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州市環境狀況公報發佈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空氣汙染 水汙染 湖州在線新聞網站 2017-06-06

全市Ⅲ類及以上水質監測斷面佔98.7%市區PM2.5較上年下降19.0%

今天是第46個世界環境日,市環保局發佈了《2016年湖州市環境狀況公報》。這份囊括了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等內容的“體檢報告”,反映了去年我市在“五水共治”、大氣汙染防治、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2016年,湖州將“生態立市”確立為首位戰略,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Ⅲ類及以上水質監測斷面比例較2015年上升了 6.3個百分點;市區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的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9.0%,下降幅度位列全省第一。

全市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佔98.7%

2016年,我市“五水共治”工作三奪“大禹鼎”,全面消滅了V類和劣V類水質監測斷面。全市主要水系中,東苕溪、西苕溪、長興水系、東部平原河網、城市內河水質狀況均為優。

根據78個縣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統計,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的監測斷面佔98.7%。其中,Ⅱ類、Ⅲ類、Ⅳ類標準的監測斷面比例分別為51.3%、 47.4%、 1.3%。與2015年相比,Ⅱ~Ⅲ類水質斷面上升了6.3個百分點,Ⅳ類下降了5.0個百分點。

乾淨的飲用水,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公報》顯示,2016年,全市縣級以上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及各備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主要入湖口監測斷面連續9年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水標準。

市區空氣質量達標240天

每天呼吸的空氣好不好,相信很多市民都非常關注。《公報》顯示, 2016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AQI指數法評價)為65.6%,同比上升6.4個百分點。

2016年,市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240天。超標的126天中, 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有 55天,佔 43.7% ;NO2為首要汙染物的有1天,佔0.8%;O3為首要汙染物的有70天,佔55.5%。全市範圍內,安吉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9.0%,居全市最高。

除此之外,我市酸雨汙染依然嚴重,酸雨類型未發生根本變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質仍然是硫酸鹽。相比2015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為上升0.15,全市酸雨總頻率下降了3.7個百分點。

全市區域環境噪聲均小於55分貝

噪音汙染也會給市民生活帶來不小的煩惱。《公報》顯示,去年全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2.9分貝,同比下降0.1個分貝。其中,市本級、德清縣、長興縣和安吉縣區域環境噪聲分別為53.7分貝、54.6分貝、 48.3分貝和54.1分貝,均小於55分貝。

生活噪聲源和交通噪聲源仍是影響城市聲環境質量的主要噪聲源。 2016年,全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5.1分貝。超過70分貝的路段長度合計為34.417公里,超標率為9.2%,相比2015年上升2.9個百分點。

市本級、德清縣、長興縣和安吉縣道路交通噪聲分別為67.2分貝、 68.6分貝、 57.8分貝和67.2分貝,均低於國家70分貝的控制值要求。

2016年我市環境保護主要工作

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完成河湖庫塘清淤2123萬方,完成省定任務的117.9%。

六大重汙染高耗能行業和13個低小散總汙染塊狀行業開展整治,累計關停淘汰962家、集聚入園357家,完成整治751家。

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村數206個,新增受益農戶數54209,分別佔年度任務的111.9%和109.6%。經過三年治理,已累計完成治理村數708個,受益農戶21萬人,全市農戶收益率達78.3%。

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

淘汰黃標車、老舊車8071輛,加快推廣綠色交通,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車70輛。

淘汰2406臺高汙染燃料小鍋爐,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9%。

全面落實施工工地“7個100%”要求,累計完成建築工地揚塵治理210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85%,重點路段機械化清掃率達100%。

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全市新建成汙水管網249公里,新增處理能力 2萬噸 /日,中心城市汙水處理率達95.47%,城鎮汙水廠平均運行負荷率88.26%,分別較去年提高 6.72% 、6.94%。

新建太湖水廠已於2016年10月底全面建成並投入運行,新增供水能力20萬噸/日,新增供水管網管道221公里。全年新增屋頂集雨設施850處,改造節水器具1.07萬套,改造一戶一表0.52萬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