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陳奔|30歲的他走了,只為了多留下一片雲彩……

環境汙染 環境保護 法律 交通 法制 浙江新聞 2018-12-09

2018-12-07 16: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江帆 趙靜

12月7日,微雨,寒意驟侵,整個溫嶺籠罩在霧氣中。

12月1日,溫嶺市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兼大溪中隊中隊長陳奔犧牲在執法一線,年僅30歲。記者採訪了他的長輩、同事、領導、同學、朋友,陳奔的形象漸漸骨肉豐盈。偏愛深色衣服,偶爾臉上冒幾顆痘,愛笑,謙遜,待人真誠,工作上愛較真,他會吐槽工作辛苦,吐槽過後依然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面,一肩扛起保護綠水青山的責任。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層環境執法人員,更是英雄。

悼陳奔|30歲的他走了,只為了多留下一片雲彩……

顏偉國又一個晚上沒有睡好,陳奔犧牲時的場景在他腦海中反覆浮現。

他是當晚和陳奔一起執行任務的同事。陳奔出事以後,溫嶺環保局兵分幾路,連夜對該起環保案件繼續展開調查,一方面配合公安偵破案件,一方面完成陳奔未竟的事業。

“如果別人去,也許就不這樣了。”顏偉國喃喃道,可他心裡也明白,陳奔不可能不去,他責任心很強,總是衝在前面,而且案件也不允許拖延。“環保人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的。處理環境違法案件就是要及時,將證據固定下來。一夜之間,企業主就能將固廢處理掉,讓工人都放假,晚一天就可能撲個空。”

11月29日晚,群眾舉報溫嶺市大溪鎮沙岸村沙岸工業區施工場地倒有大量拆解下腳料及清洗過程中汙泥。11月30日上午,陳奔帶領3名隊員赴現場踏勘。

當晚10點,顏偉國準備睡覺了,接到陳奔電話,傾倒固廢的嫌疑人餘某找到了。顏偉國立刻出門,陳奔開著新買的白色豐田CRV接上他,到大溪鎮政府取執法設備。

鎮政府大門已鎖,陳奔聯繫了大溪鎮環境保護辦公室副主任盧海斌開門。“做筆錄用了很長時間,他讓我先走,自己起碼凌晨2點多才回去的。”顏偉國回憶當時細節,“週六那天,他讓我不用早來,自己老早過來開會。”

悼陳奔|30歲的他走了,只為了多留下一片雲彩……

工作中的陳奔(中)。 通訊員 楊鵬 攝

週六上午,餘某帶了另外一名涉案人員宋某一起到大溪環保中隊說明情況。宋某又供出另外一名涉案人員常某。

12時30分,陳奔和顏偉國一起去溫嶺市澤國鎮找到了常某協助調查,然後返回大溪中隊對常某作了詢問筆錄。傾倒固廢案主要當事人王某浮出水面。

做完筆錄是下午三點多,因為擔心時間拖久了,案情有變。陳奔立即彙報案情,請求支援。

“之後就出事了。”時隔多天,顏偉國還有點恍惚,“陳奔被撞到引擎蓋上,嫌疑人開的是豐田銳志,加速很快,一下子就衝了出去,我追了3、4個紅綠燈還不見陳奔蹤影,折回來就看見出了交通事故。”

光線昏暗,顏偉國看不清他的臉,也看不清衣服顏色。離他一二十米的地方,掉落了一本證件。

陳奔的執法證件。

“以前也被人威脅過‘你過來查,我就用車撞’,可我怎麼也沒想到……但環保工作總得有人去做,我們都不去做的話,誰來保護我們的環境呢?大溪的群眾也反應現在環境確實好多了,我們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對陳奔最好的安慰。”顏偉國說。

悼陳奔|30歲的他走了,只為了多留下一片雲彩……

工作中的陳奔(右)。通訊員 楊鵬 攝

12月3日下午,陳奔家屬來到陳奔生前所在的辦公室整理遺物,他們翻了一遍,發現除了兩把摺疊傘、幾雙未拆的襪子和一個擺在窗臺上的船模,陳奔留下的只有各類資料、案卷和工作日記。

他們翻開工作日記,看到日期停留在11月30日,上面寫著“沙岸汙泥傾倒調查、潘嶴汙泥傾倒調查”。

“他有胃病,桌上放著胃藥,體檢指標有多項不合格,但他自己從來不跟我們提。”今年5月新入職的同事徐雨婷眼裡,陳奔是亦師亦友的角色,“我們第一次見面他就給我打預防針,幹環保這一行會相對辛苦,要有心理準備。他特別會為別人考慮,辦公室來信訪的人很多,雖然貼著禁菸的標語,但總有人抽菸。我懷孕以後,隊長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不要抽菸。”

悼陳奔|30歲的他走了,只為了多留下一片雲彩……

陳奔的辦公桌。通訊員 楊鵬 攝

陳奔喜歡旅遊,喜歡每一處未曾踏足的土地。今年8月,陳奔去青海療休養。“他不在,但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還是問他,一天起碼要打十來個電話,其實還是他在遠程指揮。”徐雨婷說。

大溪中隊管轄大溪鎮和橫峰街道兩個溫嶺工業重鎮(街道),那裡有大大小小工業企業1萬多家,很多都是小企業,有的甚至是小作坊。擔任中隊長後,陳奔跑遍了轄區內所有村居,摸清了轄區內企業的主要分佈情況。

方成與陳奔共事4年多,他說:“陳奔每次出現場,都帶著《環境保護執法手冊》這本書,厚厚的一本,裡面彙編了執法會涉及到的法律法規。需要向對方解析政策時,陳奔有時直接拿出書翻出條例給對方看。”

