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管理的理念與方法(上篇)

華為 產品經理 機器人 工程師 睿慕課 2017-06-24

研發管理的理念與方法(上篇)

研發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我們經常把幾乎所有技術研究、產品設計、工藝設計、集成應用等等都籠統的稱之為研發。正因為概念的籠統,所以,在研發管理的過程中,也存在概念模糊、管理口徑不明確的問題。

研發是研究(Research)和開發(Develop)的統稱,把這個詞分開來看才更有意思。研究具有科研性,科研具有不確定性、嘗試性和開創性,失敗的概率很高。而開發和研究不同,開發指的是使用已經經過驗證的知識、技術或者產品模塊(包括單元產品,比如芯片等),整合相關技術,創造出某種新產品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通常所說的系統集成,屬於開發的範疇。

從管理的角度看,對於研究團隊的管理和開發團隊的管理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從而造成了在管理研發型團隊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研發管理的理念與方法(上篇)

典型的研究機構當屬高校的實驗室或者研究所,這些機構的主要任務是技術的創新,他們研究國際、國內的前沿技術,進行探索式的研究,嘗試形成某種可以被產業化的產品原型。這些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是:

1.跟蹤國內、國際前沿技術,落實知識成果;

2.原型產品或者單元技術研究。這樣的定位是非常準確的,也是符合高校、研究機構的特徵的。

產品開發工作,往往是由企業來完成的。開發與研究不同,開發過程中使用的都是已經經過驗證的單元技術。

這裡講兩個案例。

第一個是華為的案例

商學院對華為的研究較多,但是往往從華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面去研究,沒有錯,但是不夠本質。研究的重點應該是華為為什麼施行那樣的管理理念?為什麼採用那樣的管理方式?一切都是有來由的,所有的表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理念和邏輯。

華為是將研究團隊和開發團隊完成區分開的,搞研究的人不搞開發,搞開發的人不搞研究。為了區分的徹底,華為甚至將研究和開發團隊從地理位置上徹底分開。在華為,研究團隊的任務是針對國際上最為前沿的技術進行研究、創新,注重成果的落實,這種落實往往是以專利的形式成為目標。當然,華為還有大量技術沒有申請專利,但是,對於華為來講,成果的落實方式都是類似的。擁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之後,華為將這些研究成果擺上“貨架”,形成了自己的專利(包括由於技術保密的原因,未公開的成果)庫。

華為的市場部門根據市場的需求定義產品,經過審批後,任命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產品經理負責對產品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的開發管理工作。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不能由一個人兼任,產品經理是裁判員,更多的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從評價產品的角度出發,對產品的效用負責;項目經理是運動員,負責根據產品的定義,逐條滿足產品的設計需求,最終提供符合產品設計的產品。如果產品經理同時是項目經理,很多時候,管理者會從開發團隊的能力出發定義和開發產品,工程師不會做的,就繞開、折中。產品做出來了,你就會發現它只是開發團隊的能力的體現,而不是一個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而產品經理不會接受這樣的情況,他們代表客戶的利益,“我要的你必須滿足”,這樣才能激勵開發團隊在開發的過程中不斷的突破困難。

在開發的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模塊化的技術都來自於研究團隊的成果,事實上,開發團隊做的是集成性質的工作——將各種成熟的技術根據產品的需求進行集成,形成一種符合客戶需求的新產品。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原則上不能使用具有一定風險的、未經驗證的技術,如果有,應該交給研發團隊去處理。

第二個是著名機器人公司KUKA的案例

KUKA的開發團隊是根據產品開發和應用開發進行分別管理的。KUKA的產品開發團隊在德國總部,中國KUKA研發團隊是應用開發團隊。KUKA的研發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市場部門和銷售部門將客戶的新需求提交到研發平臺;然後,研發中心的Product Owner(PO)從平臺上篩選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是從技術角度比較有意義的需求,將同類的需求進行合併,制定一個開發計劃,經過管理者許可後,可以由PO組織一個小的課題團隊,針對客戶的需求進行開發——這種開發都是在KUKA現有的系統上通過二次開發的形式進行的,開發的目標是通過二次開發滿足客戶的某種對於kuka機器人尚未標準化的功能需求。

PO形成開發成果後,一方面用於滿足客戶現場需求,另一方面繼續通過KUKA的研發系統向總部提交,總部再從PO提交的成果中篩選具有標準化價值的,將這些成果進行標準化,使之成為KUKA機器人的標準功能。

兩個案例說明,不同研發階段的需要有不同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具體內容見下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