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鴻蒙系統成為輿論熱點。微內核、方舟編譯器、性能提升60%、兼容安卓應用、打通所有平臺成了後來提到鴻蒙系統必提的五大關鍵詞。

華為微內核和新編譯器是原理性的勝利、五年後鴻蒙基本替代安卓、華為讓谷歌無法淡定等論調充斥輿論。

目前,對鴻蒙的一些說法恐怕脫離實際。

華為創鴻蒙 不宜捧殺式讚美


華為鴻蒙採用微內核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性能優勢

國內幾乎所有媒體在提到華為鴻蒙採用的是微內核的技術路線時,都會強調微內核更先進、代表著未來、性能也更強、擴展性非常優良。但就目前實際使用的操作系統而言,採用微內核的操作系統在性能上並不佔優。

微內核、宏內核可能多數人並不熟悉,但是Windows系統大家幾乎都用過,Windows系統的內核就是一種微內核。與Linux相比,Windows幾乎沒有性能優勢。

以最強調性能的超算領域為例,2018年宏內核的Linux則完全壟斷了超算Top500的操作系統。

因此鴻蒙採用微內核可能會具有一些優點,但是我們不宜誇大這種優勢,最終鴻蒙會具有怎樣的性能體驗還是要看華為針對它所做的優化,而非因為它是微內核所以肯定性能強。

華為創鴻蒙 不宜捧殺式讚美


採用微內核之後生態管理的壓力會更重

宏內核,就是把系統所需的很多部分都集成進內核。以Linux系統為例,進程、線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驅動、網絡協議等等部分都在內核裡。

微內核,就是內核中只有最基本的調度,把其他系統模塊都做成內核外的一個進程。

從原理上說,微內核要比宏內核靈活,更方便修改(宏內核也並非像少數媒體所說的幾乎無法修改)。

而積木式的微內核就要容易地多,無非是移出一塊,再用新的一塊進行替換即可。

不過這種方便很大程度上對廠商的生態控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Windows在安裝了較多軟件或者流氓軟件之後,系統會變得卡頓,即使卸載這些軟件也無法完全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這就是由於Windows的微內核允許軟件廠商將啟動項等內容寫入系統進程造成的。隨著這些“外來積木”的加入,微內核難以避免的會變得越來越大,速度嚴重受影響。

而安卓系統儘管讓所有的應用程序都分別跑在各自的虛擬機中,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安全風險和生態管控的難度。但是應用軟件因為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系統的中間件,開機自啟以及未經授權錄音錄像等問題也是一直反反覆覆。

如果華為使用了微內核,在不如微軟和谷歌強勢的情況下如何進行生態管理,這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方舟編譯器兼容性如何是個問題

根據PPT,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智能手機在系統運行速度上比前者高60%!

華為創鴻蒙 不宜捧殺式讚美


但是這並沒有說騰訊的軟件可以不加修改的直接通過方舟編譯器編譯後運行在鴻蒙系統之中,也沒有說與谷歌原來的zygote編譯器編譯時的命令和參數保持一致,當然經過方舟編譯器編譯的程序能否跑在普通的安卓系統裡也是一個未知數。

同時反過來說,鴻蒙按目前的消息是兼容安卓,但是不是所有應用軟件都能夠不加修改的運行在鴻蒙中?

這些問題都是中小軟件公司決定向鴻蒙平臺遷移或者開發方舟編譯器版本時考慮的主要問題。不解決好,軟件商就會有後顧之憂。

另外,世界上自己編寫相應編譯器的公司或者團體並不少,比如英特爾有ICC,申威有SWCC,龍芯有LCC。然後,像ICC之流由於軟件兼容性等原因,只是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得到了應用,被廣泛應用的是GCC。

對鴻蒙進行讚美和表揚無可厚非,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支持華為循序漸進的解決可能面臨的這些問題也很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