顏小仁是大溪鎮五水共治辦的工作人員,和陳奔有工作上的交集。顏小仁還記得2017年的大年初二,很冷,陰天,接到群眾舉報,念母洋河有一處疑似汙水排放。。“早上8、9點鐘,陳奔就過來了。我們繞著念母洋工業區走了一圈,將近800米的路程,有30多個窨井蓋,陳奔一個個打開檢查,有些辨別不清的還需要採樣,終於找到一家企業存在雨汙混排現象。”

2016年,大溪鎮“五水共治”工作曾排名靠後。為此,大溪鎮成立了聯合巡查組,對冠城西河、新建河支河、山市河沿河的排汙企業進行整治。“2017年,該項工作大溪在16個鎮(街道)中排第一。”顏小仁說。

悼陳奔|30歲的他走了,只為了多留下一片雲彩……

通訊員 楊鵬 攝

今年4月,溫嶺成立環保督察組,陳奔的高中同學林博也被抽調過來。“有一次去踩點,點位很偏,路很繞,車子都開不進去,隱蔽在山坳裡的居民區裡。這麼偏的點,他說,已經盯過很多次了。”林博覺得陳奔是溫嶺環保工作的縮影,也是整個環保工作的縮影。

陳奔很喜歡孩子,孩子們也很喜歡他,陳奔結婚時,單位裡同事的孩子們一起錄了一段視頻,祝他新婚快樂。“可他還來不及擁有自己的孩子。”林博說。

“特別惋惜。”溫嶺環保局局長項根法在講述中一度紅了眼眶,“陳奔同志的事業心、上進心特別強,堅持原則,認真辦事,很有魄力,業務進步很快。不是他走了,我們說他好,陳奔本來就是局裡的重點培養對象。”

去年,環保部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要求讓業務熟悉、認真負責的同志過去,局裡商量推薦陳奔,他也確實表現相當優秀,是浙江省受表彰的8名錶現突出個人之一。”項根法說。

不僅局裡、鎮裡對他評價很高,他在企業主中風評也很好。一位曾經接受過陳奔處罰的企業主說:“在環保執法中,陳奔往往站在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結合環保的要求,幫助企業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

工作五年,近10萬公里執法里程,200多次生態環境執法行動,查處環境違法案件近200起,調處環境信訪1505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涉案人數達78人,這是陳奔工作5年多的部分工作成績。

悼陳奔|30歲的他走了,只為了多留下一片雲彩……

辦公室門口,陳奔的去向仍顯示“正在辦公”。

陳爸是溫嶺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得知噩耗的當晚,陳爸的朋友老王立即去了殯儀館陪伴。

“才三四天,他爸爸整個人都變了樣,很憔悴,1米7幾的人瘦得不像人樣了,臉都變尖了。”老王唏噓,“當晚,他媽媽拉著遺體袋,不讓任何人碰,她一定要進到停屍房,說裡邊冷,要陪兒子最後一晚。他媽媽前年開過刀,本來身體就不好,這幾天一直住院,情緒很激動。就這麼一個兒子,讓她怎麼受得了啊。”

陳奔1988年出生於江蘇徐州,人生最初的十年都是徐州度過的。陳爸的一幫朋友可以說是看著他長大的。從小,長輩對他的印象都是懂事、謙遜,特別會照顧人。

陳爸的朋友老馮12月4日特意從武漢趕回來,“他上幼兒園都是我接送,我們都參加了他的婚禮。陳奔從小就特別讓著別人,他爸媽一點兒也不溺愛他,徐州冬天那麼冷,也讓他自己上小學,有時候忙起來就是一句‘到人家家裡去,我這裡忙著呢’。”

後來,陳爸回到溫嶺,陳奔隨之回來。

大學,陳奔就讀於浙江萬里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12月4日,大學同學餘劼從衢州開化趕來,與他道別。

“他為人真誠,愛笑,很喜歡看書。”餘劼說:“做實驗時,我們很少有人全身心投入,陳奔眉宇之間的專注度很高。他的白大褂永遠規規整整,乾乾淨淨。”

2016年9月8日,陳奔結婚,將爸媽的房子重新裝修做了婚房。南屏小區建於2000年前,未安裝電梯。雨天加速了茶花的凋零,綠化帶落了一地花瓣。踏著陳舊的樓梯上樓,牆面因為經年日久而汙漬斑斑,並排緊鄰的兩扇入戶門,右邊還貼著“五福臨門”的對聯,陳奔家門口的對聯已經撕去,撕去的痕跡還很新,門口放著一塊“出入平安”的地墊。

陳奔的發小劉寧和陳奔的家只隔了一個樓層。

12月3日晚,劉寧回來,看到陳奔家裡燈亮著,就上去看看。

臥室、客廳、廚房所有的燈都開著,陳奔的妻子薇薇正將他的衣服一件件從臥室拿出來,放在沙發上,疊起來收拾好,她說:“這些衣服,要拿去燒給他。”

劉寧問她:“還扛得住嗎?”

薇薇說:“有事情忙起來還好,閒下來就受不了。”

劉寧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像缺了一塊,他嗓子眼哽著,兩個人坐了半小時也沒怎麼說話。

他和陳奔認識快二十年了,他每年年底都喊陳奔一起吃飯,他還記得初一第一天放學,在6路公交車上剛認識陳奔時的情景。

陳奔夜裡回來,經常來敲劉寧家的門,喊一聲:“我回來了。”

劉寧會回一句:“你又來查房了啊”。

劉寧說著,環抱緊了雙臂,他總覺得下一刻,就會再次聽見那句“我回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