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討論哪個品牌能成中國汽車界的華為,因為華為進軍汽車圈了

在華為陷入各方刁難時,這個來自中國深圳的高科技企業對外展現出了其強大的應對能力和技術儲備,在零零總總的供應商和解決方案企業逐漸放開對華為的禁入之後,華為的危機逐漸戒除,作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代表之一,華為似乎成為當下能夠引領全球高科技技術的為數不多的中國企業之一。因此華為變成了中國企業的一座燈塔!連汽車行業也在猜度,未來哪個汽車品牌有望成為中國汽車界的“華為”,也就是在某些技術領域有著引領國際技術的實力。

先別討論哪個品牌能成中國汽車界的華為,因為華為進軍汽車圈了

但是在我們看來,對於華為本身的實力,不必過多追捧,或者說當前的華為被賦予了過多的意義,事實上僅就汽車行業,某些中國品牌想要成為華為一樣的存在,事實上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那麼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不認為有一家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可以達到華為在全球科技圈的地位,包括之前收購了沃爾沃的吉利汽車,有一個方式可以一試:如果包括博世、愛信等全球知名的供應商突然對這些中國車企停止供貨,那麼我們相信沒有一箇中國車企能夠像華為一樣,拿出比肩這些知名供應商技術水平的技術儲備,所以現在討論誰會成為中國汽車界的“華為”,目前為時尚早,或者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沒有一個車企有這樣的能力。

先別討論哪個品牌能成中國汽車界的華為,因為華為進軍汽車圈了

當然華為作為一個科技企業,在全球汽車智能化的浪潮中,自然也將有機會展現自身的卓越的研發能力,之前華為曾宣稱不會造車,如今,華為對外宣佈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由ICT管理委員會管理,華為之前宣稱將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而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持續創造價值的平臺,將會持續為消費者帶來價值。

先別討論哪個品牌能成中國汽車界的華為,因為華為進軍汽車圈了

從華為的文件來看,華為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定位是將其作為智能汽車領域方面的端到端業務責任主體,為汽車行業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造好車。而所謂的ICT,信息和通信技術,是電信服務、信息服務、IT 服務及應用的有機結合。

在華為的組織架構中,BU和BG是並列的一級部門,可見華為對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重視。而目前華為擁有運營商BG、企業BG和消費者BG三大BG和Cloud&AI產品與服務BU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兩大BU。據相關消息信息顯示,華為前三大BG已經比較成熟和完整,華為在這三塊的業務增量方面表現優異。而此次華為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並且將其提升至一級部分的高度,可見華為對進入汽車行業的信心和期望。

先別討論哪個品牌能成中國汽車界的華為,因為華為進軍汽車圈了

那麼從現在看來,華為短期內沒有單獨造車的計劃,而是提供智能汽車的解決方案,這也就和之前在一些招聘網站,出現華為高薪招聘電動車核心技術人才的信息相吻合,這一點倒是和博世這種大體量的汽車相關技術供應商模式比較相似,事實上,目前華為已經和上汽、奧迪、福田汽車、沃爾沃、比亞迪等汽車廠商達成合作,涉及智能互聯、5G等各個方面,因此華為在智能汽車和電動汽車相關領域的解決方案提供,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華為切入汽車市場的主基調。

先別討論哪個品牌能成中國汽車界的華為,因為華為進軍汽車圈了

但是在我們看來,華為未來也有可能造車,當然這只是我們一家之言,原因很簡單,目前很多中國車企的整體產品品質表現不盡如人意,因此對於軟件和解決方案的適配情況很有可能並不協調,華為很有可能也會切入整車製造這一塊,達到軟硬件相結合的效果,當然這也只是猜測而已。

先別討論哪個品牌能成中國汽車界的華為,因為華為進軍汽車圈了

所以,對於中國汽車品牌誰有機會成為華為一樣的存在,目前基本沒有討論的必要性,畢竟從汽車核心技術領域來看,中國汽車品牌的對外依賴度實在太高。而對於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將自身打造成為汽車相關技術方面的高維度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提供方,也是其切入汽車行業的前奏,而華為未來是否會造整車,則需要看未來中國的汽車企業在硬件方面能否提供更好的產品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