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城市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公佈 溫州位居全國榜首

浙江在線北京9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仲瑤卿)今天下午,環保公益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在北京發佈了2016-2017年度120城市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評價結果。評價結果顯示,浙江省溫州市得分為78.1分,位列全國第一。

120城市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公佈 溫州位居全國榜首

2016-2017年度PITI指數評價結果發佈暨研討會現場

據瞭解,自2009年以來,IPE和NRDC連續8年對全國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狀況進行評價,涉及全國120個城市,包括各直轄市和國家環保規劃確定的主要環保重點城市。評價涉及日常監管、自行監測、投訴舉報、排放數據和環評等五大類信息的公開是否全面、及時、完整和友好。

浙江省平均得分位列第一

地方實踐經驗獲點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評價結果中有14個城市得分超過70分,城市數量較上期翻一番。其中,我省溫州、杭州、紹興、寧波四個城市表現不俗,均超過70分,分別位居第1名、第9名、第12名和第14名。PITI評價為百分制,得分越高,信息公開水平越高。一百分中,法律法規要求的信息公開要求佔70%,超越法規要求佔30%。也就是說,當PITI得分超越70分時,便已經超越了當前法律法規規範要求的信息公開。

120城市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公佈 溫州位居全國榜首

2016-2017年度120城市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評價結果

杭州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趙爭參加了本次會議。杭州PITI排名一直位居前列,而成績的取得與“目標”的制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省於8年前參與這個評比,有了這個排序之後,各城市在“你追我趕”間,不斷進步刷新成績。

在這樣的過程中,杭州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辦法。通過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晰責任、傳導壓力、注重考核等做法,加強數據公開。通過建立“汙染源監管信息管理與公開平臺”,發佈《杭州市重點監控企業名單》,監督企業自行更新數據。與此同時,以“最嚴執法保障”、各地制度革新等辦法保障環保違法違規項目清理。

“杭州致力於打造環境監管最嚴城市,近年來通過開展‘五水共治’、‘五氣共治’等工作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以不怕揭短亮醜的態度,借勢借力,將環保工作推向深處。”在接受主持人提問時,趙爭回答道。

120城市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公佈 溫州位居全國榜首

浙江省平均得分位居第一

汙染源信息公開取得歷史性進展

東南沿海等地區已經基本達成法規要求

汙染源信息公開進一步大幅擴展也是本期評價的亮點之一,為了徹底解決新環保法實施前的各類歷史遺留問題,各地在環保部統一部署要求下開展了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共涉及62萬餘個項目,大批企業環境違規問題首次暴露在公眾視野。鑑於此,PITI指數評價在8年以來,首次對有效做出違規建設項目清理信息公開的城市額外增加1分作為附加分,以體現這些城市在日常監管之外對長期積弊做出的一次性清理和公開。

與此同時,本期評價中也識別了三大值得改進的問題。首先是新《環保法》、《大氣法》關於實時公開的法律要求仍待得到執行。其二是,汙染源監管信息距離全面公開還有一定距離,根據項目組統計,評價的120個城市中,105個城市公開量不足50%,佔到了總評價城市的87.5%。其三是,企業有毒有害汙染物的公開存在重大缺失。本期PITI “重點企業數據披露”評價發現,多數企業重金屬、VOCs等特徵汙染物、危險廢棄物產生、轉移、處置、排放信息仍未公開。

總結8期PITI指數評價,報告認為,縱向比較,中國的汙染源信息公開取得歷史性進展;與法規比較,東南沿海和北京、山東等領先地區已經基本達成法規要求;各分項分析,企業信息公開明顯滯後於政府信息公開,難以滿足社會期待;國內橫向比較,東高西低,差距仍然顯著,山西、甘肅、黑龍江等成為公開低地;國際橫向比較,長三角、珠三角、北京、山東等區域已經具備和國際先進水平對標條件;從實際應用分析,信息公開推動汙染減排的效果初步得到證明,但潛力亟待落實。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