化經驗的深圳企業,進入其他國家市場時,基本都會採取類似策略。而且,只要華為能夠在產品中,將美國企業的零部件和軟件在價格佔比上降低到25%以下,對非美國地區的出口就有希望避開美國《出口管理條例》的約束。

相信,這一工作會由美國企業和華為共同完成。

板蕩華為 “任”者正非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5G是華為破局而出的一把鑰匙。

抓住了5G,就抓住了世界的民心所向。比霸權更為強大的力量,就是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推動社會整體進步的普惠性技術,任何國家和人民都希望籍此不斷提升改善生活水平。未來兩三年顯得尤為關鍵,只要5G在商業應用上儘快展示出美好生活的現實圖景,便再也沒有力量能夠阻擋人類進步的浩浩湯湯。

任何明眼人都知道,華為是美國霸凌主義政策的受害者,這一點恐怕連美國政客也不會否認。但縱觀任正非與媒體的互動,人們可以分明感受到,華為沒有濃烈的被迫害情緒。

相反,華為將美國的所謂制裁當做登頂山巔的一道必答題,一堂必修課。

曾經以狼性文化起家的華為,正在變得越強大越溫婉。

華為做好了準備,深圳也要做好準備。

板蕩華為 “任”者正非

回顧這兩年,美國對華下手的企業當中,深圳企業佔了一定的比例,從中興、華為,海思半導體,再到最近深圳大疆無人機。這給深圳企業的國際化進程,給深圳整個城市的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這個挑戰,是深圳企業成長中的煩惱,更是深圳邁向全球創新之都回避不了的磨礪。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深圳邁向全球創新之都的道路,也註定充滿了坎坷和艱辛。但風雨後的藍天,往往會更加澄澈!


來源:餘治國觀察(ID:VIP-new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